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BTK基因
Bruton的酪氨酸激酶(縮寫為Btk或BTK)也稱為酪氨酸 - 蛋白激酶BTK,是人類中由BTK基因編碼的酶。 BTK是一種在B細胞發育中起關鍵作用的激酶。 BTK通過高親和力IgE受體在B細胞成熟以及肥大細胞活化中起關鍵作用。 Btk含有結合磷脂酰肌醇(3,4,5) - 三磷酸(PIP3)的PH結構域。 PIP3結合誘導Btk磷酸化磷脂酶C,磷脂酶C又將PIP2(一種磷脂酰肌醇)水解成兩個第二信使,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AG),然后在B細胞信號傳導過程中繼續調節下游蛋白的活性。......閱讀全文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BTK基因
Bruton的酪氨酸激酶(縮寫為Btk或BTK)也稱為酪氨酸 - 蛋白激酶BTK,是人類中由BTK基因編碼的酶。 BTK是一種在B細胞發育中起關鍵作用的激酶。 BTK通過高親和力IgE受體在B細胞成熟以及肥大細胞活化中起關鍵作用。 Btk含有結合磷脂酰肌醇(3,4,5) - 三磷酸(PIP3)的PH
癌癥相關的基因突變類型及臨床解釋-BTK
Bruton的酪氨酸激酶(縮寫為Btk或BTK)也稱為酪氨酸 - 蛋白激酶BTK,是人類中由BTK基因編碼的酶。 BTK是一種在B細胞發育中起關鍵作用的激酶。 BTK通過高親和力IgE受體在B細胞成熟以及肥大細胞活化中起關鍵作用。 Btk含有結合磷脂酰肌醇(3,4,5) - 三磷酸(PIP3)的PH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MTOR基因
雷帕霉素(mTOR)的哺乳動物靶標,也稱為雷帕霉素和FK506結合蛋白12-雷帕霉素相關蛋白1(FRAP1)的機制靶標,是人類中由MTOR基因編碼的激酶。 mTOR是蛋白激酶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相關激酶家族的成員。 mTOR與其他蛋白質結合,并作為兩種不同蛋白質復合物的核心成分,mTOR復合物1和m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EPOR基因
該基因編碼紅細胞生成素受體,紅細胞生成素受體是細胞因子受體家族的一員。在促紅細胞生成素結合后,該受體激活JAK2酪氨酸激酶,激活不同的細胞內途徑,包括:ras/map激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和stat轉錄因子。受刺激的促紅細胞生成素受體似乎在紅細胞存活中起作用。紅細胞生成素受體缺陷可導致紅白血病和家族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PLM基因
這個基因編碼的蛋白質是三部分基序(trim)家族的成員。裝飾圖案包括三個鋅結合域、一個環、一個B盒類型1和一個B盒類型2,以及一個卷曲的線圈區域。這種磷蛋白定位于核體,在那里作為轉錄因子和腫瘤抑制因子發揮作用。其表達與細胞周期相關,并調節p53對致癌信號的反應。該基因常與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CEBPA基因
這個無內含子基因編碼一個轉錄因子,該轉錄因子包含一個堿性亮氨酸拉鏈(bzip)結構域,并識別目標基因啟動子中的ccaat基序。編碼蛋白在具有CCAAT/增強子結合蛋白β和γ的同二聚體和異二聚體中起作用。這種蛋白的活性可以調節參與細胞周期調節和體重平衡的基因表達。該基因突變與急性髓系白血病有關。在非a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KIT基因
KIT基因編碼的蛋白是干細胞因子受體SCFR,也被稱為原癌基因c-kit或酪氨酸蛋白激酶kit或CD117,是一種受體酪氨酸激酶,這個基因突變與胃腸道間質瘤,肥大細胞病,急性髓性白血病有關。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GNAS基因
GNAS作為一個重要的信號轉導蛋白,主要功能是在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途徑中,激活腺苷酸環化酶,導致cAMP水平的升高,參與調控細胞生長和細胞分裂。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PDGFRB基因
PDGFRB基因位于q32位的人染色體5上(命名為5q32)并含有25個外顯子。 該基因的側翼是粒細胞 - 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1受體(也稱為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受體)的基因,所有這三種基因可能通過單個缺失突變一起丟失,從而導致發育5Q-綜合征。[5] PDGFRB中的其他遺傳異常導致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PDGFRA基因
PDGFRA基因編碼的蛋白全名為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受體α,是一種細胞表面受體酪氨酸激酶,PDGFRA可以與其相應的配體PDGF結合后活化,再激活磷脂酰肌醇、cAMP及多種蛋白質的磷酸化途徑,調控細胞的分裂和增殖,當基因激活異常時,則會導致腫瘤的發生并促進腫瘤血管生成,PDGFRA的突變與胃腸道間質瘤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CBL基因
這個基因是一個原癌基因,編碼一個無名指E3泛素連接酶。編碼蛋白是蛋白酶體降解底物所需的酶之一。該蛋白介導泛素從泛素結合酶(E2)轉移到特定底物。該蛋白還包含一個N端磷酸酪氨酸結合域,使其與許多酪氨酸磷酸化底物相互作用,并以蛋白酶體降解為靶點。因此,它作為許多信號轉導途徑的負調節器發揮作用。該基因在包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ATM基因
ATM基因編碼的蛋白屬于PI3/PI4激酶家族,這種蛋白是一種重要的細胞周期檢查點激酶,通過磷酸化調控下游一系列重要蛋白,包括抑癌蛋白p53和BRCA1、檢查點激酶CHK2、檢查點蛋白RAD17和RAD9以及DNA修復蛋白NBS1。ATM和與其密切相關的蛋白ATR被認為是在細胞周期調控以及DNA損傷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BRAF基因
該基因編碼蛋白屬于raf/mil家族的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參與調控MAP/ERKs信號通路,在細胞分裂、分化和分泌起重要作用。BRAF基因的突變與各種癌癥相關,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結直腸癌,惡性黑色素瘤,甲狀腺癌,非小細胞肺癌,肺腺癌。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NRAS基因
NRAS基因是GDP/GTP結合蛋白,比較重要的同家族基因還包括KRAS和HRAS。NRAS與GTP結合呈激活狀態,與GDP結合呈關閉狀態,該基因的突變與黑色素瘤密切相關,機制為該基因的突變導致其下游基因的如Raf激酶的異常持續激活。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KRAS基因
KRAS (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基因是GDP/GTP結合蛋白,比較重要的同家族基因還包括HRAS和NRAS。KRAS與GTP結合呈激活狀態,與GDP結合呈關閉狀態,KRAS可被生長因子或酪氨酸激酶(如EGFR)短暫活化,活化后的KRA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EGFR基因
EGFR編碼的蛋白是一種跨膜糖蛋白,也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家族中的一員,該家族包括HER1(erbB1,EGFR)、HER2(erbB2,NEU)、HER3(erbB3)及HER4(erbB4),也屬于受體酪氨酸激酶家族。EGFR作為細胞表面蛋白可與配體如表皮生長因子(EGF)結合,EGFR可被激活,
免疫相關信號通路BTK基因的臨床解釋
Bruton的酪氨酸激酶(縮寫為Btk或BTK)也稱為酪氨酸 - 蛋白激酶BTK,是人類中由BTK基因編碼的酶。 BTK是一種在B細胞發育中起關鍵作用的激酶。 BTK通過高親和力IgE受體在B細胞成熟以及肥大細胞活化中起關鍵作用。 Btk含有結合磷脂酰肌醇(3,4,5) - 三磷酸(PIP3)的PH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FGFR1基因
FGFR1基因所編碼的蛋白質是屬于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家族成員之一,目前已確定了四種由FGFRs, 即FGFR1、FGFR2、FGFR3和FGFR4。FGFR1是一種跨膜蛋白質,屬于受體酪氨酸激酶,當FGF與FGFR1胞外段結合后,受體細胞內段酪氨酸激酶活性區首先發生自身磷酸化,然后使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NTRK3基因
該基因編碼神經營養性酪氨酸受體激酶(NTRK)家族的一個成員。這種激酶是一種膜結合受體,通過神經營養素結合,磷酸化自身和MAPK途徑的成員。通過這種激酶的信號傳導導致細胞分化,并可能在感知身體位置的本體感受神經元的發育中起到作用。這種基因的突變與髓母細胞瘤、分泌性乳腺癌和其他癌癥有關。一些轉錄變體編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JAK2基因
JAK2基因所編碼的蛋白是一種非受體酪氨酸激酶,是Janus激酶家族的一員,該家族包括JAK1、JAK2、JAK3和TYK2。JAK/STAT是一條非常重要的信號通路,許多細胞因子如IFN、IL-2等和生長因子如EGF、CSF等都通過該信號傳導途徑誘導細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JAK與多種腫瘤尤其是血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TET2基因
該基因編碼的蛋白是一種催化甲基胞嘧啶轉化為5-羥甲基胞嘧啶的甲基胞嘧啶雙加氧酶。編碼蛋白參與骨髓生成,該基因的缺陷與數種骨髓增生性疾病有關。該基因有兩個編碼不同亞型的變體。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NOTCH1基因
NOTCH1基因所編碼的蛋白是一種高度保守的細胞表面受體,Notch家族包括4種受體,分別為NOTCH1,NOTCH2,NOTCH3和NOTCH4,他們的配體包括JAG1,JAG2,DLL1,DLL3和DLL4。Notch信號的紊亂不僅直接而且還可通過其他多條信號通路間接的誘導腫瘤發生,已發現Not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JAK2基因
JAK2基因所編碼的蛋白是一種非受體酪氨酸激酶,是Janus激酶家族的一員,該家族包括JAK1、JAK2、JAK3和TYK2。JAK/STAT是一條非常重要的信號通路,許多細胞因子如IFN、IL-2等和生長因子如EGF、CSF等都通過該信號傳導途徑誘導細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JAK與多種腫瘤尤其是血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ABL2基因
ABL2是一種細胞質酪氨酸激酶,與ABL1密切相關但不同。 蛋白質的相似性包括酪氨酸激酶結構域并延伸氨基末端以包括SH2和SH3結構域。 ABL2在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中均表達。 KRAS突變型非小細胞肺癌中ABL2基因的表達較高。 ABL2基因產物表達為兩個帶有不同氨基末端的變體,長度均約為12kb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FLT3基因
FLT3(FMS樣酪氨酸激酶3)基因所編碼蛋白一種調節造血的III類受體酪氨酸激酶,激活的受體激酶磷酸化激活多個信號通路,包括細胞凋亡、增殖及骨髓造血細胞的分化。FLT3的突變或者高表達可能會造成該蛋白的持續激活,從而導致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ASXL1基因
這個基因類似于果蠅的附加性梳基因,它編碼一種染色質結合蛋白,這是正常確定發育中胚胎的片段特性所必需的。該蛋白是多梳蛋白組的一員,是維持穩態和其他基因座穩定抑制所必需的。這種蛋白質被認為會破壞局部區域的染色質,增強某些基因的轉錄,同時抑制其他基因的轉錄。該基因編碼的蛋白與核受體輔活化子1協同作為維甲酸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DNMT3A基因
CpG甲基化是一種表觀遺傳修飾,對胚胎發育、印記和X染色體失活具有重要意義。對小鼠的研究表明,DNA甲基化是哺乳動物發育所必需的。這個基因編碼一種DNA甲基轉移酶,被認為在從頭甲基化中起作用,而不是維持甲基化。該蛋白定位于細胞質和細胞核,其表達受發育調節。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WT1基因
該基因編碼一個轉錄因子,在C端含有四個鋅指基序,在N端含有富含脯氨酸/谷氨酰胺的DNA結合域。它在泌尿生殖系統的正常發育中起著重要作用,并且在一小部分Wilms腫瘤患者中發生突變。該基因表現出復雜的組織特異性和多態性印記模式,在不同組織中有來自母系和父系等位基因的雙等位基因和單等位基因表達。已經描述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IDH1基因
IDH1基因所編碼的蛋白名為異檸檬酸脫氫酶1,人類IDH有三種類型,分別為IDH1、IDH2和IDH3,IDH1定位與細胞質和過氧化物酶體中,IDH2和IDH3定位與線粒體中。該類蛋白酶可以將異檸檬酸氧化為草酰琥珀酸,然后在轉化為α-酮戊二酸。最先研究發現IDH1的突變與腦膠質瘤密切相關,之后又發現
白血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解釋NPM1基因
NPM1是一種廣泛在核仁表達的蛋白,它可以在細胞核和細胞質之間穿梭,參與核糖體蛋白的組裝和運輸,調控中心體的復制以及調控腫瘤抑制因子ARF的表達。NPM1的突變會導致該蛋白從細胞核轉移到細胞質,引起急性髓細胞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