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化因子受體以及經典的趨化劑受體的特點介紹
(1)其長度在STR超家族中最短,約為350氨基酸,其主要原因是N端、C端較短,i3環只含16-22個氨基酸; (2)在氨基酸水平上同源性大于20%; (3)i3富含堿性氨基酸,帶正電; (4)N端仿酸,帶負是電; (5)胞漿區含有多個絲氨酸和蘇氨酸,可能是磷酸化位點; (6)mRNAs多表達于白細胞。......閱讀全文
趨化因子受體以及經典的趨化劑受體的特點介紹
(1)其長度在STR超家族中最短,約為350氨基酸,其主要原因是N端、C端較短,i3環只含16-22個氨基酸; (2)在氨基酸水平上同源性大于20%; (3)i3富含堿性氨基酸,帶正電; (4)N端仿酸,帶負是電; (5)胞漿區含有多個絲氨酸和蘇氨酸,可能是磷酸化位點; (6)mRNA
趨化因子受體的基本介紹
趨化因子受體是在白細胞表面發現的含有7個跨膜結構域的G蛋白偶聯受體。迄今為止,大約已經鑒定出19種不同的趨化因子受體,根據它們結合的趨化因子的類型,它們被分為四個家族:與CXC趨化因子結合的CXCR,與CC趨化因子結合的CCR,與唯一CX3C趨化因子(CX3CL1)結合的CX3CR1,與兩個XC
趨化因子受體的種類和結構介紹
(1)趨化因子受體的種類:已發現的趨化因子受體種類有IL-8RA、IL-8RB、MIP-1α/RANTEsR、NCP-1R和細胞趨化因子受體(red blood cell chemokine receptor,RBCCKR)。有人將能與IL-8結合的IL-8RA、IL-8RB和RBCCKR(Du
趨化因子及其受體的功能介紹(四)
5 .5?趨化因子對組織細胞及腫瘤細胞的趨化作用趨化因子除了對免疫細胞有定向趨化作用外,對其它能夠表達相應趨化因子受體的組織細胞都具有趨化作用。如前面提到的ELR-CXC類趨化因子對內皮細胞的趨化作用。SDF-1對胚胎期神經細胞的趨化能力使之在中樞神經系統神經網絡的發育中起重要作用。長期以來一直有報
趨化因子及其受體的功能介紹(三)
5 .2參與胚胎期器官的發育SDF-1/CXCR4基因敲除小鼠死于子宮內,伴有嚴重的心室隔膜缺損,小腦組織結構發育異常,胃腸道的血管發育異常,顯示它們在器官發育中的重要作用。 5 .3趨化因子與血管生成在CXC類趨化因子中,就其CXC?前至N-端是否存在ELR(Glu-Leu-Arg)序列將之分為2
趨化因子及其受體的功能介紹(一)
趨化因子及其受體的功能免疫細胞的定向遷移是機體免疫應答發生和完成的必須條件。趨化因子是一類控制細胞定向遷移的細胞因子。其功能行使由趨化因子受體介導。趨化因子與其受體的相互作用控制著各種免疫細胞在循環系統和組織器官間定向遷移,?使之到達感染、創傷和異常增殖部位,?執行清除感染源、促進創傷愈合和消滅異常
趨化因子及其受體的功能介紹(二)
2.?趨化因子對免疫細胞的趨化作用趨化因子的基本功能就是對表達有相應趨化因子受體的細胞的定向趨化作用。目前認為,?免疫細胞克服血管內皮細胞屏障,在體液和組織間穿行包括4個步驟,?即細胞隨體液流動、細胞被穩固黏附到血管內皮上、細胞穿過內皮細胞間隙、細胞遷移到特定組織中。在此過程中,?趨化因子控制著滲出
什么是趨化因子受體?
1988年IL-8基因克隆成功以來,已形成了稱之為趨化因子(chemokine)的一個家族。到目前為止,趨化因子家族的成員至少有19個。部分趨化因子的受體已基本搞清,它們都性屬于G蛋白偶聯受體(GTP-bindingproteincoupledreceptor),由于此類受體有7個穿膜區,又稱7個穿
趨化因子受體的種類和結構
(1)趨化因子受體的種類:已發現的趨化因子受體種類有IL-8RA、IL-8RB、MIP-1α/RANTEsR、NCP-1R和細胞趨化因子受體(red blood cell chemokine receptor,RBCCKR)。有人將能與IL-8結合的IL-8RA、IL-8RB和RBCCKR(Duff
趨化因子受體的種類和結構
(1)趨化因子受體的種類:已發現的趨化因子受體種類有IL-8RA、IL-8RB、MIP-1α/RANTEsR、NCP-1R和細胞趨化因子受體(red blood cell chemokine receptor,RBCCKR)。有人將能與IL-8結合的IL-8RA、IL-8RB和RBCCKR(Duff
PCR Array產品介紹--趨化因子及其受體的功能
?趨化因子及其受體的功能免疫細胞的定向遷移是機體免疫應答發生和完成的必須條件。趨化因子是一類控制細胞定向遷移的細胞因子。其功能行使由趨化因子受體介導。趨化因子與其受體的相互作用控制著各種免疫細胞在循環系統和組織器官間定向遷移,?使之到達感染、創傷和異常增殖部位,?執行清除感染源、促進創傷愈合和消滅異
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受體的概念
1988年IL-8基因克隆成功以來,已形成了稱之為趨化因子(chemokine)的一個家族。到目前為止,趨化因子家族的成員至少有19個。部分趨化因子的受體已基本搞清,它們都性屬于G蛋白偶聯受體(GTP-bindingproteincoupledreceptor),由于此類受體有7個穿膜區,又稱7
β受體阻斷劑的相關介紹
β受體阻滯劑是能選擇性地與β腎上腺素受體結合、從而拮抗神經遞質和兒茶酚胺對β受體的激動作用的一種藥物類型。腎上腺素受體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經節后纖維所支配的效應器細胞膜上,其受體分為3 種類型,可激動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縮力增加、支氣管擴張、血管舒張、內臟平滑肌松弛等和脂肪分解。這些效應均可被β受體阻
β受體阻斷劑的主要分類介紹
腎上腺素受體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經節后纖維所支配的效應器細胞膜上,其受體分為 3 種類型, 即β1受體、β2受體和β3受體。β1受體主要分布于心肌, 可激動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縮力增加;β2受體存在于支氣管和血管平滑肌, 可激動引起支氣管擴張、血管舒張、內臟平滑肌松弛等;β3受體主要存在于脂肪細胞上,
M受體激動劑的功能介紹
毛果蕓香堿pilocarpine該藥又名匹魯卡品,是從毛果蕓香屬植物中提出的生物堿。【藥理作用】能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經節后纖維(包括支配汗腺交感神經)支配的效應器官的M膽堿受體,尤其對眼和腺體作用較明顯。(1)眼:滴眼后可引起縮瞭、降低眼壓和調節痙攣等作用。縮瞳:虹膜內有兩種平滑肌,一種是瞳孔括約肌
膜受體的激素受體的相關介紹
激素與受體結合后如何產生生物效應?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第二信使假設認為,作為第一信使的激素分子與細胞膜受體結合后并不進入細胞。結合激素的受體能使位于膜上的腺苷酸環化酶活化,從而使ATP轉成環(化)腺苷酸(cAMP),后者稱為第二信使,它能引發細胞內一系列生化反應而產生最終生物效應。例如,腎上腺
關于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的主要特點介紹
白三烯受體調節劑是非激素類抗炎藥物,其抗炎作用沒有激素強,但它的優點是口服藥物,使用方便,不含激素,副作用小。 參與哮喘發病的介質很多,但研究已充分證明,使用受體拮抗劑或合成抑制劑抑制LTs的作用,可改善哮喘癥狀及擴張氣道,雖然LTRAs似較合成抑制劑在阻斷哮喘遲發反應方面更有效,但眾多的臨床
β受體阻斷劑的不良反應介紹
β 受體阻滯劑大劑量應用可發生一些嚴重不良反應: ①心血管系統:可減慢心率, 甚至造成嚴重心動過緩和房室傳導阻滯, 主要見于竇房結和房室結功能業已受損的患者; ②代謝系統:1 型糖尿病患者應用非選擇性β 受體阻滯劑可掩蓋低血糖的一些警覺癥狀如震顫、心動過速; ③呼吸系統:可導致氣道阻力增加
β受體阻滯劑的基本信息介紹
β受體阻滯劑是能選擇性地與β腎上腺素受體結合、從而拮抗神經遞質和兒茶酚胺對β受體的激動作用的一種藥物類型。腎上腺素受體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經節后纖維所支配的效應器細胞膜上,其受體分為3 種類型,可激動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縮力增加、支氣管擴張、血管舒張、內臟平滑肌松弛等和脂肪分解。這些效應均可被β受體阻
關于β受體阻滯劑的主要分類介紹
腎上腺素受體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經節后纖維所支配的效應器細胞膜上,其受體分為 3 種類型, 即β1受體、β2受體和β3受體。β1受體主要分布于心肌, 可激動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縮力增加;β2受體存在于支氣管和血管平滑肌, 可激動引起支氣管擴張、血管舒張、內臟平滑肌松弛等;β3受體主要存在于脂肪細胞上,
關于α受體阻滯劑的臨床應用介紹
短效α受體阻斷藥的臨床應用 1. 血管痙攣性疾病: 可用于閉塞性脈管炎、雷諾癥(肢體動脈痙攣)及凍傷后遺癥等。 2. 休克: 出于具有擴張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興奮心臟增加心排出量,改善微循環增加組織血液供應等作用,適用于治療感染性、出血性及心源性休克,也可與去甲腎上腺素合用。給藥前必須補足
細胞膜受體的毒素受體的介紹
發現很多毒素也是通過與細胞膜上的受體相結合后才產生效應的。如霍亂毒素是霍亂弧菌產生的外毒素,分子量為84000,由A、B二種亞單位組成。A亞單位有兩條肽鏈A1和A2,由一對二硫鍵聯接。亞單位B與細胞膜上的受體相結合。亞單位A1則具有激活膜上腺苷酸環化酶的作用。 霍亂毒素的受體是一種神經節苷脂,
核受體的功能特點
核受體是后生動物中含量最豐富的轉錄調節因子之一,它們在新陳代謝、性別決定與分化、生殖發育和穩態的維持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功能。
核受體的功能特點
核受體是后生動物中含量最豐富的轉錄調節因子之一,它們在新陳代謝、性別決定與分化、生殖發育和穩態的維持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功能。
激素受體的功能特點
激素受體:位于細胞表面或細胞內,結合特異激素并引發細胞發生生理生化反應的蛋白質。
細胞膜受體的激素受體的相關介紹
激素與受體結合后如何產生生物效應?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第二信使假設認為,作為第一信使的激素分子與細胞膜受體結合后并不進入細胞。結合激素的受體能使位于膜上的腺苷酸環化酶活化,從而使ATP轉成環(化)腺苷酸(cAMP),后者稱為第二信使,它能引發細胞內一系列生化反應而產生最終生物效應。例如,腎上腺
受體的功能介紹
受體是指任何能夠同激素、神經遞質、藥物或細胞內信號分子結合并能引起細胞功能變化的生物大分子。
關于受體拮抗劑的簡介
拮抗劑(antagonist)與受體結合后本身不引起生物學效應,但阻斷該受體激動劑介導的作用。根據是否可逆性地與結合到受體的激動劑發生競爭,拮抗劑可以分為兩類。 從區別競爭性拮抗和非競爭性拮抗角度看,競爭性拮抗劑的效應可以被增加激動劑濃度所對抗,而非競爭性拮抗劑的效應不能被增加激動劑對抗;競爭
T細胞受體協同受體介紹
T細胞受體與特異抗原的結合需要協同受體同時結合到MHC分子上加以強化。總共有兩種不同的T細胞協同受體:輔助型T細胞表面的CD4分子,負責識別第二類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 II)細胞毒性T細胞表面的CD8分子,負責識別第一類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 I)協同受體不僅提高了T細胞受體在功能上的
β受體阻滯劑的禁用或慎用相關介紹
β 受體阻滯劑禁用或慎用于下列情況:支氣管痙攣性哮喘、癥狀性低血壓、心動過緩或二度Ⅱ型以上房室傳導阻滯、心力衰竭伴顯著性鈉滯留需要大量利尿,以及血液動力學不穩定需要靜脈應用正性肌力藥等。不過, 對于絕大多數心血管病患者β 受體阻滯劑療利大于弊, 合并無支氣管痙攣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外周血管疾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