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白海豚可能存在兩種生態型假說首次提出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團隊(以下簡稱深海所研究團隊)在Ecological Indicators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該項研究應用自組織神經網絡圖譜(Self-organizing map,簡稱SOM)對我國海南、三娘灣和湛江三個相鄰中華白海豚種群的棲息地利用情況進行分析,發現不同種群間在分布模式和棲息地利用方面存在明顯差異,據此提出“中華白海豚可能存在兩種生態型”的假說。生態型是分類學上種以下的分類單位,指同種生物的不同種群在長期適應特定環境中發生趨異分化,并經自然選擇形成的生態、形態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類群。對生態型的研究有利于了解種內分化及定型的過程和原因,是研究新物種形成過程的重要內容。生態型概念被廣泛應用于鯨類地理種群區分中。中華白海豚是生活在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沿岸淺水區的一種小型鯨類動物,一般棲息于離岸距離不超過20km、水深小于20m的淺水區,早在上世紀80年代被列入首批國家一級重點保......閱讀全文
為中華白海豚尋找“保護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963.shtm在我國,至少有8個現存的中華白海豚地理種群,但對它們的保護管理工作仍然面臨巨大的困難和挑戰。近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團隊(以下簡稱深海所研究團隊)總結了我國
多只中華白海豚現身福建廈門鼓浪嶼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123.shtm ???近日,在福建廈門鼓浪嶼附近海域,輪渡工作人員拍到多只中華白海豚的影像。它們在水中暢游,還不時躍出水面。據了解,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喜歡在近岸海域棲息,每年3至
“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處境堪憂
或深灰或白中帶粉的身軀,輕盈地拱出曼妙的弧線,帶起晶瑩的水花,嬉戲間臉上掛著俏皮的微笑。圖片來源于網絡 5月8日,我國首個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人們將視線投向素有“海上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白海豚(國際稱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從曾經終年可見到僅存4000余頭,相關專家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處境堪憂
或深灰或白中帶粉的身軀,輕盈地拱出曼妙的弧線,帶起晶瑩的水花,嬉戲間臉上掛著俏皮的微笑。 5月8日,我國首個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人們將視線投向素有“海上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白海豚(國際稱印度太平洋駝背豚)。 從曾經終年可見到僅存4000余頭,相關專家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近
伶仃洋上“打響”白海豚保衛戰
7月10日,本報記者跟隨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出海尋找中華白海豚蹤跡,全身裹得嚴嚴實實。 中華白海豚,中國一級保護的鯨豚哺乳動物,珠江口是它們的主要聚居區。 港珠澳大橋,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因穿越白海豚自然保護區而備受關注。 連月來,南方日報記者多次輾轉于港珠澳大橋施工
我國首個長江江豚、中華白海豚智慧監測平臺建成
長江江豚和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均為生活在我國境內的珍稀水生哺乳動物(小型鯨類),為守護這些“水中國寶”,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鯨類研究團隊聯合多家保護區和研發單位,建成了覆蓋內河和近海的首個水生哺乳動物實時聲影像智慧監測平臺,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克雄介紹,
研究揭示中華白海豚部分種群正經歷快速衰退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深海所)李松海研究團隊與汕頭大學劉文華研究團隊合作,在國際期刊《海洋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發表學術論文。該研究整合了深海所與汕頭大學2015年至2019年間個體照片數據庫,對廣西三娘灣及其毗鄰海域中華白海
中華白海豚種群核心棲息地改變與船舶活動有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93.shtm近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深海所)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團隊與汕頭大學研究團隊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發
中華白海豚可能存在兩種生態型假說首次提出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團隊(以下簡稱深海所研究團隊)在Ecological Indicators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該項研究應用自組織神經網絡圖譜(Self-organizing map,簡稱SOM)對我國海南、三娘灣和湛江三個相鄰中華白海豚種群的棲息地利用情況進行分析
科學家證實鯨豚動物高頻聽覺能力會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
在人類社會,老年性耳聾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現象,多數人的聽覺能力尤其是高頻聽覺能力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那么,這一現象是人類所特有還是普遍存在于其它哺乳動物包括海洋哺乳動物之中呢?科學家已經注意到人工飼養條件下的寬吻海豚和偽虎鯨的聽覺能力尤其是高頻聽覺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但并不清楚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