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環的定義和特點
牛頓環,又稱“牛頓圈”。在光學上,牛頓環是一個薄膜干涉現象。光的一種干涉圖樣,是一些明暗相間的同心圓環。例如用一個曲率半徑很大的凸透鏡的凸面和一平面玻璃接觸,在日光下或用白光照射時,可以看到接觸點為一暗點,其周圍為一些明暗相間的彩色圓環;而用單色光照射時,則表現為一些明暗相間的單色圓圈。這些圓圈的距離不等,隨離中心點的距離的增加而逐漸變窄。它們是由球面上透射和平面上反射的光線相互干涉而形成的干涉條紋。......閱讀全文
牛頓環的定義和特點
牛頓環,又稱“牛頓圈”。在光學上,牛頓環是一個薄膜干涉現象。光的一種干涉圖樣,是一些明暗相間的同心圓環。例如用一個曲率半徑很大的凸透鏡的凸面和一平面玻璃接觸,在日光下或用白光照射時,可以看到接觸點為一暗點,其周圍為一些明暗相間的彩色圓環;而用單色光照射時,則表現為一些明暗相間的單色圓圈。這些圓圈的距
牛頓環的定義和結構
定義圖1 牛頓環結構示意圖在牛頓環的示意圖1上,下部為平面玻璃(平晶),A為平凸透鏡,其曲率中心為O,在二者中部接觸點的四周則是平面玻璃與凸透鏡所夾的空氣氣隙。當平行單色光垂直入射于凸透鏡的平表面時。在空氣氣隙的上下兩表面所引起的反射光線形成相干光。光線在氣隙上下表面反射(一是在光疏媒質面上反射,一
牛頓環的定義
牛頓環,又稱“牛頓圈”。在光學上,牛頓環是一個薄膜干涉現象。光的一種干涉圖樣,是一些明暗相間的同心圓環。例如用一個曲率半徑很大的凸透鏡的凸面和一平面玻璃接觸,在日光下或用白光照射時,可以看到接觸點為一暗點,其周圍為一些明暗相間的彩色圓環;而用單色光照射時,則表現為一些明暗相間的單色圓圈。這些圓圈
可變環的定義和結構特點
中文名稱可變環英文名稱variable loop定 義特指轉移核糖核酸二級和三級結構中的特定環區,不同轉移核糖核酸可變環的核苷酸殘基數長短不一。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核酸與基因(二級學科)
牛頓環的概念和產生原理
牛頓環,又稱“牛頓圈”。在光學上,牛頓環是一個薄膜干涉現象。光的一種干涉圖樣,是一些明暗相間的同心圓環。例如用一個曲率半徑很大的凸透鏡的凸面和一平面玻璃接觸,在日光下或用白光照射時,可以看到接觸點為一暗點,其周圍為一些明暗相間的彩色圓環;而用單色光照射時,則表現為一些明暗相間的單色圓圈。這些圓圈的距
牛頓環實驗的方法和原理
牛頓環實驗是這樣的:取來兩塊玻璃體,一塊是14英尺望遠鏡用的平凸鏡,另一塊是50英尺左右望遠鏡用的大型雙凸透鏡。在雙凸透鏡上放上平凸鏡,使其平面向下,當把玻璃體互相壓緊時,就會在圍繞著接觸點的周圍出現各種顏色,形成色環。于是這些顏色又在圓環中心相繼消失。在壓緊玻璃體時,在別的顏色中心最后現出的顏色,
牛頓環的應用
判斷透鏡表面凸凹、精確檢驗光學元件表面質量、測量透鏡表面曲率半徑和液體折射率。在加工光學元件時,廣泛采用牛頓環的原理來檢查平面或曲面的面型準確度。應用于光譜儀、把復合光分離成單色光的組成。
牛頓環的原理
一種光的干涉圖樣。是牛頓在1675年首先觀察到的。將一塊曲率半徑較大的平凸透鏡放在一塊玻璃平板上,用單色光照射透鏡與玻璃板,就可以觀察到一些明暗相間的同心圓環。圓環分布是中間疏、邊緣密,圓心在接觸點O。從反射面看到的牛頓環中心是暗的,從透射面看到的牛頓環中心是明的。若用白光入射.將觀察到彩色圓環。凸
滾環式復制的定義和應用特點
滾環式復制(rolling circle replication)是噬菌體中常見的DNA復制方式。許多病毒DNA的復制、質粒、F因子在接合(conjugation)轉移時其DNA的復制,以及許多基因擴增時都采用這種方式。
牛頓環產生原理
一種光的干涉圖樣。是牛頓在1675年首先觀察到的。將一塊曲率半徑較大的平凸透鏡放在一塊玻璃平板上,用單色光照射透鏡與玻璃板,就可以觀察到一些明暗相間的同心圓環。圓環分布是中間疏、邊緣密,圓心在接觸點O。從反射面看到的牛頓環中心是暗的,從透射面看到的牛頓環中心是明的。若用白光入射.將觀察到彩色圓環。凸
牛頓環實驗介紹
牛頓環實驗是這樣的:取來兩塊玻璃體,一塊是14英尺望遠鏡用的平凸鏡,另一塊是50英尺左右望遠鏡用的大型雙凸透鏡。在雙凸透鏡上放上平凸鏡,使其平面向下,當把玻璃體互相壓緊時,就會在圍繞著接觸點的周圍出現各種顏色,形成色環。于是這些顏色又在圓環中心相繼消失。在壓緊玻璃體時,在別的顏色中心最后現出的顏色,
牛頓環的應用介紹
判斷透鏡表面凸凹、精確檢驗光學元件表面質量、測量透鏡表面曲率半徑和液體折射率。在加工光學元件時,廣泛采用牛頓環的原理來檢查平面或曲面的面型準確度。應用于光譜儀、把復合光分離成單色光的組成。
關于牛頓環的論證和應用相關介紹
論證 牛頓雖然發現了牛頓環,并做了精確的定量測定,可以說已經走到了光的波動說的邊緣,但由于過分偏愛他的微粒說,始終無法正確解釋這個現象。事實上,這個實驗倒可以成為光的波動說的有力證據之一。直到19世紀初,英國科學家托馬斯·楊才用光的波動說圓滿地解釋了牛頓環實驗。 應用 判斷透鏡表面凸凹、精
簡述牛頓環的工作原理
一種光的干涉圖樣。是牛頓在1675年首先觀察到的。將一塊曲率半徑較大的平凸透鏡放在一塊玻璃平板上,用單色光照射透鏡與玻璃板,就可以觀察到一些明暗相間的同心圓環。圓環分布是中間疏、邊緣密,圓心在接觸點O。從反射光看到的牛頓環中心是暗的,從透射光看到的牛頓環中心是明的。若用白光入射.將觀察到彩色圓環
簡介牛頓環實驗的原理
牛頓測量了六個環的半徑(在其最亮的部分測量),發現這樣一個規律:亮環半徑的平方值是一個由奇數所構成的算術級數,即1、3、5、7、9、11,而暗環半徑的平方值是由偶數構成的算術級數,即2、4、6、8、10、12。例凸透鏡與平板玻璃在接觸點附近的橫斷面,水平軸畫出了用整數平方根標的距離:√1=1√2
牛頓環的-曲率半徑和劈尖的夾角實驗
主要用于測定牛頓環的 曲率半徑和劈尖的夾角等。 讀數顯微鏡 測量范圍:0-50mm 最小讀數:0.01mm 放大倍數:30x,斜視目鏡:45°,可360°旋轉 觀察方式:45°,反光鏡:45° GP20Na鈉燈 波 長:589.0nm,589.6nm
牛頓環的-曲率半徑和劈尖的夾角實驗
主要用于測定牛頓環的 曲率半徑和劈尖的夾角等。 讀數顯微鏡 測量范圍:0-50mm 最小讀數:0.01mm 放大倍數:30x,斜視目鏡:45°,可360°旋轉 觀察方式:45°,反光鏡:45° GP20Na鈉燈 波 長:589.0nm,589.6nm
牛頓環裝置的重要作用
牛頓環裝置常用來檢驗光學元件表面的準確度.如果改變凸透鏡和平板玻璃間的壓力,能使其間空氣薄膜的厚度發生微小變化,條紋就會移動。用此原理可以精密地測定壓力或長度的微小變化。 按理說,牛頓環乃是光的波動性的最好證明之一,可牛頓卻不從實際出發,而是從他所信奉的微粒說出發來解釋牛頓環的形成。他認為光是
牛頓環實驗的相關內容
牛頓環實驗是這樣的:取來兩塊玻璃體,一塊是14英尺望遠鏡用的平凸鏡,另一塊是50英尺左右望遠鏡用的大型雙凸透鏡。在雙凸透鏡上放上平凸鏡,使其平面向下,當把玻璃體互相壓緊時,就會在圍繞著接觸點的周圍出現各種顏色,形成色環。于是這些顏色又在圓環中心相繼消失。在壓緊玻璃體時,在別的顏色中心最后現出的顏
蒸騰的定義和特點
蒸騰,是指植物體表(主要指葉子)的水分通過水蒸氣的形式散發到空氣中的過程。蒸騰與物理學上所說的蒸發有著一定的差別,蒸騰作用不僅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還會受到植物的調節和控制,所以蒸騰作用要比蒸發作用復雜得多,蒸騰作用的發生與植物的大小無關,即使是幼苗依然能夠進行蒸騰。
供體的定義和特點
(一)指在化學反應過程中,能提供某一化學基團的物質(化合物)。例如:L-氨基酸與α-酮酸之間的氨基轉移反應,L-氨基酸是氨基的供體。(二)提供基因DNA片段、器官、組織或其他細胞輸送給另一個個體的生物。(三)在半導體中,若雜質或缺陷能級上有電子占據時,雜質原子或缺陷是電中性的,這種雜質或缺陷叫做施主
牛頓液體和非牛頓液體如何區分
非牛頓流體輕輕地觸碰就像水一樣,如果突然受到較大的力,就會硬化,然后再回復原樣。而液體不會,這是最明顯的區別。 其他差別: 1.射流脹大(也稱Barus效應,或Merrington效應) 如果非牛頓流體被迫從一個大容器,流進一根毛細管,再從毛細管流出時,可發現射流的直徑比毛細管的直徑大。射
牛頓液體和非牛頓液體如何區分
非牛頓流體輕輕地觸碰就像水一樣,如果突然受到較大的力,就會硬化,然后再回復原樣。而液體不會,這是最明顯的區別。 其他差別: 1.射流脹大(也稱Barus效應,或Merrington效應) 如果非牛頓流體被迫從一個大容器,流進一根毛細管,再從毛細管流出時,可發現射流的直徑比毛細管的直徑大。射
牛頓液體和非牛頓液體如何區分?
牛頓液體即牛頓流體,是指牛頓1687年提出的一種理想粘性液體。即指具有層流特征的流體,相鄰的兩層平行流動的液體間產生的剪切應力與垂直于流動方向的速度梯度成正比時,這種液體即為牛頓液體。 牛頓液體的特點是:在一定溫度下,η是個常數,它不隨τ或γ不同而異,它只隨溫度而變。對大多數的純液體、或者低分
D環的特點和應用
指DNA雙鏈的局部,由具有互補性單鏈DNA與之結合所產生的環狀結構。當DNA復制開始,在原來的雙鏈中僅一方被新合成的短DNA單鏈被置換的情況下可以見到(為Displacement loop之簡稱)。可通過人工使DNA單鏈結合來制成此結構。由RNA單鏈所產生的類似結構稱為R環。
牛頓流體和非牛頓流體的區別
任一點上的剪應力都同剪切變形速率呈線性函數關系的流體稱為牛頓流體。最簡單的牛頓流體流動是二無限平板以相對速度U相互平行運動時,兩板間粘性流體的低速定常剪切運動(或庫埃特流動)。水、酒精等大多數純液體、輕質油、低分子化合物溶液以及低速流動的氣體等均為牛頓流體。 非牛頓流體,是指不滿足牛頓黏性實驗
反饋環的定義
中文名稱反饋環英文名稱feedback loop定 義系統在輸出端通過一定通道反送到輸入端,所形成的閉合的回路。應用學科生態學(一級學科),生態系統生態學(二級學科)
分子擴散的定義和特點
分子擴散, 通常簡稱為擴散, 是分子通過隨機分子運動從高濃度區域向低濃度區域的網狀的傳播。 擴散的結果是緩慢地將物質混合起來。 在溫度恒定的空間中, 忽略外部分子的相互作用力, 擴散過程的結果是完全混合或達到一種平衡狀態。 數學上,擴散過程通常由菲克定律描述。
促進擴散的定義和特點
促進擴散,易化擴散是膜蛋白介導的被動擴散。物質通過膜上的特殊蛋白質(包括載體、通道)的介導、順電—化學梯度的跨膜轉運過程,其轉運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經載體介導的易化擴散。二是經通道介導的易化擴散。易化擴散屬于被動轉運,被動轉運的主要特點是:轉運物質過程的本身不需要消耗能量,是在細胞膜上的特殊蛋白的“
礦質營養的定義和特點
礦質營養(mineral nutrition),植物對礦質的吸收、轉運和同化,稱為礦質營養。礦質營養的吸收是指高等綠色植物為了維持生長和代謝的需要而吸收、利用無機營養元素(通常不包括 C,H,O)的過程。與動物不同之處在于后者主要吸收、利用有機養分。植物所需的無機營養元素,因需要量不同,可分為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