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移動與其損傷反應和自我修復能力有關
DNA損傷是復制過程中發生的DNA核苷酸序列永久性改變,從而導致遺傳特征改變。這種現象會在人體內自然發生,但大部分損傷可由細胞自身修復,一旦修復失敗,就可能會導致疾病,甚至癌癥。 近日,發表在《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印第安納大學的一個多學科研究團隊發現,染色質的移動有助于促進人類細胞核DNA損傷的有效修復,這一發現有望改善癌癥的診斷和治療。 細胞核中的DNA總是在移動而非靜止的,其高級復合物(染色質)的運動在影響DNA修復方面發揮著直接作用。過去的研究表明,在酵母中,DNA損傷促進染色質移動;反過來,染色質的高流動性也有助于DNA修復。然而,在人類細胞中,這種關系更為復雜。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DNA損傷部位染色質的移動速度比遠離DNA損傷的染色質要快得多;而且細胞核中的染色質并不是隨機移動的,而是一種連貫性的運動,DNA以一個群體的狀態在短距離內移動。 他們還觀察到,DNA損傷可能通過降低連貫性......閱讀全文
新細胞療法讓心臟自我修復
據每日科學報道,哥倫比亞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創立了一種新型細胞療法來治療心肌梗死,通過在組織工程平臺上打補丁的方式來使心臟組織自我修復,這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一項重大突破。該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由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喬丹娜·芒賈克·諾維科維克教授
視網膜自我修復研究有突破
來自新華網的消息,英國倫敦大學眼科學院和倫敦穆爾菲爾茲眼科醫院的研究人員8月1日宣布,他們發現人類視網膜中也有類似斑馬魚的能夠修復視網膜的細胞,希望5年內將研究結果用于失明患者治療。 斑馬魚是一種體長3厘米至4厘米的熱帶魚,因色彩鮮明的斑紋而得名。這種常見的小魚一直是科學家關注的焦點,因為它具有
新材料能讓顯示屏自我修復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具有延展性并能導電的透明聚合物材料,可實現電子設備和機器人的自我修復,特別適用于手機屏幕和手機電池。該研究成果將在近期舉辦的第253屆美國化學學會年會上展出。 自我修復材料是一種在物體開裂或受損時能自動進行修復的新型材料,人類皮膚就具備自我修復的能
西班牙開發出首款自我修復塑料
20多年來,電影《終結者2》中受傷或中彈之后就會自動閉合傷口的T-1000機器人始終令人印象深刻。而據英國《每日郵報》在線版9月16日(北京時間)報道,西班牙科學家們聲稱已經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自我修復的聚合物,可以自發重建,被稱為真實版“終結者”。其目前最實際的一個應用,就是能顯著延長汽車、房
納米線晶體管能自我修復
據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光譜》雜志網站11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AIST)合作,研制出了一款能自我修復的晶體管。研究人員表示,最新自我修復技術有助于研制單芯片飛船,其能以五分之一光速飛行,在20年內抵達距太陽系最近的恒星“比鄰星”。 今年4月12日
新型藥物可抑制癌細胞進行自我修復?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題為“Targeting DNA Repair in Tumor Cells via Inhibition of ERCC1–XPF”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阿爾伯塔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類新型藥物,其或能
美開發出可自我修復的彈性導線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具有可自我修復功能的彈性導線,其由液態金屬線芯和聚合物護套組成,在受損后能夠在分子水平上實現自我修復。這種導線有望大幅提高電子設備的耐久性,在柔性電子設備、復雜電路制造等領域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相關論文在線發表于《先進材料》雜志上。 論文合著者、
Nature提出新見解:為何心臟不能自我修復
心臟肌肉是我們身體中最少再生的組織之一,這也是造成心臟病成為全美男性和女性死亡病因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為什么心臟不能自我修復呢?近期來自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分析了心臟細胞功能所涉及的幾種作用途徑,找到了一種之前未知的,令心臟無法修復自身的生理過程之間的新關聯,為研發新的促心臟細胞再生療法提供了新
科學家發明新涂層能自我修復
靈感來自受損后能自我修復的人類皮膚和組織 圖片來自Getty 北京時間3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有車一族可能再也不必擔心他們的愛車被劃。科學家聲稱已經發明一種“自我修復”涂層,通過日光暴曬,自動修復油漆上的劃痕和瑕疵。消除劃痕只需要15到30分鐘,汽車油漆可能被恢復到新車的
新智能材料能自我修復劃痕清理污點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1日報道,科學家近日研制出一種具有“自愈”能力的聚合物,能自我修復劃痕、清理污點等,汽車上的劃痕和臟兮兮的鞋子可能將成為歷史。相關研究發表在4月21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的斯圖爾特·羅文教授和軍事專家以及瑞士的化學家攜手研制出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