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腸炎的檢查診斷
在病人的新鮮糞便中,特別是在血性黏液處仔細尋找阿米巴原蟲,一旦找到了活動的吞噬有紅細胞的溶組織阿米巴滋養體,即可確診。一次未找到,應重復多次檢查并爭取做細菌及阿米巴培養。鏡檢時應注意保溫,否則阿米巴滋養體不活動,不易和 巨噬細胞區別。 乙狀結腸鏡檢查對診斷,特別是鑒別診斷很有幫助。急性期可看到其 燒瓶樣潰瘍,潰瘍間黏膜正常。慢性期可看到腸黏膜增生肥厚、肉芽腫及息肉等,可在病變處取活體組織送 病理檢查,進一步確定其性質。 實驗室檢查: 糞便檢查是確診的重要依據。發現病原體后尚需鑒別非 致病性阿米巴原蟲。目前血清學檢查發展很快,是診斷阿米巴病的關鍵性實驗,大約有90%的患者血清,可通過ELISA、間接血凝及間接 免疫熒光等檢測不同 滴度的抗體。PCR 診斷技術為十分有效、敏感及特異的方法。WHO 專門委員會建議,鏡下檢獲含四核的包囊,應鑒定為 溶組織內阿米巴或迪斯帕內阿米巴;糞中檢測含紅細胞的滋養體,應 高度懷疑為溶組織內阿......閱讀全文
阿米巴腸炎的簡介
疾病概述 阿米巴結腸炎由溶組織 阿米巴原蟲寄生于人體結腸內引起。病人可有腹痛腹瀉,糞便不成形或稀便,混有黏液和未消化的食物,臭味較大。潛伏期長短不一,1~2 周或數月以上。可因食入的包囊數量、致病力以及機體抵抗力強弱不同,而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 癥狀體征 1.無癥狀型 主要指那些 阿米巴包
阿米巴腸炎的檢查診斷
在病人的新鮮糞便中,特別是在血性黏液處仔細尋找阿米巴原蟲,一旦找到了活動的吞噬有紅細胞的溶組織阿米巴滋養體,即可確診。一次未找到,應重復多次檢查并爭取做細菌及阿米巴培養。鏡檢時應注意保溫,否則阿米巴滋養體不活動,不易和 巨噬細胞區別。 乙狀結腸鏡檢查對診斷,特別是鑒別診斷很有幫助。急性期可看到其
談談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痢疾是一種寄生蟲病,不屬于細菌感染。在古時候,人們把腹瀉病都稱為“痢疾”。到了1875年,俄羅斯的外科醫生廖師首先在彼得堡的1例痢疾患者的糞便及其尸體解剖大腸壁潰瘍中發現了這種能引起腹瀉的原蟲滋養體,當時被命名為“阿米巴”。所以,這種腹瀉病后來被命名為“阿米巴痢疾”。 引起阿米巴痢疾的病
怎樣識別阿米巴包囊?
阿米巴包囊是指阿米巴未成熟階段。包囊多見于隱性感染者及慢性患者糞便中,呈圓形、5~20μm大小,成熟包囊具有4個核,是溶組織阿米巴的感染型,具有傳染性。未成熟的包囊有單核和雙核包囊,胞質中儲存的營養物質擬染色體和糖原團。鐵蘇木素染色后,擬染色體呈棒狀,糖原團被溶解,呈空泡狀;碘液染色后擬染色體不著色
簡述阿米巴原蟲的溶組織內阿米巴包囊的診斷觀察
(1)包囊(鐵蘇木素染色):在油鏡下觀察,包囊圓形,直徑5~20凹·,囊壁清晰,核染成藍黑色,圓形,1~4個,核仁細小,多位于中央,核周染粒大小均勻,排列整齊,核的特征在鑒別種類上有重要意義。胞質中,糖原在染色過程中微溶解而成為糖原泡。在未成熟包囊中可見到擬染色體,為黑色棒狀,兩端鈍圓,常成對存
阿米巴病的臨床診療
? 常見者為溶組織阿米巴引起的阿米巴腸道感染和阿米巴肝膿腫。急性阿米巴腸道感染,糞便中排出大量滋養體,在外界環境中滋養體很快死亡,因此在傳播方面意義不大。但慢性或無癥狀患者,糞便中排出阿米巴包囊,是本病重要的傳染源,尤其是無癥狀的阿米巴包囊攜帶者。通過污染的手、蒼蠅、蟑螂將包囊帶至食品,經口感染
如何診斷阿米巴肝膿腫?
肝臟腫大的臨床診斷基本要點為: ①右上腹痛、發熱、肝臟腫大和壓痛; ②X線檢查右側膈肌抬高、運動減弱; ③超聲波檢查顯示肝區液平面。 若肝穿刺獲得典型的膿液,或膿液中找到阿米巴滋養體,或對特異性抗阿米巴藥物治療有良好效應,即可確診為阿米巴性肝膿腫。
關于阿米巴肝膿腫的簡介
阿米巴肝膿腫是由于溶組織阿米巴滋養體從腸道病變處經血流進入肝臟,使肝發生壞死而形成,實為阿米巴結腸炎的并發癥,但也可無阿米巴結腸炎而單獨存在。以長期發熱、右上腹或右下胸痛、全身消耗及肝臟腫大壓痛、血白細胞增多等為主要臨床表現,且易導致胸部并發癥。回盲部和升結腸為阿米巴結腸炎的好發部位,該處原蟲可
糞便寄生蟲檢查的臨床意義
1、非致病性寄生蟲:①原蟲類結腸阿米巴、微小阿米巴、嗜碘阿米巴、雙核阿米巴。②鞭毛蟲類唇鞭蟲、人腸毛滴蟲、中華腸內滴蟲。 2、致病性寄生蟲:①原蟲類溶組織阿米巴(包囊和滋養體)、藍氏賈第鞭毛蟲(毛囊和滋養體)。②蠕蟲類蛔蟲、蟯蟲、鉤蟲、日本血吸蟲、姜片蟲、鞭蟲、肝吸蟲等。 結果陽性可能疾病:
阿米巴痢疾的相關介紹
本病流行于全世界,多流行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其感染率高低與各地環境衛生、經濟狀況和飲食習慣等密切相關。在我國的分布一般農村高于城市,近年來由于我國衛生狀況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阿米巴痢疾和膿腫病例,除個別地區外,已較為少見。 1.傳染源 慢性病人、恢復期病人及健康的帶蟲者為本病的傳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