怎樣治療賁門失弛緩癥?
1.內科療法 服用鎮靜解痙藥物,如口服1%普魯卡因溶液,舌下含硝酸甘油片,以及近年試用的鈣抗拮劑硝苯吡啶等可緩解癥狀。為防止睡眠時食物溢流入呼吸道,可用高枕或墊高床頭。 2.內鏡治療 近年來,隨著微創觀念的深入,新的醫療技術及設備不斷涌現,內鏡下治療賁門失遲緩癥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很多新進展。傳統內鏡治療手段主要可包括內鏡下球囊擴張和支架植入治療、鏡下注射A型肉毒桿菌毒素以及內鏡下微波切開及硬化劑注射治療等。 3.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OEM) 治療賁門失遲緩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POEM手術無皮膚切口,通過內鏡下賁門環形肌層切開,最大限度地恢復食管的生理功能并減少手術的并發癥,術后早期即可進食,95%的患者術后吞咽困難得到緩解,且反流性食管炎發生率低。由于POEM手術時間短,創傷小,恢復特別快,療效可靠,或許是目前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最佳選擇。 4.手術治療 對中、重度及傳統內鏡下治療效果不佳的病人應行手術治療......閱讀全文
怎樣治療賁門失弛緩癥?
1.內科療法 服用鎮靜解痙藥物,如口服1%普魯卡因溶液,舌下含硝酸甘油片,以及近年試用的鈣抗拮劑硝苯吡啶等可緩解癥狀。為防止睡眠時食物溢流入呼吸道,可用高枕或墊高床頭。 2.內鏡治療 近年來,隨著微創觀念的深入,新的醫療技術及設備不斷涌現,內鏡下治療賁門失遲緩癥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很多新進
賁門失弛緩癥臨床路徑
?? 一、賁門失弛緩癥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 (一)適用對象。 ??? 第一診斷為賁門失弛緩癥(ICD-10:K22.001) ??? 行食管下段賁門肌層切開或+胃底折疊術(經胸或經腹)(ICD-9-CM-3:42.7+44.6601) ??? (二)診斷依據。 ??? 根據《臨床
賁門失弛緩癥的概述
食管--賁門失弛緩癥(esophageal achalasia)又稱賁門痙攣、巨食管、是由食管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動,食管下端括約肌(LES)高壓和對吞咽動作的松弛反應減弱。臨床表現為咽下困難、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適或疼痛。本病為一種少見病(估計每10萬人人中僅約
賁門失弛緩癥的診斷
咽下困難、食物反流和胸骨后疼痛為本病的典型臨床表現。若再經食管吞鋇X線檢查,發現具有本病的典型征象,就可作出診斷。 縱隔腫瘤在鑒別診斷上并無困難。心絞痛多由勞累誘發,而本病則為吞咽所誘發,并有咽下困難,此點可資鑒別。食管神經官能癥(如癔球癥)大多表現為咽至食管部位有異物阻塞感,但進食并無梗噎癥
如何診斷賁門失弛緩癥?
1.臨床表現 間歇性食物停滯、受阻感,非進行性吞咽困難。部分患者進液體食物比固體食物困難,有反食,為剛咽下的食物。可有胸部鈍痛及夜間食物反流所致呼吸道癥狀。營養狀態尚可。 2.鋇餐檢查。 3.食管內窺鏡檢查。 4.食管壓力測定。 具備以上各項或1、2、4者可確診。僅具備2、4但可排除硬
賁門失弛緩癥的并發癥
(一)吸人性呼吸道感染 食管反流物被呼入氣道時可引起支氣管和肺部感染,尤其在熟睡時更易發生。約1/3患者可出現夜間陣發性嗆咳或反復呼吸道感染。 (二)食管本身的并發癥 本病可繼發食管炎、食管粘膜糜爛、潰瘍和出血、壓出型憩室、食管-氣管瘺、自發性食管破裂和食管癌等。本病食管癌的并發率為0.3%~
賁門失弛緩癥的發病機理
本病的病因迄今不明。一般認為,本病屬神經原性疾病。病變可見食管壁內迷走神經及其背核和食管壁肌間神經叢中神經節細胞減少,甚至完全缺如,但LES內的減少比食管體要輕此致。動物實驗顯示,冰凍刺激或切斷胸水平以上段迷走神經(雙側),可引起下端食管缺乏蠕動和LES松弛不良。而在切斷單側或下段胸水平以下迷走
賁門失弛緩癥的輔助檢查
(一)X線檢查 對本現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最為重要。 1.鋇餐檢查 鋇餐常難以通過賁門部而潴留于食管下端,并顯示為1~3cm長的、對稱的、粘膜紋政黨的漏斗形狹窄,其上段食管呈現不同程度的擴張、處長與彎曲,無蠕動波。如予熱飲,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或吸入亞硝酸異戊酯,每見食管賁門弛緩;如予冷飲,則使賁門
賁門失弛緩癥的相關介紹
賁門失弛緩癥又稱賁門痙攣、巨食管,是由于食管賁門部的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致的食管功能障礙引起食管下端括約肌弛緩不全,食物無法順利通過而滯留,從而逐漸使食管張力、蠕動減低及食管擴張的一種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動,食管下端括約肌(LES)高壓和對吞咽動作的松弛反應減弱。臨床表現為吞咽困難、胸骨后
賁門失弛緩癥的病因分析
賁門失弛緩癥的病因迄今不明。一般認為是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致。其發病與食管肌層內Auerbach神經節細胞變性、減少或缺乏以及副交感神經分布缺陷有關。神經節細胞退變的同時,常伴有淋巴細胞浸潤的炎癥表現,或許病因與感染、免疫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