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爾森氏菌病的防制措施
1、嚴格控制傳染源,隔離可疑病人或病人,嚴格執行檢疫制度; 2、切斷傳播途徑,滅鼠、滅蚤; 3、提高人群免疫力(預防接種鼠疫無毒活疫苗)和個人防護。 預后: 一般預后較好,有嚴重基礎疾病合并敗血癥者病死率可達50%~75%。......閱讀全文
耶爾森氏菌病的防制措施
1、嚴格控制傳染源,隔離可疑病人或病人,嚴格執行檢疫制度; 2、切斷傳播途徑,滅鼠、滅蚤; 3、提高人群免疫力(預防接種鼠疫無毒活疫苗)和個人防護。 預后: 一般預后較好,有嚴重基礎疾病合并敗血癥者病死率可達50%~75%。
耶爾森氏菌病的耶氏菌毒力研究
耶氏菌血清型很多,根據其毒力,可分為兩大類:一類對人有致病力;另一類對人類無致病力,大部分血清型屬于后者。但研究證明,屬于致病性血清型的菌株中,也有喪失致病力的。國外測毒方法有Vw抗原、自凝性、質粒、剛果紅、腸毒素、Sereny試驗、小鼠眼球后測毒等法。這些方法在中國都有試用過,獲得的結果表明這
耶爾森氏菌病的基本介紹
耶爾森氏菌病是由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感染病。臨床表現以急性胃腸炎小腸結腸炎和敗血癥等類型為主亦有急性闌尾炎、腦膜炎、多發性關節炎、猩紅熱型、黃疸型和淋巴細胞白血病等多種臨床類型,部分病例有慢性傾向。病人、健康帶菌者以及患病和帶菌的家畜攜帶的病原體,主要是通過污染的飲水和食品經消化
簡述耶爾森氏菌病的分類
耶爾森氏菌為動物腸道寄生菌,廣泛存在于動物體內。本菌在外界環境(河水、井水、蒸餾水)中不僅可長期生存,而且可以繁殖。本菌有嗜冷性,食品一旦被污染,在冷藏中仍能繼續繁殖,故該病冬季多發。現代文明的“電冰箱腸炎”致病菌,就是人獸共同的耶爾森氏菌。 耶爾森氏菌屬包括11個種,其中對人有致病性的有三種
耶爾森氏菌病的病原研究
耶爾森氏菌病發病載體共有5型,1型和5型多為非致病株,2、3、4型為致病株。中國分離到O∶3和O∶9血清型菌株均為生物3型,而國外分別為生物4型和2型,構成國內外致病性的差異。 噬菌體 中國1981年分離出第一株耶氏菌噬菌體,1983年又分離出42株噬菌體,這些噬菌體是以O∶3型耶氏菌為指示
耶爾森氏菌病的研究進展
1、鼠疫耶爾森氏菌16S-23SrRNA基因間區分析展種快速準確的鑒定鼠疫菌的方法。方法 PCR反應加限制性內切酶消化的方法。結果對來自不同疫源地的103株鼠疫菌16S-23S rRNA基因間區進行擴增,均可擴出兩條長為1 146bp及1090bp的片段,擴增產物用限制性內切酶Taq I,Msp
耶爾森氏菌病的檢查方式介紹
實驗室檢查: 1、末梢血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可增多,血沉常加快,大便鏡檢可見白細胞和紅細胞。 2、從病變部位留取標本如大便、血、尿、痰、腦脊液、腸系膜淋巴結等均可分離出耶爾森菌。 3、血清學檢查 ①恢復期血清凝集試驗較急性期效價呈4倍以上增長或滴度1∶160以上有診斷意義。 ②血清抗
耶爾森氏菌病的治療方法介紹
腸道感染一般為自限性,僅需對癥處理,可不用抗菌藥物治療。病情嚴重,特別是有腸道外感染者應予以抗菌藥物治療首選氟喹諾酮類藥物,氧氟沙星每天600mg,分2~3次口服,3~5天為一療程。敗血癥者可靜脈給藥可用氧氟沙星或呋布西林、美洛西林、頭孢噻肟和拉氧頭孢等耐β-內酰胺酶抗生素。有膿腫者應切開引流。
耶爾森氏菌病的鑒別方式介紹
耶氏森氏菌與布魯氏菌抗體的血清學交叉反應,國內外曾試圖采用各種方法加以鑒別,直到現在均未獲滿意結果。嚴延生等(1988年)以O:9型耶氏菌外膜蛋白為抗原的免疫印跡法,可明顯地鑒別O∶9型耶氏菌和布魯氏菌兩種抗體。于恩庶等(1991年)進一步以O:3型耶氏菌質粒編碼的電泳性和免疫原性與0∶9型耶氏
耶爾森氏菌及檢驗
耶爾森氏菌屬包括11個種,其中對人有致病性的有三種: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假結核菌和鼠疫菌。只有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和假結核菌已確定是食源性病原體。鼠疫耶爾森氏菌引起黑疽病,不通過食品傳染。 1981年根據DNA以及生化和形態特征的相關資料,與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極為密切3個同源群被作為耶爾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