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動脈栓塞的治療方法介紹
目的為幫助患者度過危急期,緩解栓塞所致的心肺功能紊亂,盡可能多的恢復和維持循環血量及組織供氧,并防止復發。病后二天最危險,應嚴密監護,監測呼吸、心率、血壓、靜脈壓、心電圖、血氣變化,大面積PTE可收入監護病房。 (1)絕對臥床保持大便通常,避免用力。 (2)煩躁、驚恐者可予鎮靜劑,疼痛者給止痛劑。 (3)發熱、咳嗽可予相應的對癥處理。 (4)低氧血癥者鼻導管或面罩吸氧,必要時BiPAP\經氣管插管行機械通氣。盡量避免氣管切開。 (5)右心功能不全使用多巴酚丁胺或多巴胺,維持收縮壓在90~100mmHg,盡可能不用或少用洋地黃類藥物。 (6)抗休克休克者可補充液體(避免肺水腫),如仍無效可給多巴胺或阿拉明,如仍然無效者可加用糖皮質激素。......閱讀全文
急性肺動脈栓塞的治療方法介紹
目的為幫助患者度過危急期,緩解栓塞所致的心肺功能紊亂,盡可能多的恢復和維持循環血量及組織供氧,并防止復發。病后二天最危險,應嚴密監護,監測呼吸、心率、血壓、靜脈壓、心電圖、血氣變化,大面積PTE可收入監護病房。 (1)絕對臥床保持大便通常,避免用力。 (2)煩躁、驚恐者可予鎮靜劑,疼痛者給止
肺動脈栓塞的溶栓治療方法介紹
(1)目的溶解肺動脈內血栓,迅速降低肺動脈壓,改善右心功能;減少或消除對左室舒張功能影響,改善左心功能及心源性休克;改善肺灌注,預防慢性肺動脈高壓及遠期預后;溶解深靜脈血栓、防止反復栓塞。 (2)適應證經V/Q、CT、MRI、肺動脈造影確診的大面積或次大面積肺栓塞,本次癥狀加重或證實栓子脫落在
肺動脈栓塞的抗凝治療介紹
(1)目的防止血栓發展和形成新血栓。 (2)適應證經V/Q、CT、MRI、肺動脈造影確診的非大面積、非次大面積肺栓塞,本次癥狀加重或證實栓子脫落在2月之內,年齡≤75歲,無溶栓禁忌證;臨床疑診PTE時也可先應用。 (3)禁忌證年齡>75歲;大面積PTE,次大面積PTE;妊娠;近期內腦出血、活
肺動脈栓塞的治療方法肺動脈血栓摘除術簡介
適用于經積極的保守治療無效的緊急情況。 適應證:大面積PTE:肺動脈主干或主要分支次全堵塞,不合并固定性肺動脈高壓者;有溶栓禁忌證;經溶栓或其他積極的內科治療無效。 慢性肺動脈栓塞 慢性栓塞性肺動脈高壓的治療: (1)重者,若阻塞部位在肺動脈近端,可行肺動脈血栓內膜剝脫術。 (5)介入
肺動脈栓塞的基本介紹
肺動脈栓塞(PE)是指內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動脈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環障礙的臨床和病理生理綜合征。其中最主要、最常見的種類為肺動脈血栓栓塞(PTE),還包括其他以肺血栓性栓子栓塞為病因的類型,如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氣栓塞、異物栓塞和腫瘤栓塞。肺動脈栓塞后發生肺出血或壞死者稱肺梗死。起源于肺動脈原
肺動脈造影(PA)檢查肺動脈栓塞的介紹
為目前診斷PE的金標準。直接征象為肺動脈腔內充盈缺損或完全阻斷,間接征象為造影劑流動緩慢,局部低灌注,靜脈回流延遲等。若缺乏PE的直接征象,不能診斷PE。PA的敏感性超過98%,特異性為90~98%,但隨血管口徑的變小,其準確性下降,在段以下血管僅為66%。PA為有創檢查,其病死率和嚴重并發癥的
關于肺動脈栓塞的體征的介紹
肺栓塞的體征無特異性。除心肺體征外,特別需注意檢查頸靜脈和下肢靜脈。 (1)一般情況①體溫可以正常,也可升高,多在38.5℃以下;也可高達39.5℃以上,系急性血栓性靜脈炎引起。②呼吸急促(R>20次/分)即有診斷意義,也是病情變化的重要指標。③脈搏加快通常>90次/分。④血壓下降通常提示為大
肺動脈栓塞的螺旋CT檢查介紹
可清晰探測到位于肺動脈主干、葉、段肺動脈內的栓子。表現為肺動脈內充盈缺損及血管截斷。據此可作出PE診斷。但對于亞段及外周肺動脈的栓子其敏感性有限。螺旋CT診斷PE的總體敏感性為72%,總體特異性為95%;對段以上肺動脈內栓子的診斷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75~100%及78~100%,而對亞段以下肺
關于肺動脈栓塞的鑒別診斷介紹
除外冠心病、夾層動脈瘤、肺炎、支氣管擴張、COPD急發、大動脈炎、原發性肺動脈高壓、肺動脈腫瘤、結締組織病等疾病。 1.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肺栓塞可出現心絞痛癥狀及心梗心電圖形,鑒別可根據心電圖及酶學演變以及同位素掃描結果相鑒別。 2.心絞痛 部分老年肺栓塞者ECG可出現II、III、AV
肺動脈栓塞的診斷依據介紹
注意肺栓塞的相關癥狀和體征,有助于提高肺栓塞的診斷率,以下情況應考慮本病的可能: 1.與肺部體征不相稱的、難以用基礎肺部疾病解釋的呼吸困難; 2.呼吸困難明顯,但患者可以平臥; 3.突發的昏厥或休克; 4.急性右心室負荷增加的臨床表現; 5.心電圖提示有明顯的右心室負荷過重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