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納米碳管的發展歷史
納米碳管由1991年日本科學家Sumio Iijima發現,具有優良的場發射性能,制作成陰極顯示管,儲氫材料。我國自制的碳管儲氫能力達到4%,居世界領先水平。1992年,科研人員發現碳納米管隨管壁曲卷結構不同而呈現出半導體或良導體的特異導電性;1995年,科學家研究并證實了其優良的場發射性能;1996年,我國科學家實現碳納米管大面積定向生長;1998年,科研人員應用碳納米管作電子管陰極;1998年,科學家使用碳納米管制作室溫工作的場效應晶體管;1999年,韓國一個研究小組制成碳納米管陰極彩色顯示器樣管;2000年,日本科學家制成高亮度的碳納米管場發射顯示器樣管。同年,香港科技大學物理系兩位博士合成出全球最細的納米碳管。 我國科學家不僅在世界上合成出最長的碳納米管,而且加緊了碳納米管的應用研究,研制出具備良好儲氫性能的碳納米管和具備初步顯示功能的碳納米管顯示器,并在利用其電子發射性能研制發光器件。 從納米碳管的發現,到今天......閱讀全文
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納米碳管的發展歷史
納米碳管由1991年日本科學家Sumio Iijima發現,具有優良的場發射性能,制作成陰極顯示管,儲氫材料。我國自制的碳管儲氫能力達到4%,居世界領先水平。1992年,科研人員發現碳納米管隨管壁曲卷結構不同而呈現出半導體或良導體的特異導電性;1995年,科學家研究并證實了其優良的場發射性能;1
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納米碳管的介紹
納米碳管(CNT),管狀的納米級石墨晶體,是單層或多層石墨片圍繞中心軸按一定的螺旋角卷曲而成的無縫納米級管,每層的C是SP2雜化,形成六邊形平面的圓柱面。碳納米管同樣也有天然產出的碳晶特性。使納米碳管成為人們認知的碳原子材料。科學發現自然,自然驗證科學。
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納米碳管的特性簡介
1.碳納米管的力學性能 理論和實驗研究表明,碳納米管具有極高的強度,理論計算值為鋼的100倍。同時碳納米管具有極高的韌性,十分柔軟,被認為是未來的超級纖維。這里的納米碳管的力學概念是指,以單個單質特性存在的閉合全同粒子的原子力學性質。 2.碳納米管的發射性能 單壁碳納米管的直徑通常是幾個納
中國科大低溫合成硅納米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一直以來,利用廉價的二氧化硅或硅酸鹽制備硅材料都需要較高的反應溫度。目前工業上采用的方法依然是高溫碳熱還原法(>1700℃),所制備的硅大都為塊材,難以應用于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2007年至今,650℃條件下鎂熱還原二氧化硅是主要的制備納米硅材料的方法,但該方法條件苛刻,容易產生副產物Mg2Si
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分類
1. 金屬鋰負極材料 優點:高電壓,能量密度大,但未商業化 缺點:低熔點:180.54℃ 鋰枝晶生長造成的安全問題! 鋰與電解液反應產物包覆鋰,使之與與負極失去電接觸,形成彌散態鋰 2. 碳基負極材料 (嵌鋰后體積膨脹小、氧化還原電位低、庫侖效率高、循環壽命長) 石墨類碳材料 a.
為什么硬碳可以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最佳答案明顯是錯誤了,稍微對這一領域了解的人都會知道,硬碳是難以石墨化的碳,即在高溫下炭化也很難得到結晶性很好的碳。硬碳最為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有著較高的比容量,原因主要有幾點:就整體而言,因為碳的結晶性不好,存在大量的缺陷,而這些缺陷可以幫助容納鋰離子;二對于某些特定的結構而言,這些硬碳材料有著較
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相關介紹
負極材料:多采用石墨。新的研究發現鈦酸鹽可能是更好的材料。 負極反應:充電時鋰離子插入,放電時鋰離子脫插。充電時:xLi++ xe-+ 6C →LixC6放電時:LixC6→ xLi++ xe-+ 6C 大體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碳負極材料:實際用于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基本上都是碳素材料,
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選擇的要求
(1) 鋰離子在負極基體中的插入氧化還原電位盡可能低,接近金屬鋰的電位,從而使電池的輸出電壓高 (2) 在基體中大量的鋰能夠發生可逆插入和脫插,以得到高容量密度 (3) 在整個插入/脫插過程中,鋰的插入和脫插應可逆,且主體結構沒有或很少發生變化,從而確保良好的循環性能 (4) 氧化還原電位
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的選購要點
① 鋰離子嵌入和脫出時電壓較低,使電池具有高工作電壓 ② 質量比容量和體積比容量較高,使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 ③ 主體結構穩定,表面形成固體電解質界面(SEI)膜穩定,使電池具有良好循環性能 ④ 表面積小,不可逆損失小,使電池具有高充放電效率 ⑤ 具有良好的離子和電子導電能力,有利于減小極
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基本要求
比容量采用扣式2032型電池評價結果,循環壽命采用18650 型評價結果。 1.碳(石墨)材料比容量≥320Ah/kg,磁性不純物含量≤100ppb,循環壽命300次且容量保持率≥85%。 2.鈦酸鋰材料比容量≥150Ah/kg,磁性不純物含量≤100ppb,循環壽命1000次且容量保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