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的輔助檢查
(1)X線 ①腹平片;②靜脈腎盂造影:對診斷急性腎動脈栓塞很有價值;③腎動脈造影:為確診本病的首選方法。 (2)核醫學檢查 99mTc-DTPA腎動態顯像顯示患側腎血流灌注曲線低平,無灌注峰,患腎顯影淡而且低于周圍組織,形成“黑洞”;后期側支循環形成,則出現不均勻顯像,晚期腎動脈未獲再通者,則出現腎萎縮。 (3)計算機化斷層顯像(CT)或磁共振顯像(MRI) 可顯示腎實質缺血壞死改變,是特異性較高的無創性檢查方法。 (4)超聲心動圖 有助于篩查有無心源性栓子,動態觀察室壁運動,并可監測心臟節律。......閱讀全文
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的輔助檢查
(1)X線 ①腹平片;②靜脈腎盂造影:對診斷急性腎動脈栓塞很有價值;③腎動脈造影:為確診本病的首選方法。 (2)核醫學檢查 99mTc-DTPA腎動態顯像顯示患側腎血流灌注曲線低平,無灌注峰,患腎顯影淡而且低于周圍組織,形成“黑洞”;后期側支循環形成,則出現不均勻顯像,晚期腎動脈未獲再通者,則
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的輔助檢查
(1)X線 ①腹平片;②靜脈腎盂造影:對診斷急性腎動脈栓塞很有價值;③腎動脈造影:為確診本病的首選方法。 (2)核醫學檢查 99mTc-DTPA腎動態顯像顯示患側腎血流灌注曲線低平,無灌注峰,患腎顯影淡而且低于周圍組織,形成“黑洞”;后期側支循環形成,則出現不均勻顯像,晚期腎動脈未獲再通者,則
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
實驗室檢查 (1)血液檢查 可見血白細胞總數增加,核左移;血清乳酸脫氫酶增高,血漿轉氨酶輕度升高;谷草轉氨酶常在梗死后立即升高,2周后恢復正常,堿性磷酸酶常于梗死后3~5天升至高峰,4周后恢復正常。血中腎素-血管緊張素升高。腎功能衰竭時腎功能檢查明顯異常。 (2)尿液檢查 可見血尿及蛋白尿,
關于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的檢查介紹
1.實驗室檢查 (1)血液檢查 可見血白細胞總數增加,核左移;血清乳酸脫氫酶增高,血漿轉氨酶輕度升高;谷草轉氨酶常在梗死后立即升高,2周后恢復正常,堿性磷酸酶常于梗死后3~5天升至高峰,4周后恢復正常。血中腎素-血管緊張素升高。腎功能衰竭時腎功能檢查明顯異常。 (2)尿液檢查 可見血
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的病因
腎動脈閉塞[1]可由于血栓形成或栓塞而引起。腎動脈血栓形成的病因有血管和血液兩種因素。這兩種因素可以單獨存在或共同存在,并互相作用于血栓形成的不同階段。栓塞的原因有心源性栓子和心外栓子兩大類。腎動脈血栓形成常有不同程度的腎動脈壁的病變存在,而腎動脈栓塞時栓塞部位多無器質性病變存在。腎動脈血栓形成
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的簡介
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是指腎動脈主干或較大分支由于血管壁或血液因素導致腎動脈腔內發生的完全閉塞,引起腎功能損害、一過性高血壓、腎區疼痛及腎組織缺血性壞死等臨床癥狀。患者主要表現為發熱、尿常規改變、細胞酶學增高等一系列臨床綜合征。近年來隨著放射介入性診治技術的發展,腎梗死的診斷率有所提高。本病發病率
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的診斷
腎動脈較大分支或主干出現急性閉塞,可出現明顯的臨床表現,但較細小的腎動脈分支閉塞更易漏診和誤診。因此應提高警惕,凡有下述情況應疑及本病的可能性: 1.有腎梗死的致病因素。 2.持續性腰痛伴惡心嘔吐、發熱,腎區叩擊痛及壓痛。 3.突然出現的血尿。 4.不明原因的進行性加重的氮質血癥及難治性
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的診斷
腎動脈較大分支或主干出現急性閉塞,可出現明顯的臨床表現,但較細小的腎動脈分支閉塞更易漏診和誤診。因此應提高警惕,凡有下述情況應疑及本病的可能性: 1.有腎梗死的致病因素。 2.持續性腰痛伴惡心嘔吐、發熱,腎區叩擊痛及壓痛。 3.突然出現的血尿。 4.不明原因的進行性加重的氮質血癥及難治性
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實驗室檢查
(1)血液檢查 可見血白細胞總數增加,核左移;血清乳酸脫氫酶增高,血漿轉氨酶輕度升高;谷草轉氨酶常在梗死后立即升高,2周后恢復正常,堿性磷酸酶常于梗死后3~5天升至高峰,4周后恢復正常。血中腎素-血管緊張素升高。腎功能衰竭時腎功能檢查明顯異常。 (2)尿液檢查 可見血尿及蛋白尿,常為中度蛋白尿
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實驗室檢查
(1)血液檢查 可見血白細胞總數增加,核左移;血清乳酸脫氫酶增高,血漿轉氨酶輕度升高;谷草轉氨酶常在梗死后立即升高,2周后恢復正常,堿性磷酸酶常于梗死后3~5天升至高峰,4周后恢復正常。血中腎素-血管緊張素升高。腎功能衰竭時腎功能檢查明顯異常。 (2)尿液檢查 可見血尿及蛋白尿,常為中度蛋白尿
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的發病機制
腎動脈血栓形成可自發發生或作為鈍器傷、刺傷后的并發癥,或發生于血管外傷、血管造影操作后腎蒂創傷常導致腎動脈中1/3內膜的撕裂引起血栓形成,較少見的是腎動脈的動脈瘤擴張部位血栓形成或由主動脈瘤血塊引起。血管炎累及腎動脈主干或分支可引起內皮損傷導致血栓形成。結節性多動脈炎、巨細胞動脈炎、血管閉塞性脈
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的鑒別診斷
1.本病須與急性膽囊炎、胰腺炎等急腹癥鑒別 急性膽囊炎患者查體Murphy征陽性,腹部B超可見到膽囊炎癥或膽結石的存在;急性胰腺炎腹痛可呈“腰帶狀”,血、尿淀粉酶的增高及動態曲線有確診意義。 2.與其他腎臟疾病鑒別 腎結石伴泌尿系感染可出現類似腎梗死的癥狀和體征,但腎功能受損輕微或正常,無
治療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的概述
各種急性和慢性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療,目標是保存腎功能以及預防和治療腎素介導的高血壓。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治療的關鍵是盡快開通閉塞血管,恢復腎血流。 1.外科治療 是否進行外科手術,應考慮患者全身情況及耐受程度。手術盡可能選擇腎動脈堵塞12小時以內,時間越長腎功能恢復的可能性越低。12~18
關于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的簡介
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是指腎動脈主干或較大分支由于血管壁或血液因素導致腎動脈腔內發生的完全閉塞,引起腎功能損害、一過性高血壓、腎區疼痛及腎組織缺血性壞死等臨床癥狀。患者主要表現為發熱、尿常規改變、細胞酶學增高等一系列臨床綜合征。近年來隨著放射介入性診治技術的發展,腎梗死的診斷率有所提高。本病發病率
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的發病機制
腎動脈血栓形成可自發發生或作為鈍器傷、刺傷后的并發癥,或發生于血管外傷、血管造影操作后腎蒂創傷常導致腎動脈中1/3內膜的撕裂引起血栓形成,較少見的是腎動脈的動脈瘤擴張部位血栓形成或由主動脈瘤血塊引起。血管炎累及腎動脈主干或分支可引起內皮損傷導致血栓形成。結節性多動脈炎、巨細胞動脈炎、血管閉塞性脈
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的病因是什么
腎動脈閉塞[1]可由于血栓形成或栓塞而引起。腎動脈血栓形成的病因有血管和血液兩種因素。這兩種因素可以單獨存在或共同存在,并互相作用于血栓形成的不同階段。栓塞的原因有心源性栓子和心外栓子兩大類。腎動脈血栓形成常有不同程度的腎動脈壁的病變存在,而腎動脈栓塞時栓塞部位多無器質性病變存在。腎動脈血栓形成
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的臨床表現
1.急性腎梗死 病人可突然出現劇烈的腰背疼痛,可類似于腎絞痛,向大腿放射,部分病例疼痛向肩背部放射,易誤診為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或急性心肌梗死。常有發熱、嘔吐、惡心,體查患側腎叩擊痛及壓痛明顯。 2.高血壓 約60%的病人短期內出現高血壓,持續2~3周后可恢復正常,部分病人發展為持續性高
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的臨床表現
1.急性腎梗死 病人可突然出現劇烈的腰背疼痛,可類似于腎絞痛,向大腿放射,部分病例疼痛向肩背部放射,易誤診為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或急性心肌梗死。常有發熱、嘔吐、惡心,體查患側腎叩擊痛及壓痛明顯。 2.高血壓 約60%的病人短期內出現高血壓,持續2~3周后可恢復正常,部分病人發展為持續性高
診斷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基本介紹
腎動脈較大分支或主干出現急性閉塞,可出現明顯的臨床表現,但較細小的腎動脈分支閉塞更易漏診和誤診。因此應提高警惕,凡有下述情況應疑及本病的可能性: 1.有腎梗死的致病因素。 2.持續性腰痛伴惡心嘔吐、發熱,腎區叩擊痛及壓痛。 3.突然出現的血尿。 4.不明原因的進行性加重的氮質血癥及難治性
關于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的病因分析
腎動脈血栓形成的病因有血管和血液兩種因素。這兩種因素可以單獨存在或共同存在,并互相作用于血栓形成的不同階段。栓塞有心源性栓子和心外栓子兩大類。腎動脈血栓形成常有不同程度的腎動脈壁的病變存在,而腎動脈栓塞時栓塞部位多無器質性病變存在。腎動脈閉塞可由于血栓形成或栓塞而引起。
關于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的鑒別診斷介紹
1.本病須與急性膽囊炎、胰腺炎等急腹癥鑒別 急性膽囊炎患者查體Murphy征陽性,腹部B超可見到膽囊炎癥或膽結石的存在;急性胰腺炎腹痛可呈“腰帶狀”,血、尿淀粉酶的增高及動態曲線有確診意義。 2.與其他腎臟疾病鑒別 腎結石伴泌尿系感染可出現類似腎梗死的癥狀和體征,但腎功能受損輕微或正常,無
簡述腎動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的臨床表現
1.急性腎梗死 病人可突然出現劇烈的腰背疼痛,可類似于腎絞痛,向大腿放射,部分病例疼痛向肩背部放射,易誤診為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或急性心肌梗死。常有發熱、嘔吐、惡心,體查患側腎叩擊痛及壓痛明顯。 2.高血壓 約60%的病人短期內出現高血壓,持續2~3周后可恢復正常,部分病人發展為持續性高
靜脈血栓形成的輔助檢查
(1)Ⅰ或Ⅰ纖維蛋白原掃描檢查靜脈注射Ⅰ或Ⅰ纖維蛋白原,該物質參與凝血,故聚集于靜脈血栓處。如果用計數器從體表測得放射劑量超過該點原測量值,或對側相應部位放射劑量的20%以上者為陽性。 (2)超聲多普勒血流計檢查和阻抗容積描記術前者根據超聲波遇到運動目標(靜脈血流中的血球)而反射時發生頻率變化
關于肺血栓栓塞癥的輔助檢查介紹
一、血氣分析,D二聚體強陽性(>500mg/l); PaO2下降。 二、x光胸片:典型的改變是呈葉段分布的三角形 影,也可表現為斑片狀影、盤狀肺不張、阻 塞遠端局限性肺紋理減少等.小的梗塞者x光 片完全正常。可合并胸腔積液和肺動脈高壓 而出現相應的影像學改變(見肺源性心臟病)。 三、心電圖檢
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輔助檢查
1、化驗室檢查:深靜脈血栓形成在急性期化驗檢查白細胞增高、血沉增快;血液流變學檢查血液粘度、纖維蛋白原均增高;體外血栓檢查,濕重、干重、長度均異常。 2、超聲波檢查:多普勒超聲波簡便有效而無創傷性,可反復檢查。能迅速作出結論。但超聲波用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檢查有以下缺點:①不能確切地測定幾處重要
關于腦血栓形成的輔助檢查介紹
(1)神經影像學檢查①頭部CT多數病例發病24h后頭部CT逐漸顯示低密度梗死灶。發病后2~15天可見均勻片狀或楔形的明顯低密度灶,大面積腦梗死伴腦水腫和占位效應出血性梗死呈混雜密度。但有時CT不能顯示腦干、小腦較小梗死灶。②頭部MRIMRI可清晰顯示早期缺血性梗死腦干及小腦梗死靜脈竇血栓形成等。
顱內靜脈血栓形成的輔助檢查
CVT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只靠臨床癥狀和體征診斷困難。輔助檢查特別是影像學檢查對診斷的幫助至關重要,并有重要的鑒別診斷價值。 腦脊液檢查 主要是壓力增高,早期常規和生化一般正常,中后期可出現腦脊液蛋白輕中度增高,發現紅細胞提示有出血。感染性CVT患者早期即可出現白細胞增高,多見于海綿竇、側竇
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及輔助檢查
診斷 結合患者癥狀體征和可能的危險因素,以及輔助檢查結果不難做出診斷。需與以下疾病鑒別: 1.肢體動脈栓塞 主要表現為突發性疼痛,感覺異常,脈搏消失,皮膚顏色蒼白,皮溫降低。 2.急性彌漫性淋巴管炎 發病較快,肢體腫脹,無淺靜脈曲張,可有高熱、皮膚發紅、皮溫升高。 3.其他疾病 淋
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或血栓形成的檢查方法介紹
實驗室檢查: 可見白細胞計數在2萬以上,并有血液濃縮和代謝性酸中毒表現。 其他輔助檢查: 腹部X線平片難以明確有腸缺血的現象,在早期僅顯示大、小腸有中等或輕度脹氣,隨病情進展可見腸腔內氣、液面,以及數小時后仍無變動的腸襻,出現腸梗阻影像。晚期麻痹性腸梗阻時,脹氣腸管至結腸中段突然中斷。
肺栓塞的輔助檢查
1、血氣分析 肺栓塞時因V/Q比例失調及過度通氣,常伴有低氧血癥和低二氧化碳血癥,但在較小的肺栓塞或慢性肺栓塞情況下,亦可表現為正常的動脈氧分壓和動脈二氧化碳分壓,此時并不能排除進行進一步的肺栓塞檢查。當存在低氧血癥時,動脈氧分壓與栓塞的范圍及肺動脈高壓成正比。 2、血漿D-二聚體測定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