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劍”,讓“兩蟲”無所遁形
賈第鞭毛蟲和隱孢子蟲,簡稱“兩蟲”,是廣泛存在的水介傳播、人畜共患的致病微生物,且具有耐氯的特點,普通消毒劑無法殺滅“兩蟲”,其對免疫力低下人群致死率很高。 2006年,我國將“兩蟲”指標納入國家飲用水強制檢測指標。但是,“兩蟲”檢測方法源自美國環境保護署,主要儀器和耗材市場均被美國企業壟斷。而樣品檢測成本高等缺點,也導致“兩蟲”檢測難以在行業內大范圍普及。 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與北京華科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兩蟲”檢測和計算機自動識別系統,有望扭轉這一局面。該成果在檢測方法、儀器研制、自動識別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突破,先后榮獲BECIA金獎、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朱良漪分析儀器創新成果獎等5項行業大獎,作為自主知識產權產品被中國科學院推薦,并被中科智匯工場納入“CAS概念驗證計劃”重點孵化項目予以支持。 儀器設備受制之痛 1993年,美國威斯康星州發生40萬人感染“兩蟲”事件,并造成50人死......閱讀全文
如何用離心機進行兩蟲的檢測
賈第鞭毛蟲與隱孢子蟲(簡稱“兩蟲”)是兩種嚴重危害飲用水水質安全的病原微生物。“兩蟲”具有個體微小,致病量低、感染途徑和方式簡單,流行分布廣泛的特點。2006年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增加了“兩蟲”檢測,規定每10L小于1個孢囊或卵囊。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如何用離心機來進行兩蟲的檢測。首先要進行接種
如何用離心機進行兩蟲的檢測?
賈第鞭毛蟲與隱孢子蟲(簡稱“兩蟲”)是兩種嚴重危害飲用水水質安全的病原微生物。“兩蟲”具有個體微小,致病量低、感染途徑和方式簡單,流行分布廣泛的特點。2006年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增加了“兩蟲”檢測,規定每10L小于1個孢囊或卵囊。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如何用蜀科兩蟲檢測專用離心機來進行兩蟲的檢測
攜手破解“兩蟲”檢測難題,樹產研合作典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水是生命的源泉,但是說起飲用水的檢測,人們往往想到的只有物理、化學以及細菌等指標,卻忽略了被認為世界上很容易導致人體腹瀉的水源性原生動物寄生蟲——隱孢子蟲(Cryptosporidium) 和賈第鞭毛蟲(Giardia),簡稱“兩蟲”。 賈第鞭毛蟲和隱孢子蟲是兩種嚴重危害水質
宿遷市完成飲用水中“兩蟲”檢測采樣工作
根據《江蘇省重點寄生蟲病監測方案》方案要求,我市承擔飲用水中“兩蟲”(隱孢子蟲、賈地鞭毛蟲)監測工作。4月25日,在省寄研所金小林主任一行指導下,市疾控中心配合宿豫區疾控中心完成現場監測及采樣工作,本次采樣選擇宿豫區城東水廠,分別采集水源水、出廠水、末梢水樣本各100L。 下一步,樣品將送至省
十年“磨劍”,讓“兩蟲”無所遁形
賈第鞭毛蟲和隱孢子蟲,簡稱“兩蟲”,是廣泛存在的水介傳播、人畜共患的致病微生物,且具有耐氯的特點,普通消毒劑無法殺滅“兩蟲”,其對免疫力低下人群致死率很高。 2006年,我國將“兩蟲”指標納入國家飲用水強制檢測指標。但是,“兩蟲”檢測方法源自美國環境保護署,主要儀器和耗材市場均被美國企業壟斷。
河南三年報告兩例蜱蟲咬死人病例
據河南省疫控中心負責人8日向記者介紹,自2007年5月首次出現疫情以來,截至2010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監測和報告245例疑似無形體病例,死亡2例,主要集中在信陽市商城、浉河區、光山和平橋區。 據了解,該病發病時間主要集中在5-10月,其中6-8月為發病高峰,發病年齡以40~70歲居多。近兩年
蜱蟲-寄生蟲檢驗
蜱蟲是寄生蟲檢驗考試復習需要了解的知識,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了相關內容與考生分享。蜱(音pí)蟲屬于寄螨目、蜱總科。成蟲在軀體背面有殼質化較強的盾板,通稱為硬蜱,屬硬蜱科;無盾板者,通稱為軟蜱,屬軟蜱科。全世界已發現的約800余種,計硬蜱科約700多種,軟蜱科約150種,納蜱科1種。我國已記錄的硬蜱
蜱蟲
蜱(音pí)蟲屬于寄螨目、蜱總科。成蟲在軀體背面有殼質化較強的盾板,通稱為硬蜱,屬硬蜱科;無盾板者,通稱為軟蜱,屬軟蜱科。全世界已發現的約800余種,計硬蜱科約700多種,軟蜱科約150種,納蜱科1種。我國已記錄的硬蜱科約100種,軟蜱科10種。蜱是許多種脊椎動物體表的暫時性寄生蟲,是一些人獸共患病
鯉斜管蟲-寄生蟲檢驗
鯉斜管蟲是寄生蟲檢驗考試復習需要了解的知識,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了相關內容與考生分享。 鯉斜管蟲:CHilodonella,一種單細胞的寄生蟲,蟲體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前面較薄,后部較厚。腹面觀一般呈卵形,將死的個體呈圓形。背面除有橫行剛毛外,其余部分無纖毛,腹部兩側在纖毛線上長著纖毛,腹面中部
兩篇《eLife》操縱CRISPR/Cas9“馴化”寄生蟲病
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與泰國、澳大利亞、英國和荷蘭等地的研究機構的同事一起通過CRISPR/Cas9技術遏制了血吸蟲病和肝吸蟲感染,成果發表在eLife雜志。 在東南亞、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拉丁美洲,血吸蟲病和肝吸蟲感染影響著25多億人口。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利用基因編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