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預后介紹
該病起病急驟,發展迅猛,如不及早診治,其病死率高達50%以上(25%-90%),常死于多臟器功能衰竭。嚴重感染所致的敗血癥得不到控制,則預后極差。骨髓移植并發ARDS死亡率幾乎100%。持續肺血管阻力增加,示預后不良。脂肪栓塞引起的ARDS,經積極處理,機械通氣治療可獲得90%存活。刺激性氣體所致的急性肺水腫和ARDS,治療及時亦能取得較好的療效。ARDS能迅速得到緩解的病人,大部分能恢復正常。雖然存活者肺容量和肺順應性可接近正常,但大多數ARDS病人仍可能遺留不同程度肺間質性病變。......閱讀全文
關于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預后介紹
該病起病急驟,發展迅猛,如不及早診治,其病死率高達50%以上(25%-90%),常死于多臟器功能衰竭。嚴重感染所致的敗血癥得不到控制,則預后極差。骨髓移植并發ARDS死亡率幾乎100%。持續肺血管阻力增加,示預后不良。脂肪栓塞引起的ARDS,經積極處理,機械通氣治療可獲得90%存活。刺激性氣體所
關于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簡介
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又名小兒休克肺綜合征,是在搶救或治療的過程中發生以肺微循環障礙為主的小兒急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綜合征。它是肺對不同情況下嚴重損傷時的非特異性反應,其特征是嚴重的進行性呼吸衰竭,盡管吸入高濃度
關于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分期介紹
急性損傷期:ARDS如系創傷誘發、急性損傷期的時間較為明確,如系氧中毒所引起則難以確定損傷的時間,此期并無肺或ARDS特征性體征,雖然某些患兒有通氣過度、低碳酸血癥和呼吸性堿中毒,但動脈血氧分壓(Pa02)仍正常,胸部聽診及X射線檢查正常,原發性損傷在肺部者例外。 潛伏期:亦稱表面穩定期,繼上
關于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疾病治療介紹
治療原則是糾正低氧血癥,盡快消除肺間質和肺泡內水腫,保證通氣,維持心腎腦等臟器正常功能和治療原發病。 PaO2在9.33~10.66kPa(70~80mmHg)時即可開始鼻管給氧。但隨病情進展,用普通給氧方法不能糾正低氧血癥,而需正壓給氧。一般在PaO2低于7.99kPa(60mmHg),使用
關于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斷標準介紹
以往無肺部疾患,且排除左心衰竭;突發性進行性呼吸窘迫,每分鐘呼吸多于35次,常用的給氧方法不能改善;胸部X射線檢查及動脈血氣分析結果符合ARDS,并能除外造成肺水腫,缺氧的其他疾病,就可診斷為ARDS。 診斷標準為: 1、有嚴重感染或休克等基礎病變; 2、病人在發病24~48h突然出現呼吸
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護理介紹
遵醫囑給予高濃度氧氣吸入或使用呼氣末正壓呼吸(PEEP),并根據動脈血氣分析值變化調節氧濃度。根據醫囑使用利尿劑,以減輕肺間質及肺泡水腫。 協助翻身、拍背,每2h1次,以促進分泌物的排泄。保持床單干燥、平整、清潔。必要時給氣墊床或在骨隆突處放氣圈。 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焦慮。應用松弛療法、按
關于老年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預后介紹
ARDS的預后極為嚴重,Roland報道數年前病死率為100%,目前仍為50%~60%。我國1988年病死率為51.6%,老年人ARDS病死率高達85.7%。其中藥物過量及骨折脂肪栓塞引起的ARDS預后較好。金黃葡萄球菌引起的ARDS預后亦較好。但腦外傷引起的ARDS病死率極高。預后與原發病是否
關于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肺部體征
早期:有時可聞支氣管呼吸音及偶聞干濕啰音、哮鳴音,X線胸片早期可無異常,或呈輕度是間質改變。 晚期:肺部實變體征,如叩濁、呼吸音減低及明顯管狀呼吸音。緣模糊的肺紋理增多,繼之出現斑片狀,以至融合成大片狀浸潤陰影。
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病因
原發病病因(35%): 引起ARDS的原發病或基礎病很多,其發生常與一種或多種增高危因素有關,如感染性或出血性休克,頭部創傷和其他神經性肺水腫,燙傷,藥物中毒,胰腺炎和大量輸血等間接原因引起。 環境因素(25%): 由于小兒抵抗力免疫力都比成人低,特別是患病后,正常成人處于的環境沒有問題,
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概述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又名休克肺綜合征,是在搶救或治療的過程中發生以肺微循環障礙為主的急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綜合征。它是肺對不同情況下嚴重損傷時的非特異性反應,其特征是嚴重的進行性呼吸衰竭,盡管吸入高濃度氧仍不能糾正
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癥狀表現
起病急,多見于嚴重外傷、休克、重癥感染的病人突然出現呼吸增快,在24~48h可出現嚴重呼吸窘迫,呼吸時常帶鼻音或呻吟,有明顯發紺及胸凹陷現象,但多無咳嗽和血沫痰,肺部體征極少,有時可聞支氣管呼吸音及偶聞干濕啰音,晚期才有肺部實變體征,如叩濁,呼吸音減低及明顯管狀呼吸音,典型的臨床經過可分為以下4
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檢查化驗
血氣分析早期可見進行性低氧血癥和代謝性酸中毒,當病情逐漸發展,可發生二氧化碳潴留,早期Pa02小于8.0kPa(60mmHg)及動脈氧飽和度(S02)降低,PaC02小于4.7kPa、(35mmHg),晚期Pa02繼續下降,PaCO2可高于正常。計算肺泡動脈氧分壓差(A-aDO2)可急驟增加,主
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斷標準
1.有嚴重感染或休克等基礎病變。 2.上述病人在發病24~48h突然出現呼吸窘迫,并進行性加重(成人呼吸>35次/min,小兒可達50~80次/min)。 3.嚴重發紺和胸凹陷,吸氧難以糾正。 4.肺部體征較少,臨床癥狀,肺部體征和X線表現不成比例。 5.血氣除嚴重低氧血癥外,有進行性A
簡述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病機制
該病最終結果是肺毛細血管上皮通透性彌漫性增加,最終造成肺水腫;肺泡和小氣道內充滿水腫液、黏液、血液等滲出,而致肺透明膜形成,引起明顯的右到左的肺內分流,使肺變得僵硬;同時,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質的大量消耗和破壞,Ⅱ型肺泡上皮細胞增生,最終肺泡間隔增厚伴炎癥和纖維增生所致。 ARDS時肺部的基本病理
簡述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相關檢查
一、血氣分析 早期可見進行性低氧血癥和代謝性酸中毒,當病情逐漸發展,可發生二氧化碳潴留 Pa02:早期Pa02小于8.0kPa(60mmHg)及動脈氧飽和度(S02)降低; PaCO2:早期降低,小于4kPa(30mmHg),晚期升高,大于6.0kPa(45mmHg); PA-aO2:大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基本介紹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嚴重感染、創傷、休克等肺內外襲擊后出現的以肺泡毛細血管損傷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屬于急性肺損傷(acute lung injury,ALI)是嚴重階段或類型。其臨床特征呼吸頻速和窘迫,進行性低氧血癥,X線呈
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病因及癥狀表現
病因 原發病病因(35%): 引起ARDS的原發病或基礎病很多,其發生常與一種或多種增高危因素有關,如感染性或出血性休克,頭部創傷和其他神經性肺水腫,燙傷,藥物中毒,胰腺炎和大量輸血等間接原因引起。 環境因素(25%): 由于小兒抵抗力免疫力都比成人低,特別是患病后,正常成人處于的環境沒
分析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病原因
引起ARDS的原發病或基礎病很多,其發生常與一種或多種增高危因素有關。兒科最常見的因素是嬰幼兒肺炎、敗血癥、心肺復蘇后、感染性休克、誤吸和溺水。 損傷方式 直接肺損傷:感染性或出血性休克、敗血癥、胰腺炎、多臟器功能不全綜合征和大量輸血等間接原因引起。 間接肺損傷:吸煙或吸入化學物質、吸入性
簡述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表現
起病急,多見于嚴重外傷、休克、重癥感染的病人,除原發病如外傷、感染、中毒等相應癥狀和體征外, 突然出現呼吸增快:常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難、三凹、鼻扇等。在24~48h可出現嚴重呼吸窘迫,呼吸時常帶鼻音或呻吟,有明顯發紺及胸凹陷現象。但多無咳嗽和血沫痰。到晚期可減慢。呼吸衰竭患兒呼吸方面表現可不明顯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鑒別診斷介紹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病因繁多,發病機制復雜,故其鑒別診斷也比較困難。通常需要與之鑒別的疾病包括:重癥肺炎、心功能不全、肺動脈栓塞、補液過量、特發性肺纖維化急性加重等;由于這些疾病都存在呼吸窘迫與低氧血癥等癥狀,故其鑒別診斷尚需依靠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斷
1、有的新生兒由于受一些先天因素影響,如母親的糖尿病,非高血壓性腎疾患,胎兒水腫等抑制胎兒肺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質缺乏,生后數小時出現呼吸增快,呼氣呻吟,發紺,鼻翼扇動等急性呼吸窘迫的表現。 2、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多發生在敗血癥,嚴重創傷、休克、誤吸、補液過量等原發病發展過程中,起病急劇而隱襲,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斷
1、有的新生兒由于受一些先天因素影響,如母親的糖尿病,非高血壓性腎疾患,胎兒水腫等抑制胎兒肺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質缺乏,生后數小時出現呼吸增快,呼氣呻吟,發紺,鼻翼扇動等急性呼吸窘迫的表現。 2、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多發生在敗血癥,嚴重創傷、休克、誤吸、補液過量等原發病發展過程中,起病急劇而隱襲,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概述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急性呼吸衰竭的一個類型。 由于各種原因(除外左心衰竭)引起肺臟內血管與組織間液體交換功能紊亂,致肺含水量增加,肺順應性減低,肺泡萎陷,通氣/血流比例失調,以嚴重低氧血癥和呼吸極度困難窘迫為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簡介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是由肺內原因和/或肺外原因引起的,以頑固性低氧血癥為顯著特征的臨床綜合征,因高病死率而倍受關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病因繁多,不同病因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發病機制也各有不同。臨床表現多呈急性起病、呼吸窘迫、以及難以用常規氧療糾正的低氧血癥等;目前,國際上多采用“柏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檢查
(一)體格檢查 起病可以急驟或緩漸,無論起始的誘因如何,ARDS的臨床表現有其本身特有的發展規律,典型臨床經過可分為4期。 1、損傷期 約在損傷后4~6h。臨床上以原發病表現為主,可出現輕微呼吸增快,但無典型的呼吸窘迫。X線胸片無陽性發現。 2、相對穩定期 約在損傷后6~48h。經過對
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癥狀表現及診斷標準
癥狀表現 起病急,多見于嚴重外傷、休克、重癥感染的病人突然出現呼吸增快,在24~48h可出現嚴重呼吸窘迫,呼吸時常帶鼻音或呻吟,有明顯發紺及胸凹陷現象,但多無咳嗽和血沫痰,肺部體征極少,有時可聞支氣管呼吸音及偶聞干濕啰音,晚期才有肺部實變體征,如叩濁,呼吸音減低及明顯管狀呼吸音,典型的臨床經過
小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及檢查化驗
診斷標準 1.有嚴重感染或休克等基礎病變。 2.上述病人在發病24~48h突然出現呼吸窘迫,并進行性加重(成人呼吸>35次/min,小兒可達50~80次/min)。 3.嚴重發紺和胸凹陷,吸氧難以糾正。 4.肺部體征較少,臨床癥狀,肺部體征和X線表現不成比例。 5.血氣除嚴重低氧血癥外
怎樣檢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檢查的目的包括: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監測與指導治療、危重程度及預后評測; 與診斷與鑒別診斷有關的檢查包括:致病原檢測、動脈血氣分析、影像學檢查(胸片、胸部CT)、脈搏指數連續心輸出量(PICOO)監測技術、肺動脈導管監測技術、超聲技術應用等; 與治療監測及指導治療有關的
如何診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1967年Ashbaugh首先提出ARDS的定義后,1994年美歐聯席會議“AECC定義”、2007年我國《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診斷與治療指南(2006)》、以及2012年“柏林定義”等,都是ARDS診斷逐漸發展的體現。 目前,國際多采用“柏林定義”對ARDS作出診斷及嚴重程度分層。
燒傷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基本介紹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種以進行性呼吸困難和頑固性低氧血癥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臨床上是指患者原來心肺功能正常,由于嚴重感染、創傷、燒傷及休克等肺內外疾病襲擊后,出現的肺泡毛細血管彌散性損傷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