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絲的概念和主要功能
細胞骨架微絲(microfilament)也普遍存在于所有真核細胞中,是一個實心狀的纖維,直徑為4nm-7nm一般細胞中含量約占細胞內總蛋白質的1%-2%,但在活動較強的細胞中可占20%-30%。在一般細胞主要分布于細胞的表面,直接影響細胞的形狀。微絲具有多種功能,在不同細胞的表現不同,在 肌細胞組成粗肌絲、 細肌絲,可以收縮(收縮蛋白),在非肌細胞中主要起支撐作用、非肌性運動和信息傳導作用。......閱讀全文
微絲的概念和主要功能
細胞骨架微絲(microfilament)也普遍存在于所有真核細胞中,是一個實心狀的纖維,直徑為4nm-7nm一般細胞中含量約占細胞內總蛋白質的1%-2%,但在活動較強的細胞中可占20%-30%。在一般細胞主要分布于細胞的表面,直接影響細胞的形狀。微絲具有多種功能,在不同細胞的表現不同,在?肌細胞組
無絲分裂的概念
無絲分裂(amitosis)又叫核粒紐絲分裂,是最早被發現的一種細胞分裂方式,指處于間期的細胞核不經過任何有絲分裂時期,而分裂為大小大致相等的兩部分的細胞分裂方式。早在1841年雷馬克(Remak)在雞胚的血細胞中看到了。1882年,弗來明(Flemmng)發現其分裂過程有區別于有絲分裂,因為分裂時
微絲的主要組成
微絲主要由 肌動蛋白(actin)構成,和肌球蛋白(myosin,一種??? 分子馬達蛋白)一起作用,使細胞運動。它們參與細胞的?變形蟲運動、植物細胞的細胞質流動與肌肉細胞的收縮:
微絲蚴活動
微絲蚴 Micromaria? 寄生于血液內的絲蟲(Filaria)類的幼蟲稱為微絲蚴。這種成蟲主要寄生于淋巴結、淋巴管、心臟及大血管中,不常移動,并在該處產卵。但在血液和淋巴液中孵化出來的微絲蚴幾為無色透明,可活潑地運動,在每天的一定時刻移動到末梢血管中。微絲蚴 出現于宿主皮下的微血管中時,進
細胞中的微絲染色及微絲與細胞形態的實驗觀察
一、成纖維細胞微絲的染色及其對細胞松馳素B的反應(一)原理微絲普遍存在于多種細胞,對細胞的形狀和運動有一定作用。細胞松馳素B可與微絲的亞單位肌動蛋白結合,從而破壞微絲,改變細胞的形狀。(二)細胞松馳素B處理成纖維細胞與染色觀察1、在平皿中有三張成纖維細胞貼壁生長的蓋片,在超凈工作臺內將一張蓋片移入另
細胞中的微絲染色及微絲與細胞形態的實驗觀察
實驗概要掌握考馬斯亮藍R250 染細胞骨架微絲的方法,了解動物細胞骨架的基本形態結構。實驗原理真核細胞胞質中縱橫交錯的纖維網稱為細胞骨架(cytoskeleton)。根據纖維直徑、組成成分和組裝結構的不同,分為微管(microtubule, ?MT)、微絲(microfilament, MF) 和中
微絲蚴活動視頻
寄生于血液內的絲蟲(Filaria)類的幼蟲稱為微絲蚴。這種成蟲主要寄生于淋巴結、淋巴管、心臟及大血管中,不常移動,并在該處產卵。但在血液和淋巴液中孵化出來的微絲蚴幾為無色透明,可活潑地運動,在每天的一定時刻移動到末梢血管中。微絲蚴 出現于宿主皮下的微血管中時,進入吸血蚊的體內,成為被鞘幼蟲
微RNA的概念
微RNA(microRNAs;miRNA,又譯小分子RNA)是真核生物中廣泛存在的一種長約21到23個核苷酸的RNA分子,可調節其他基因的表達。miRNA來自一些從DNA轉錄而來,但無法進一步轉譯成蛋白質的RNA(屬于非編碼RNA)。miRNA通過與靶信使核糖核酸(mRNA)特異結合,從而抑制轉錄后
微絲蚴(Mf)的臨床意義
查到微絲蚴即可確診絲蟲病。 結果陽性可能疾病: 絲蟲病 、 淋巴絲蟲病 、 胸部絲蟲病 、 皮膚絲蟲病
微絲蚴(Mf)的注意事項
1、由于微絲蚴具有夜現周期性,抽取血標本最好是在夜間10時至凌晨2時之間患者熟睡時為宜。 2、如果在白天檢查,患者應口服海群生2~6mg/kg體重,于服後30~60分鐘間采血檢查。此法可用于夜間取血不方便者,但對低度感染者易漏診。 3、微絲蚴亦可見于各種體液和尿液,故可于鞘膜積液、淋巴液、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