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外周血干細胞移植的細胞采集方法介紹
外周血干細胞(PBSC)的采集方法與成分血的單采術類似,即用血細胞分離機分離采集外周血的單個核細胞組分。最常用的細胞分離機機型是FewnalCS—3000(或CS—3000Plus)。多采用分離淋巴細胞的程序分離。一般情況下行大靜脈穿刺即可,外周靜脈穿刺困難(尤其是小兒)時需中心靜脈穿刺。 采集成人時的血流速度為50—60m1/min,每次分離4—6循環(約3—4h),分離血液的總容積9L,依據情況連續或隔日采集。對兒童采集時的血流速度和分離的總容積依年齡和體重而定。......閱讀全文
關于外周血干細胞移植的細胞采集方法介紹
外周血干細胞(PBSC)的采集方法與成分血的單采術類似,即用血細胞分離機分離采集外周血的單個核細胞組分。最常用的細胞分離機機型是FewnalCS—3000(或CS—3000Plus)。多采用分離淋巴細胞的程序分離。一般情況下行大靜脈穿刺即可,外周靜脈穿刺困難(尤其是小兒)時需中心靜脈穿刺。 采
關于外周血干細胞移植細胞采集時間的介紹
一般情況下,惡性腫瘤患者大劑量化療+造血生長因子動員PBSC時,外周血白細胞>1.0x109/L、血小板>(20 -50)x109/L、CD34+細胞>1%時開始采集,根據血象的恢復速度連續或隔日采集,至血象達到高峰時止,一般采集1—3次。 健康供者用G-CSF動員時,雖在4-6h即可見白細胞
外周血干細胞移植的細胞采集方法
外周血干細胞(PBSC)的采集方法與成分血的單采術類似,即用血細胞分離機分離采集外周血的單個核細胞組分。目前最常用的細胞分離機機型是FewnalCS—3000(或CS—3000Plus)。多采用分離淋巴細胞的程序分離。一般情況下行大靜脈穿刺即可,外周靜脈穿刺困難(尤其是小兒)時需中心靜脈穿刺。
外周血干細胞移植的采集指標
目前多數醫生主張用CD34+細胞數作為采集PBSC時的質量指標。也有作者認為,用處于DNA合成期的MNC數作為 PBSC的質量指標,它比用CD34+細胞更快捷更穩定。
外周血干細胞移植的采集時間
一般情況下,惡性腫瘤患者大劑量化療+造血生長因子動員PBSC時,外周血白細胞>1.0x109/L、血小板>(20 -50)x109/L、CD34+細胞>1%時開始采集,根據血象的恢復速度連續或隔日采集,至血象達到高峰時止,一般采集1—3次。 健康供者用G-CSF動員時,雖在4-6h即可見白細胞
關于外周血干細胞移植的移植問題介紹
1、收集的外周血干細胞可能混雜有腫瘤細胞; 2、移植物中存在大量T細胞,可能誘發嚴重GVHD ; 3、初步的結果表明,PBSCT急性GVHD的發生率與骨髓移植相似,但慢性GVHD為Allo—BMT的2-3倍; 4、重組細胞因子作為動員劑對供者的安全有待于觀察。
關于外周血干細胞移植的采集指標和值活數值介紹
1、采集指標 多數醫生主張用CD34+細胞數作為采集PBSC時的質量指標。也有作者認為,用處于DNA合成期的MNC數作為 PBSC的質量指標,它比用CD34+細胞更快捷更穩定。 2、值活數值 PBSCT植活所需PBSC量遠超過BMT所需的骨髓細胞量,根據多數作者的報告,MNC>(5-8)×
造血干細胞移植的外周血采集的相關介紹
在人體穩態情況下,外周血造血干細胞數量很少,不能采集到滿足造血干細胞移植所需的足量的造血干細胞。通常在大劑量化療后血象恢復期或體內應用細胞因子如G-CSF后外周血中可有高比例的造血干細胞,我們稱這一過程為“造血干細胞動員”,動員到外周血的造血干細胞通過血細胞分離機進行采集,可獲得足夠數量的造血干
關于外周血干細胞移植的細胞動員介紹
正常情況下,外周血中的干/祖細胞的含量占單個核細胞的 0.01%—0.1%相當于骨髓的1%—10%,動員后外周血MNC中CD34+細胞數及CFU—刪數均明顯高于骨髓。迄今已發現多聚陰離子化合物(如硫酸葡聚糖)、糖皮質激素、細菌內毒素、抗腫瘤藥物、四氫葉酸以及造血生長因子等均能有效地動員骨髓和其它
關于外周血干細胞移植的簡介
干細胞由骨髓大量生成,其中少量的干細胞被釋放到血液中,這就是外周血干細胞(PBSC)。通過使用一種叫做Filgrastim的藥物(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我們能夠增加釋放到血液中的干細胞數量,從而有可能直接從血液中采集到干細胞移植所需要的足量的干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