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曲菌病的臨床表現
曲菌球患者無明顯全身癥狀,但有得利咯血和咳嗽。肺內孤立的新月型透亮區球型灶,為其典型X型表現。 ABPA一般發生在特應性體質基礎上,呈反復發作性喘息、發熱、咳嗽、咳出棕色痰栓、咯血。體檢兩肺布滿哮鳴音,肺浸潤部位有細濕羅音。胸部X線示肺葉、段分布的浸潤病灶,常為游走性;肺實變,或因粘液栓塞支氣管致肺段或肺葉不張,便無葉間裂移位,長期反復發作可導致中心支氣管擴張,受累的段或亞段支氣管呈囊狀擴張,而遠端正常。車軌線樣、平行線、環狀、帶狀或牙膏樣、指套狀等陰影亦常能見到。血嗜酸粒細胞增多。血清IgE濃度升高。曲菌浸出液作皮內試驗可呈雙相反應:試驗15~20分鐘后,出現風團和紅暈反應,約0.5~2小時消退(Ⅰ型反應);4~10小時再次觀察,在皮試局部出現Arthus反應,約24~36小時消退(Ⅲ型反應)。患者含曲菌特異性沉淀素,用濃縮的血清標本測定,陽性率達92%。 IPA患者病情嚴重,有發熱、咳嗽、咳膿性痰、胸痛、咯血、呼吸困......閱讀全文
肺曲菌病的診斷
臨床出現發作性支氣管哮喘、周圍血嗜酸粒細胞增多、血清IgE升高、X線示肺浸潤灶,經纖支鏡吸出分泌物涂片有曲菌菌絲,或培養有曲菌生長,可診斷為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曲菌病。透視下定位、經纖支鏡作肺活檢,對曲菌球和侵入性肺曲菌病有確診價值。
肺曲菌病的檢查化驗
1胸部X線檢查 過敏型顯示肺紋理增多或短暫的肺部浸潤;侵襲型呈支氣管肺炎改變;曲霉菌球多位于空洞內,致空洞呈半月形氣影,球體似鐘擺樣可隨體位改變而移動。 2檢驗 ①痰涂片鏡檢可見到菌絲和孢子;②反復痰培養陽性對診斷有幫助;③過敏型痰中可找到大量嗜酸性粒細胞、血總IgE增高;④曲霉菌抗原皮膚試驗
肺曲菌病的臨床表現
曲菌球患者無明顯全身癥狀,但有得利咯血和咳嗽。肺內孤立的新月型透亮區球型灶,為其典型X型表現。 ABPA一般發生在特應性體質基礎上,呈反復發作性喘息、發熱、咳嗽、咳出棕色痰栓、咯血。體檢兩肺布滿哮鳴音,肺浸潤部位有細濕羅音。胸部X線示肺葉、段分布的浸潤病灶,常為游走性;肺實變,或因粘液栓塞支氣
肺曲菌病的發病原因
曲菌球是最常見的類型。曲菌常寄生于肺結核、支氣管肺囊腫、肺癌及結節病等慢性肺部疾病形成的空腔內。空洞壁和周圍的肺組織部分破壞、肺泡內出血、有大量慢性炎癥細胞浸潤和許多增生的小動、靜脈、呈瘤樣擴張,一般無菌絲侵入。洞內有黃褐色球狀物,較松脆,切面有色素沉著,含成堆的有隔分支菌絲體,夾雜大量嗜酸性無
肺曲菌病的病因分析介紹
肺曲菌病的主要致病菌為煙曲菌,部分致病菌有黃曲菌、棒狀曲菌、土曲菌、黑曲菌、構巢曲菌及花斑曲菌等。本病大多數為繼發感染,原發者罕見。本病在臨床上分為曲菌球、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曲菌病(ABPA)和侵入性肺曲菌病(IPA)等三種類型。 最常見的類型是曲菌球。曲菌常寄生于肺結核、肺癌、支氣管肺囊腫及
肺曲菌病的檢查化驗及檢查
檢查化驗 1胸部X線檢查 過敏型顯示肺紋理增多或短暫的肺部浸潤;侵襲型呈支氣管肺炎改變;曲霉菌球多位于空洞內,致空洞呈半月形氣影,球體似鐘擺樣可隨體位改變而移動。 2檢驗 ①痰涂片鏡檢可見到菌絲和孢子;②反復痰培養陽性對診斷有幫助;③過敏型痰中可找到大量嗜酸性粒細胞、血總IgE增高;④曲霉菌
肺曲菌病的臨床表現介紹
曲菌球患者可出現咳嗽、咯血癥狀,全身癥狀不明顯。 ABPA患者常有特異性體質,反復出現發作性喘息、咳嗽、咳出棕色痰栓、咯血、發熱。兩肺可布滿哮鳴音,受浸潤的肺有細濕啰音。曲菌浸出液作皮內試驗可呈雙相反應:Ⅰ型變態反應在試驗15~20分鐘后,出現風團和紅暈反應,0.5~2小時消退;Ⅲ型變態反應在
簡介肺曲菌病的治療和預防
治療 曲菌球對抗真菌藥物治療通常無效,應及早手術治療。 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曲菌病患者經抗真菌藥物治療,對支氣管內曲菌有一定療效,但易復發。皮質類固醇是目前治療本病最有效的藥物,可抑制變態反應發生,減少痰液,不利于曲菌種植。口服強的松有助于肺浸潤吸收,也可聯用二性霉素B,常用氟美松和二性霉素B
關于肺曲菌病的檢查方式介紹
1、胸部X線檢查 過敏型示肺紋理增多或肺部浸潤;侵襲型示支氣管肺炎改變。曲霉菌球常位于空洞內,空洞呈半月形氣影,球體似鐘擺樣隨體位改變而移動。 2、檢驗 (1)痰涂片鏡檢可見菌絲和孢子; (2)反復痰培養陽性者對診斷有幫助; (3)過敏型患者痰中可見大量嗜酸性粒細胞、血總IgE增高;
關于肺曲菌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診斷 臨床出現發作性支氣管哮喘、周圍血嗜酸粒細胞增多、血清IgE升高、X線示肺浸潤灶,經纖支鏡吸出分泌物涂片有曲菌菌絲,或培養有曲菌生長,可診斷為變態反應性支氣管肺曲菌病。透視下定位、經纖支鏡作肺活檢,對曲菌球和侵入性肺曲菌病有確診價值。 鑒別診斷 1、細菌性肺炎 有高熱、咳嗽、咳痰、氣
彎曲菌病的概述
感染人并導致疾病的彎曲菌主要有空腸彎曲菌、結腸彎曲菌和胎兒彎曲菌。孔陳彎曲菌和結腸彎曲菌主要引起急性腸炎。胎兒彎曲菌多為機會性感染,可引起敗血癥等全身性。
彎曲菌病的病因
1、傳染源 患者和帶菌者是本病的傳染源。大多數野生和家養動物,包括家禽、家畜,鳥類均可被彎曲菌感染,引起臨床癥狀,甚至死亡。大多數感染動物可終生帶菌也可成為彎曲菌感染的傳染源。 2、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污染食物或水,經口傳染,也可通過接觸傳播。 3、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在發達國家,發病高峰年齡
簡述曲菌病的臨床特點
這些患者經過多項醫療器械進行診斷后均確診患有變應性支氣管肺曲菌病, 例如:胸部CT、肺功能檢查、支氣管鏡檢查等。通過對患者進行各項指標檢查后, 這些患者的臨床癥狀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咳嗽, 也有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氣促、胸痛及咯血等。另外, 這些患者臨床癥狀呈現出以下幾點:哮喘;周圍血中嗜酸粒細胞增加
概述曲菌病的治療方案
1.嚴格掌握糖皮質激素及廣譜抗生素的應用。 2.積極治療原發病,加強支持療法,提高機體免疫力。 3.病原治療 (1)對隱球菌腦膜炎患者:①用二性霉素B加5-氟胞嘧啶聯合治療具有協同作用。二性霉素B lmg/(kg·d)靜滴、5-氟胞嘧啶50~150mg/(kg·d)分3次口服或靜滴共6周。
彎曲菌病的癥狀體征
1、空腸彎曲菌感染 潛伏期1—7日,平均3.5日,病情輕重不一,可無癥狀。也可表現為嚴重的小腸結腸炎,大多數病人有全身不適、乏力、寒戰、發熱,體溫38℃—40℃。局部癥狀為腹痛、腹瀉為主。腹痛多位于臍周或上腹部,呈間隙性絞痛。大便每日2—10次不變,大便水樣或粘液樣,重型病理有粘液血便。本病病
曲菌病的癥狀體征介紹
癥狀體征 注意肺部有無哮鳴音和濕啰音以及與革蘭陰性菌敗血癥相似的體征,如弛張熱、血壓下降、繼發肺炎和敗血癥表現,相繼出現胃腸道、腎、肝、心、脾和中樞神經系統等臟器受累體征。 疾病病因 注意有無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及抗腫瘤藥物,有無內分泌紊亂或原發病因治療而引起正常免疫應答低下情況
彎曲菌病的病理生理
空腸彎曲菌感染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細菌經口攝入后,通過胃酸屏障到達小腸增殖,借系把本身的侵襲力(包括鞭毛和細菌表面蛋白質)侵犯腸粘膜,引起腸粘膜損傷。細菌產生的系把毒素和腸毒素也可能與腹瀉有關。空腸彎曲菌主要引起腸粘膜局部病變。一般不侵入血流。腸道病變可發生于空腸、回腸和結腸,主要為非特異性炎癥
分析彎曲菌病的疾病病因
1、傳染源 患者和帶菌者是本病的傳染源。大多數野生和家養動物,包括家禽、家畜,鳥類均可被彎曲菌感染,引起臨床癥狀,甚至死亡。大多數感染動物可終生帶菌也可成為彎曲菌感染的傳染源。 2、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污染食物或水,經口傳染,也可通過接觸傳播。 3、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在發達國家,發病高峰年齡
簡述彎曲菌病的預防方法
1、避免感染,肉和禽類食物要徹底煮熟。禽類煮至內部溫度至少達73.9℃。切過生禽類食物后,砧板應仔細刷洗。 2、不飲未處理的水(溪流、湖泊、池塘等)。不飲未經消毒的牛奶和乳制品。 3、換尿布后,特別在準備食物前應徹底洗手。 4、處理寵物糞便后應洗手。兒童不得接觸動物糞便。
簡述彎曲菌病的癥狀體征
1、空腸彎曲菌感染 潛伏期1—7日,平均3.5日,病情輕重不一,可無癥狀。也可表現為嚴重的小腸結腸炎,大多數病人有全身不適、乏力、寒戰、發熱,體溫38℃—40℃。局部癥狀為腹痛、腹瀉為主。腹痛多位于臍周或上腹部,呈間隙性絞痛。大便每日2—10次不變,大便水樣或粘液樣,重型病理有粘液血便。本病病
關于曲菌病的影像表現介紹
腐蝕性肺曲霉菌病特征為肺部一個或多個空洞伴血清曲霉抗體陽性。患者通常具有肺部基礎疾患, 如空洞型肺結核、組織胞漿菌病、纖維囊性結節病、大泡型肺氣腫或囊性肺部疾病。病理改變為非特異性肉芽腫, 亦可侵入肺部空洞病灶、支氣管囊腫或支氣管擴張部位, 菌絲在其內繁殖形成團塊, 成為特征性的曲菌球。典型影像
分析曲菌病的發病原因
多數情況下曲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只在機體抵抗力降低的基礎上致病。曲菌可在身體許多部位引起病變,如皮膚、耳、鼻腔、眼眶、心、腦、腎、呼吸道、消化道等,而以肺部病變為最常見。曲菌在組織內可引起化膿,形成小膿腫。有時不化膿而發生組織壞死及出血,周圍有多數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在小膿腫和壞死灶內有大
彎曲菌病的實驗室檢查
(一)常規檢查 糞便檢查可為水樣便或粘液血便,鏡檢可見少量白細胞和紅細胞、膿細胞等。血常規中可有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輕度增加。 (二)病原檢查 1、糞便土建直接檢查 經革蘭染色或瑞氏染色,在顯微鏡下可見纖細的S形、螺旋形、逗點或海鷗展翅形等落形性桿菌,也可采用糞便懸滴,暗視野顯微鏡觀察細菌的
彎曲菌病的癥狀體征及病因
癥狀體征 1、空腸彎曲菌感染 潛伏期1—7日,平均3.5日,病情輕重不一,可無癥狀。也可表現為嚴重的小腸結腸炎,大多數病人有全身不適、乏力、寒戰、發熱,體溫38℃—40℃。局部癥狀為腹痛、腹瀉為主。腹痛多位于臍周或上腹部,呈間隙性絞痛。大便每日2—10次不變,大便水樣或粘液樣,重型病理有粘液
關于彎曲菌病的病理生理介紹
空腸彎曲菌感染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細菌經口攝入后,通過胃酸屏障到達小腸增殖,借系把本身的侵襲力(包括鞭毛和細菌表面蛋白質)侵犯腸粘膜,引起腸粘膜損傷。細菌產生的系把毒素和腸毒素也可能與腹瀉有關。空腸彎曲菌主要引起腸粘膜局部病變。一般不侵入血流。腸道病變可發生于空腸、回腸和結腸,主要為非特異性炎癥
關于彎曲菌病的診斷檢查介紹
一、實驗室檢查 (一)常規檢查 糞便檢查可為水樣便或粘液血便,鏡檢可見少量白細胞和紅細胞、膿細胞等。血常規中可有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輕度增加。 (二)病原檢查 1、糞便土建直接檢查 經革蘭染色或瑞氏染色,在顯微鏡下可見纖細的S形、螺旋形、逗點或海鷗展翅形等落形性桿菌,也可采用糞便懸滴,暗視
簡述彎曲菌病的治療方案介紹
(一)一般及對癥治療 按消化道傳染病隔離,急性期性臥床休息,給予高熱量、高營養、易消化的飲食。高熱者可予物理降溫,寫嚴重并有脫水征患者應補液,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 (二)病原治療 1、空腸彎曲菌感染,應盡早進行治療、首選紅霉素,成日每日0.8—1.0g,小兒每日40—50mg/kg,口服5
關于曲菌病的基本信息介紹
曲菌病由曲菌引起。曲菌是最常見的污染雜菌,種類很多,在人類曲菌病中,最常見的致病菌為煙曲菌。曲菌生長迅速,在潮濕霉爛的谷物、稻草或腐爛的枯樹葉中繁殖很快。因此谷倉、土壤、空氣中常有大量曲菌孢子,可引起原發性肺曲菌病。外界環境中的曲菌孢子主要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吸入的曲菌孢子不一定在人體內繁殖引起
彎曲菌病的病因及病理生理
病因 1、傳染源 患者和帶菌者是本病的傳染源。大多數野生和家養動物,包括家禽、家畜,鳥類均可被彎曲菌感染,引起臨床癥狀,甚至死亡。大多數感染動物可終生帶菌也可成為彎曲菌感染的傳染源。 2、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污染食物或水,經口傳染,也可通過接觸傳播。 3、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在發達國家,發病
彎曲菌腸炎的流行病學
彎曲菌腸炎傳染源主要是動物。在嚙齒類動物也分離出彎曲菌。病菌通過其糞便排出體外,污染環境。當人與這些動物密切接觸或食用被污染的食品時,病原體就進入人體。由于動物多是無癥狀的帶菌,且帶菌率高,因而是重要的傳染源和貯存宿主。病人也可作為傳染源,尤其兒童患者往往因糞便處理不當,污染環境機會多,傳染性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