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國際粒子加速器大會科學程序委員會會議召開
由上海應物所和高能物理所聯合主辦的第四次國際粒子加速器大會(IPAC’13)將于2013年5月13日至17日在上海召開。1月24日至25日IPAC’13組委會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召開了科學程序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大會組委會主席趙振堂、地方委員會聯合主席戴志敏與秦慶,以及科學程序委員會委員共約20人出席了會議。會議由科學程序委員會主席張闖主持。 IPAC"13共收到論文摘要1851篇,其中中國大陸的加速器科技人員提交論文339篇,論文數排在美國之后居第二位,反映了我國粒子加速器的長足發展。高能所共提交論文85篇,居國內各單位之首。經過兩天的認真的研究和討論,科學程序委員會從1800多篇摘要中選出了51篇口頭報告,連同先前確定的36篇邀請報告,IPAC13共安排了87篇口頭報告。高能所王貽芳和傅世年將分別在會上作題為“中微子實驗的最新進展及其對加速器的需求”和“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大會特邀報告。 會后,科學......閱讀全文
高能加速器簡介
高能加速器高能物理主要的實驗研究工具。即利用強磁場把帶電粒子,如電子、質子加速到很高速度,然后去與靶物質相碰撞,碰撞的結果可產生大量的新的基本粒子,或新的現象。通過對這些新的粒子,新的現象的觀測分析,可以不斷加深對物質微觀結構的認識。高能加速器能量越來越高。現認為,介子及重子都是由“層子”(或稱
高能加速器的高能物理實驗
高能質子加速器所加速出來的高能質子流打在靜止靶上,可以產生出多種次級的高能粒子流,如反質子流,π介子流、μ子流等等。把這些次級粒子分別引向不同實驗室可做多種高能物理實驗。 其次,組成質子同步加速器的每一級加速器,除了供給下一級加速的質子流以外,都可以引出一部分束流供實驗室使用。因此,一臺高
高能加速器的同步輻射
電子束在同步加速器中會產生同步輻射,這對于提高電子能量來說當然是一件壞事。但所產生的同步輻射,由于強度特大、準直性好、單色性好、而且能譜連續可調等特點,它對分子生物學、表面物理、表面化學、天體物理、非線性光學、半導體器件工藝方面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例如:對于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光刻,有著非常誘
高能加速器的歷史發展
1919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E.Rutherford)用天然放射源中能量為幾個MeV、速度為2×10厘米/秒的高速α 粒子束(即氦核)作為“炮彈”,轟擊厚度僅為0.0004厘米的金屬箔的“靶”,實現了人類科學史上第一次人工核反應。利用靶后放置的硫化鋅熒光屏測得了粒子散射的分布,發現原子核本身有結
第31次中美高能物理合作聯合委員會會議在高能所召開
會議現場 按中美雙方第30次高能物理合作聯合委員會會議的約定,第31次中美高能物理合作聯合委員會會議于11月1日至2日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開。 中科院基礎局局長劉鳴華率中方代表團一行9人參加了會議,其中包括院國際合作局、高能所和上海應用物理所的代表。美國能源
高能加速器的醫學方面的應用
醫學 在醫療方面,高能加速器也有它的特殊用途。因為高能加速器可以產生很多高能粒子,如π介子、質子、中子等,它們對人體的癌細胞都有殺傷作用。特別是π-介子。對癌細胞的殺傷作用尤其顯著。因為π-介子有一個特性,就是它在射程的末端能夠被原子核所吸收,原子核吸收π-介子以后就放出電離作用很強的中子、
簡介高能加速器的發展現狀
我國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于1988年10月16日首次對撞成功。這項高科技工程是1984年10月7日破土動工的,它包括以下四個主要組成部分:1、電子注入器,2、貯存環,3、探測器及數據處理中心, 4、同步輻射區。 1988年10月16日凌晨5點56分,中國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
中國首臺高能加速器的華麗變身
還記得中學課本里描寫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嗎?這個英文名為BEPC的裝置,是我國第一臺高能同步加速器,也是共和國首臺大科學裝置,它的醞釀與誕生曾讓幾乎每位中國人銘記于心。 最近,這個讓國人驕傲并被寫進歷史的大科學裝置,再度笑傲江湖。不過這一次亮相的是它的“升級版”。 2009年,歷時5年
高能加速器的輻射環境相關介紹
加速器造成的輻射環境,在原理上是極其復雜的,它依賴于許許多多參數,例如被加速的初級粒子的種類,能量,束流強度,靶材料和屏蔽物等等。在非常高能量時,加速器輻射場與初級宇宙輻射在大氣層中造成的輻射環境有許多類似之處。目前,正在研究利用 快中子、π介子及重離子作輻射治療。如果研究成功的話,那么按裝粒
中國未來高能加速器方案進入預研階段
在2日下午舉行的中科院各學部學術報告會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表示,高能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及超級質子對撞機(CEPC-SPPC)的預研工作正在進行。根據估算,50公里CEPC造價約為255億人民幣,100公里CEPC造價約為360億人民幣。 2012年,歐核中心宣布其在大
國際未來加速器委員會與直線對撞機指導委員會會議召開
會議現場 受國際未來加速器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Future Accelerators,簡稱ICFA)與國際直線對撞機指導委員會(International Linear Collider Steering Group,簡稱ILCSC)
法國抗癌高能粒子回旋加速器投入試運行
據法國媒體報道,一臺名為Arronax的高能粒子回旋加速器11月7日在法國城市南特投入試運行,將用于癌癥診斷和放射治療。?法國總理弗朗索瓦·菲永當天出席了Arronax加速器的試運行儀式。據介紹,這臺機器呈圓柱形,高4米,重約140噸,其周圍有厚厚的混凝土墻體。Arronax加速器能產生高能輻射性原
中國首臺高能大功率電子輻照加速器系統裝置建成
吳晶晶:由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自主設計研制的首臺高能大功率電子輻照加速器系統裝置18日正式通過驗收。這是中國目前能量最高、功率最大,具備產業化應用條件的電子輻照加速器裝置,將被廣泛應用于食品保鮮、醫療用品消毒、海關檢疫等領域。? 輻射加工是中國核應用技術產業的重要內容,傳統的鈷源輻照裝置需要不斷
第四屆國際粒子加速器大會科學程序委員會會議召開
由上海應物所和高能物理所聯合主辦的第四次國際粒子加速器大會(IPAC’13)將于2013年5月13日至17日在上海召開。1月24日至25日IPAC’13組委會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召開了科學程序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大會組委會主席趙振堂、地方委員會聯合主席戴志敏與秦慶,以及科學程序委員會委員
高能所成立粒子加速物理與技術實驗室
為加強高能物理研究所在粒子加速器物理與技術學科領域的研究與發展,進一步為高能物理、多學科應用及成果轉化等提供技術保障,力爭在若干前沿方向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能所決定成立所級粒子加速物理與技術實驗室,掛靠在加速器中心。2月1日下午,正值所慶四十周年之際,粒子加速物理與技術實驗室成立大
核能放射化學調研會在高能所召開
調研會現場 3月2日,中科院基礎局相關領導到高能所調研如何發展中科院核能放射化學,中科院院士柴之芳研究員和多學科中心十多名有關研究人員參加了會議。 核化學和放射化學是保障我國核能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學科之一。最近國務院領導對我國放射化學的發展作了重要批示,為
高能所慶祝建所四十周年
2月1日上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開慶祝大會,歡慶建所四十周年華誕。 航空航天工業部原部長林宗棠、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周成奎,中科院基礎科學局、科技部合作司、基金委合作局、基金委數理學部、基金委化學部、中科院相關兄弟單位、中國原子能研究院、清華大學等相關領導,曾為研究所發展做出貢
美激光等離子加速器輸出高質量高能電子束
激光等離子加速器(LAPs)因其加速空腔的長度可用厘米而不是公里(千米)來計量而被稱為“桌面加速器”。近年來,由于技術的迅速發展,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新型實用的激光等離子加速器。與當今傳統的加速器相比,激光等離子加速器不僅造價十分低廉,而且對土地和環境的影響要小得多。“體形”差異甚大
方守賢院士榮獲ACFAIPAC’13終身成就獎
在剛剛結束的第四屆國際粒子加速器大會(IPAC’13)上,亞洲未來加速器委員會(ACFA)主席野崎光昭教授和IPAC’13獎勵委員會主席陳佳洱院士向方守賢院士頒發了ACFA-IPAC’13的最高獎項——終身成就獎。ACFA獎每三年頒發一次,在當年召開的國際粒子加速器大會(IPAC)上頒發。ACF
中國希格斯工廠發布《加速器技術設計報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5149.shtm日前,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官網獲悉,12月25日,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研究工作組在arXiv平臺正式發布CEPC《加速器技術設計報告》(TDR-accelerat
銀河系中心或有高能粒子加速器及宇宙線潛在屏障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天文學研究論文稱,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的中心可能存在高能粒子加速器,以及一種抑制周圍宇宙線海中的射線穿過其中心分子區域的屏障。這些發現或有助于人們理解宇宙線的起源。 該論文介紹,銀河宇宙線是起源于太陽系外的高能粒子,最終會抵達地球。它們對于理解極
銀河系中心或有高能粒子加速器及宇宙線潛在屏障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天文學研究論文稱,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的中心可能存在高能粒子加速器,以及一種抑制周圍宇宙線海中的射線穿過其中心分子區域的屏障。這些發現或有助于人們理解宇宙線的起源。 該論文介紹,銀河宇宙線是起源于太陽系外的高能粒子,最終會抵達地球。它們對于理解
銀河系中心或有高能粒子加速器及宇宙線潛在屏障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天文學研究論文稱,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的中心可能存在高能粒子加速器,以及一種抑制周圍宇宙線海中的射線穿過其中心分子區域的屏障。這些發現或有助于人們理解宇宙線的起源。 該論文介紹,銀河宇宙線是起源于太陽系外的高能粒子,最終會抵達地球。它們對于理解
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制成超高能量吸收力學超材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300.shtm近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人員與重慶大學合作者在利用核徑跡技術制備具有超高能量吸收密度的力學超材料研究中取得了進展。相關成果以亮點文章“編輯推薦”的形式發表于《自然
中國未來高能加速器方案進入預研階段-歷時10年造價百億
??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表示,高能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及超級質子對撞機預研工作正在進行。根據估算,50公里CEPC造價約為255億人民幣,100公里CEPC造價約為360億人民幣。大型對撞機是進行高能物理研究不可或缺的設備北京6月2日電,在2日下午舉行的中科院各學部學術報告會上,中科院院士
高能所利用硒降低稻米中汞含量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李玉鋒、趙甲亭、高愈希等人在實驗室研究的基礎上,于貴州清鎮汞污染農田開展了水稻補硒現場實驗,成功降低了稻米中汞含量,為提高我國汞污染區稻米質量探索了新途徑,從而大大降低了當地居民因食用大米而帶來的健康風險。相關研究成果以題為The concentration of sel
高能所中標瑞典MAX-IV項目波導系統
3月22日,在瑞典隆德大學MAX實驗室進行的國際招標中,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功中標MAX IV項目波導系統。 MAX IV是瑞典下一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在現有的MAX I、II、III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改造后的裝置將提供寬能區范圍內的最佳性能的同步輻射,以最大程度的滿足各類研究
國家實驗室第四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舉行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國家實驗室第四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于12月26日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召開。陳和生、方守賢、陳森玉、于淥、冼鼎昌、柴之芳、趙光達、張煥喬、匡廷云等9位院士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委員與部分科研工程人員50余人出席了會議。中科院基礎局副局長黃敏等應邀出席了會議。 陳和
2012年國際HEPiX秋季會議在高能所召開
10月15日至19日,2012年國際高能物理計算平臺(HEPiX Fall 2012)秋季會議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召開。來自歐洲、亞洲及美國等27個研究機構的67位專家參加了會議,其中歐洲39人,亞洲22人,美國6人。高能所所長王貽芳向大會致歡迎詞。 HEPiX會議匯集了全球高
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院士逝世
我國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中國共產黨黨員,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第一臺大科學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經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原主任,中國粒子加速器學會前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方守賢先生因病于2020年1月19日9時3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