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敗血型鼠疫的相關介紹
凡確診或疑似鼠疫患者,均應迅速組織嚴密的隔離,就地治療,不宜轉送。隔離到癥狀消失、血液、局部分泌物或痰培養(每3日1次)3次陰性,肺鼠疫6次陰性。 (一)一般治療及護理 1.嚴格的隔離消毒患者應嚴格隔離于隔離病院或隔離病區,病區內必須做到無鼠無蚤。入院時對病人做好衛生處理(更衣、滅蚤及消毒)。病區、室內定期進行消毒,病人排泄物和分泌物應用漂白粉或來蘇液徹底消毒。工作人員在護理和診治病人時應穿連衣褲的“五緊”防護服,戴棉花沙布口罩,穿第筒膠鞋,戴薄膠手套及防護眼鏡。 2.飲食與補液 急性期應給患者流質飲食,并供應充分液體,或予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滴注,以利毒素排泄。 3.護理 嚴格遵守隔離制度,做好護理工作,消除病人顧慮,達到安靜休息目的。 (二)病原治療 治療原則是早期、聯合、足量、應用敏感的抗菌藥物。 1.鏈霉素為治療各型鼠疫特效藥。成人首劑量1g,以后每次0.5g,每4小時1次,肌注,1~2天后改為每6小時1......閱讀全文
治療敗血型鼠疫的相關介紹
凡確診或疑似鼠疫患者,均應迅速組織嚴密的隔離,就地治療,不宜轉送。隔離到癥狀消失、血液、局部分泌物或痰培養(每3日1次)3次陰性,肺鼠疫6次陰性。 (一)一般治療及護理 1.嚴格的隔離消毒患者應嚴格隔離于隔離病院或隔離病區,病區內必須做到無鼠無蚤。入院時對病人做好衛生處理(更衣、滅蚤及消毒)
敗血型鼠疫的病原學相關介紹
鼠疫桿菌屬耶爾森氏菌屬。為革蘭染色陰性短小桿菌,長約1~1.5μm寬約0.5~0.7μm,兩端染色較深。無鞭毛,不能活動,不形成芽胞。在動物體內和早期培養中有莢膜。可在變通培養基上生長。在陳舊培養基及化膿病灶中呈多形性。 本菌的抗原成份:①莢膜FI(fraction I)抗原,分為兩種,一種是
敗血型鼠疫的基本信息介紹
敗血型鼠疫又稱暴發型鼠疫。可原發或繼發。原發型鼠疫因免疫功能差,菌量多,毒力強,所以發展極速。常突然高熱或體溫不升,神志不清,譫妄或昏迷。無淋巴結腫。皮膚粘膜出血、鼻衄、嘔吐、便血或血尿、Dic和心力衰竭,多在發病后24小時內死亡,很少超過3天。病死率高達100%。因皮膚廣泛出血、瘀斑、紫紺、壞
敗血型鼠疫的流行特征等介紹
(一)傳染源 鼠疫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間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間流行。鼠間鼠疫傳染源(儲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貓、豹等,其中黃鼠屬和旱獺屬最重要。家鼠中的黃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間鼠疫重要傳染源。各型患者均可成為傳染源,以肺型鼠疫最為重要。敗血性鼠疫早期的血有傳染性。腺鼠疫僅在膿腫
關于敗血型鼠疫的診斷依據介紹
對第一例病人及時發現與確診,對本病的控制與預防極為重要。 (一)流行病學資料 當地曾有鼠間鼠疫流行或有赴疫區史;有接觸可疑動物或類似患者。 (二)臨床資料 根據各型臨床特點。 (三)實驗室診斷是確定本病最重要依據。對一切可疑病人均需作細菌學檢查,對疑似鼠疫尸體,應爭取病解或穿刺取材進行細菌
怎樣預防敗血型鼠疫?
(一)嚴格控制傳染源 1.管理患者發現疑似或確診患者,應立即按緊急疫情上報,同時將患者嚴密隔離,禁止探視及病人互相往來。病人排泄物應徹底消毒,病人死亡應火葬或深埋。接觸者應檢疫9天,對曾接受預防接種者,檢疫期應延至12天。 2.消滅動物傳染源 對自然疫源地進行疫情監測,控制鼠間鼠疫。廣泛開展
關于敗血型鼠疫的鑒別診斷
(一)腺鼠疫 應與下列疾病鑒別。 1.急性淋巴結炎此病有明顯的外傷,常有淋巴管炎、全身癥狀輕。 2.絲蟲病的淋巴結腫 本病急性期,淋巴結炎與淋巴管炎常同時發生,數天后可自行消退,全身癥狀輕微,晚上血片檢查可找到微絲蚴。 3.免熱病 由免熱病菌感染引起,全身癥狀輕,腺腫境界明顯,可移動,皮色
分析敗血型鼠疫的發病原理
鼠疫桿菌侵入皮膚后,靠莢膜、V/W抗原吞噬細胞吞噬,先有局部繁殖,隨后又靠透明質酸及溶纖維素等作用,迅速經有淋巴管至局部淋巴結繁殖,引起原發性淋巴結炎(腺鼠疫)。淋巴結里大量繁殖的病菌及毒素入血,引起全身感染、敗血癥和嚴重中毒癥狀。脾、肝、肺、中樞神經系統等均可受累。病菌播及肺部,發生繼發性肺鼠
概述敗血型鼠疫的臨床表現
潛伏期一般為2~5日。腺鼠疫或敗血型鼠疫2~7天;原發性肺鼠疫1~3天,甚至短僅數小時;曾預防接種者,可長至12天。 臨床上有腺型、肺型、敗血型及輕型等四型,除輕型外,各型初期的全身中毒癥狀大致相同。 (一)腺鼠疫 占85~90%。除全身中毒癥狀外,以急性淋巴結炎為特征。因下肢被蚤咬機會較多
ABO血型不合的相關介紹
在幾乎所有ABO血型不合的病例中,母親血型為O型,新生兒血型為A型或B型,其中抗A致敏更為常見,但抗B致敏常導致更嚴重的溶血病。盡管胎兒在宮內可發生貧血,但幾乎沒有嚴重到會引起胎兒水腫或胎兒宮內死亡。主要的臨床問題為生后由進行性溶血而發生嚴重的高膽紅素血癥。 實驗室檢查項目和Rh溶血病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