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新生兒嘔血和便血的相關介紹
消化道假性出血,避免相關因素即可。消化道真性出血,在積極治療原發病的同時,應予如下處理: 1.禁食 當發生消化道出血,一般應予禁食,以免加重出血。但明確為牛奶蛋白過敏所致少量間斷便血時,更改特殊配方奶即可。 2.糾正貧血 對輕中度貧血者,僅給予補鐵治療即可,治療中嚴密觀察血常規及網織紅細胞比值的變化。重度貧血達輸血指征時,應予輸血治療。 3.全身治療 當出現休克時,應予抗休克治療。 4.保護胃腸黏膜 可予思密達等口服。 5.外科治療 明確為外科疾病所致消化道出血,應予外科治療;當診斷不明,且為急性大量消化道出血,危及生命時,可考慮剖腹探查。 6.其他 應激性潰瘍需予洗胃以及西米替丁胃內保留。維持水電解質等內環境的穩定。......閱讀全文
治療新生兒硬腫癥的相關介紹
1.復溫 對體溫稍低者(34℃~35℃)可用預熱的衣被包裹置于25℃~26℃室溫中,加用熱水袋、熱炕、電熱毯包裹或母懷取暖等方法,體溫多能很快升至正常。對體溫明顯降低者(≤33℃),有條件者可先在遠紅外輻射熱保暖床快速復溫,或暖箱復溫,溫度高于患兒皮膚溫度1℃,隨著患兒體溫升高,逐漸升高床溫,
預防小兒便血的相關內容介紹
一旦發現便血,應及時診治,以免延誤病情。另外建議: 1.讓兒童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大便以稀糊狀為佳。 2.減少增加腹壓的姿態,如下蹲、屏氣。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勞累過度。 3.忌食辛熱、油膩、粗糙、多渣的食品。
治療新生兒泌尿系感染的相關介紹
1.藥物治療 新生兒泌尿系感染的治療以抗生素治療為主,尿細菌培養結果出來之前,采用氨芐青霉素、頭孢菌素等治療。根據藥敏試驗調整用藥。 2.一般治療 保持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如果反復感染,經久不愈,要考慮泌尿系統畸形的可能。
治療新生兒血小板減少癥的相關介紹
足月產和早產兒的血小板計數低于100×109/L屬不正常,需要輸血小板。而早產兒或有并發癥的病兒即使血小板計數較高,仍可能因出血需要輸注血小板。 血小板減少的發病因素極為復雜,而且癥狀也會因不同機體素質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為治療該病增大了難度,有多種治療方案可選。 1.血液制品輸注 當患者
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相關介紹
①呼吸道管理:霧化吸入,體位引流,定期翻身、拍背,及時吸凈口鼻分泌物,伴嚴重肺不張者行氣管沖洗。 ②供氧:維持血氣PaO2在50~80mmHg之間。輕癥予頭罩給氧;當缺氧無改善且血氣以低氧血癥為主時,可CPAP治療;血氣PaCO2≥70mmHg者、或FiO2>0.8時,PaO2≤50mmHg者
治療新生兒消化道出血的相關介紹
新生兒出現消化道出血之后一定要先暫停進食,盡量使嬰兒保持安靜和呼吸道的通暢,監測生命體征,注意血壓、循環等。 1. 病因治療 包括減少應激因素,手術糾正消化道畸形等。 2.常規治療 在密切監測生命體征的基礎上積極對癥止血,包括禁食減輕胃腸刺激、冷0.9%的氯化鈉溶液洗胃、給予高效抗酸藥物
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相關介紹
①呼吸道管理:霧化吸入,體位引流,定期翻身、拍背,及時吸凈口鼻分泌物,伴嚴重肺不張者行氣管沖洗。 ②供氧:維持血氣PaO2在50~80mmHg之間。輕癥予頭罩給氧;當缺氧無改善且血氣以低氧血癥為主時,可CPAP治療;血氣PaCO2≥70mmHg者、或FiO2>0.8時,PaO2≤50mmHg者
治療新生兒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相關介紹
1.去除病因 治療原發病。只有去除和控制病因,DIC才可能治愈。要及時確定引起DIC的病因,新生兒敗血癥最為多見,應選用有效抗生素。 2.改善微循環和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這是阻止微循環內凝血的重要措施。擴容推薦生理鹽水20ml/kg于30~60分鐘內快速輸入,視病情可重復使用,但總量不超過6
新生兒敗血癥的診斷和治療介紹
診斷 根據病史中有高危因素(如母親產前和產時有發熱、血白細胞增高或產期胎膜早破等)、臨床癥狀體征、外周血象改變、C反應蛋白明顯增高等可考慮本病診斷,確診有賴于病原菌或病原菌抗原的檢出。 治療 1.抗生素治療 依據細菌培養結果和藥物敏感試驗選用敏感抗生素。 用藥原則:早用藥,合理用藥,聯
關于新生兒低血糖的治療和預防介紹
治療 由于并不能確定引起腦損傷的低血糖閾值,因此不管有無癥狀,低血糖者均應及時治療。 1.無癥狀性低血糖并能進食者 可先進食,并密切監測血糖,低血糖不能糾正者可靜脈輸注葡萄糖。 2.癥狀性低血糖 需要靜脈輸注葡萄糖,并且密切監測血糖。頑固性低血糖持續時間較長者可加用氫化可的松,或口服潑
治療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的相關介紹
1.抗生素治療 盡早、大劑量、足療程,易通過血腦屏障抗生素治療。病原菌不明確時,可根據本地區的新近病原菌情況來選擇抗生素,一旦病原菌明確則根據藥物敏感試驗選用抗生素。 2.并發癥治療 (1)硬膜腦下積液:少量積液無需處理。如積液量較大引起顱內壓增高時,應做硬腦膜下穿刺放出積液。有的患兒需反
治療新生兒低凝血酶原癥的相關介紹
新生兒宜用肌內注射或靜脈緩慢注射維生素K1,口服劑量應加倍。 1、低凝血酶原血癥 肌內注射或深部皮下注射。 2、重癥低凝血酶原 緩慢靜脈注射時,給藥速度不應超過1mg/min。 3、出血過多 輸新鮮血,輕者可輸庫存血漿以補充凝血因子。早產兒最好輸新鮮血。也可采用凝血酶原復合物(PCC
治療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的相關介紹
對本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以對癥處理、支持治療為主。 1.抗病毒藥物 如阿糖胞苷、阿糖腺苷以及阿昔洛韋(無環鳥苷)等對HCMV均能起到短暫的抑制作用使癥狀緩解,但不能清除感染。 2.干擾素 對HCMV的抑制作用效果欠佳,并可能導致抗藥性。 3.阿昔洛韋衍生物 更昔洛韋(丙氧鳥苷)效果較
治療新生兒柯薩奇病毒B感染的相關介紹
目前尚無特殊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治療原則是在加強隔離護理基礎上,積極對癥治療,保護心功能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糾正體液酸堿紊亂、提高免疫功能,防治繼發感染。 1.加強隔離護理 對疑診或確診新生兒CVB感染患兒均應給以有效隔離,奶具、醫療用品、生活用品均應單獨清洗消毒。 2.對癥處理 腦膜炎型
治療新生兒遷延性膽汁淤積性黃疸的相關介紹
1.病因治療 治療原發病針對造成膽汁淤積的病因進行治療。感染所致膽汁淤積,需要針對不同病原進行治療。如對CMV感染患兒可選用更昔洛韋治療。若病原為細菌則可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結果給予敏感抗生素治療。對于PNAC患兒應盡早給予胃腸內營養,必要時可給予鼻胃管和鼻空腸管喂養,逐步減少胃腸外營養量,直至
新生兒窒息的相關介紹
新生兒窒息是指由于產前、產時或產后的各種病因,使胎兒缺氧而發生宮內窘迫,或娩出過程中發生呼吸、循環障礙,導致生后1分鐘內無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規律呼吸,以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和酸中毒為主要病理生理改變的疾病。新生兒窒息是出生后最常見的緊急情況,必須積極搶救和正確處理,以降低新生兒死亡率及預防遠期后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糞隱血試驗介紹
糞隱血試驗介紹: OBT是指消化道出血量少,肉眼不見血色,而且少量紅細胞又被消化分解,以至顯微鏡下也無從發現的出血。目前主要采用化學法,單克隆抗體法。糞隱血試驗正常值: 陰性。糞隱血試驗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1)、陽性: ①便血(下消化道出血):痔、肝裂、肛瘺、肛管或直腸損傷、非特異性
新生兒體格檢查的相關疾病和癥狀介紹
1、相關疾病 小兒右室雙出口,小兒脆性X染色體,新生兒驚厥,新生兒嘔吐,精神發育遲滯,弱智,嬰幼兒外陰炎,高危兒,產瘤,小兒常染色體顯性小腦性共濟失調 2、相關癥狀 胎搐,染色體畸形,常染色體畸變,心臟失代償,心臟畸形,心臟震顫,心臟雜音。
關于便血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包括血、尿、便常規;無肉眼血便但不能除外隱血便可以查糞便隱血試驗。根據原發病不同,可以進行糞便細菌培養、寄生蟲檢測;生化學檢查,包括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血脂、凝血功能、腫瘤標志物等。 2.病因學檢查 (1)影像學檢查腹部超聲、CT、MRI、PET-CT、
關于便血的診斷方式介紹
1.注意便血的特點 (1)了解便血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內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結腸息肉等常呈反復、間歇性少量便血;中晚期(結)直腸惡變可為持續性少量便血。 (2)分清便血性狀、出血方式、顏色和出血量。如內痔出血呈點滴狀或噴射狀;肛裂則是血附于糞便表面或手紙染血,出
關于小兒便血的檢查介紹
1.實驗室檢查 肉眼觀察大便的顏色、血量、是否帶黏液及膿血,血液是否與大便混勻。大便鏡檢可發現腸道炎癥的病理成分、寄生蟲卵與某些寄生蟲(如阿米巴原蟲)。血便于鏡檢下無紅細胞,應做潛血試驗。 外周血血紅蛋白和紅細胞計數有助于了解失血的程度。出凝血功能檢查。大便培養、血吸蟲毛蚴孵化、免疫學檢查如
關于便血的基本癥狀介紹
血液從肛門排出,糞便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黑便),均稱為便血。便血只是一個癥狀,并非一種疾病。便血多見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別是結腸與直腸病變的出血,但亦可見于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的顏色取決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與血液在胃腸道停留的時間。便血伴有皮膚、黏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現象者,多見于血液系統疾
新生兒溶血病的相關介紹
新生兒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親體內產生與胎兒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體,這種抗體通過胎盤進入到胎兒體內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常見Rh血型系統和ABO血型系統的血型不合。新生兒期其他導致溶血的原因還有紅細胞酶或紅細胞膜的缺陷,這些都有專有的名稱,只有血型不合的溶血稱為新生兒溶血病。
關于新生兒甲亢的相關介紹
患甲亢的孕婦所分娩的新生兒可罹患甲亢,其發病率約為1%。患兒在出生后1~3個月常自行緩解。近年的資料表明,新生兒患甲亢的幾率與母親體內TRAb濃度密切相關;但有極少數患兒的母親并無甲亢史,卻常有陽性家族史,此類患兒的甲亢一般不能自行緩解。 目前認為,新生兒甲亢是由于患Graves病的母親的TR
腸穿孔的診斷和治療相關介紹
診斷 診斷多無困難。遠端小腸破裂時,由于內容物化學刺激性小,癥狀體征發展較慢,有可能造成診斷延遲。脊柱或骨盆損傷本身可引起腹痛、腹脹及腸鳴音消失,若同時腸破裂,后者容易被忽略。腹腔穿刺或灌洗有助于明確診斷。 治療 1、手術時要對整個腸段和系膜進行系統細致的探查,系膜緣血腫即使不大,也應打開
治療新生兒眼炎的基本介紹
至少有1/2受衣原體眼炎感染的新生兒同時有鼻咽部感染,部分新生兒發生衣原體肺炎,因此全身性治療是最佳選擇.推薦使用琥乙酯紅霉素50mg/(kg.d),分成每6小時或每8小時用1次,共治療2周. 淋球菌眼病患兒應住院治療,給予肌注頭孢三嗪25~50mg/kg;單次最大劑量為125mg(也可使用1
治療新生兒出血癥的介紹
對于已經發生出血的患兒要立即肌肉注射維生素K1 1~2mg,可以使出血很快停止。出血嚴重合并休克者可以立即輸血或血漿以提高血中的凝血因子水平,糾正低血壓和貧血。還可以同時用凝血酶原復合物加快止血。如果出血發生在消化道,應該立即禁食,同時靜脈補充營養直至出血停止。
關于新生兒水痘的治療介紹
本病無特效治療,主要是對癥處理至預防皮膚繼發感染,保持清潔避免瘙癢。皰疹破潰或繼發感染時局部可涂1%甲紫,未破潰者可用爐甘石洗劑涂抹。早期采用阿精胞甘10mg/kg/日或用無環鳥苷8mg/kg/日,用5~7天,或加用干擾素,可抑制病毒的復制。每日肌注維生素B12500~1000ug,也有一定的療
嘔血的診斷
1、上腹疼痛 有慢性周期性節律性上腹疼痛史,提示出血最大可能來自胃、十二指腸潰瘍。潰瘍病出血大都發生于潰瘍活動期,多見于冬春季節,出血后上腹疼痛緩解。上腹痛持續不愈,或呈進行性發展而無明顯節律性者,或開始有規律以后規律消失者,應考慮胃癌或潰瘍病惡性變。有慢性肝病史或長期飲酒史,血吸蟲病史,且大
急性缺氧性腦病新生兒期后治療的相關介紹
1.有下列情況者需繼續治療 (1)治療28天,神經系癥狀仍未消失,NBNA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