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軍教授團隊揭示了人工異源四倍體魚基因組
9月1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師范大學省部共建淡水魚類發育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劉少軍教授團隊在《BMC生物學》(BMC Biology)上在線發表論文,揭示了人工異源四倍體魚的基因組。劉少軍為通訊作者,湖南師范大學副教授任力、高鑫博士、崔佳琳博士、張純教授和北京百邁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戴鶴為該文共同第一作者。 劉少軍院士在育種基地開展魚類育種研究。湖南師范大學 供圖 魚類有32000多種,是脊椎動物中物種數目最多類群。鯉科為淡水魚類最大的一科,約有200多屬2000多種,多倍化事件對于鯉科魚類的物種分化和環境適應具有重要意義,已有研究揭示鯉亞科鯽和鯉以及鲃亞科金線鲃共同起源于13.8~15.1百萬年前的一次異源四倍化事件。 上世紀80年代,劉少軍的父親、已故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筠領銜科研團隊,以二倍體紅鯽(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 2n = 100)為母本、二倍體鯉(Cyprinus c......閱讀全文
劉少軍教授團隊揭示了人工異源四倍體魚基因組
9月1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師范大學省部共建淡水魚類發育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劉少軍教授團隊在《BMC生物學》(BMC Biology)上在線發表論文,揭示了人工異源四倍體魚的基因組。劉少軍為通訊作者,湖南師范大學副教授任力、高鑫博士、崔佳琳博士、張純教授和北京百邁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戴鶴為該文
劉少軍團隊選育世界首例同源四倍體魚的故事
池塘里頗不平靜。有公魚正在追趕母魚,兩三對。 “追尾了,抓緊!” 凌晨時分,湖南師范大學魚類育種基地,幾個人影在晃動。這一聲輕呼,意味著他們沒白熬夜;也意味著,可以“擠”魚卵了。 這不是一般的魚卵,而是紅鯽和團頭魴(俗稱鳊魚)雜交、再自交產生的后代——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同源四倍體鯽。3天后,
昆明動物所在異源四倍鯽鯉品系遺傳特性研究中獲進展
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多倍化植物,在有花植物中,大約70%都是多倍體。而在現生脊椎動物中僅有部分魚類和兩爬中存在多倍體現象。為何多倍體脊椎動物數目遠比多倍體植物較少至今仍是謎。 為了探討這一重要問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亞平和湖南師范大學教授劉少軍分別發揮他們在基因組進
湖南師范大學領導班子調整
近日,湖南師范大學官網現任領導一欄更新顯示,潘安練已任湖南師范大學副校長。 潘安練簡歷 潘安練,男,漢族,1974年10月生,安徽歙縣人,民進會員,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湖南師范大學副校長。 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微納光電材料與集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負責人,科技部重點研發計
院士!湖南師范大學,迎來新校長!
12 月 18 日,湖南師范大學召開有關干部會議。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王武出席會議并宣布省委關于湖南師范大學校長任職的決定:劉仲華同志任湖南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劉仲華,男,1965 年 3 月出生于湖南衡陽,中國共產黨黨員,第二十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湖南師范大學領導班子調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5858.shtm近日,湖南師范大學官網現任領導一欄更新顯示,潘安練已任湖南師范大學副校長。潘安練簡歷 ???潘安練,男,漢族,1974年10月生,安徽歙縣人,民進會員,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湖
湖南師范大學醫學部揭牌成立
據湖南師范大學官微消息,8月24日,湖南師范大學醫學部揭牌儀式暨首屆(岳麓)師大醫學論壇、第三屆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與現代醫院精益管理院長論壇及中國人體健康科技促進會現代醫院精益管理專委會年會開幕式在長沙舉行。圖源:湖南師范大學官微湖南省衛健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程博,湖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歐洲科學院院士
Nature:系統解析斑馬魚參考基因組
斑馬魚(Zebrafish)是研究發育生物學的新興模式動物。斑馬魚由于具有飼育容易、胚胎透明、體外受精、突變種多、遺傳學工具成熟等諸多優點,近年來已成為研究脊椎動物發育與人類遺傳疾病的新興模式動物。 近日,英國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
湖南師范大學新設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241.shtm6月17日,在湖南師范大學舉行的“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論壇”上,該校宣布新設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 ???論壇現場。主辦方 供圖湖南師范大學歷史學科源自1938年成立
湖南師范大學開辦1個省級高級研修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980.shtm11月18日上午,由湖南省教育廳與湖南省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教指委主辦的“新工科背景下電子信息類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高級研修班在我校順利開班。湖南省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教指委主任委員文雙
華中農大發布異源四倍體棉最新基因組
2018年12月4日,英國《自然-遺傳學》雜志在線發表了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張獻龍教授團隊的一項最近研究成果。該研究利用三代測序組裝技術、Hi-C染色體掛載技術以及光學圖譜完成了異源四倍體棉基因組從二代向三代的升級。與二代異源四倍體棉基因組相比,最新的三代基因組在連續性以及高
劉少軍院士:搞科研要有把冷板凳坐熱的勁頭
21世紀是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是國際競爭空前激烈的時代。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也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自立自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始終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關鍵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
湖南魚米鄉頻現鎘超標大米-掠奪開發加劇污染
大湖之南、魚肥糧豐,湘水之濱、稻浪飄香……提及湖南,人們腦中首先浮現出的是“魚米之鄉”美景。然而,近段時間以來,湖南大米不時被檢出鎘超標,“魚米之鄉”光環被罩上一層陰影。 事實上,不僅是湖南,國內多個省份出產的稻米被查出鎘超標,土壤污染已成我國眾多地方的“公害”。“鎘米危
島津中國行—訪湖南師范大學島津合作實驗室
——走遍中華,尋訪“匠”人“匠”室近日,走遍中華,尋訪“匠”人“匠”室——“島津中國行”活動這一站來到了楚漢名城,湖南長沙。在這座充滿了歷史人文和秀麗風景的城市里,毗鄰岳麓山的湖南師范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雙一流”重點高校,也是湖南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其中,湖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研究揭示棉花異源四倍體重復基因組的進化分歧
棉田豐收? ? ? 中國農科院棉花所供圖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方團隊聯合國內外多家研究單位在全基因組水平探討了四倍體棉種的多倍化、適應性進化與馴化,揭示了棉花多倍化及人工馴化過程的遺傳變異基礎,為其他農作物多倍化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為棉花育種創新提供了
研究揭示棉花異源四倍體重復基因組的進化分歧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方團隊聯合國內外多家研究單位在全基因組水平探討了四倍體棉種的多倍化、適應性進化與馴化,揭示了棉花多倍化及人工馴化過程的遺傳變異基礎,為其他農作物多倍化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為棉花育種創新提供了重要的種質資源。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美國國
23家機構共同揭秘四倍體栽培種花生全基因組
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第二大植物蛋白質來源。中國花生在單產、總產和消費量均居世界首位。花生栽培種為異源四倍體植物,基因組大、重復序列比例高,組裝難度大,全基因組測序一直未能突破,嚴重影響了花生研究和應用。 福建農林大學教授莊偉建,聯合印度國際半干旱熱帶作物研究所、華北理工大學等23個研究
利用PacBioRS繪制出棉花四倍體栽培種的參考基因組
來自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團隊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Referencegenome sequences of two cultivated allotetraploid cottons, Gossypiumhirsutum and Gossypium barbadense”的文章,介紹了整合多
解析四倍體攸茶(Camellia-meiocarpa-Hu)單倍型基因組
在植物的奇妙世界里,油茶作為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植物,有著超 2300 年的栽培歷史,其用途廣泛,在全球糧食危機的大背景下愈發受到關注。攸茶(Camellia meiocarpa?Hu)是其中一員,它葉茂花大果豐,極具農業利用潛力。然而,四倍體攸茶的染色體水平基因組數據匱乏,且多倍體油茶物種高質量基因
“活化石”腔棘魚基因組被破譯
生活在非洲東部近海以及印度尼西亞近海的腔棘魚素有“活化石”之稱,被認為與陸地上行走的四足動物及人類的遠祖有親緣關系。日前這種“活化石”的基因組被日本科研人員破譯完畢。 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等機構參與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22日在新一期美國期刊《基因組研究》上報告說,他們分別對生活在非洲東部坦桑尼
首次測定南極抗凍魚基因組序列
近,包括美國東北大學H. William Detrich教授在內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首次測定了南極抗凍魚(Antarctic notothenioid fish)的基因組序列。他說,這一突破性成果,將闡明動物對寒冷水域獨特的進化適應性,將有助于揭示魚類如何應對海水溫度上升,由于氣候變化,預計接下
基因組學突破性成果:斑馬魚序列解析
人類發育,生理功能及疾病發生的過程涉及到成千上萬的基因和其變異體,但是大部分的基因和其變異體的功能依然是未知的。過去的20年里,斑馬魚逐漸成為研究人類基因功能的重要模式動物。在《自然》雜志網站發表的兩篇文章里1,2,報道了斑馬魚參考基因組序列和完成超過10,000個蛋白編碼基因的斷裂性突變體的鑒
我國科學家完成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制
近日,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孫效文牽頭,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聯合黑龍江水產研究所、中科院基因組研究所、哈佛大學、奧本大學等單位組建的國際合作研究團隊,完成了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制,在國際上首個完成全面解析的異源四倍體硬骨魚類基因組圖譜。該研究成果于9月21日在國際生物學權威期刊《自然—
深受科學家的熱愛斑馬魚基因編輯技術介紹
斑馬魚又叫藍條魚,因為其體表有暗藍色和銀色的類似于斑馬一樣的條紋而命名。斑馬魚屬于鯉科魚類,同屬鯉科的還有我們十分熟悉的鯉魚、鯽魚等。斑馬魚的體型較小,成魚體長約4-6厘米,而且成魚常年產卵且產卵量大,可達300-1000粒,還是體外受精并發育,因此十分適合進行實驗室的大規模養殖與篩選。
深受科學家的熱愛斑馬魚基因編輯技術介紹
斑馬魚又叫藍條魚,因為其體表有暗藍色和銀色的類似于斑馬一樣的條紋而命名。斑馬魚屬于鯉科魚類,同屬鯉科的還有我們十分熟悉的鯉魚、鯽魚等。斑馬魚的體型較小,成魚體長約4-6厘米,而且成魚常年產卵且產卵量大,可達300-1000粒,還是體外受精并發育,因此十分適合進行實驗室的大規模養殖與篩選。
斑馬魚基因編輯技術介紹
斑馬魚又叫藍條魚,因為其體表有暗藍色和銀色的類似于斑馬一樣的條紋而命名。斑馬魚屬于鯉科魚類,同屬鯉科的還有我們十分熟悉的鯉魚、鯽魚等。斑馬魚的體型較小,成魚體長約4-6厘米,而且成魚常年產卵且產卵量大,可達300-1000粒,還是體外受精并發育,因此十分適合進行實驗室的大規模養殖與篩選。斑馬魚這種原
異源四倍體的概念
1:首先解釋什么是四倍體先從二倍體和多倍體入手,由受精卵發育而來,且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如男性XY色體)生物個體,稱為二倍體。可用2n表示。人和幾乎全部的高等動物,還有一半以上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體。 接著講多倍體,多倍體是指體細胞中含有三個以上染色體組(AAA)的個體,多倍體在生物界廣泛存在,
mESCs四倍體胚胎嵌合
實驗概要mESCs四倍體胚胎嵌合主要試劑PMSG、H-CZB、hCG、電融合液、CZB培養液、含葡萄糖的CZB培養液實驗材料注射器、手術剪、手術鑷、35 mm培養皿、15 mL離心管、持卵針、體視顯微鏡、顯微操作儀、電融合儀實驗步驟(1)二倍體二細胞期胚胎準備①超數排卵。采用8~12周齡的雌性小鼠,
南京師范大學Nature子刊基因組研究新成果
來自南京師范大學、華大基因研究院等處的研究人員,報告稱繪制出了白鱀豚 (baiji)的高質量基因組圖譜,由此揭示出了白鱀豚的低遺傳變異性,提供了關于水生生活適應的一些新認識。相關成果發表在10月29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南京師范大學
葉下珠科藥用植物基因組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我國科學家在葉下珠科藥用植物基因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揭示了多次雜交與多倍化事件共同塑造了葉下珠科復雜的物種形成歷史。相關成果發表于《植物學雜志》(The Plant Journal)。葉下珠科包含超過2000個物種,大部分具有藥用功能。葉下珠科的物種具有多種不同的染色體倍性和復雜的演化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