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分析
上感大多由病毒引起,少數為細菌或肺炎支原體引起。常見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柯薩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或流感病毒等。細菌有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及嗜血流感桿菌等,多繼發于病毒感染。肺炎支原體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本病有各種誘發因素,如免疫功能、營養狀況和環境影響等。有先天性心臟病、營養不良、慢性腹瀉、佝僂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嬰幼兒都容易發病。當天氣突然變化或空氣污染時,感冒患兒會明顯增多。而居住環境潮濕悶熱、擁擠、通風不好、被迫吸二手煙等,也容易引起嬰幼兒感冒。......閱讀全文
嬰幼兒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分析
上感大多由病毒引起,少數為細菌或肺炎支原體引起。常見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柯薩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或流感病毒等。細菌有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及嗜血流感桿菌等,多繼發于病毒感染。肺炎支原體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本病有各種誘發因素,如免疫功能、營養狀況和環境影響等。有先天性心臟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分析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另有20%~30%的上感由細菌引起。細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繼發于病毒感染之后,以溶血性鏈球菌為最常見,其次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偶或為革蘭氏陰性細菌。
新生兒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分析
以病毒為主,支原體和細菌少見。常見的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等。常見的細菌有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溶血性鏈球菌等,也可為衣原體和支原體感染。衣原體感染一般發生在宮內或分娩過程中。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分析
1、總述 該病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成人每年可發生1一3次。病毒包括鼻病毒、冠狀病毒、腸道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可侵犯上呼吸道的不同部位,引起炎癥,上呼吸道感染時常合并細菌感染,引起病情加重。 2、病毒 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左右,常見的病毒有:①粘
嬰幼兒上呼吸道感染的相關介紹
上呼吸道感染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感冒,是指上部呼吸道的鼻、咽和喉部的呼吸道炎癥,臨床診斷的“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鼻咽炎”都屬于上感。一年四季都會發病,但冬春季節交替時較多,嬰幼兒最多見,每年常有數次,癥狀表現輕重度不同。輕度癥狀表現為低熱、流涕、鼻塞、輕咳、打噴嚏
關于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分析
各種病毒和細菌均可引起,但90%以上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繼發細菌感染,最常見為溶血性鏈球菌,其次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近年來肺炎支原體亦不少見。 嬰幼兒時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點而易患本病。營養障礙性疾病,如維生素D缺
藥物治療嬰幼兒上呼吸道感染的相關介紹
體溫在38℃以上時,可服用藥物退熱,4小時可重復一次。如發生高熱時,可用75%酒精兌一倍溫開水在頸部兩側、腋下、腹部溝部等有大動脈搏動處做酒精擦浴,頭部可用冷毛巾濕敷降溫,防止驚厥。藥物降溫可用阿司匹林。有高熱驚厥時止驚藥可用苯巴比妥鈉肌注。 一般不用抗生素。疑細菌感染或有并發癥時可選用青霉素
嬰幼兒上呼吸道感染的飲食療法
對于預防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有顯著的療效,家長們不防試試。 芫荽黃豆湯:鮮芫荽(香菜)30克,黃豆50克,加水兩碗半煎至一碗半,加食鹽少許調味食用。 大白菜根煮水:大白菜根7個,煮沸,3分鐘關火,加蓋燜30分鐘,根去掉,代水溫服。 白菜干豬肺湯:白菜干(200克)、豬肺(200克)調料:鹽
關于嬰幼兒上呼吸道感染的鑒別診斷介紹
本病需與下列疾病鑒別: 1、過敏性鼻炎 臨床上很象“傷風”,所不同者起病急驟、鼻腔發癢、頻繁噴嚏、流清水樣鼻涕,發作與環境或氣溫突變有關,有時對異常氣味亦可發作,經過數分鐘至1-2小時痊愈。檢查:鼻粘膜蒼白、水腫,鼻分泌物涂片可見嗜酸粒細胞增多。 2、流行性感冒 常有明顯的流行。起病急,
簡述嬰幼兒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癥狀
1.三個月以下嬰兒:發熱輕微或無發熱。因鼻阻及鼻阻所致的癥狀較突出。如哭鬧不安、張口呼吸、吸吮困難、拒奶、有時伴有嘔吐及腹瀉。 2.嬰幼患兒表現: (1)全身病毒癥狀較重,病初突然高熱39.5-40℃,持續1-2天,個別達數日,部分患高熱同時伴有驚厥; (2)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癥
關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分析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約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麻疹病毒、風疹病毒。細菌感染可直接或繼病毒感染之后發生,以溶血性鏈球菌為多見,其次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肺炎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見革蘭陰性桿菌。
關于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和處理原則介紹
一、病因 以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為主的嬰幼兒和學齡前期兒童,其反復感染多與護理不當、入托幼機構起始階段、缺乏鍛煉、遷移住地、被動吸人煙霧、環境污染、微量元素缺乏或其他營養成分搭配不合理等因素有關;部分與鼻咽部慢性病灶有關,如鼻炎、鼻竇炎,扁桃體肥大、腺樣體肥大,慢性扁桃體炎等。 二、處理原則
關于嬰幼兒黃疸的病因分析
嬰幼兒黃疸是體內膽紅素濃度高的結果而膽紅素主要是紅血球的代謝產物,當紅血球老化破壞時,血紅素就會游離出來,經代謝后產生膽紅素。膽紅素通過血液運送到肝臟,經肝臟的代謝后,由膽管排泄于腸子內。當上述的代謝路徑發生問題,造成血中膽紅素的堆積,就會形成黃疸。 新生兒黃疸,有真有假,真黃疸是指病理性黃疸
厭氧菌感染的病因分析
厭氧菌尚無公認的確切定義,通常認為這是一類只能在低氧分壓的條件下生長,而在二氧化碳濃度為10%的空氣中(含氧18%)無法在固體培養基表面生長的細菌。按厭氧菌對氧的耐受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專性厭氧菌、兼性厭氧菌和微需氧厭氧菌。后者指在有氧環境中生長較差或不生長,但是在二氧化碳濃度低于10%的空氣中或
上呼吸道感染的基本介紹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又稱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癥的總稱。廣義的上感不是一個疾病診斷,而是一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皰疹性咽峽炎、咽結膜熱、細菌性咽-扁桃體炎。狹義的上感又稱普通感冒,是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發生率較高。成人每年發生2~4次,兒
上呼吸道感染的鑒別診斷
本病須與初期表現為感冒樣癥狀的其他疾病鑒別: 1.過敏性鼻炎 臨床癥狀與本病相似,易于混淆。過敏性鼻炎與本病不同之處包括: (1)起病急驟,可在數分鐘內突然發生,亦可在數分鐘至2小時內癥狀消失; (2)鼻腔發癢、噴嚏頻繁、鼻涕呈清水樣; (3)發作與氣溫突變或解除周圍環境中的變應原有關
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病機制
當機體或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降低時,原先存在于上呼吸道或外界侵入的病毒和細菌可迅速繁殖,引起發病,尤其是老幼體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竇炎、扁桃體炎者,更易患本病。
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診斷
根據病史、流行病學、鼻咽部的癥狀體征,結合周圍血象和胸部影像學檢查可作出臨床診斷,一般無需病因診斷。特殊情況下可行細菌培養或病毒分離,或病毒血清學檢查等確定病原體。
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診斷
根據病史、流行病學、鼻咽部的癥狀體征,結合周圍血象和胸部影像學檢查可作出臨床診斷,一般無需病因診斷。特殊情況下可行細菌培養或病毒分離,或病毒血清學檢查等確定病原體。
上呼吸道感染的鑒別診斷
1.過敏性鼻炎 臨床癥狀與本病相似,易于混淆。過敏性鼻炎與本病不同之處包括: (1)起病急驟,可在數分鐘內突然發生,亦可在數分鐘至2小時內癥狀消失; (2)鼻腔發癢、噴嚏頻繁、鼻涕呈清水樣; (3)發作與氣溫突變或解除周圍環境中的變應原有關; (4)體檢可見鼻黏膜蒼白、水腫,鼻分泌物涂
淋球菌感染的病因分析
淋病的病原體即淋病奈瑟菌,1879年由Neisseria首次分離出。屬奈瑟球菌科,奈瑟球菌屬。淋淋球菌呈腎形,兩個凹面相對,大小一致,長約0.7微米,寬0.5微米。它是嗜二氧化碳的需氧菌,革蘭染色陰性,最適宜在潮濕、溫度為35℃、含5%二氧化碳的環境中生長。常存在多形核白細胞內,橢圓或球形,常成
分析膽道感染的形成病因
1.梗阻因素 結石、膽道寄生蟲、炎癥粘連等都可引起膽道梗阻使膽汁淤滯。高濃度的膽汁酸可引起膽管系統細胞損害,加重黏膜炎癥水腫。膽胰共同通道梗阻,胰液逆流入膽道,被激活的胰酶也會使膽道發生嚴重病變。 2.細菌感染 致病菌多為革蘭陰性桿菌,可由各種途徑侵入膽道,如腸道上行感染、全身或局部感染后
關于闌尾感染的病因分析
(1)脂肪液化。特別是切口處脂肪較多并采用電刀手術時,其發生機制可能是由于電刀所產生的高溫造成皮下脂肪組織的淺表燒傷及部分脂肪細胞因熱損傷發生變性,同時脂肪組織內毛細血管由于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運較差的肥厚脂肪組織血液供應進一步發生障礙,術后脂肪組織發生無菌性壞死,形成較多滲液,影響切口愈合
衣原體感染的病因分析
衣原體感染是由各種衣原體感染引起的一組感染性疾病。可引起動物和人類的子宮感染、早產、流產、尿道感染、肺炎、支氣管炎、胃腸炎、腦脊髓炎、結膜炎和關節炎等多種疾病。 衣原體是唯一具有兩階段繁殖周期的嚴格的細胞內寄生的原核生物。分為代謝不活躍的細胞外期和增殖性細胞內期兩階段。依其抗原性質、形態和所含
關于真菌感染的病因分析
真菌感染性疾病根據真菌侵犯人體的部位分為4類:淺表真菌病、皮膚真菌病、皮下組織真菌病和系統性真菌病;前二者合稱為淺部真菌病,后二者又稱為深部真菌病。
分析心臟真菌感染的病因
1.組織胞漿菌是真菌性心包炎最常見的病因,健康人由于吸入鳥或蝙蝠糞便中的孢子而患病,在城市則與挖掘或建筑物爆破有關。 2.球孢子菌性心包炎與吸入來自土壤與灰塵的該菌孢子有關。 3.真菌性心內膜炎最常見的病原菌是念珠菌和曲霉。白念珠菌是長期靜脈輸液后真菌性心內膜炎的主要病原菌。 4.引起真菌
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因分析
肺部真菌感染是由不同病原體引起的過敏、化膿性炎癥反應或形成慢性肉芽腫。引起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致病菌分致病性真菌與條件致病性真菌: ①致病性真菌屬原發性病原菌,常導致原發性真菌感染,可侵襲免疫功能正常宿主,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易致全身播散。病原性真菌主要有組織胞漿菌、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皮炎芽生
概述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方法
1、對癥治療 (1)休息 病情較重或年老體弱者應臥床休息,忌煙、多飲水,室內保持空氣流通。 (2)解熱鎮痛 如有發熱、頭痛、肌肉酸痛等癥狀者,可選用解熱鎮痛藥,如復方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消炎痛)、去痛片、布洛芬等。咽痛可用各種喉片如溶菌酶片、健民咽喉片,或中藥六神丸等口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簡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又稱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癥的總稱。廣義的上感不是一個疾病診斷,而是一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皰疹性咽峽炎、咽結膜熱、細菌性咽-扁桃體炎。狹義的上感又稱普通感冒,是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發生率較高。成人每年發生2~4次,兒
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表現
一、普通感冒(commoncold) 俗稱“傷風”,又稱急性鼻炎,以鼻咽部卡他癥狀為主要表現。成人多數為鼻病毒引起,次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等。起病較急,初期有咽干、咽癢或燒灼感,發病同時或 數小時后,可有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2-3d后鼻涕變稠。可伴咽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