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水溶液鋰電池體系的發展前景介紹
水鋰電是當今鋰電池研發的前沿和方向之一,它是用普通的水溶液來替換傳統鋰電池中的有機電解質溶液。在大型儲能系統中,用傳統方法制造的鋰電池成本高,對生產條件要求高,還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而水溶液安全性能高,不會起火,離子導電率高,且成本也低,水鋰電已經成為下一代大型儲能電池發展的優選方向。 目前,相繼投放市場的新能源電動車盡管有牌照免費、經費補貼等優惠政策,但是要打開市場,卻很艱難。關鍵的原因之一就是電池還不夠給力。很多市民都擔心新能源車的續航里程。“萬一車開出去開不回來怎么辦?”成為老百姓購買新能源電動車的最大擔憂。 此次,由吳教授團隊開發的新型水鋰電池體系采用復合膜包裹金屬鋰,以水溶液為電解質,可大幅降低電池的成本,提高其能量密度,從而使電池充電時間更短,儲存電量更多,耐用時間更久。記者了解到,現在市面上售賣的電動汽車出行距離為150-180公里,而裝備這一新型水鋰電的電動汽車,它的行駛距離有望達到400公里。最值得一提......閱讀全文
關于水溶液鋰電池體系的發展前景介紹
水鋰電是當今鋰電池研發的前沿和方向之一,它是用普通的水溶液來替換傳統鋰電池中的有機電解質溶液。在大型儲能系統中,用傳統方法制造的鋰電池成本高,對生產條件要求高,還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而水溶液安全性能高,不會起火,離子導電率高,且成本也低,水鋰電已經成為下一代大型儲能電池發展的優選方向。 目前,
關于水溶液鋰電池體系的簡介
2013年3月最新一期《自然》(Nature)雜志子刊《科學報道》(Sci.Report)刊發了復旦大學教授吳宇平課題組的一項重磅研究成果——水溶液鋰電池體系。一片薄薄的金屬鋰,被特制的復合膜緊密包裹,將其置于pH值呈中性的水溶液中,與鋰離子電池中傳統的正極材料尖晶石錳酸鋰組裝,即可制成平均充電
水溶液鋰電池體系的特點介紹
吳宇平課題組的這項成果對發展新型的低成本、易大規模生產、安全環保的蓄電池體系提供了可能。新型的水鋰電采用水溶液作為電解質,阻燃性增強,使電池在使用過程中不易發燙發熱,安全性能高;用高分子材料和無機材料制成復合膜,能將電池的能量損耗降到5%以下。 如果將這種電池用于手機,同樣大小的電池至少能將手
關于水溶液鋰電池體系的最新進展
鋰電池又多了一個研究方向。復旦大學新能源與材料實驗室教授吳宇平介紹,目前水鋰電已經做出模擬電池,但容量還很小。 水鋰電是當今鋰電池研發的前沿和方向之一,核心問題是如何防止鋰離子和水在低電位發生反應,陶瓷隔膜成為技術上的關鍵。理論上,水鋰電能量密度大,能量效率高達95%,裝備水鋰電的電動汽車滿電
概述水溶液鋰電池體系的工作原理
在水性電解液,它們的氧化還原電位的差異是非常大的,它們的組合將建立一個可再充電的電池系統的概略結構的組裝的水可再充電鋰的電池(ARLB)使用的被覆的鋰金屬作為陽極和錳酸鋰作為陰極,其CV曲線的掃描速度為0.1 mV/s,有兩對氧化還原峰,分別位于4.14/3.80和4.28/3.93 V。從上面
關于水溶液鋰電池的研究內容分析介紹
2013年3月13日消息,最新一期《自然》(Nature)雜志子刊《科學報道》(Sci.Report)刊發了復旦大學教授吳宇平課題組的一項重磅研究成果。這項關于水溶液鋰電池體系的最新研究,可將鋰電池性能提高80%。電動汽車只需充電10秒即可行駛400公里,這種電池成本低廉,安全不易爆炸。 吳宇
關于鋰電池的正極材料新型活化體系的活化機理介紹
在酸性介質中,Mn2O3粉體歧化活化成活性二氧化錳,其主反應式為: Mn2O3 + 2H + →MnO2 + Mn2+ + H2O 從化學反應式看,以硫酸(H2SO4)為酸性介質,活化時,Mn2O3粉體自身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也就是歧化反應,生成的固體物質為活性二氧化錳,溶液物質為硫酸錳。一些
鋰電池電動車的發展前景介紹
鋰離子電池具有重量輕、儲能大、功率大、無污染等特點,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它的研究和生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鋰離子電池在電動車上作為動力能源,成為了電動車發展的一個新趨勢。 鋰離子電池技術的先進性和在新興關鍵市場(電動汽車領域)的應用,已激發全球范圍內的研發熱潮,因此鋰離子電池勢必將在
關于異煙肼的發展前景介紹
下一代抗結核病藥物的研發正在緊張進行中。臨床實驗中的有氟喹諾酮類抗生素,以及卷曲霉素,環絲氨酸(惡唑霉素),利奈唑胺等抗生素。這些藥物顯示對具有多種藥物抗藥性(MDR-TB)的結核菌有殺傷力。絕大多數醫生仍然認為,在新的特效藥出現以前,異煙肼是治療結核病的一個不可缺少的主藥。對于有藥物敏感性的結
概述鋰電池的發展前景
為了開發出性能更優異的品種,人們對各種材料進行了研究。從而制造出前所未有的產品。比如,鋰二氧化硫電池和鋰亞硫酰氯電池就非常有特點。它們的正極活性物質同時也是電解液的溶劑。這種結構只有在非水溶液的電化學體系才會出現。所以,鋰電池的研究,也促進了非水體系電化學理論的發展。除了使用各種非水溶劑外,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