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糖尿病性心臟病的并發癥的介紹
1、糖尿病心肌梗死: (1)先兆癥狀:有的出現胸悶、氣短,或者原為陣發性變為持續性;有的出現心絞痛或者心前區不適感。根據一般心肌梗死觀察,其先兆癥狀有早有晚。其先兆癥狀56.9%是在發病前1周;21.6%是在發病前2周;6.6%是在發病前3周;其余的是在發病前4周或更早。 先兆癥狀主要是心絞痛占61.8%,其特點是疼痛頻繁發作,疼痛程度逐漸加劇,發作時間逐漸延長。對于先兆癥狀宜密切觀察,及時處理,對于心梗預后大有裨益 (2) 胸痛:胸痛為心肌梗死的主要癥狀,多發生于情緒激動、精神緊張或勞累搬移重物之后。有時發生在熟睡中其疼痛性質、部位酷似心絞痛,但其疼痛性質甚為劇烈。持續時間較長,通常在0.5~24h。有時少數患者不典型疼痛,如上腹部、頜部肩胛以及牙痛等。尚有個別患者尤其是老年無任何疼痛,稱為無痛性心肌梗死。這些不典型癥狀或無疼痛現象極易漏診誤診應十分注意。 (3) 消化道癥狀:糖尿病心肌梗死發病后,約有1/3患者伴......閱讀全文
關于糖尿病性心臟病的并發癥的介紹
1、糖尿病心肌梗死: (1)先兆癥狀:有的出現胸悶、氣短,或者原為陣發性變為持續性;有的出現心絞痛或者心前區不適感。根據一般心肌梗死觀察,其先兆癥狀有早有晚。其先兆癥狀56.9%是在發病前1周;21.6%是在發病前2周;6.6%是在發病前3周;其余的是在發病前4周或更早。 先兆癥狀主要是心絞
關于糖尿病性心臟病的晚期并發癥的介紹
1、心室壁瘤:心室壁瘤并非真正瘤。其發生機制主要是由于心肌壞死后,病變部位被結締組織取代形成瘢痕所致 2、梗死后綜合征:急性心肌梗死的恢復期中,一般多在心肌梗死后第2~11周,出現發熱、胸悶、乏力、咳嗽等癥狀,稱為梗死后綜合征。常伴發三聯征即心包炎、胸膜炎(胸腔積液)肺炎。其原因多數認為自身免
關于糖尿病性心臟病的早期并發癥的概述
糖尿病心肌梗死的癥狀是在糖尿病癥狀的基礎上突然發生心肌梗死的,所以其病情理應偏重而復雜。但是糖尿病心肌梗死的癥狀往往比非糖尿病心肌梗死為輕Bradly比較了糖尿病心肌梗死100例與非糖尿病心肌梗死100例,發現糖尿病心肌梗死輕、中度胸痛多見,無胸痛者非糖尿病組只有6名,糖尿病組卻有46名,而且糖
關于糖尿病性心臟病的基本介紹
糖尿病性心臟病是指糖尿病患者所并發或伴發的心臟病,其中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自主神經紊亂所致的心律及心功能失常,如有高血壓者還可包括高血壓心臟病。自從采用胰島素與抗生素治療以來,酮癥酸中毒與感染已不再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而約有70%~80%死于心血管并發癥或
關于糖尿病性心臟病的輔助檢查介紹
1、心電圖檢查 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降低,且≥0.05mV,T波呈低平雙相或倒置 2、必要時可進行24小時動態心電圖和(或)心臟負荷試驗(如活動平板試驗、踏車運動試驗、心房調搏異丙腎上腺素靜脈滴注、二階梯運動試驗等)。 3、X線、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和心向量圖檢查提示心臟擴大,心肌酶檢查對
關于糖尿病性心臟病的鑒別診斷介紹
1、與其他原因所致的冠狀動脈病變引起的心肌缺血鑒別 如冠狀動脈炎(風濕性、血管閉塞性脈管炎)、栓塞、先天畸形、痙攣等 2、與其他引起心力衰竭、心臟增大的疾病鑒別 如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原發性心肌病等 3、與其他引起心前區疼痛的疾病鑒別 如肋間神經痛心臟神經官能癥等。
關于糖尿病性心臟病的病理生理介紹
糖尿病性心臟病的病理改變特點如下: 1、 心肌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達(100~110)×10-9m[一般為(63~95)×10-9m]; 2、 心肌纖維化,包括間質纖維化血管周圍纖維化和局灶性瘢痕狀纖維化3種; 3、 心肌纖維間隙有較多的PAS染色陽性物質沉著和脂質集聚,可影響心肌的順應性;
糖尿病心臟病的并發癥
糖尿病對心臟的危害非常的嚴重,主要有下面三點: 1、糖尿病對心臟的傷害,糖尿病引發心臟病主要病理改變是心肌微血管的內皮細胞和內膜纖維增生,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腔變窄,使心肌發生廣泛而持久的慢性缺血缺氧,造成心肌退行變性和廣泛的小灶性壞死,最后導致心功能減退、心臟擴大和各種心律失常。 2、
關于老年人糖尿病性心臟病的預后介紹
糖尿病性心肌梗死的預后與梗死面積的大小、側支循環的建立情況、治療是否及時有效,以及精神狀態和血糖控制好壞密切相關。心肌梗死第1周內死亡率較高,特別是數小時內,由于可發生嚴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以致死亡率更高。若為無Q波的心肌梗死,則近期預后尚可,遠期預后則較差,可因冠狀動脈完全阻塞或再阻塞
關于糖尿病性心臟病的疾病簡介
糖尿病心臟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廣義的糖尿病心臟病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和糖尿病心臟自主神經病變等。糖尿病心臟病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常起病比較早,糖尿病患者伴冠心病常表現為無痛性心肌梗死,梗死面積比較大,穿壁梗死多,病情多比較嚴重
關于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的并發癥介紹
1.充血性心力衰竭 是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的最常見的并發癥和死亡原因,約發生在50%以上的病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心肌順應性降低下降,每搏心輸出量低;加上老年人血容量相對年輕人多而致心臟前負荷加大;老年人冠脈儲備能力差等基礎因素,因此容易發生心力衰竭。多由于肺部感染、體力活動、輸血輸液過多、鈉
關于糖尿病性心臟病的一級預防介紹
糖尿病冠心病的一級預防實際上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易發病因。尸檢證明動脈粥樣硬化早從兒童時期已有發生,有的青年時期已相當嚴重,所以預防應從兒童時期開始。遺傳學中已經證明,糖尿病為多基因遺傳疾病。冠心病20世紀70年代后國外已注意到其遺傳學方面的問題,有的調查資料報告,父母1人有冠心病,其子女的冠心
關于糖尿病性心臟病的三級預防介紹
根據病因、病機演變的途徑進行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有其特定的原因,預防這些病因、病機的演變是防止糖尿病冠心病發展的重要措施。 1、要注意飲食營養合理化,避免藥物經常化:許多資料表明,體胖者易患糖尿病與冠心病,二者對肥胖者猶如姊妹形影相伴。根據石家莊城鄉的普查超過標準體重10%者為高體重;低于
關于糖尿病性心臟病的流行病學介紹
糖尿病患者有70%~80%死于心血管并發癥,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男性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充血性心衰發生的危險性增加2倍,女性增高3倍。Stoamler等報告在多因素干預試驗的12年隨訪研究中,與非糖尿病男性相比,在年齡、種族、膽固醇、收縮壓及吸煙等配對的情況下,男性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
關于糖尿病性心臟病的形成因素高血壓的介紹
高血壓和糖尿病是動脈硬化性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來自Framinghan的研究報告,兩個或兩個以上危險因素同時存在升高動脈硬化事件的危險性呈相乘而不是相加形式。無論收縮壓和舒張壓升高,均影響壽命平均動脈壓每增加10mmHg,心血管病的危險性就增加40%。臨床薈萃分析提示,若血壓從115/75mmH
關于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臟病的并發癥和預后介紹
1、并發癥 并發心包積液常見。少數經治療后心肌耗氧呈增加,反而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等。 2、病癥預后 老年甲減性心臟病,直接影響甲狀腺激素應用,對預后不利。老年患者晚期除有甲減表現外,還有低體溫,昏迷甚至休克,病死率可達50%。
關于糖尿病眼病的并發癥介紹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疾病,聽起來似乎與眼睛沒有太大的關系,其實不然。如今由糖尿病引起的直接急性并發癥臨床上并不多見,如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糖尿病的最大危害在于能引起諸多慢性并發癥,眼部病變是糖尿病最為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后,有兩個被全世界無數醫生稱道的糖尿病研究,
關于老年人糖尿病性心臟病的預防護理介紹
老年糖尿病性心臟病的預防主要是預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而糖尿病合并冠狀動脈病變常為多支性,因而心肌梗死的再發生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因此有效地控制血糖,糾正脂代謝紊亂,尤其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對改善動脈粥樣硬化和預防心肌梗死的再發是很重要的。目前普遍認為HMG-CoA還原酶抑制藥如普伐他
糖尿病性心臟病控制高血壓的介紹
UKPDS(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項目)研究表明糖尿病伴高血壓者,收縮壓每下降10mmHg,并發癥可明顯減少,流行病學分析嚴格控制血壓所獲益處優于一般控制,但收縮壓與并發癥發生間無明確閾值,建議理想控制血壓為130/85mmHg以下。近期公布的美國預防、檢測、評估與治療高血壓全國聯合委員會第七次報
甲亢性心臟病的并發癥
1.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甲亢并發心絞痛的發生率為0.5%~20%,甚至高達20%~25%。多見于重癥甲亢和40歲以上病人,但最年輕者僅18歲。女性多于男性。是心肌耗氧急劇增加和氧運輸不相適應所致。即使在安靜狀態下,甲亢病人的心肌耗氧量也升高,因此,甲亢病人可發生安靜型心絞痛。甲亢合并冠心臟病者確定手
糖尿病心臟病的介紹
糖尿病心臟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廣義的糖尿病心臟病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和糖尿病心臟自主神經病變等。糖尿病心臟病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常起病比較早,糖尿病患者伴冠心病常表現為無痛性心肌梗死,梗死面積比較大,穿壁梗死多,病情多比較嚴重
簡述糖尿病性心臟病的檢查檢驗介紹
1997年美國糖尿病協會(ADA)提出了新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建議將糖尿病FPG≥7.8mmol/L(140mg/dl)的診斷標準降至7.0mmoL/L(126mg/dl),繼續保留OGTT或餐后2h血糖(P2hPG)≥11.1mmol/L的診斷標準不變。原因: 1、流行病學調查分析FPG≥7.0
老年人糖尿病性心臟病的基本介紹
老年糖尿病性心臟病(elderly diabetic cardiopathy,EDC)是糖尿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也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糖尿病性心臟病應包括糖尿病所致的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和糖尿病性心臟自主神經病。
肺源性心臟病的并發癥
1.肺性腦病 是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礙、神經系統癥狀的一種綜合征。是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應積極防治。 2.酸堿失衡及電解質紊亂 慢性肺心病出現呼吸衰竭時,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當機體發揮最大限度代償能力仍不能保持體內平衡時,可發生各種不同類型的酸堿失衡及電
風濕性心臟病的并發癥
(1)心功能不全(心衰):最常見,發生于50-75%的風心病患者,并且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常由于呼吸道感染,風濕活動,重體力勞動,妊娠及分娩等誘發。 (2)心律失常:最常見為房顫,發生于30-40%風心病患者,尤其是左心房顯著擴大的二尖瓣狹窄患者最多見。在房顫發生前,多先有房早,房撲或陣發性房顫
關于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性心臟病的并發癥和預后介紹
1、并發癥 可出現低血壓、暈厥、心力衰竭等并發癥。 2、預后 經過正規治療后,患者壽命延長,生活質量顯著提高,部分患者可停用激素或減至較小劑量。少數育齡婦女可正常妊娠及生育,但在分娩時要高度警惕危象的發生。
糖尿病性心臟病的治療簡介
首先應積極治療糖尿病這一原發病,嚴格控制血糖,糾正糖代謝紊亂;其二,生活方式干預,包括戒煙、節制飲酒、限制鈉鹽、適當鍛煉等,其三,服用適當的維生素、抗氧化劑、血管活性藥物、抗栓藥物。其四,控制危險因素,對高血壓、肥胖、高脂血癥等進行預防和處理。某些糖尿病性心臟病導致心絞痛反復發作,內科治療無效者
關于血液流變學異常導致糖尿病性心臟病的分析介紹
(1)血小板功能亢進:研究證實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性原發性增強血小板合成釋放α-顆粒內容物(血栓球蛋白、血小板第四因子和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增加;對血小板激動劑如ADP、膠原蛋白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凝血酶的敏感性增強;血小板活化升高血栓素A2的合成和釋放,加劇血小板的聚
低度血管炎癥導致糖尿病性心臟病的介紹
IGT、糖尿病或IR狀態時,常存在低度的血管炎癥反應。研究顯示炎癥與AS有關并參與AS斑塊和血栓的形成和發展當機體在大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如高胰島素或胰島素原血癥、高血壓、高血脂和吸煙等)的作用下,可出現內皮細胞功能異常各種黏附分子、炎癥趨化因子表達增加,吸引炎癥細胞,主要是單核細胞和T淋巴細胞向
關于高血壓性心臟病的預防介紹
1.本病是由血壓長期升高導致心臟后負荷過重所誘發的心臟損害。強調早期降壓達標能預防本病的發生、發展。 2.長期、正規的抗高血壓治療能改善肥大心臟的損害程度,甚至完全恢復正常形態。單純強調降壓、忽視心臟保護的治療方案是不全面和不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