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壞死因子超家族的介紹
目前,研究人員已經證實腫瘤壞死因子蛋白同系物超家族存在著29個不同的受體(圖1)。這些受體可以被分為三個主要群體: 第一類受體是在胞質尾區包含死亡結構域(DD)。通過配體與相應的包含死亡結構域的受體結合可以招募胞內含有死亡結構域的受體,例如Fas相關死亡結構域蛋白(FADD/MORT1)和TNF受體相關的死亡結構域蛋白(TRADD),它們一起構成了所謂的死亡誘導信號復合物(DISC)。這些分子導致caspase活化,誘導細胞凋亡,但也可以招募TNF受體相關因子(TRAF)的家庭成員。 第二類受體在胞質尾區包含一個或多個TRAF相互作用基序(TIM)。激活此類受體可以直接募集TRAF家族成員,最終激活多個信號轉導通路的關鍵分子,如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如c-Jun N末端激酶JNK),P38(P38MAPK),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ERK),核因子kappa-B抑制物激酶(IK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閱讀全文
腫瘤壞死因子超家族的介紹
目前,研究人員已經證實腫瘤壞死因子蛋白同系物超家族存在著29個不同的受體(圖1)。這些受體可以被分為三個主要群體: 第一類受體是在胞質尾區包含死亡結構域(DD)。通過配體與相應的包含死亡結構域的受體結合可以招募胞內含有死亡結構域的受體,例如Fas相關死亡結構域蛋白(FADD/MORT1)和TN
腫瘤壞死因子的受體超家族的相關介紹
目前,研究人員已經證實腫瘤壞死因子蛋白同系物超家族存在著29個不同的受體(圖1)。這些受體可以被分為三個主要群體: 第一類受體是在胞質尾區包含死亡結構域(DD)。通過配體與相應的包含死亡結構域的受體結合可以招募胞內含有死亡結構域的受體,例如Fas相關死亡結構域蛋白(FADD/MORT1)和TN
超家族的定義
中文名稱超家族英文名稱superfamily定 義從共同祖先進化而來、但相似性較少的一組基因或蛋白質。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總論(二級學科)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相關介紹
在Ig的每個結構域中,都是由70~110個氨基酸組成的緊密折疊的結構。后來在很多不同種類的蛋白質中也都發現有類Ig結構域的存在,這些結構同Ig抗體一起構成了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s superfamily,IgSF)。IgSF的大多數成員是整合膜蛋白,存在于淋巴細胞的表面
核受體超家族的基本介紹和功能
核受體超家族(nuclear receptor superfamily)是一組配體(包括固醇類激素、維生素D、蛻化素、9-順式和全部反式視黃酸、甲狀腺激素、脂肪酸、氧化甾醇、前列腺素J2、白三烯B4、法呢醇代謝產物等)激活的轉錄因子家族,通過在信號分子與轉錄應答間建立聯系,調控著細胞的生長和分化。在
關于A-超家族芋螺毒素的分析介紹
A-超家族芋螺毒素的cDNA序列分析發現,它們的信號肽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而前體肽序列在同一家族中也具有很高的保守性,成熟肽區則顯示超變異性,但是各家族的二硫鍵骨架結構仍然相對保守。但就整個A-超家族芋螺毒素來說,它不像其他超家族芋螺毒素具有完全相同的二硫鍵骨架結構,在其三個家族中,α-芋螺毒
關于A-超家族芋螺毒素的分布介紹
α-芋螺毒素是A-超家族芋螺毒素中分布最廣、豐度最高的家族,它們是一些12~30AA的小肽,通常含兩個二硫鍵,有20種α-芋螺毒素的一級結構得到了確證,分別來自不同的芋螺種。α-芋螺毒素是神經或肌肉乙酰膽堿受體的抑制劑。而一種芋螺中同時可能含有6種以上的α-芋螺毒素,其靶位分子均為nAChR受體
關于A-超家族芋螺毒素的應用介紹
A-超家族芋螺毒素能選擇性阻斷nAChRs的某種亞型,使它們可作為鑒定nAChRs及其亞基的有效工具。如:α-CTxMI能特異性結合肌肉型nAChRs的α1δ亞基,而α-CTxMII選擇性作用于神經型nAChRs的α3β2亞基。在藥理學方面,A-超家族還作為鎮疼藥物已進入臨床研究,Livett等
關于I-超家族的基本信息介紹
已發現了幾十個I-超家族芋螺毒素(I-CTX),該家族毒素比一般的芋螺毒素要大,并且成熟肽超變異。I-超家族芋螺毒素通常由33~46個氨基酸組成,含有4對二硫鍵。分子生物學研究發現,每個芋螺毒素均有單一的mRNA編碼,原始翻譯產物是它們的蛋白前體。前體通常由N-端的信號肽,中間的Pro區和C-端
關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基本介紹
該家族成員胞膜外部分均具有一個或數個免疫球蛋白(Ig)樣結構。已知,屬于IGSF成員的細胞因子受體的IL-1RtI(CD121a)、IL-1RtⅡ(CD121b)、IL-6Rα鏈(CD126)、gp130(CDw130)、G-CSFR、M-CSFR(CD115)、SCFR(CD117)和PD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