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成視網膜細胞瘤模型的測試內容
兒童腫瘤——成視網膜細胞瘤是抗癌基因活動的最富有特征性的模式。在這種以遺傳或散發式發生的腫瘤中,成視網膜細胞瘤基因即是隱性癌基因,正常情況下它可阻遏成視網膜細胞的惡性轉化。根據knudson所提出的“兩次碰撞”假說,具家族性病發危險的成員繼承了一個已損傷的非功能性基因。在這樣的成員中,第二次“碰撞”是體細胞突變,使剩余的正常等位基因失活。而具散發性成視網膜細胞瘤的個體,則遭受了破壞兩個等位基因的兩次體細胞突變。最近,研究者們已將這個假說推進了一大步,成功地對成視網膜細胞瘤基因Rb-1進行了分子克隆和性質分析。現已確定成視網膜細胞瘤基因位于第13對染色體的長臂。許多研究人員運用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技術,通過已在第13對染色體(13q)上鑒定了一些多態區的DNA探針,對腫瘤DNA和其正常DNA進行比較,證實在腫瘤細胞中,純化的Rb-1基因區遺傳基因常常丟失。通過DNA印跡雜交技術,用多態性探針鑒別了母系和父系染色體,其遺傳物質的......閱讀全文
怎樣預防成軟骨細胞瘤?
成軟骨細胞瘤生長緩慢,從首發癥狀到手術治療經歷數年。病變存在時間長或腫瘤侵襲強時,成軟骨細胞瘤可變得相當大,破壞整個骺-干骺端和/或侵犯關節,甚至可達關節對側骨骺。 具有一般組織學表現的成軟骨細胞瘤可引起肺轉移,轉移瘤的生長緩慢,同原發腫瘤一樣,可以成功地手術治療。 成軟骨細胞瘤于刮除術后常
關于細胞全能性的內容概述
1、植物體內 1902年,德國植物學家哈伯蘭特(G. Haberlandt )在細胞學說的基礎上,大膽預言離體的植物細胞能夠發育成為完整的植物體。1958年,美國植物學家斯圖爾德(F.C. Steward)等人用胡蘿卜根韌皮部的組織塊進行離體培養,得到了完整的植株,并且這一植株能夠開花結果,從
骨髓瘤細胞的基本內容介紹
哺乳動物感染抗原后,其體內會形成相應的B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能分泌相應的抗體凝聚或殺死這些抗原。動物在免疫反應的過程中,每一種B淋巴細胞能分泌一種特異性抗體,要想獲得大量的特異性抗體,必須使能分泌該單一抗體的B淋巴細胞大量增殖。B淋巴細胞具有產生單一抗體的能力,但不能在體外增殖;骨髓瘤細胞是一種
治療卵巢無性細胞瘤的概述
1.手術治療 (1)單側附件切除保守手術治療需要慎重考慮后酌情決定,或是不考慮單側附件切除的情況:①XY核型的兩性畸形作雙側性腺切除,防止對側發育不良的性腺再發腫瘤。②腫瘤已屬晚期盆腔內種植轉移瘤侵入對側卵巢。③雙側性腫瘤。 (2)淋巴結清掃手術對可能并無轉移或僅有小型轉移的淋巴結,或手術時
瘤細胞核的多形性概述
瘤細胞核比正常細胞核增大,核大小、形狀和染色不一。并可出現雙核、巨核、多核、奇異核、核著色深(由于核內DNA增多)。染色質呈粗顆粒狀,分布不均勻,常堆積于核膜下,使核膜顯得肥厚。核分裂像增多,特別是出現不對稱性、多極性及頓挫性等病理性核分裂時,對惡性腫瘤具有診斷意義。惡性腫瘤細胞的核異常改變多與
概述胰島細胞瘤的診斷依據
胰島素瘤分泌過量的胰島素釋放入血,引起以低血糖為主的一系列癥狀,患者可呈發作性低血糖昏迷,久之將損害腦組織,發生意識障礙、精神異常等。臨床主要表現為低血糖綜合征,血漿胰島素水平升高。低血糖發作常隨病程延長而頻繁,發作時間延長, 程度加重, 多伴有身體逐漸肥胖,記憶力、反應力下降。由于胰島素瘤的臨
概述鐮狀細胞貧血視網膜病變的臨床表現
分為增殖型和非增殖型2類。其主要病變為視網膜缺血及其并發癥,這也是其他血管病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視網膜靜脈阻塞,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最常見的特征。 1.增殖性鐮狀視網膜病變(proliferative sickle retinopathy,PSR) 共分為5期: (1)小動脈阻塞:病變位于視
成骨髓細胞瘤的發病率
骨巨細胞瘤在我國發病率很高,據相關文獻介紹,其發病率占所有骨腫瘤的13-15%,明顯高于歐美等國。骨巨細胞瘤好發于青壯年,其中70-80%的病例發生于20-40歲,性別無明顯差異。它好發于長骨的兩端,一般為單發,最多見于膝關節附近,如股骨下端與脛骨上端,約占50%以上,其次可見于腕,肩關節附近,
成軟骨細胞瘤的臨床表現
多見于20歲以下,90%為5~25歲。男性多于女性。局部可有輕度疼痛,呈間歇性,也可放射至鄰近部位。往往有癥狀后好久才去就醫,Codman報告一組為5~36個月。主要癥狀是疼痛和肩部活動受限,進一步則肱骨上端腫脹,大結節有觸痛。本病多為良性。但某些病例于刮除后可以復發,也有惡變,甚至轉移者。Ba
關于成軟骨細胞瘤的基本介紹
成軟骨細胞瘤是來源于幼稚軟骨細胞(成軟骨細胞)的良性腫瘤,主要位于長骨末端的骨骺。本病首先由ErnestCodman發現,也被稱為Codman腫瘤、良性骨骺成軟骨細胞瘤、鈣化巨細胞瘤、含軟骨巨細胞瘤、骨骺軟骨性巨細胞瘤。通常在兒童晚期或青少年期發病,好發年齡為10~20歲,男性多于女性。好發于長
治療成軟骨細胞瘤的方法介紹
成軟骨細胞瘤可在冰凍活檢后行病變內切除,腫瘤侵及的骨、骨膜和關節軟骨必須切除,切除幾厘米的深的骨壁,用石炭酸處理,空腔可用骨水泥填充,有時可在關節軟骨和骨水泥之間植一層自體松質骨。當不得不切除關節表面時,可使用骨-軟骨骨移植(同種異體股骨頭,自體髕骨)。在膨脹嚴重或有廣泛的局部復發的罕見的病例中
關于星形細胞瘤及間變性星形細胞瘤的治療概述
星形細胞瘤及間變性星形細胞瘤的治療為手術、放療、化療、生物治療等綜合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根據腫瘤所在部位及范圍,作腫瘤切除、腦葉切除或減壓術。如梗阻性腦積水未能解決時可行腦脊液分流術,解除顱內壓增高。局灶性的囊性小腦星形細胞瘤若有巨大囊腔和偏于一側的瘤結節,只要將瘤結節切除即可達到根治目的。一
研究發現熊果酸可對抗視網膜母細胞瘤
由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眼科主任周丹和哈爾濱醫科大學醫學遺傳學教授傅松濱共同完成的一項科研課題——“熊果酸對視網膜母細胞瘤細胞抗癌活性的生物信息學分析和驗證”,近日以論文形式在線發表于最新一期國際期刊《轉化醫學》上。 研究人員首次將源于中草藥的天然化合物成分熊果酸用來對抗視網膜母細胞瘤,并證實這種
概述從植物器官分離單細胞的內容
分離單細胞的最佳材料是葉組織,因為葉片中的細胞近似于一個同質細胞群體,較適合于特定和調控的大規模細胞培養。用機械法或酶解法可以從這種完整植物體器官(如葉細胞)分離出單細胞。 1、機械法 指通過機械磨碎、切割植物體從而獲得游離的單細胞。用機械法可大規模地對薄壁組織細胞進行分離。 2、酶解法
概述B細胞的發育相關內容
鳥類的法氏囊是B細胞分化的場所。哺乳類動物在胚胎早期,B細胞分化的最早部位是卵黃囊,此后在脾和骨髓,出生后則在骨髓內分化成熟。 B細胞分化過程可分為二個階段,即抗原非依賴期和抗原依賴期。在抗原非依賴期,B細胞分化與抗原刺激無關,主要在中樞免疫器官內進行。而抗原依賴期是指成熟B細胞受抗原刺激后,可
概述Th細胞的極化相關內容
研究認為,Thl和Th2細胞實質是機體在特定抗原刺激以及由此誘發而產生的細胞因子的作用下,Th細胞發生極化(polarization)的結果。病毒和某些胞內致病菌如結核桿菌等病原體和細胞因子IL一2、IFN一7和TNF一|3促進Thl細胞的發育;而細胞外病原體(如大多數細菌、寄生蟲以及誘發I型超
關于星形膠質細胞瘤(astrocytome)的概述
星形膠質細胞瘤(astrocytome)是最常見的膠質瘤,約占膠質細胞瘤的65%。研究表明,該腫瘤中原癌基因C-sis有過度表達,erb-B1則有擴增。C-sis的過度表達導致PDGF-β鏈的增加;erb-B1擴增則可使EGF受體過度表達。此外,腫瘤抑制基因P53、Rb、P16可有失活,提示這些
關于精原細胞瘤的分型概述
精原細胞瘤分3個亞型: ①典型精原細胞瘤,約占80%,生長較慢,預后好; ②未分化精原細胞瘤,約占10%,惡生程度較高,預后比典型精原細胞瘤差; ③精母細胞精原細胞瘤,約占10%,多見于40歲以上患者。 精原細胞瘤多發生于中年以后,常為單側性,右側略多于左側。發生于隱睪的機率較正常位睪丸
成軟骨細胞瘤的病因及病理改變
病因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白,可能與外傷以及遺傳等因素有關。 病理改變 可見成團的不成熟的中等大小的多邊形軟骨母細胞緊密的包埋在軟骨基質中,基質內見鈣化甚至骨化區。整個腫瘤內散布有不等量的巨細胞。組織學表現可以與軟骨肉瘤甚至骨肉瘤混淆。由于存在多核巨細胞,又可同軟骨粘液樣纖維瘤或巨細胞瘤混淆
簡述成軟骨細胞瘤的臨床表現
成軟骨細胞瘤多發生于10~20歲之間,好發于男性,男女之比為2~3:1。其生長緩慢,癥狀在腫瘤發生后幾年可不明顯,因此在25~30歲也可見到,它起源于骨骼生長期,也可見于10歲以前。 典型部位生長在軟骨近端的骨骺或骨突。因擴張性生長,成軟骨細胞瘤傾向于破壞生長軟骨,可從骨骺蔓延至鄰近的干骺端。
簡述成軟骨細胞瘤的X線檢查
溶骨區開始位于骨骺,傾向于越過生長軟骨,向干骺端蔓延。在生長停止或即將停止時,生長軟骨已經消失或即將消失時,連續攝X線片,可清楚地看到腫瘤破壞和越過仍存在的生長軟骨。 成軟骨細胞瘤為小或中度腫瘤,直徑從1~2厘米到6~7厘米。骨骺的溶骨為中心性或偏心性。當腫瘤起源于肱骨大結節時,溶骨常位于肱骨
一例胎兒期視網膜母細胞瘤病例分析
患兒,男,出生后1 d。其父母要求對其行眼底檢查。其母24歲,G1P0。孕32周產檢時B型超聲檢查發現胎兒左眼球內占位可能;其后2次產檢B型超聲檢查均顯示胎兒左眼球內占位(圖1)。胎兒40周順產出生。出生后第一天在其出生醫院行眼部B型超聲檢查,左眼玻璃體腔偏鼻側一異常回聲,大小約13 mm×10 m
關于星形膠質細胞瘤治療概述
星形膠質細胞瘤是腦原發性腫瘤中發病率最高、治療最棘手的一類腫瘤 [2] 。目前,治療方面普遍接受的觀點是:手術應在保護腦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徹底地切除腫瘤組織,在切除困難的部位也應盡可能行腫瘤活檢,以獲得組織學診斷;惡性的或有復發可能的膠質瘤術后常規行放療;對未能手術或手術殘瘤的小腫瘤還可采用放射
視網膜炎的概述
視網膜炎以視網膜組織水腫、滲出和出血為主,引起不同程度的視力減退;一般繼發于脈絡膜炎,導致脈絡膜視網膜炎癥。
Gs調節模型概述
三聚體GTP結合調節蛋白(trimericGTP-bindingregulatoryprotein)簡稱G蛋白,位于質膜胞質側,由α、β、γ三個亞基組成,α和γ亞基通過共價結合的脂肪酸鏈尾結合在膜上,G蛋白在信號轉導過程中起著分子開關的作用(圖8-12),當α亞基與GDP結合時處于關閉狀態,與GTP
簡述單克隆抗體雜交瘤細胞的內容
克隆化的細胞可以在體外進行大量培養,收集上清液而獲得大量的單一的克隆化抗體。不過體外培養法得到的單克隆抗體有限,其不能超過特定的細胞濃度,且每天要換培養液。而體內雜交瘤細胞繁殖可以克服這些限制。雜交瘤細胞具有從親代淋巴細胞得來的腫瘤細胞的遺傳特性。如接種到組織相容性的同系小鼠或不能排斥雜交瘤的小
Gi調節模型的基本內容介紹
Gi對腺苷酸環化酶的抑制作用可通過兩個途徑: ①α亞基通過間接方式抑制AC的活性; ②βγ亞基復合物與游離Gs的α亞基結合,阻斷Gs的α亞基對腺苷酸環化酶的活化;βγ亞基復合物直接與AC結合,抑制AC活性。 百日咳毒素催化Gi的α亞基ADP-核糖基化,結果降低了GTP與Gi的α亞基結合的水
成軟骨細胞瘤的檢查化驗及鑒別診斷
檢查化驗 X線檢查 有特征性,腫瘤局限在起源的骨骺處,極少穿透骨骺軟骨到達干骺端。一般在骨端中央或偏心部位,呈卵圓或圓形的破壞病灶。常有一界陰清晰的硬化邊緣。少數偏心病灶可能膨脹皮質,并有致密骨膜反應,整個腫瘤為膜糊疏松狀散布不規則的鈣化區,猶如多腔絮狀形態,但無巨細胞瘤具有的明顯骨小梁分隔改
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的概述
好發于兒童和青少年,平均年齡10歲,也可發生在成年人,女性略多見。發生于軟組織和內臟器官,可位于全身各處,最常見的部位為肺、大網膜和腸系膜。大網膜是除肺以外最多發部位,報道占肺外的43%,其他部位包括軟組織、縱隔、胃腸、胰腺、生殖器、口腔、乳腺、神經、骨和中樞神經系統。
概述小兒腎母細胞瘤的癥狀體征
腎母細胞瘤不像成人腎胚胎瘤多見有血尿,患兒首先引起人們注意的是腹中有腫塊。腎胚胎瘤可發生于腎臟的任何部位,腎盂常被壓迫變形。腎母細胞瘤的臨床表現并不復雜,而是相當一致的。一般為單側,雙側腫瘤較少見。腫瘤表面光滑、中度硬、無壓痛,在上腹季肋部,可超越中線將腹部內臟推向一側。少數病例可有貧血、排尿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