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方法介紹
......閱讀全文
宮頸上皮內瘤變的基本介紹
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是一組與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的癌前病變的統稱。包括宮頸不典型增生和宮頸原位癌,反映了宮頸癌發生中連續發展的過程,即由宮頸不典型增生(輕→中→重)→原位癌→早期浸潤癌→浸潤癌的一系列病理變化。
如何診斷宮頸上皮內瘤變?
由于CIN常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根據臨床檢查難以診斷CIN,目前趨于借助多種輔助診斷方法的聯合使用,但最后確診須靠病理檢查。宮頸細胞學涂片+宮頸多點活檢(碘染、肉眼觀察VIA或陰道鏡下)+頸管刮術已成為CIN和早期宮頸癌普遍采用的綜合早診方法,近年來早診技術方面有較大進展。
宮頸上皮內瘤樣變是什么?
(1)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涂片有下列表現:①細胞單個散在或片狀排列,細胞邊界清楚可見;②以中表層細胞為主,胞質嗜酸性;③核增大;④核中度畸形,雙核或多核常見;⑤核深染,染色質均勻;⑥核膜清晰可見或模糊不清;⑦核仁少見或不明顯。(2)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涂片有下列表現:①細胞常單個散在或成片排列;②以
關于宮頸上皮內瘤變的病因分析
1.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感染 近年來隨著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與下生殖道關系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HPV感染與子宮頸癌前病變的發生有著一定的關聯。HPV感染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性傳播疾病,是子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和宮頸癌發生的病因。分子生物學及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有致癌性。HPV根據
概述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檢查方式
1.細胞學檢查 長期的臨床實踐證明此法具有簡便易行、經濟有效及多次重復的特點,已成為婦科常規檢查的重要內容及宮頸癌普查中首選的初篩工具。 2.涂抹醋酸肉眼觀察(VIA) VIA是指宮頸表面涂抹3%~5%醋酸溶液后,無放大條件下肉眼直接觀察宮頸上皮對醋酸的反應程度。根據醋白上皮的厚薄、邊界輪
簡述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臨床表現
CIN一般無明顯癥狀和體征,部分有白帶增多、白帶帶血、接觸性出血及宮頸肥大、充血、糜爛、息肉等慢性宮頸炎的表現,正常外觀宮頸也占相當比例(10%~50%),故單憑肉眼觀察無法診斷CIN。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與宮頸上皮內瘤變及宮頸癌
1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與宮頸癌因果關系的揭示 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與兩個病毒有關: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分別導致宮頸癌和艾滋病。德國科學家哈拉爾德·楚爾
光動力治療硬化萎縮性苔蘚伴陰莖上皮內瘤變病例分析
病例介紹患者男,35歲,2014年12月因龜頭白斑伴破潰、滲出5個月就診。患者5個月前無誘因發現龜頭出現白斑,伴有破潰及滲出,逐漸加重,無自覺癥狀。外用復方黃柏液濕敷治療,無好轉。既往體健,無其他疾病史,家族中無類似病史。體檢各系統檢查未見異常。皮膚科情況:龜頭見彌漫性淡白色斑片,近尿道口周圍呈紅色
治療宮頸白斑的方法介紹
1.宮頸電熨或電灼 2.宮頸冷凍治療 冷凍療法即應用低溫技術產生超低溫造成病變組織凍結、繼發性壞死,脫落而達到治療目的。一般婦科治療所需溫度為-60℃~-196℃,目前以液體氮應用最多。如冷凍使用得當,其冷凍深度可達5-6mm,使病變區組織壞死、脫落,重新生長健康的上皮。 3.宮頸錐形切除
子宮肌瘤、陰道上皮內瘤變陰道癌典型病例診療方案
病例1患者,52 歲,因發現頸部腫塊2 月余入院。檢查:左側鎖骨上可捫及一腫大淋巴結,直徑約1.5cm,邊界尚清,質硬。外陰已婚已產型,陰道通暢;右側穹隆縮窄,宮頸下唇見一直徑約0.5cm 鮮紅色區域,質中,觸血。宮頸質中。宮體后位,稍大,質中,無壓痛;雙附件區未捫及明顯腫塊,無壓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