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細胞凋亡的抑制分子的介紹
迄今為止,人類已發現多種凋亡抑制分子,包括P53,CrmA,IAPs,FLIPs以及Bcl-2家族的凋亡抑制分子。 1)P35和CrmA是廣譜凋亡抑制劑,體外研究結果表明P35以競爭性結合方式與靶分子形成穩定的具有空間位阻效應的復合體并且抑制Caspases活性,同時P53在位點DMQD!G被靶Caspases特異切割,切割后的P35與caspase的結合更強,CrmA(Cytokine response modfer A)是血清蛋白酶抑制劑,能夠直接抑制多種蛋白酶的活性,但還未發現在哺乳動物中發現P35和CrmA的同源分子。 2)FLIPs(FLICE-imhibirory proterins)能抑制Fas/TNFR1介導的細胞凋亡。它有多種變異體,但其N-端功能前區(Prodomain)完全相同,C端長短不一。FLIPs通過DED功能區,與FADD和Caspase-8,10結合,拮抗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抑制Cas......閱讀全文
關于細胞凋亡的抑制分子的介紹
迄今為止,人類已發現多種凋亡抑制分子,包括P53,CrmA,IAPs,FLIPs以及Bcl-2家族的凋亡抑制分子。 1)P35和CrmA是廣譜凋亡抑制劑,體外研究結果表明P35以競爭性結合方式與靶分子形成穩定的具有空間位阻效應的復合體并且抑制Caspases活性,同時P53在位點DMQD!G被
關于細胞凋亡的抑制物介紹
正常活細胞因為核酸酶處于無活性狀態,而不出現DNA斷裂,這是由于核酸酶和抑制物結合在一起,如果抑制物被破壞,核酸酶即可激活,引起DNA片段化(fragmentation)。現知caspase可以裂解這種抑制物而激活核酸酶,因而把這種酶稱為Caspase激活的脫氧核糖核酸酶(caspase-act
細胞凋亡的抑制物介紹
正常活細胞因為核酸酶處于無活性狀態,而不出現DNA斷裂,這是由于核酸酶和抑制物結合在一起,如果抑制物被破壞,核酸酶即可激活,引起DNA片段化(fragmentation)。現知caspase可以裂解這種抑制物而激活核酸酶,因而把這種酶稱為Caspase激活的脫氧核糖核酸酶(caspase-activ
Fas/TNFR1凋亡抑制分子的功能
FLIPs(FLICE-imhibirory proterins)能抑制Fas/TNFR1介導的細胞凋亡。它有多種變異體,但其N-端功能前區(Prodomain)完全相同,C端長短不一。FLIPs通過DED功能區,與FADD和Caspase-8,10結合,拮抗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抑制Caspas
關于細胞凋亡的執行階段介紹
盡管凋亡過程的詳細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是已經確定Caspase即半胱天冬蛋白酶在凋亡過程中是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細胞凋亡的過程實際上是Caspase不可逆有限水解底物的級聯放大反應過程,到目前為止,至少已有14種Caspase被發現,Caspase分子間的同源性很高,結構相似,都是半胱氨酸家族蛋
關于細胞凋亡的晚期檢測介紹
細胞凋亡晚期中,核酸內切酶(某些Caspase的底物)在核小體之間剪切核DNA,產生大量長度在180-200 bp 的DNA片段。對于這一現象的檢測通常有以下兩種方法: 1) TUNEL(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
關于細胞凋亡的研究歷史介紹
1. 凋亡概念的形成 1965年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結扎鼠門靜脈后,電鏡觀察到肝實質組織中有一些散在的死亡細胞,這些細胞的溶酶體并未被破壞,顯然不同于細胞壞死。這些細胞體積收縮、染色質凝集,從其周圍的組織中脫落并被吞噬,機體無炎癥反應。1972年Kerr等三位科學家首次提出了細胞凋亡的概念,宣告
關于細胞凋亡的mRNA檢測介紹
研究者們發現了很多在細胞凋亡時表達異常的基因,檢測這些特異基因的表達水平也成為檢測細胞凋亡的一種常用方法。據報道,Fas 蛋白結合受體后能誘導癌細胞中的細胞毒性T細胞(cytotoxic T cells)等靶細胞。Bcl-2 和bcl-X (長) 作為抗凋亡(bcl-2 和bcl-X)的調節物,
凋亡抑制分子Bcl-2的生理功能
這一家族有眾多成員,如Mcl-1、NR-B、A1 、Bcl-w、Bcl-x、Bax、Bak、Bad、Bim等,它們分別既有抗凋亡作用,也有促凋亡的作用。多數成員間有兩個結構同源區域,在介導成員之間的二聚體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Bcl-2成員之間的二聚體化是成員之間功能實現或功能調節的重要形式。Bcl-
關于細胞凋亡的基本信息介紹
細胞凋亡(apoptosis)指為維持內環境穩定,由基因控制的細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不同,細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動的過程,而是主動過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達以及調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條件下,自體損傷的一種現象,而是為更好地適應生存環境而主動爭取的一種死亡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