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等三部門印發《“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
11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印發“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的通知,計劃全國建成1700多家互聯網醫院,700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接入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260多個城市實現區域內醫療機構就診“一卡(碼)通”,2200多家三級醫院初步實現院內互通。“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 “十四五”時期是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創新引領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期,也是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推動衛生健康工作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關鍵窗口期。為搶抓信息革命機遇,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培育行業發展新動能,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供強力支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和《“十四五”推進國家政務信息化規劃》等文件精神,編制本規劃。 一、現狀與形勢 “十三......閱讀全文
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國家衛生健康委機關各司局、委直屬和聯系單位、中國老齡協會,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機關各司局、各直屬單位:為推動“十四五”期間全民健康信息化發展,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制定了《“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現印發給你們,
國家衛健委等三部門印發《“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
11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印發“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的通知,計劃全國建成1700多家互聯網醫院,700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接入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260多個城市實現區域內醫療機構就診“一卡(碼)通”,2200多家三級醫院初步實現院內互通。“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 “十四五
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顯著增強,一批重大疾病危害得到控制和消除,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持續改善,醫療衛生相關支撐能力和健康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國民健康政策體系進一步健全,人均預期壽命在2020年基礎上繼續提高1歲左
衛健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解讀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統籌推動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衛生健康行業深度融合,將數字技術與系統思維貫穿到健康中國、數字中國建設的全過程,充分發揮信息化在衛生健康工作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國家中醫藥局和國家疾控局根據全民健康信息化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
青島“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出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877.shtm 近日,山東省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十四五”時期青島增強科技創新的重點目標和舉措。站在歷史新起點,青島科技工作將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
全力做好教育“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
目標任務:編制出符合時代要求的高質量規劃。 工作措施:編制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積極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做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教育部分的編制工作。出臺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優質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技能中國建設方案等文件。制
解讀|“十四五”健康人才培養
促進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健康中國建設,人才是關鍵。為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家衛生健康委根據衛生健康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以及機構改革賦予的新職能新要求,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編制印發《“十四五”衛生健康人才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成都市發布“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
5月6日,成都市科技牽頭制定出臺《成都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系統謀劃了成都科技創新的五年發展。 《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全市科技創新發展的總體要求、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規劃》明確“十四五”目標——到2025年,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
《“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公布
記者1月22日從生態環境部了解到,為全面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深入落實《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加快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近日該部印發《“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全面強化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和推動減污降
北京發布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
記者2日從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獲悉,近日《北京市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經北京市政府同意正式印發。按照《規劃》,北京將建立系統完善的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制度體系,構建分區分責分類分級的地質災害風險防控新格局。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規劃》將有助于北京市最大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