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維生素A缺乏癥的疾病鑒別
1、與角結膜干燥癥鑒別。 (1)結膜表面干燥,暗淡無光,易成皺褶,甚至粗如皮膚,結膜血管呈藍色,角膜干燥混濁,知覺遲鈍。 (2)自覺眼球干澀,灼熱,視力嚴重減退。 (3)成年人多見。 2、夜盲的其他原因,如視網膜炎色素沉著癥,必須排除,繼發性感染可使角膜改變惡化,試用維生素A的治療劑量有助診斷。......閱讀全文
嬰兒維生素A缺乏癥的疾病鑒別
1、與角結膜干燥癥鑒別。 (1)結膜表面干燥,暗淡無光,易成皺褶,甚至粗如皮膚,結膜血管呈藍色,角膜干燥混濁,知覺遲鈍。 (2)自覺眼球干澀,灼熱,視力嚴重減退。 (3)成年人多見。 2、夜盲的其他原因,如視網膜炎色素沉著癥,必須排除,繼發性感染可使角膜改變惡化,試用維生素A的治療劑量有
如何診斷嬰兒維生素A缺乏癥?
眼部有明顯癥狀的,結合喂養史,慢性消化系統或消耗性疾病史,診斷并不困難。因維生素A缺乏時常有合并癥,故凡營養不良、慢性腹瀉、慢性痢疾、或麻疹后長期忌嘴,患兒有畏光、眨眼者應仔細檢查眼部。年長兒應注意皮膚的改變。早期及非典型的病例,眼部的變化較輕,特別在嬰幼兒期容易忽略。對可疑病例可做下列檢查有助
嬰兒維生素A缺乏癥的眼部癥狀
最早的癥狀是在暗環境下視物不清,定向困難,出現夜盲,若不仔細檢查容易忽略。經數周至數月后,結膜與角膜逐漸失去光澤,稍在空氣中暴露,就干燥異 常。尤以貼近角膜兩旁的結膜出現 變化最早,干燥而起皺褶,角質上皮逐漸規程,形成大小不等的形似泡沫的白斑,稱為結膜干燥斑,又稱畢脫氏斑。此時淚腺上皮細胞變性
嬰兒維生素A缺乏癥的基本介紹
維生素A缺乏癥是因體內缺乏維生素A而引起的以眼和皮膚病變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多見于1~4歲小兒;最早的癥狀是暗適應差,眼結合膜及角膜干燥,以后發展為角膜軟化且有皮膚干燥和毛囊角化,故又稱夜盲癥、干眼病、角膜軟化癥。
治療嬰兒維生素A缺乏癥的方法介紹
一、一般療法 1、改善飲食,加用牛乳、卵黃、肝類以及富有胡蘿卜素的食物。 2、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如腸道感染,肝、膽病和其他全身性疾病,使體內代謝恢復正常,以便吸收和利用胡蘿卜素和維生素A。 二、維生素A治療 1、服魚肝油或其他濃縮維生素A制劑。一般先給濃縮魚肝油每日3次,每日量約含維生
關于嬰兒維生素A缺乏癥的檢查介紹
1、血漿維生素A含量測定 正常為300~500μg/L,低于200μg/L為異常。 2、尿液檢查 計數上皮細胞,如每立方毫米上皮細胞超過3個以上(尿路感染除外)有助于診斷。 3、血漿視黃醛結合蛋白(RBP)測定 它能反應維生素A的水平。正常為40~50mg/L,兒童為23.1mg/L。 4
關于嬰兒維生素A缺乏癥的病理生理介紹
維生素A以兩種形式存在,即β-紫香酮(β-ionone)及其衍生物和維生素A原,又稱類胡蘿卜素(carotenoids),與會者皆為脂溶性。前者是不飽和的一元醇類,以視黃醇(維生素A1)及3-脫氫視黃醇(維生素A2)的形式在體內起作用。維生素A1存在于哺乳類動物及海產魚類的肝、脂肪、乳汁和蛋黃內
關于嬰兒維生素A缺乏癥的其他表現介紹
由于維生素A缺乏時呼吸道及泌尿道上皮增殖和角化,以及免疫功能下降,易引起呼吸道繼發感染和膿尿。舌味蕾因上皮角化味覺功能喪失,影響食欲,有的患兒可有嘔吐。嬰幼兒時期可見體格發育遲緩。嚴重缺乏維生素A時可見血細胞生成不良形成貧血,用足量鐵治療不能糾正貧血。有報道小嬰兒可發生嗆奶,加用維生素A后癥狀控
關于嬰兒維生素A缺乏癥的預防保健介紹
1、增加富含維生素A食物的攝入 尤其是要增加動物性食物的比例,肝臟:羊肝、牛肝每100克含維生素A約5萬IU,奶類、黃油、奶酪和蛋類維生素A中等含量,牛肉、羊肉、豬肉中維生素A含量 較低,植物性食物中富含類胡蘿卜素的蔬菜、水果有南瓜、胡蘿卜、深綠色葉子蔬菜、馬鈴薯、芒果、杏、西紅柿等。棕櫚油
分析嬰兒維生素A缺乏癥的發病原因
1、飲食不當 嬰兒初生時其肝臟儲存的維生素A很少,很快被消耗盡,但初乳中含量極 高,人乳和牛奶是嬰兒所需維生素A的主要來源,其他食物如蔬菜、水果、蛋類和肝等都能供給足夠的維生素A。故適當地飲食能供足夠的維生素A,不至引起缺乏。但嬰兒時期食品單純,如奶量不足,又不補給輔食,容易引起亞臨床型維生素
嬰兒維生素B1缺乏癥的簡介
腳氣病(beriberi)又稱嬰兒維生素B1缺乏癥(vitamin Bl deficiency),是由于長期缺乏維生素B1,影響機體糖和脂肪代謝,引起神經病變,心功能不全,胃腸道、肝臟及腎臟病變。其原因有攝入不足,吸收不良,需要量增多,消耗過多等。 維生素B1缺乏癥的原因: ①母乳喂養的嬰兒
怎樣預防嬰兒維生素B1缺乏癥?
人體內不能制造硫胺素,貯備量也有限,人的腸道細菌雖能合成硫胺素,但數量很少而且主要為焦磷酸酯型,腸道不易吸收。故必須每日從食物中攝入維生素B1。 預防腳氣病重要措施之一為加強糧食加工的衛生監督和指導,防止谷物輾磨中硫胺素的過程耗損。另外應加強營養衛生的宣教,尤于產米地區及以米為主食者,強調儀器
維生素D缺乏癥的鑒別診斷
1、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患兒智能低下,有特殊面容,血清TSH、T4測定可資鑒別。[1] 2、軟骨營養不良:本病出生時即可見四肢粗短、頭大、前額突出、腰椎前突、臀部后突。根據特殊的體態(短肢型矮小)和骨骼X線檢查可做出診斷。[1] 3、腦積水:前囟高,落日眼,叩診有破壺音,頭B超、CT可確診
概述嬰兒維生素B1缺乏癥的治療原則
1.發病的第1周,應每日給維生素B1至少10mg。第2周起直到臨床癥狀消失,每日給藥3~5mg。以后的維持量為每日1~5mg。當嬰兒腳氣病時,其乳母無論有無硫胺素缺乏癥狀,也應同時給予治療,日服維生素B150mg,待患兒痊愈后改為維持量。由于患者常伴同其他B族維生素缺乏癥,故同時應給口服復合維生
簡述嬰兒維生素B1缺乏癥的診斷依據
1.母親缺乏維生素B1,患兒單純用淀粉喂養未加副食,烹調方法不當(如淘洗加熱過度、加堿)或患有慢性消化道和肝臟疾病,以及長期發熱等。 2.有厭食、吐奶、便秘、浮腫、呼吸困難、紫紺、心動過速、心臟擴大等心力衰竭表現,煩躁、呆滯、嗜睡、驚厥、昏迷、周圍神經炎(包括顱神經)、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等。
關于嬰兒維生素B1缺乏癥的病理介紹
病變可見多發性周圍神經炎,有節段性變性和髓鞘脫失。下肢最長的神經如坐骨神經最先受累。有雪旺(Schwann’s)細胞水腫、空泡變性甚至崩縮。顱神經(第Ⅲ、Ⅵ對)、迷走神經(喉返神經)也有變性。軟腦膜有充血,小動脈周圍有針尖樣出血。間腦、延腦附近有神經細胞消失,膠質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增生。心臟則因
概述嬰兒維生素B1缺乏癥的臨床表現
嬰兒期腳氣病大多數為急性,常突然發作,病熱危重。早期可有面色蒼白、急躁、哭鬧不安和浮腫,易被忽視。年長兒童的腳氣病則與成人相似,以水腫為主要表現。不腫初起時只見于脛前區,較嚴重者才有整個下肢和面部浮腫。這是由于食欲減退,蛋白質攝入少,形成低蛋白血癥,同時又有心功能不全之故。
關于嬰兒維生素B1缺乏癥的醫技檢查介紹
一、實驗室檢查 ⑴硫胺素負荷試驗:口服5mg或肌注1mg維生素B1,留4小時尿,測排出硫胺素的量,正常在100ug以上,腳氣病患者則低于50ug,甚至為零。 ⑵測血液中丙酮酸和乳酸含量,腳氣病患者皆明顯升高,有助確診。且大多數病例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明顯。 ⑶測定紅細胞的酮基移換酶活性。腳氣
嬰兒維生素B1缺乏癥的實驗室診斷介紹
⑴硫胺素負荷試驗:口服5mg或肌注1mg維生素B1,留4小時尿,測排出硫胺素的量,正常在100ug以上,腳氣病患者則低于50ug,甚至為零。 ⑵測血液中丙酮酸和乳酸含量,腳氣病患者皆明顯升高,有助確診。且大多數病例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明顯。 ⑶測定紅細胞的酮基移換酶活性。腳氣病患者該酶活性顯著
嬰兒維生素B1缺乏癥神經系統癥狀的介紹
嬰兒期腳氣病的特點是:神經麻痹先從顱神經開始,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突出,表現為神志淡漠,呆視或終日嗜睡,眼瞼下垂,頸肌和四肢非常柔軟,致頭頸后仰,手不能抓握,吮吸無力,不哭,各種腱反射由減弱而至消失。嚴重病例可發生肌肉萎縮和共濟失調,深部感覺和反射都消失。8~10個月的嬰兒患者,易于此期出現顱內壓升
嬰兒維生素B1缺乏癥心血管系統癥狀的介紹
嬰兒患者表現煩躁、氣促、面色蒼白而唇周發紺。因肺充血而有咳嗽,因末梢循環瘀滯而出現皮膚紫色花紋。年齡2~4個月的幼嬰患者易表現為急性心力衰竭,形成“暴發型沖心型腳氣病”。常在哺乳以后或睡覺將醒之標突然發作,尖聲啼哭,繼有冷汗,哭聲轉嘶啞,肢端唇色發紺,呼吸由急促轉為不規則,心音低鈍,肢冷,體溫不
關于維生素B12缺乏癥的鑒別診斷介紹
1.維生素B1缺乏癥 此病的主要特征是上升性、對稱性周圍神經炎。 2.維生素B6缺乏癥 此病表現為脂溢性皮炎改變,并有唇炎、舌炎、口腔炎,無巨幼細胞性貧血。
維生素A缺乏癥的簡介
維生素A缺乏病又稱蟾皮病,是一種維生素A缺乏所致的營養障礙性疾病,表現為皮膚干燥和粗糙,四肢伸側圓錐形毛囊角化性丘疹、夜盲、角膜干燥和軟化等,目前此病在國內已罕見。維生素A是維持一切上皮組織健全所必須的物質,其中以眼、呼吸道、消化組,尿道及生殖系統等上皮影響最顯著。維生素A缺乏時,上皮干燥,增生
嬰兒腹瀉的疾病分類
輕度腹瀉: 寶寶大便每天約3~10次,黃色或綠色,稀糊狀或蛋花湯樣,常見白色或黃白色奶瓣或泡沫,有酸味,偶爾有惡心、嘔吐。寶寶精神狀態好,體重輕度下降,體溫大多正常,偶有低熱,無明顯脫水癥狀。這樣的情況多數是因為進食不當、消化不良或者著涼所導致的非細菌感染性的腹瀉。 中重度腹瀉: 除了與細
關于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病的基本介紹
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癥(deficiency of vitamin K)是由于維生素K缺乏引起的凝血障礙性疾病。維生素K缺乏,影響某些凝血因子激活,發生凝血障礙而出血。 本病為新生兒、嬰兒期常見疾病,發生于1周內的新生兒叫新生兒出血癥;發生于嬰兒期的叫晚發性或遲發性維生素K依賴因子缺乏癥;因肝
關于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病的基本介紹
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癥(deficiency of vitamin K)是由于維生素K缺乏引起的凝血障礙性疾病。維生素K缺乏,影響某些凝血因子激活,發生凝血障礙而出血。 本病為新生兒、嬰兒期常見疾病,發生于1周內的新生兒叫新生兒出血癥;發生于嬰兒期的叫晚發性或遲發性維生素K依賴因子缺乏癥;因肝
維生素K缺乏癥的簡介
維生素K缺乏癥又稱獲得性凝血酶原減低癥,是指由于維生素K缺乏導致維生素K依賴凝血因子活性低下,并能被維生素K所糾正的出血。存在引起維生素K缺乏的基礎疾病、出血傾向、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缺乏或減少為其特征。
維生素D缺乏癥的病因
日光照射不足 人體日常所需的維生素D主要是利用日光中紫外線照射皮膚而獲得,因陰雨或天氣炎熱不常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居室潮陰,窗戶緊閉,城市高層建筑多,空氣塵埃多而阻擋紫外線的通過等,均是小兒易患佝僂病的因素。[2] 維生素D攝入不足 乳類(包括母乳和牛乳)中維生素D的含量很少,不能滿足小兒
維生素A缺乏癥的病因分析
1.原發性因素 4歲以下兒童維生素A缺乏的發生率遠高于成人,其主要原因是維A和胡蘿卜素都很難通過胎盤進入胎兒內。因此新生兒血清和肝臟維生素A水平明顯低于母體。如在出生后不能得到充足的維生素A補充則極易出現維生素A缺乏病。 2.消化吸收影響因素 維生素A為脂溶性維生素,它和胡蘿卜素在小腸的消
嬰兒步行晚的鑒別
需要鑒別的病種主要與發生骨增生硬化的疾病相鑒別。 1.全身性骨皮質增生癥(Van Buchem病) 除骨質增生硬化,還可見到小骨贅疣。血清AKP升高。X線征象與本病相似。兩者關系尚不清。 2.慢性家族性高磷酸酶血癥 頭顱增大、四肢骨彎曲、肌行軟無動力、不便。 3.骨梅毒 多累及長骨,可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