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中微子實驗中心探測器有機玻璃球正在安裝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86.shtm 中微子在宇宙起源及演化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至今仍有諸多未解之謎,是基礎科學領域的國際前沿熱點之一。我國的江門中微子實驗以揭開中微子質量順序之謎為首要科學目標。目前,江門中微子實驗的核心探測設備——中心探測器的有機玻璃球正在有序安裝。 總臺央視記者 鄭瑋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江門中微子實驗的中心探測器,在外面球形的結構是不銹鋼主結構,中間正在安裝的是35.4米直徑的有機玻璃球。有機玻璃球將來會灌裝2萬噸液體閃爍體,液體閃爍體是捕捉中微子的靶物質。 在大科學裝置江門中微子實驗地下700米的實驗大廳內,科研人員正在用全站儀測量有機玻璃節點和有機玻璃板的位置坐標數據。據介紹,有機玻璃球壁厚120毫米,重600多噸,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有機玻璃結構,生產和建造在國內外都史無前例。為了保障......閱讀全文
走近中國大科學工程:大亞灣中微子裝置
中微子——基本粒子中最詭秘的一位,落入了中國人的陷阱,并招供出它的變身秘密。深圳大亞灣核反應堆群的360米外,百米高的花崗巖山體腹中,藏著中國迄今最成功的粒子物理實驗裝置——大亞灣中微子裝置。它在2012年3月8日宣布成功發現了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引起世界矚目;《科學》雜志網站說,大亞灣實驗裝置
大科學裝置,用得咋樣
被稱作“天眼”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天文望遠鏡(FAST)建設項目,已進入收尾階段,我國將再添一項大科學裝置。有人用“國之重器”來形容這些應現代科學發展需求而生的大裝置,以凸顯其重大意義。事實上,與它們緊密相連的,往往是人類基因組計劃、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計劃等耳熟能詳
大科學裝置鑄就“中國樞紐”
實驗裝置是科學家的“槍”,隨著知識探索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對實驗裝置的需求也向著大型、復雜、綜合的方向迅速發展。 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級實驗室里,人們都可以見到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學者在一起工作;而在一些大科學計劃、大科學裝置的建立中,對資金、技術和人力的需求往往超過了一個國家的能力。國際合作由
《科學》特約作者專訪合肥國家大科學裝置
4月26日,美國《科學》雜志特約作者一行來到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分別對合肥研究院黨委書記、強磁場科學中心主任匡光力以及合肥研究院副院長、等離子體所所長李建剛進行了采訪。 據了解,此次采訪將全面報道中科院的科技發展規劃、科研實力、重點學科領域及重大科技成果,有關內容將作為增刊于2012
評論:要大科學裝置,更要大科研隊伍
打造國家實驗室,是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圍繞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一項新使命。發達國家的國家實驗室是如何運作管理的?能給上海帶來怎樣的啟示?本報今起推出分析,希望對上海的國家實驗室建設有所借鑒。 國家實驗室是一種世界通行的科研基地形式,興起和發展于二戰前后,主要圍繞國
凝聚科學目標 統籌大科學裝置建設與應用
“10米左右口徑光學天文望遠鏡是天文界的溫飽水平,是生活必需品。”中國科學院院士、天體物理學家韓占文近日在香山科學會議上指出,我國應盡快開展大型光學望遠鏡建設,加快光學天文的發展。 7月13—15日,聚焦大科學裝置建設與應用的香山科學會議“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專題討論會在北京召開,除了廣受
大科學裝置科研聯合基金Ⅱ期啟動
7月12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科學院在京簽署協議,雙方共同設立的大科學裝置科學研究聯合基金(簡稱大裝置聯合基金)Ⅱ期協議正式生效,協議執行期從2012年至201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沈文慶、中科院副院長詹文龍出席會議,并在協議書上簽字。 這是雙方就大裝置聯合基金第二次簽署協議
上海崛起世界最密大科學裝置群
浦東張江的“超級光源”將閃出更耀眼的光芒:今年夏天,能拍攝“分子電影”的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將有望得到第一束自由電子激光;超強超短激光裝置,將于年內完成挑戰瞬時輸出功率10拍瓦的“世界紀錄”;上海光源二期線站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算上已經建成的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已經開工的活細胞結構
從上海光源看大科學裝置的作用
大科學裝置非常重要,建設與應用本身就是科技創新的過程也是綜合能力的體現,它從多方面推動創新,上海光源更好說明這個例子。上海光源1993年立項,三位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建議建立一臺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然后到1995年到了上海,2004年破土動工建設,2009年建成投入使用,建設速度在國際上是最快的。
中科院西安科學園將建大科學裝置群
陜西省今年將開始建設該省的第一臺大科學裝置——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未來這個系統的建成將有助于使我國各行各業的用時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是記者9日從中科院西安分院獲悉的。 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十三五”規劃的十大項目之一,將建立與星基授時系統相對獨立、融合公用、互補增強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