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普卡霉素的藥理學
普卡霉素對革蘭陽性細菌有強大抗菌作用,對HeLa細胞有明顯細胞毒作用,對P388白血病、Lewis肺癌、Ca755腺癌、S180及W-256等均有較強的抗腫瘤作用。它可抑制DNA及RNA的合成,主要是后者;本品與DNA形成穩定的復合物,干擾DNA的模板作用,從而選擇性地抑制RNA合成。它亦可抑制DNA聚合酶,從而干擾DNA合成。它對增殖期細胞各周期均有作用。 本品與多種天然來源的抗腫瘤藥物具交叉抗藥性,出現多藥抗藥性現象,對本品耐藥的細胞株P-糖蛋白往往過度表達。 本品還有降低血鈣及尿鈣的能力,主要由于它可抑制破骨細胞對骨組織的消溶作用。......閱讀全文
簡述普卡霉素的藥理學
普卡霉素對革蘭陽性細菌有強大抗菌作用,對HeLa細胞有明顯細胞毒作用,對P388白血病、Lewis肺癌、Ca755腺癌、S180及W-256等均有較強的抗腫瘤作用。它可抑制DNA及RNA的合成,主要是后者;本品與DNA形成穩定的復合物,干擾DNA的模板作用,從而選擇性地抑制RNA合成。它亦可抑制
簡述普卡霉素的臨床應用
本品對睪丸胚胎瘤、肺轉移性或擴散性睪丸胚胎瘤、腦瘤(星形細胞膠質瘤及轉移性腦瘤)、惡性淋巴瘤及惡性黑色素瘤等均有一定療效,它對惡性腫瘤所引起的高血鈣癥有明顯療效,使血鈣下降;它對非腫瘤所引起的高血鈣亦有療效,使用較小劑量即可奏效,但療效因人而異,且療效僅能持續數天。本品亦可用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
關于普卡霉素的基本介紹
普卡霉素 又稱光神霉素,金霉酸;光輝霉素。由鏈霉菌Streptarrryces tanushiensis或S . 684號菌株培養液中提取的抗生素。鮮黃色結晶。易溶十水、丙酮 ,醇、氯仿,微溶于苯及乙醚。對光不穩定,水溶液在冰箱中保存穩定。本品對多種動物腫瘤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機理是與1DN
簡述阿普唑侖的藥理學
本品為新的BDZ類藥物,具有同地西泮相似的藥理作用,有抗焦慮、抗抑郁、鎮靜、催眠、抗驚厥及肌肉松弛等作用。其抗焦慮作用比地西泮強10倍,作用機制可能與腦內β-腎上腺素受體有關。本品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1?2小時即可達血藥峰濃度,血漿半衰期為12?18小時,2?3天血藥濃度達穩態。血漿蛋白結合率約
使用普卡霉素的不良反應介紹
本品毒副作用大,惡心、嘔吐是常見的不良反應,亦可產生腹瀉、口炎、皮疹及發熱等。在部分病人本品可產生中樞神經系統癥狀,表現為不安、乏力、怠倦、頭痛;約有3%病人可出現嚴重的面部潮紅。肝、腎毒性的發生率較高,表現為SGPT、血中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升高,并出現低血鈣、低血磷及低血鉀。 白細胞下降并不多
關于普卡霉素的藥動學的介紹
有關本品藥代動力學資料很少。有報道給小鼠腹腔注射本品的標記物,肝、腎組織中濃度較高,肝中的枯否細胞以及腎小管細胞中濃度尤高,腦組織中濃度較低,但用藥后4 h,腦脊液中濃度與血中濃度相似;在小鼠血中本品消除較快,特別是用藥的頭2 h內。本品排泄較快,于用藥后4 h內從尿及糞中排泄67%,在體內的代
關于普卡霉素的使用注意事項介紹
1.胃腸道反應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 2.骨髓抑制:主要使血小板及白細胞下降。 3.肝、腎功能損害較突出,故在治療期間應經常查肝、腎功能。 4.其他可有凝血障礙,導致咯血、鼻衄、少數病人有口腔炎、皮膚色素沉著、藥疹等。 5.少數病人有發熱、面部水腫、痤瘡樣皮疹、嗜睡、無力、頭痛和抑郁
簡述可待因的藥理學
能直接抑制延腦的咳嗽中樞,止咳作用迅速而強大,其作用強度約為嗎啡的1/4。也有鎮痛作用,約為嗎啡的1/12~1/7,但強于一般解熱鎮痛藥。其鎮痛、呼吸抑制、便秘、耐受性及成癮性等作用均較嗎啡弱。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其生物利用度為40%~70%。一次口服后,約1小時血藥濃度達高峰,t1/2約為3~4
簡述γ-羥基丁酸的藥理學
藥理學在中樞神經系統中,GHB至少有兩個特異性結合位點。γ-羥基丁酸可作用于新發現的γ-羥基丁酸受體產生興奮,也可作用于γ-氨基丁酸受體產生抑制。γ-羥基丁酸可在哺乳動物大腦內自然合成,并發揮神經遞質的作用。γ-羥基丁酸可在γ-氨基丁酸神經元中由γ-氨基丁酸合成,并在神經元興奮時釋放出去。
簡述氟嗪酸的藥理學
為第三代喹諾酮類抗菌藥,對葡萄球菌、鏈球菌(包括腸球菌)、肺炎鏈球菌、淋球菌、大腸桿菌、枸櫞酸桿菌、志賀桿菌、肺炎克雷伯桿菌、腸桿菌屬、沙雷桿菌屬、變形桿菌、流感嗜血桿菌、不動桿菌、螺旋桿菌等有較好的抗菌作用,對銅綠假單胞菌和沙眼衣原體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尚有抗結核桿菌作用,可與異煙胼、利福平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