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酶的結構和特點
ATP酶又稱為三磷酸腺苷酶,是一類能將三磷酸腺苷(ATP)催化水解為二磷酸腺苷(ADP)和磷酸根離子的酶,這是一個釋放能量的反應。在大多數情況下,能量可以通過傳遞而被用于驅動另一個需要能量的化學反應。這一過程被所有已知的生命形式廣泛利用。......閱讀全文
ATP酶的結構和特點
ATP酶又稱為三磷酸腺苷酶,是一類能將三磷酸腺苷(ATP)催化水解為二磷酸腺苷(ADP)和磷酸根離子的酶,這是一個釋放能量的反應。在大多數情況下,能量可以通過傳遞而被用于驅動另一個需要能量的化學反應。這一過程被所有已知的生命形式廣泛利用。
鈣ATP酶的功能和特點
中文名稱鈣ATP酶英文名稱Ca2+-ATPase定 義編號:EC 3.6.3.8。肌質網膜鈣ATP酶(SERCA)及質膜鈣ATP酶(PMCA)的統稱。前者催化將鈣從肌質主動轉運至肌質網囊泡內;后者可將1~2個Ca2+穿膜轉移到胞外,同時以1:2的比例將H+轉運到細胞內。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P型ATP酶的功能和特點
中文名稱P型ATP酶英文名稱P-type ATPase定 義分布于各種生物細胞質膜中的ATP動力泵的一類,含有兩個相同的催化性α亞基,轉運時至少有一個α亞基被磷酸化(phosphorylated)故名。包括有植物、真菌和細菌的H+泵和高等真核生物中的鈉鉀ATP酶、鈣酶等。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
液泡質子ATP酶的功能和特點
液泡質子ATP酶由液泡膜H+-ATP酶及液泡膜焦磷酸酶組成。其中液泡膜H+-ATP酶有以下特點:分子量400KD,水解ATP的活性位點在液泡膜的細胞質一側。H+/ATP計量約為2~3。Cl-、Br-、I-等對該酶有激活作用。該酶可被硝酸鹽抑制,但不被釩酸鹽抑制。液泡膜H+-ATP酶與跨液泡膜的物質轉
ATP酶的應用特點
ATP合成酶是一類線粒體與葉綠體中的合成酶,它廣泛存在于線粒體、葉綠體、原核藻、異養菌和光合細菌中,是生物體能量代謝的關鍵酶。ATP合成酶可以在跨膜質子動力勢的推動下,利用ADP和Pi催化合成生物體的能量“通貨”——ATP。一般來說,機體所需的大多數ATP都是由ATP合酶產生的。據估計,人體每天進行
ATP合成酶的結構組成
ATP合酶主要由F?(伸在膜外的水溶性部分) 和Fo(嵌入膜內)組成。不同物種來源的 ATP合酶含的亞基和數目不盡相同。以牛心線粒體 ATP合酶為例,它的F?含有僅α3、β3、γ、δ、ε共9 個亞基,Fo含a、b2、C10共13個亞基,F?與Fo之間有OSCP柄相連接,還有抑制蛋白。線粒體F?Fo-
液泡質子ATP酶的功能特點
其中液泡膜H+-ATP酶有以下特點:分子量400KD,水解ATP的活性位點在液泡膜的細胞質一側。H+/ATP計量約為2~3。Cl-、Br-、I-等對該酶有激活作用。該酶可被硝酸鹽抑制,但不被釩酸鹽抑制。液泡膜H+-ATP酶與跨液泡膜的物質轉運有密切關系。液泡膜上的焦磷酸酶能夠利用焦磷酸的水解而參與跨
鈉鉀ATP酶的分子結構
Na—K 泵由α、β兩亞基組成。α亞基為分子量約 120KD 的跨膜蛋白,既有Na、K 結合位點,又具 ATP 酶活性,因此 Na—K 泵又稱為 Na—K—ATP 酶。β亞基為小亞基,是分子量約 50KD 的糖蛋白。一般認為 Na—K 泵首先在膜內側與細胞內的 Na 結合,ATP 酶活性被激活后,由
葉綠體ATP酶的組成和功能
催化在葉綠體中合成ATP的酶與線粒體中的ATP酶十分相似。葉綠體中ATP酶也像門把位于類囊膜外側。存在于不垛疊的類囊膜中。ATP酶可分為CF1和CF0兩部分。CF0插在膜中,起質子通道作用,CF1由α3、β3、γ、δ、ε亞基組成,α、β亞基有結合ADP的功能,γ亞基控制質子流動,δ亞基與CF0結合,
葉綠體ATP酶的組成和功能
催化在葉綠體中合成ATP的酶與線粒體中的ATP酶十分相似。葉綠體中ATP酶也像門把位于類囊膜外側。存在于不垛疊的類囊膜中。ATP酶可分為CF1和CF0兩部分。CF0插在膜中,起質子通道作用,CF1由α3、β3、γ、δ、ε亞基組成,α、β亞基有結合ADP的功能,γ亞基控制質子流動,δ亞基與CF0結合,
葉綠體ATP酶的組成和功能
催化在葉綠體中合成ATP的酶與線粒體中的ATP酶十分相似。葉綠體中ATP酶也像門把位于類囊膜外側。存在于不垛疊的類囊膜中。ATP酶可分為CF1和CF0兩部分。CF0插在膜中,起質子通道作用,CF1由α3、β3、γ、δ、ε亞基組成,α、β亞基有結合ADP的功能,γ亞基控制質子流動,δ亞基與CF0結合,
酶的結構特點和生物屬性
酶的催化作用有賴于酶分子的一級結構及空間結構的完整。若酶分子變性或亞基解聚均可導致酶活性喪失。?酶屬生物大分子,分子質量至少在1萬以上,大的可達百萬。
ATP12A基因的結構特點及作用
該基因編碼的蛋白屬于P型陽離子轉運atp酶家族該基因編碼哇巴因敏感的h~+k~+atp酶的一個催化亞基,該亞基催化atp水解,并與h~+k~+k~+h~+k~+h~+k~+h~+k~+h~+k~+k~+h~+k~+h~+k~+h~+k~+atp酶交換。它還負責鉀在各種組織中的吸收。已經發現了兩個編碼
ATP7A基因的結構特點及作用
該基因編碼一種跨膜蛋白,在銅跨膜轉運中發揮作用。這種蛋白質定位于反式高爾基體網絡,在那里它被預測在分泌途徑中向銅依賴的酶供應銅。在細胞外銅升高的條件下,它重新定位到質膜上,并在銅從細胞流出的過程中發揮作用。該基因突變與門克斯病、X連鎖的遠端脊髓性肌萎縮和枕角綜合征有關。另外還觀察到了剪接的轉錄變體。
P型ATP酶的定義和功能
中文名稱P型ATP酶英文名稱P-type ATPase定 義分布于各種生物細胞質膜中的ATP動力泵的一類,含有兩個相同的催化性α亞基,轉運時至少有一個α亞基被磷酸化(phosphorylated)故名。包括有植物、真菌和細菌的H+泵和高等真核生物中的鈉鉀ATP酶、鈣酶等。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
端粒酶的結構和功能特點
端粒酶(Telomerase),在細胞中負責端粒的延長的一種酶,是基本的核蛋白逆轉錄酶,可將端粒DNA加至真核細胞染色體末端,把DNA復制損失的端粒填補起來,使端粒修復延長,可以讓端粒不會因細胞分裂而有所損耗,使得細胞分裂的次數增加。端粒在不同物種細胞中對于保持染色體穩定性和細胞活性有重要作用,端粒
ATP合成的部位——ATP酶的相關介紹
質子反向轉移和合成ATP是在ATP酶(腺苷三磷酸酶 adenosine triphosphatase,ATPase)上進行的。葉綠體內囊體膜上的ATP酶也稱偶聯因子(coupling factor)或CF1-CF0復合體。葉綠體的ATP酶與線粒體、細菌膜上的ATP酶結構十分相似,都由兩個蛋白復合
ATP11B基因的結構特點及作用
P型atp酶,如atpp11b,在其中間狀態被磷酸化,并推動離子在膜上的上坡轉運已鑒定出P型atp酶的幾個亞家族一個亞科運輸重金屬離子,如cu(2+)、cd(2+)。另一個亞科運輸非重金屬離子,如H+、Na+、K+、或Ca+。第三個亞科運輸兩棲動物,如磷脂酰絲氨酸。
ATP1A1基因的結構特點及作用
該基因編碼的蛋白屬于p型陽離子轉運atp酶家族,屬于na+/k+-atp酶亞家族。na+/k+-atpase是一種完整的膜蛋白,負責建立和維持na和k離子在質膜上的電化學梯度。這些梯度對于滲透調節、各種有機和無機分子的鈉耦合傳輸以及神經和肌肉的電興奮性是必不可少的。這種酶由兩個亞單位組成,一個大的催
ATP合成酶的功能和分布情況
ATP合成酶,又稱FoF?-ATP酶在細胞內催化能源物質ATP的合成。在呼吸或光合作用過程中通過電子傳遞鏈釋放的能量先轉換為跨膜質子(H+)梯差,之后質子流順質子梯差通過ATP合酶可以使ADP+Pi合成ATP。ATP合酶(ATP synthase)廣泛分布于線粒體內膜,葉綠體類囊體,異養菌和光合菌的
鈉鉀泵和鈉鉀ATP酶的概念區別
鈉鉀泵(Sodium-Potassium Pump)簡稱鈉泵,即Na+,K+-ATP酶為細胞膜中存在的一種特殊蛋白質可以分解ATP獲得能量,并利用此能量進行Na+、K+的主動轉運,即能逆濃度梯度把Na+從細胞內轉運到細胞外,把K+從細胞外轉運入細胞內,ATP酶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細胞膜內外的K+,Na+
半胱天冬酶的結構和功能特點
通常半胱天冬酶以酶原的形式合成,稱為半胱天冬酶原(Procaspases)。在人類基因組中,這個蛋白質家族已知包含至少有12個成員 ,它們參與細胞凋亡、發育、壞死、炎癥等許多重要的生理過程。其英文名稱Caspases來自于半胱氨酸cyste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和蛋白酶prote
差向異構酶的結構和功能特點
催化單糖分子(含2個以上不對稱碳原子)中某一個不對稱碳原子發生構型變化的酶差向異構酶,又稱表異構酶,變旋酶。一類催化單糖分子(含2個以上不對稱碳原子)中某一個不對稱碳原子發生構型變化的酶。例如醛糖-1-差向異構酶催化α-D-葡萄糖與β-D-葡萄糖之間的互變。
ATP的基本結構和生物學功能
ATP由3個磷酸基團,一個腺嘌呤核苷組成,在生物體內作為能量貨幣,主要功能是為細胞的生命活動(DNA復制、轉錄、翻譯等等)提供能量
鉀ATP酶的組成
Na—K 泵由α、β兩亞基組成。α亞基為分子量約 120KD 的跨膜蛋白,既有Na、K 結合位點,又具 ATP 酶活性,因此 Na—K 泵又稱為 Na—K—ATP 酶。β亞基為小亞基,是分子量約 50KD 的糖蛋白。一般認為 Na—K 泵首先在膜內側與細胞內的 Na 結合,ATP 酶活性被激活后,由
ATP酶的反應機制
ATP酶與ATP水解反應耦合的轉運是一個嚴格的化學反應,即每分子ATP水解能夠使一定數量的溶液分子被轉運。例如,對于鈉鉀ATP酶,每分子ATP水解能夠使3個鈉離子被運出細胞,同時2個鉀離子被運入。跨膜ATP酶需要ATP水解所產生的能量,因為這些酶需要做功:它們逆著熱力學上更容易發生的方向來進行物質運
ATP合酶的組成
ATP合酶主要由F?(伸在膜外的水溶性部分) 和Fo(嵌入膜內)組成(圖1)。不同物種來源的 ATP合酶含的亞基和數目不盡相同。以牛心線粒體 ATP合酶為例,它的F?含有僅α3、β3、γ、δ、ε共9 個亞基,Fo含a、b2、C10共13個亞基,F?與Fo之間有OSCP柄相連接,還有抑制蛋白。線粒體F
ATP酶的作用機制
關于ATP酶催化ADP氧化磷酸化成ATP的機制,先后提出過幾種假說 1、化學偶聯假說;2、構象假說;3、化學滲透假說。目前流行的是化學滲透假說,由英國生物化學家P.Mitchell于1961年提出。該學說很好地說明線粒體內膜中電子傳遞、質子電化學梯度建立、ADP磷酸化的關系,并具有大量的實驗支持,得
鉀ATP酶的組成
Na—K 泵由α、β兩亞基組成。α亞基為分子量約 120KD 的跨膜蛋白,既有Na、K 結合位點,又具 ATP 酶活性,因此 Na—K 泵又稱為 Na—K—ATP 酶。β亞基為小亞基,是分子量約 50KD 的糖蛋白。一般認為 Na—K 泵首先在膜內側與細胞內的 Na 結合,ATP 酶活性被激活后,由
ATP合酶的組成
ATP合酶主要由F?(伸在膜外的水溶性部分) 和Fo(嵌入膜內)組成(圖1)。不同物種來源的 ATP合酶含的亞基和數目不盡相同。以牛心線粒體 ATP合酶為例,它的F?含有僅α3、β3、γ、δ、ε共9 個亞基,Fo含a、b2、C10共13個亞基,F?與Fo之間有OSCP柄相連接,還有抑制蛋白。線粒體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