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病毒與類病毒的區別
......閱讀全文
類病毒與RNA病毒的區別
相同點:1. 都侵入宿主細胞。2. 借助宿主細胞增殖機制完成自身增殖。不同點:1. 類病毒沒有蛋白質衣殼包裹,是一類小分子RNA。2. 被類病毒感染的組織并不會包含病毒顆粒。3. 類病毒自身不編碼任何蛋白質。4. 在感染的宿主細胞中直接復制,更不經過逆轉錄步驟整合到宿主細胞的染色體上。
類病毒與擬病毒的區別
簡單的說類病毒是沒有蛋白質外殼的病毒,擬病毒是有缺陷的病毒。類病毒與病毒不同的是,類病毒沒有蛋白質外殼,為共價閉合的單鏈RNA分子,呈棒狀結構,這和朊病毒相反,由一些堿基配對的雙鏈區和不配對的單鏈環狀區相間排列而成。1971由美國植物病理學家 Diener及其同事在研究馬鈴薯紡錘塊莖病(potato
類病毒與病毒主要區別
類病毒與病毒不同的是,類病毒沒有蛋白質外殼,為共價閉合的單鏈RNA分子,呈棒狀結構,這和朊病毒相反,由一些堿基配對的雙鏈區和不配對的單鏈環狀區相間排列而成。1971由美國植物病理學家 Diener及其同事在研究馬鈴薯紡錘塊莖病(potato spindle tuber disease)病原時發現。能
病毒與類病毒的本質區別
類病毒與病毒不同的是,類病毒沒有蛋白質外殼,為共價閉合的單鏈RNA分子,呈棒狀結構,這和朊病毒相反,由一些堿基配對的雙鏈區和不配對的單鏈環狀區相間排列而成。1971由美國植物病理學家 Diener及其同事在研究馬鈴薯紡錘塊莖病(potato spindle tuber disease)病原時發現。能
朊病毒、病毒和類病毒的主要區別
病毒是一類個體微小,無完整細胞結構,含單一核酸(DNA或RNA)型,必須在活細內寄生并復制的非細胞型微生物。“virus”一詞源于拉丁文,原指一種動物來源的毒素。病毒能增殖、遺傳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但至今對它還沒有公認的定義。最初用來識別病毒的性狀,如個體微小、一般在光學顯微鏡下不能看
類病毒的發現與研究
20 世紀 70 年代初期,美國植物病理學家 Diener及其同事在研究馬鈴薯紡錘塊莖病(potato spindle tuber disease)病原時,觀察到病原無病毒顆粒和抗原性、對酚等有機溶劑不敏感、耐熱(70 ℃ ~75 ℃ )、對高速離心穩定(說明其低分子量)、對 RNA 酶敏感等特點。
類病毒
一、類病毒?20 世紀 70 年代初期,美國學者 Diener 及其同事在研究馬鈴薯紡錘塊莖病病原時,觀察到病原無病毒顆粒和抗原性、對酚等有機溶劑不敏感、耐熱 (70 ℃ ~75 ℃ ) 、對高速離心穩定 ( 說明其低分子量 ) 、對 RNA 酶敏感等特點。所有這些特點表明病原并不是病毒,而是一種
類病毒
一、類病毒?20 世紀 70 年代初期,美國學者 Diener 及其同事在研究馬鈴薯紡錘塊莖病病原時,觀察到病原無病毒顆粒和抗原性、對酚等有機溶劑不敏感、耐熱 (70 ℃ ~75 ℃ ) 、對高速離心穩定 ( 說明其低分子量 ) 、對 RNA 酶敏感等特點。所有這些特點表明病原并不是病毒,而是一種
類病毒的分類
根據類病毒RNA結構中是否含有保守區模塊,將類病毒分為兩個科,即馬鈴薯紡錘形塊莖類病毒科(Pospiviroidae)和鱷梨日斑類病毒科(Avsunviroidae),后者在其結構中沒有保守區,但可實現錘頭中間體的自我剪切(hammerhead-mediated self-cleavage),根據保
類病毒的分類
根據類病毒RNA結構中是否含有保守區模塊,將類病毒分為兩個科,即馬鈴薯紡錘形塊莖類病毒科(Pospiviroidae)和鱷梨日斑類病毒科(Avsunviroidae),后者在其結構中沒有保守區,但可實現錘頭中間體的自我剪切(hammerhead-mediated self-cleavage),根據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