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艙航天員正在進行艙外作業
截至北京時間11月17日13時10分,航天員陳冬、蔡旭哲已完成出艙后各項準備,正在進行艙間連接裝置安裝作業。......閱讀全文
積極參與世界航天版圖重塑
隨著航空航天工業的快速發展,新思路、新器件、新材料在航天領域的快速迭代與應用,航天技術向極大規模、極智協同方向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星鏈”計劃為代表的巨型星座,開啟了天基規模化部署新時代,對傳統定制化衛星研產模式產生了顛覆性影響。通過引入工業化生產制造、
2021-中國航天有看頭
??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國航天捷報頻傳——長征五號B、長征八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驚艷亮相,嫦娥五號奔月取土任務成功,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閃耀開通,“天問一號”開啟火星之旅……中國航天強國建設邁出堅定步伐。 新的一年里,中國航天依然好戲連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近日表示,2021年將安排超過40
日發射火箭檢驗航天新技術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8月31日說,當地時間5時(北京時間4時),該機構在日本南部的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發射了一枚小型固體燃料運載火箭。該火箭利用所攜裝置,檢驗了有望用于在軌衛星姿態和速度控制的新技術。 這枚火箭全長8米,發射時總重量為2.2噸,在上升到309千米高度的過程
2022年國外載人航天發展綜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406.shtm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逝世
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享年98歲 錢學森 資料圖片 享譽海內外的杰出科學家和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七屆、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錢學森,因病于2009年10月31日8時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
航天育種實驗搭載項目開始征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6769.shtm 關于征集通過神舟系列載人飛船搭載航天育種實驗項目的機會公告 載人航天工程自立項實施以來,自1999年神舟一號飛行任務開始開展航天育種搭載實驗,取得眾多科學研究與技術應用成果。
航天育種實驗搭載項目開始征集
關于征集通過神舟系列載人飛船搭載航天育種實驗項目的機會公告 載人航天工程自立項實施以來,自1999年神舟一號飛行任務開始開展航天育種搭載實驗,取得眾多科學研究與技術應用成果。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神舟系列載人飛船作為空間站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將以平均每年2艘的頻度實施發射,具備持
相約浩瀚太空,逐夢航天強國
從航天任務連戰連捷到重大航天工程深入推進,從空間科學探索到航天科技成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10年來,一次次振奮人心的火箭騰飛,一項項令人驚嘆的航天成就,勾勒出航天人接續奮斗的軌跡。10年太空之約,見證著中國載人航天的跨越之旅,也見證著中國航天事業由大向強的鏗鏘步履。 “每前進的一小步,都是夢想的
航天新動力:離子發動機
??????? 科學家預計,宇宙飛船需要配備不同于傳統化學能燃燒為動力的火箭引擎,實際上一種被稱為電火箭發動機的技術已經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其采用電能加速工質產生高速噴射流驅動飛船前進。應用這種技術打造的動力系統也被稱為霍爾推進器,其與化學能火箭發動機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利用電能來形成離子化的推進動力
2022年國外載人航天發展綜述
2022年,國外載人航天領域共開展14次發射任務,其中包括7次載人飛船發射任務、7次貨運飛船發射任務。美國“載人龍”(Crew Dragon)飛船開展3次載人任務,“貨運龍”(Cargo Dragon)飛船開展2次貨運任務,“天鵝座”(Cygnus)飛船開展2次貨運任務,“星際客船”(Starlin
航天產品常用泄漏檢測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 作者:王凡 航天產品研制過程涉及到大量有密封性能要求的組件或部件、甚至整機產品,如載人航天器的密封艙、衛星推進劑燃料貯
量子算力首次攜手航天領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408.shtm 記者9月27日從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了解到,日前,由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后簡稱“航天氣動院”)與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后簡稱“本源量子”)合作共建的
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我國航天法有望五年內推出
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11月17日在京透露,《中華人民共和國航天法》已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有望五年內出臺。 主題為“推動國家航天立法、加強外空法治建設”的2014年聯合國空間法研討會,11月17日在京召開。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在會上表示,作為負責任的航天大國,中國始終遵守聯合國外
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飄著睡”?神十二航天員乘組揭秘
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怎么睡覺?在太空中是否會做夢?在7日舉行的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與記者見面會上,航天員劉伯明揭曉了這些網友關心的問題。 航天員在太空中處于失重狀態,他們在中國空間站是如何睡覺的?對此,劉伯明在見面會表示,神舟十二號乘組3名航天員的睡眠姿勢各不相同,他自己是把睡袋綁到床上,聶海勝
我國第一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一號退出航天舞臺
記者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獲悉:我國第一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一號船在圓滿完成32年海上測控任務后,光榮退出海上測控舞臺,并由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于10月22日正式贈予其誕生地上海江南長興造船集團,將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場所向公眾開放。 遠望一號測量船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代綜合性航天遠洋測
吃太空蔬菜、穿航天員“同款”……航天科技走入尋常百姓家
4月24日,我們將迎來第8個中國航天日。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取得飛速發展和進步,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從“北斗”造福人類到“天宮”開門納客,中國航天用一項項科學技術創新突破著人類探索宇宙的邊界。不過,當我們暫時離開浩瀚星空、看向身邊,可能會發現其實諸多“高大上”的航天科技早已經“下凡”來到你
神十四航天員乘組與記者見面會在北京航天城舉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023.shtm 2023年2月17日下午,在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返回75天后,中國航天員中心在北京航天城舉行乘組與記者見面會。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解放軍報、載人航天網等10余家媒
“奮進”號航天飛機向新家進發
美國航天局19日宣布,已經退役的“奮進”號航天飛機當天離開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向最終歸宿加利福尼亞州科學中心進發。 當天7時22分(北京時間19日19時22分),重約78噸的“奮進”號“趴”在一架經過改裝的波音747飛機上,“戀戀不舍”地永別了母港——肯尼迪航天中心。盡管云
我國明年發射首個商業航天火箭
央視網消息:明年上半年我國首個用于商業航天任務的火箭——捷龍一號將發射,這也標志著我國商業航天加速發展。此外火箭的重復使用技術預計2-3年內能夠實現應用。 區別于目前我國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未來我國用于商業航天發射的火箭將命名為“龍系列”。明年上半年,捷龍一號火箭將進行首次商業航天發射任務。
俄羅斯正研發新型載人航天飛船
據俄羅斯新聞網報道,俄羅斯正在研制下一代載人航天飛船“聯邦號”運載火箭以替代正在采用的“聯盟號”,此項工作由俄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理論和應用力學研究所與俄羅斯航天企業 “動力”集團聯合進行,理論和應用力學研究所負責“聯邦號”的軟件系統,并研發宇航員的返回和救生系統。 科研人員進行了空氣動力學核算
印度首次載人航天發射延至2024年
印度科學和技術國務部長吉滕德蘭·辛格15日說,印度首個載人航天發射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推遲至2024年執行。印度-亞洲新聞社援引辛格的話報道,預定執行“加甘揚”載人航天計劃的印度和俄羅斯航天員訓練進程因為新冠疫情受阻,原定今年執行的首次載人航天器發射因而推遲。印度“第十八頻道”新聞網站報道,按照計劃,
“發現”號航天飛機發射再推遲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1月6日說,再次推遲“發現”號航天飛機發射,新的發射日期未定。 國家航空航天局在網站發表聲明說:“(國家航空航天局)今天做出這一決定,以給(維修)小組更多時間,下次發射時機將推遲至先前設定的2月時間窗口之外。” “發現”號航天飛機發射數度推遲。這一航天飛機原定去年
“登火”后航天人的心聲
??科技創新這條路,一定會有坎坷,但必須要堅持走。”在探索宇宙未知的征途上,創新已經成為中國航天人代代相傳的基因,也是不斷取得成功的法寶。5月15日7時18分,距離地球3.2億千米之外,“天問一號”成功實現火星表面軟著陸,穩穩落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圓滿成功
保障航天員健康973計劃啟動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基于空間微生物變異規律探索重要感染疾病防控新策略研究”日前啟動。 該項目立足于保障航天員和人類健康的需求,項目以病原菌在空間環境下的變異規律為主線。項目圍繞“空間環境對病原菌耐藥性和致病力的影響及其分子基礎”“基于空間微生物變異規律的難治性感染防控新
航天科技攜200多項目亮相航展
空間站組合體1∶1展示艙,重型運載火箭、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模型,彩虹-6、彩虹-7無人機……第十四屆中國航展11月8日至13日在珠海舉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攜200多項“高、精、尖”航天科技產品和項目集中亮相。 今年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30周年。在中國空間站即將全面建成之際,中
航天育種提升種業科技創新能力
記者從9月7日召開的“2011年航天工程育種論壇”上了解到,航天工程育種產業在我國農業、林業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期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將承擔百顆衛星(飛船、探測器)的發射任務。該集團將通過加快空間航天育種技術的發展,聯合各方力量,加強現代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能力。
俄提出高效控制航天器方法
俄羅斯科研人員發現了航天器在復雜機動時自我修正軌跡的物理機制,這種機制將可避免不必要的航向變化和過高的燃料花費,是一種控制航天器的新型高效方法。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國際非線性力學雜志》上。 任何在自然狀況下處于失重狀態的物體都會繞著最近的天體在軌道上運動,同時繞著自己的質心旋轉。為了在太空中旅行
追尋太空探索夢想-成就航天強國偉業
2月20日,我有幸作為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代表中的一員,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太空探索永無止境,偉大事業都始于夢想、基于創新、成于實干。“夢想、創新、實干”這6個字,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中華民族是勇于追夢的民族。”公元前13世紀甚至更
多項技術為航天員照亮歸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0864.shtm傘花在空中綻放,牽引神舟十四號返回艙緩緩下落。日前,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順利出艙,身體狀態良好,神舟十四號載人
專家匯聚-共憶“錢學森與中國載人航天”
12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舉辦學術研討會、“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我忠于中國人民”》贈書儀式以及“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線上課程”上線儀式等系列活動,以此回顧錢老堅守初心、愛國奮斗的一生,在全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之際,進一步弘揚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