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細胞移動分子馬達介紹
分子馬達(Motorprotein)是一類蛋白質,它們的構象會隨著與ATP和ADP的交替結合而改變, ATP水解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 ,引起馬達形變,或者是它和與其結合的分子產生移動。就是說,分子馬達本質上是一類ATP酶。例如肌肉中的肌球蛋白(Myosin)會拉動粗肌絲向中板移動,引起肌肉收縮。而另外兩種分子馬達:驅動蛋白(Kinesin)和動力蛋白(Dynein),它們能夠承載著分子“貨物”——如質膜微粒,甚至是線粒體和溶酶體,在由微管構成的軌道上滑行,起到運輸的作用。例如驅動蛋白的重鏈則會運輸參與粘著斑解聚過程的信號物質。所以在驅動蛋白的重鏈受到抑制的情況下,粘著斑會比正常情況下顯得更大。 肌球蛋白是微絲結合蛋白,最早發現于肌肉組織,1970年代后逐漸發現許多非肌細胞的肌球蛋白。其家族有13個成員,每個成員在結構上都分為頭,頸和尾部三個部分,形似豆芽,而組成上則有輕重兩種鏈。其中的調節輕鏈(regulatory light ......閱讀全文
參與細胞移動分子馬達介紹
分子馬達(Motorprotein)是一類蛋白質,它們的構象會隨著與ATP和ADP的交替結合而改變, ATP水解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 ,引起馬達形變,或者是它和與其結合的分子產生移動。就是說,分子馬達本質上是一類ATP酶。例如肌肉中的肌球蛋白(Myosin)會拉動粗肌絲向中板移動,引起肌肉收縮。而另外
參與細胞移動微管 信號分子介紹
微管是另一種具有極性的細胞骨架。它是由13 條原纖維(protofilament)構成的中空管狀結構,直徑22—25nm。每一條原纖維由微管蛋白二聚體線性排列而成。微管蛋白二聚體由結構相似的α和β球蛋白構成,兩種亞基均可結合GTP,α球蛋白結合的GTP 從不發生水解或交換,是α球蛋白的固有組成部分,
參與細胞移動的細胞外信號分子介紹
在一定條件下,細胞外的化學信號能引發細胞的定向移動。這些信號有些時候是底質表面上一些難溶物質,有些時候則是可溶物質。信號分子有很多,可以是肽,代謝產物,細胞壁或是細胞膜的殘片,但是作用方式卻是一樣的,就是與細胞膜表面上的受體結合,啟動細胞內信號,完成一系列的反應,去激活或抑制肌動蛋白結合蛋白的活性,
參與細胞移動的細胞內信號分子介紹
胞外信號種類繁多,但是當它們與細胞膜上受體結合之后,細胞內起作用的途徑卻只有有限的幾種。而與細胞遷移有關的信號傳導過程如下:信號分子結合到膜上受體,或者是激活與受體偶聯的蛋白質—大G蛋白,或者先是激活受體酪氨酸激酶,再激活下游的小G蛋白Ras。G蛋白是一個很大的家族,包括Rho,Rac,Ras等
參與細胞移動的細胞骨架信號分子介紹
細胞骨架的定義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前者是微絲,微管和中間纖維的總稱,它們存在于細胞質內,又被稱為“胞質骨架”。后者還包括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核骨架(nucleoskeleton)和核纖層(nuclear lamina)。細胞骨架是細胞內運動,細胞器固定,細胞外
參與細胞移動中間纖維介紹
中間纖維(intermediate filaments,IF)直徑10nm 左右,介于微絲和微管之間。與后兩者不同的是中間纖維是最穩定的細胞骨架成分,它主要起支撐作用。中間纖維在細胞中圍繞著細胞核分布,成束成網,并擴展到細胞質膜,與質膜相連結。中間纖維沒有正負極性。 角蛋白是中間纖維中的一類,分子
參與細胞移動的微絲和其結合蛋白信號分子介紹
微絲是由肌動蛋白(Actin)組成的直徑約為7nm纖維結構。肌動蛋白單體(又被稱為G-Actin,全稱為球狀肌動蛋白,Globular Actin,下文簡稱G肌動蛋白)為球形,其表面上有一ATP結合位點。肌動蛋白單體一個接一個連成一串肌動蛋白鏈,兩串這樣的肌動蛋白鏈互相纏繞扭曲成一股微絲。這種肌動蛋
《細胞》:分子馬達鑄造記憶
科學家找到了將經歷與認知聯系起來的分子機制 大腦如何形成一次記憶?通常,我們的經歷和相互作用會以某種方式在大腦中留下烙印,然而神經細胞究竟是如何改變它們的連接從而形成記憶,卻一直是個未解之謎。如今,科學家表示,他們找到了將經歷與認知聯系起來的分子機制,而這一切似乎全部要歸功于一臺微小的分子發動機。
參與細胞遷移的分子介紹
細胞遷移需要內外因素的配合。外部的因素指的是細胞外的信號分子。內部因素則指細胞的信號傳導系統和執行運動的細胞骨架和分子馬達,還有參與粘著斑形成的各種分子(關于參與形成粘著斑的各種分子請見突出與底質的粘著)。細胞外信號結合胞膜受體完成其使命后,需要細胞內信號分子接力,將運動信息進一步傳給細胞遷移的執行
美華裔學者發現新“分子馬達”
4月15日,美國肯塔基大學藥學院教授郭培宣(Peixuan Guo)研究組公布了他們在“分子馬達”領域的新成果。 分子馬達是DNA、RNA分子在細胞內進行物理運動的重要機制。更重要的是,生物學家認為,這一理論指出了納米藥物的發展潛力。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分子馬達運動的兩種形式,即“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