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發紅糠疹的基本介紹
毛發紅康疹是指一種少見的慢性鱗屑性炎癥性皮膚病,以黃紅色鱗屑性斑片和角化性毛囊性丘疹為特征。在1857年由Devergie首次報道。本病又稱毛發糠疹、尖銳紅苔蘚。皮疹的臨床特征為小的毛囊角化性丘疹和散在性融合成糠秕狀鱗屑性棕紅色斑片或斑塊,對稱分布。......閱讀全文
毛發紅糠疹的基本介紹
毛發紅康疹是指一種少見的慢性鱗屑性炎癥性皮膚病,以黃紅色鱗屑性斑片和角化性毛囊性丘疹為特征。在1857年由Devergie首次報道。本病又稱毛發糠疹、尖銳紅苔蘚。皮疹的臨床特征為小的毛囊角化性丘疹和散在性融合成糠秕狀鱗屑性棕紅色斑片或斑塊,對稱分布。
毛發紅糠疹的檢查和診斷的介紹
檢查 組織病理學檢查:表皮彌漫性角化過度,有時呈網籃狀。毛囊口角化過度,間有點狀角化不全,特別見于毛囊角栓周圍。部分病例在增厚的角質層的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都有交替存在的角化過度和角化不全,角質層呈現方格布樣外觀。顆粒層稍增厚,棘層不規則輕度肥厚,基底細胞輕度液化變性。真皮血管周圍輕度炎細胞浸
怎樣治療毛發紅糠疹?
1.本病局限性受累者可采用:保守治療,對癥處理。 2.皮損廣泛,呈慢性病程,反復發作者,應積極治療:可口服維A酸類藥物、維生素A、維生素E治療。 3.繼發性紅皮病者,可口服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治療。局部可采用潤滑劑、卡泊三醇、糖皮質激素制劑等藥物治療。此外PUVA和中草藥也可以選用。
簡述毛發紅糠疹的臨床表現
患者頭皮先出現較厚的灰白色糠樣鱗屑,隨后面部出現黃紅色干性細薄鱗屑,類似于干性脂溢性皮炎,繼而可泛發全身。皮疹的臨床特征為小的毛囊角化性丘疹和散在性融合成糠秕狀鱗屑性棕紅色斑片或斑塊,對稱分布。77%~97%的患者有掌趾過度角化。皮疹嚴重時可泛發全身,發展成干燥鱗屑性紅皮病。臨床分型為:典型成人
玫瑰糠疹的鑒別診斷介紹
需與下列疾病鑒別: 1.銀屑病 皮疹好發于四肢伸側及時膝部,有銀白色鱗屑,刮除鱗屑可見奧斯皮茨氏征(Auspitz征),早期皮疹冬季加重,夏季消退或減輕,病程長,易復發。 2.脂溢性皮炎 皮疹好發于頭、面及胸部,頭發部位皮疹可見油脂狀鱗屑,可有脫發,軀干部位皮疹無特殊排列特征,也無前驅斑
關于玫瑰糠疹的臨床表現介紹
本病多發于青年人或中年人,以春秋季多發。初起損害是在軀干或四肢出現直徑1~3cm大小的玫瑰色淡紅斑,有細薄的鱗屑,稱為前驅斑,數目為1~3個。1~2周以后軀干與四肢出現大小不等的紅色斑片,常對稱分布。開始于軀干,以后逐漸發展至四肢。斑片大小不一,可直徑0.2~1cm大小,常呈橢圓形,斑片中間有細
玫瑰糠疹的病因分析
玫瑰糠疹是常見的炎癥性皮膚病,好發于軀干和四肢近端大小不等,數目不定玫瑰色斑片,其上有糠狀鱗屑,本病有自限性,一般持續6~8周而自愈,但也有經久不愈的情況。由于很多玫瑰糠疹患者延誤治療后容易遺留色素沉著,應及早治療。 尚未明確。因為本病有季節性發作,皮疹有自限性,很少復發,初起為前驅斑,又未發
中醫辨證治療玫瑰糠疹
? 玫瑰糠疹是一種常見的炎癥性皮膚病。好發于軀干和四肢近端大小不等,數目不定玫瑰色斑片,其上有糖狀鱗屑,本病有自限性,一般持續6~8周而自愈。但也有經久不愈的情況,由于很多玫瑰糠疹患者延誤治療后容易遺留難看的色素沉著。此癥好發于10~35歲人群。在高溫環境下,瘙癢感會更明顯。部分患者在發疹前會
如何治療玫瑰糠疹?
因為本病有自限性,故治療的目的是為了減輕癥狀和縮短病程。 1.一般治療 在急性期禁忌熱水洗燙和肥皂外洗。禁用刺激性較強的外用藥。臨床上見到許多患者由于局部護理不當使病情加重,延長病程,或轉變成自身敏感性皮炎。 2.抗組胺藥物 可適當應用抗組胺藥物,例如撲爾敏,賽庚啶,特非那丁及克敏能等,
關于玫瑰糠疹的檢查和診斷
檢查 組織病理:表現為非特異性慢性炎癥的改變,表皮可見灶性角化不全,輕度棘層增厚,海綿形成和細胞內水腫,真皮淺層有中度血管擴張,水腫和淋巴細胞浸潤。 診斷 根據前驅斑,好發部位,皮疹的形態有典型紅色圈狀游離緣向內的糠狀鱗屑性斑片,皮疹長軸與皮紋平行,不難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