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手術治療肱骨干骨折的方法
1.Rush針固定 適用于肱骨中,下段骨折。目前已較少適用。 2.Kuntscher固定針 屬髓內針的一種,適用于肱骨中上1/3骨折。留于骨外的針尾,可影響肩或肘關節的活動,故臨床上使用不普遍。 3.外固定架固定 適用于開放骨折伴有廣泛的軟組織挫傷或燒傷的病例。也適用于無法進行堅強內固定及骨折部已發生感染的病人。使用外固定架后應定期行X線檢查,及時調整骨折端的對位對線,早期行功能練習,以期獲得滿意的效果。 4.帶鎖髓內釘固定 髓內釘術后應早期行肩關節功能練習。 5.AO動力加壓鋼板螺絲釘內固定 根據肱骨干骨折部位的不同,使用不同形狀、不同寬度及厚度的鋼板。......閱讀全文
簡述手術治療肱骨干骨折的方法
1.Rush針固定 適用于肱骨中,下段骨折。目前已較少適用。 2.Kuntscher固定針 屬髓內針的一種,適用于肱骨中上1/3骨折。留于骨外的針尾,可影響肩或肘關節的活動,故臨床上使用不普遍。 3.外固定架固定 適用于開放骨折伴有廣泛的軟組織挫傷或燒傷的病例。也適用于無法進行堅強內固
非手術治療肱骨干骨折的介紹
肱骨干有較多肌肉包繞,骨折輕度的成角或短縮畸形不影響外觀及功能者,可采取非手術治療。 (1)上臂懸垂石膏 依靠石膏的重量牽引達到骨折復位并維持對位。 采用懸垂石膏,應每周攝X線片,以便及時矯正骨折端分離或成角畸形。2~3周后應改用其他外固定治療。 (2)U型接骨夾板 適用于橫斷形骨折及無明
手術治療肱骨干骨折的相關介紹
(1)開放骨折 應早期行軟組織及骨的清創及骨折內固定。 (2)合并血管、神經損傷的骨折 應用骨折內固定及神經血管的修復。 (3)漂浮肘 肱骨干中下1/3骨折伴有肘關節內骨折時,手法復位及維持復位均比較困難,應行切開復位內固定。 (4)雙側肱骨干骨折 非手術治療可造成病人生活上不便及護理上的
治療尺骨干骨折的方法介紹
1.對于尺骨的橫形短斜形及某些蝶形骨折 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可以閉合復位,并用小夾板或石膏托固定(中立位),定期復查骨折位置,及時矯正固定,約需8周的時間。X線片證實已有愈合后,應去除外固定物進行功能康復。 2.尺骨下1/4移位骨折 因旋前方肌的牽拉可造成遠骨折段的旋后畸形,整復時將前臂置于
治療橈骨干骨折的方法介紹
1.無移位者 多為青少年人,可視骨折部位不同而將前臂置于旋后屈肘位(中上1/3段骨折)或中間位(中下1/3段骨折),用上肢石膏托或石膏管形固定,并注意按前臂肢體的外形進行塑形。 2.有移位者 先施以手法復位,并按骨折近端的移位方向,遠端對近端將其復位。閉合復位失敗或復位后難以維持固定的成年
簡述橈骨干骨折的發病機制
直接暴力,如打擊、壓砸;傳導應力,如跌倒手撐地等,均可造成橈骨干骨折。骨折多為橫形、短斜形或楔形。因有尺骨的支撐可無明顯短縮移位,但因肌肉的牽拉,常出現骨折端的旋轉畸形。橈骨遠端有旋前方肌附著,中段有旋前圓肌附著,近側有旋后肌附著。骨折后由于上述肌肉的牽拉,不同部位的骨折將出現不同的旋轉畸形。如
簡述肱骨干骨折的臨床表現
1.疼痛 表現為局部疼痛及傳導叩痛等,一般均較明顯。 2.腫脹 完全骨折,尤其粉碎型者局部出血可多達200毫升以上,加之創傷性反應,因此局部腫脹明顯。 3.畸形 在創傷后,患者多先發現上臂出現成角及短縮畸形,除不完全骨折外,一般多較明顯。 4.異常活動 多于傷后立即出現。 5.血
治療股骨干骨折的相關介紹
1.持續牽引 根據不同年齡可采用垂直懸吊皮牽引、平衡持續牽引和固定持續牽引。 (1)垂直懸吊皮牽引 適用于3歲以下的兒童股骨干骨折。這種方法簡易有效,3~4周后骨折愈合。 (2)平衡持續牽引 可用皮牽引或骨牽引,以便病人的身體及各關節在床上進行功能活動。皮牽引適于12歲以下小兒。12歲以上
嚴重肋骨骨折的手術治療方法總結
多發肋骨骨折是影胸廓運動的重要因素,最常見的原因是鈍器損傷(例如,機動車撞擊,墜落,毆打),但穿透性損傷(例如槍傷)也會使肋骨骨折。保守治療包括疼痛控制和積極的肺部護理,主要目的是避免氣管插管降低死亡率。對于持續患有急性疼痛(例如連枷胸)或肋骨骨折不能愈合(骨不連)并且導致功能障礙的患者,則需要手術
簡述腦脊液漏的手術治療方法
超過1個月仍有漏液者可采用手術治療。自發性鼻漏自行停止者較少,一般主張早期手術。 手術適應征: ① 有氣腦(顱腔積氣)、腦組織脫出、腦內異物; ② 由于腫瘤引起的腦脊液漏; ③ 合并反復發作的化膿性腦膜炎。 手術方法:手術方式的選擇依照術前定位診斷,可選以下兩種方式。 ①經顱修補: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