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敗血病的臨床表現
敗血癥本身并無特殊的臨床表現,在敗血癥時見到的表現也可見于其他急性感染,如反復出現的畏寒甚至寒戰,高熱可呈弛張型或間歇型,以瘀點為主的皮疹,累及大關節的關節痛,輕度的肝脾大,重者可有神志改變、心肌炎、感染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各種不同致病菌所引起的敗血癥,又有其不同的臨床特點。......閱讀全文
概述敗血病的臨床表現
敗血癥本身并無特殊的臨床表現,在敗血癥時見到的表現也可見于其他急性感染,如反復出現的畏寒甚至寒戰,高熱可呈弛張型或間歇型,以瘀點為主的皮疹,累及大關節的關節痛,輕度的肝脾大,重者可有神志改變、心肌炎、感染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各種不同致病菌所引起的敗血癥,又有其不
概述腸炎的臨床表現
1.急性腸炎 在我國以夏、秋兩季發病率較高,無性別差異,一般潛伏期為12~36小時。惡心、嘔吐、腹瀉是急性腸炎的主要癥狀。 2.慢性腸炎 臨床表現為長期慢性、或反復發作的腹痛、腹瀉及消化不良等癥,重者可有黏液便或水樣便。 腹瀉程度輕重不一,輕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瀉便秘交替出現;重者可
概述弱視的臨床表現
1、視力和屈光異常 弱視眼與正常眼視力界限并不十分明確,有的患者主訴視力下降,但客觀檢查,視力仍然1.0或1.2。這可能是患者與自己以前視力相比而感到視力下降。此外,可能在中心窩的視細胞或其后的傳導系統有某些障礙,有極小的中心暗點,自覺有視力障礙,而在客觀上查不出。 如果弱視眼無器質性改變,
概述牙周炎的臨床表現
早期癥狀不明顯,患者常只有繼發性牙齦出血或口臭的表現,與齦炎癥狀相似。檢查時可見齦緣、齦乳頭和附著齦的腫脹、質松軟,呈深紅色或暗紅色,探診易出血。隨著炎癥的進一步擴散,出現下列癥狀: 1.牙周袋形成 由于炎癥的擴展,牙周膜被破壞,牙槽骨逐漸吸收,牙齦與牙根分離,使齦溝加深而形成牙周袋。可用探
概述皮肌炎的臨床表現
通常隱襲起病,在數周、數月、數年內緩慢進展。極少數患者急性起病,在數日內出現嚴重肌無力,甚或橫紋肌溶解、肌球蛋白尿和腎功能衰竭。患者可有晨僵、乏力、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發熱(中低度熱,甚至高熱)、關節疼痛,少數患者有雷諾現象。
概述肛裂的臨床表現
肛裂的典型臨床表現為疼痛、便血和便秘。 1.疼痛 是肛裂的最主要癥狀,疼痛的程度和持續的時間預示著肛裂的輕重。一次典型的肛裂疼痛周期是:疼痛-緩解-高峰-緩解-再疼痛。排便時糞便刺激潰瘍面的神經末梢,造成便后嚴重的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可放射到臀部、會陰部、骶尾部或大腿內側,稱為排便時疼痛。便
概述菌血癥的臨床表現
1.驟起高熱,可到40℃-41℃,或低溫,起病急,病情重,發展迅速; 2.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可有意識障礙; 3.心率加快、脈搏細速,呼吸急促或困難; 4.肝脾可腫大,重者可黃疸,皮下出血斑等。 除非患者處于患有持續性或高水平菌血癥的危險性,短暫而低水平的菌血癥是無癥狀的。典型的表現
概述腺樣囊性癌的臨床表現
腺樣囊性癌占涎腺腫瘤的5%~10%,在涎腺惡性腫瘤中占24%。好發于涎腺,以發生在腭腺者常見。大涎腺雖然較少,但為頜下腺和舌下腺好發的腫瘤。在腮腺腫瘤中僅占2%~3%。男女發病率無大差異,或女性稍多。最多見的年齡是40~60歲。 腫瘤早期以無痛性腫塊為多,少數病例在發現時即有疼痛,疼痛性質為間
概述白癜風的臨床表現
性別無明顯差異,各年齡組均可發病,但以青少年好發。皮損為色素脫失斑,常為乳白色,也可為淺粉色,表面光滑無皮疹。白斑境界清楚,邊緣色素較正常皮膚增加,白斑內毛發正常或變白。病變好發于受陽光照射及磨擦損傷部位,病損多對稱分布。白斑還常按神經節段分布而呈帶狀排列。除皮膚損害外,口唇、陰唇、龜頭及包皮內
概述色盲的臨床表現
色盲分為全色盲和部分色盲(紅色盲、綠色盲、藍黃色盲等)。色弱包括全色弱和部分色弱(紅色弱、綠色弱、藍黃色弱等)。 1.全色盲 屬于完全性視錐細胞功能障礙,與夜盲(視桿細胞功能障礙)恰好相反,患者尤喜暗、畏光,表現為晝盲。僅有明暗之分,而無顏色差別,而且所見紅色發暗、藍色光亮。此外,還有視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