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磷酸鐵鋰的性能介紹
1、高能量密度 其理論比容量為170 mAh/g,產品實際比容量可超過140 mAh/g(0.2C,25°C)。 2、安全性 是最安全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不含任何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元素; 3、壽命長 在100%DOD條件下,可以充放電2000次以上。(原因:磷酸鐵鋰晶格穩定性好,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出對晶格的影響不大,故而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存在的不足是電極離子傳導率差,不適宜大電流的充放電,在應用方面受阻。解決方法:在電極表面包覆導電材料、摻雜進行電極改性。) 磷酸鐵鋰電池的使用壽命與其使用溫度息息相關,使用溫度過低或者過高在其充放電過程及使用過程均產生極大不良隱患。尤其在中國北方電動汽車上使用,在秋冬季磷酸鐵鋰電池無法正常供電或供電電源過低,需調節其工作環境溫度保持其性能。國內解決磷酸鐵鋰電池恒溫工作環境需考慮空間限制問題,較普遍的解決方案是使用氣凝膠氈作為保溫層。 4、充電性能 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鋰電池,可......閱讀全文
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磷酸鐵鋰的性能介紹
1、高能量密度 其理論比容量為170 mAh/g,產品實際比容量可超過140 mAh/g(0.2C,25°C)。 2、安全性 是最安全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不含任何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元素; 3、壽命長 在100%DOD條件下,可以充放電2000次以上。(原因:磷酸鐵鋰晶格穩定性好,鋰離
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磷酸鐵鋰的簡介
磷酸鐵鋰,是一種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化學式為LiFePO4(簡稱LFP),主要用于各種鋰離子電池。 自1996年日本的NTT首次揭露AyMPO4(A為堿金屬,M為CoFe兩者之組合:LiFeCoPO4)的橄欖石結構的鋰電池正極材料之后, 1997年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John. B. Go
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磷酸鐵鋰的缺點
磷酸鐵鋰堆積密度低的缺點一直受到人們的忽視和回避,尚未得到解決,阻礙了材料的實際應用。鈷酸鋰的理論密度為5.1g/cm3,商品鈷酸鋰的真實密度一般為2.0-2.4g/cm3;而磷酸鐵鋰的理論密度僅為3.6g/cm3,本身就比鈷酸鋰要低得多。 為提高導電性,人們摻入導電碳材料,又顯著降低了材料的
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磷酸鐵鋰的用途簡介
1、儲能設備 太陽能、風力發電系統之儲能設備,不斷電系統UPS,配合太陽能電池使用作為儲能設備。 2、電動工具類 高功率電動工具(無線)、電鉆、除草機等。 3、輕型電動車輛 電動機車、電動自行車、休閑車、高爾夫球車、電動推高機、清潔車、混合動力汽車(HEV)。 4、小型設備 醫療設
新疆理化所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的研制獲進展
3月29日,新疆科技廳組織專家組對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承擔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的研制”項目進行了成果鑒定。 該所康雪雅研究員帶領的課題組,以新疆基礎鋰鹽碳酸鋰等為原料,采用機械活化結合固相碳熱還原法、表面碳包覆、金屬離子摻雜改性等技術,制備出性能優異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研究成
研究發現磷酸鐵鋰/磷酸釩鋰復合材料制備方法
9月4日,由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科研人員完成的“一種磷酸鐵鋰/磷酸釩鋰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ZL201110219480.7)。 作為電化學能源的一種,鋰離子電池具有工作電壓高、重量輕、比能量大、自放電小、循環壽命長、無記憶效應、環境污染少等優點。目前,正極
噴霧干燥法制備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及磷酸鐵鋰的優勢
鋰離子電池主要由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質、隔膜等組成。正極材料無論是在成本上還是在性能上都制約著鋰離子電池的發展,因而新型電極材料特別是正極材料的研究與開發是推動鋰離子電池技術更新的關鍵。?目前,國內外市場上主要的正極材料為鈷酸鋰、鎳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以及鎳鈷錳三元材料,與其他正極材料相比,磷
磷酸鐵鋰電池磷酸鐵鋰的合成
磷酸鐵鋰的合成工藝已基本完善,主要分為固相法和液相法。其中以高溫固相反應法最為常用,也有研究者將固相法中的微波合成法及液相法中的水熱合成法結合使用——微波水熱法。 另外,磷酸鐵鋰的合成方法還包括仿生法、冷卻干燥法、乳化干燥法、脈沖激光沉積法等,通過選擇不同的方法,合成粒度小、分散性能好的產物,
磷酸鐵鋰技術路線強勢來襲!
特斯拉公司周三表示,隨著關鍵材料的價格飆升,該公司正在全球范圍內轉向更便宜的磷酸鐵鋰電池。該公司在第三季度財報會上表示,改用磷酸鐵鋰電池將適用于特斯拉的標準續航里程車型,證實了該公司去年提出的一項戰略,即使用低成本組件生產成本較低的車型。 汽車行業大部分依靠鋰離子電池中的鎳和鈷來提高電動汽車的
高性能納米磷酸鐵鋰綠色大規模制備工藝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王曉輝課題組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朱孔軍合作,采用微波水熱合成法在純水的合成環境中高效制備出納米磷酸鐵鋰(LiFePO4),其具有優異的電化學性能。相關結果近日發表在《綠色化學》上。 科研人員在深入理解LiFePO4形核生長機制的基礎上,通過減小形核窗口時間來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