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發現一種碳酸鹽重稀土新礦物
據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和西北大學官網消息,近日,經國際礦物學學會新礦物命名與分類專業委員會(IMA-CNMNC)審查、投票,西北大學地質學系、大陸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鵬副教授、姚薇博士(現西安礦產資源調查中心高級工程師)、楊文強工程師與其合作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李國武教授團隊、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所毛景文院士等申請的新礦物通過審查,正式獲得批準。新礦物的國際礦物學會編號為IMA2022-120,英文名為yuchuanite-(Y),中文名為毓川碳釔礦,礦物為縮寫Ych-(Y)。該新礦物以中國工程院陳毓川院士的名字命名。陳毓川院士系我國著名礦床地質與礦產勘查學家。其于1934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鎮,原籍寧波,1959年畢業于蘇聯烏克蘭頓涅茨克工業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毓川院士長期從事礦床地質、地球化學、區域成礦規律、成礦預測研究及礦產勘查工作。在錫、鎢、鐵、銅、金......閱讀全文
我國新發現一種碳酸鹽重稀土新礦物
據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和西北大學官網消息,近日,經國際礦物學學會新礦物命名與分類專業委員會(IMA-CNMNC)審查、投票,西北大學地質學系、大陸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鵬副教授、姚薇博士(現西安礦產資源調查中心高級工程師)、楊文強工程師與其合作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李國武教授團隊、中國地質科
西北大學地質學系青年教師發現兩種新礦物
近日,經國際礦物學學會新礦物命名與分類專業委員會(IMA-CNMNC)審查、投票,西北大學地質學系、大陸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鵬副教授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李國武教授團隊申請的兩種新礦物,均通過認定。新礦物的國際礦物學會編號為IMA2022-120和IMA2022-142,英文名分別為yuchuan
緬懷!著名礦物加工專家陳清如院士逝世!
陳清如院士1926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5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畢業于唐山交通大學礦冶系,1952年7月起先后在唐山交通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任教。1983年晉升為教授,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5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清如院士是我國礦物加工學科的奠基者和
何毓琦院士:科研是快樂的
5月11日上午,應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院院長管曉宏教授邀請,IEEE終身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何毓琦教授到西安交通大學作報告,報告主題為“控制理論與系統的過去、現在與將來”。 何毓琦院士回顧了自動化控制的發展歷程。自動化的開始是1959年Kalman發表基礎動力的論文為代表的,其后一共經
日本發現含有稀土的新礦物
日本山口大學、愛媛大學和東京大學的聯合研究小組2日發表一份公報說,他們在三重縣發現了一種含有稀土的新品種礦物。 稀土在改造傳統產業和發展高新技術領域當中具有“點石成金”的作用。而新礦物是2011年4月在三重縣伊勢市的山中發現的,它是含有稀土鑭和稀有金屬釩的一種特殊褐簾石。今年3月
中科院院士沈善炯、謝毓元逝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沈善炯,因病醫治無效,于2021年3月26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3歲。 沈善炯,1917年4月出生,江蘇吳江人。1942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1951年于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獲博士學位。 歷任浙江大學副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中科院院士沈善炯、謝毓元逝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沈善炯,因病醫治無效,于2021年3月26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3歲。 沈善炯,1917年4月出生,江蘇吳江人。1942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1951年于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獲博士學位。 歷任浙江大學副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礦物加工專家陳清如逝世 共和國今年已痛失15位兩院院士
陳清如,1926年12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1948年至1952年就讀于唐山交通大學,1959年至1960年到莫斯科礦業學院進修,先后在唐山交通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工作。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清如是我國著名的礦物加工專家、教育家,礦物加工學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長期致力于選
陳竺、陳賽娟院士最新PNAS文章
上海交通大學的科學家們對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進行了基因組研究,為人們展示了與這種疾病有關的特征性基因組損傷、克隆構型和獨特的腫瘤克隆擴增模式。這項研究于五月二十一日提前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的網站上。 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的李曉(Xiao Li)、上海交
日本研究小組宣布發現兩種新型稀土礦物
由日本山口大學、東京大學、愛媛大學等組成的研究小組近日宣布,他們發現了兩種新的以稀土元素鑭為主要成分的礦物,并已獲得國際礦物學協會的承認。這兩種新的礦物被命名為Ferriakasakaite-(La)和Ferriandorosite-(La)。 據山口大學礦物學副教授永嶌真理子介紹,這兩種
日本研究小組宣布發現兩種新型稀土礦物
據日本4月4日報道,由日本山口大學、東京大學、愛媛大學等組成的研究小組近日宣布,他們發現了兩種新的以稀土元素鑭為主要成分的礦物,并已獲得國際礦物學協會的承認。這兩種新的礦物被命名為Ferriakasakaite-(La)和Ferriandorosite-(La)。 據山口大學礦物學副教授永
陳竺陳賽娟院士2013開年PNAS文章
來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上海交大瑞金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Eriocalyxin B ameliorates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by suppressing Th1 and Th17 ce
陳竺院士已被授予10個院士頭銜
4月12日,陳竺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據公開資料顯示,這是他被授予的第10個院士頭銜。 陳竺于1981年獲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碩士學位, 1989年獲法國巴黎第七大學血液學研究所腫瘤發病基礎專業博士學位。 畢業后的陳竺依然力學篤行,孜孜無怠。于199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9年當
北大院士建議設稀土期貨平臺 增強稀土定價權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中科院院士嚴純華,是新中國第一個自己培養出的研究稀土分離的博士。身為一個上海人,嚴純華這次是江西代表團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因為在去年9月,嚴純華牽頭,成立了贛州國家鎢與稀土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他擔任中心主任,嚴純華從此也成了“準老l”。當包頭擁有稀土產品交易所
巨星隕落!數學家周毓麟院士因病逝世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數學家、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周毓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1年3月2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8歲。 周毓麟,1923年2月出生于上海,1945年畢業于大同大學數學系。早年從事拓撲學研究,1954年赴莫斯科大學留學,主攻非線性偏微分方程,1957年獲物理數學科學副博士學位后
陳竺陳賽娟院士發表2014開年PNAS文章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研究人員證實,在造血細胞中DNA甲基轉移酶3A(DNA methyltransferases 3A,DNMT3A) Arg882突變,通過破壞基因表達/DNA甲基化驅動了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
中國地質學會首批榮譽會士和會士名單公布
按照《中國地質學會會士工作條例(試行)》和《關于開展中國地質學會會士遴選工作的通知》規定,中國地質學會于2022年4月啟動了首批會士遴選工作。經會士遴選委員會遴選和中國地質學會第40屆理事會第四十一次常務理事會審議通過,竇立榮等10位科學家當選為中國地質學會會士。 按照相關規定,院士成為榮譽會士
百歲院士周毓麟:“國家需要我,是我的榮幸”
1984年10月的一天,紀念我國原子彈爆炸成功二十周年文藝晚會在北京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周毓麟和夫人徐明月受邀參加,這時,徐明月才知道“出差”北京20年的丈夫,原來是做核武器研究的。回到家后,徐明月對周毓麟說:“原來你是搞原子彈的!”周毓麟反問:“那你以為我是在做什么?”徐明月笑答:“我以為你是做導
陳家鏞院士:化工“牽手”冶金
陳家鏞,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的化學工程學家和冶金學家。他在大學和研究生期間主修化學工程,1956年回國后加入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開拓了我國濕法冶金研究的新領域,面向國家重大戰略急需開展了長期艱苦卓絕的工作,取得的大量科研成果服務于國家經濟和國防建設。主編《溶劑萃取手冊》《濕法
著名橋梁專家陳新院士逝世
6月26日,我國著名橋梁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新,因病醫治無效,在無錫逝世,享年80歲。 陳新1953年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橋梁專業,畢業后就投身到武漢長江大橋的設計中。1953-1957年,參加武漢長江大橋設計,主要從事水中基礎設計工作,為實現蘇聯專家提出的管柱鉆孔基
陳竺、陳賽娟院士Nature Genetics發表腫瘤研究新成果
由上海交通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報告稱,他們采用外顯子組測序技術繪制出了自然殺傷/T細胞淋巴瘤(NKTCL)基因組學圖譜。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發布在7月20日的《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志上。 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協同創新中心的陳賽娟(Sai-Juan Chen)院士
陳竺、陳賽娟院士Nature Genetics發表腫瘤研究新成果
由上海交通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報告稱,他們采用外顯子組測序技術繪制出了自然殺傷/T細胞淋巴瘤(NKTCL)基因組學圖譜。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發布在7月20日的《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志上。 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協同創新中心的陳賽娟(Sai-Juan Chen)院士
陳竺、陳賽娟院士Nature子刊發表新文章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研究人員對新白血病受累基因IQCG展開研究,揭示出IQCG蛋白的某些功能和分子特征是斑馬魚中造血作用的必要條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5月2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陳竺(Zhu Ch
中國稀土開拓者蘇鏘院士:跟稀土糾纏了一生
中國著名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稀土研究的開拓者蘇鏘17日凌晨因病在廣州去世,享年86歲。蘇鏘學生、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王靜18日緬懷其師時稱,“跟稀土糾纏了一生”是對蘇鏘老師非常貼切、真實的寫照。 王靜說,蘇鏘老師在世時曾言,他這一生談過兩次戀愛,都在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記陳能寬院士與西南交大
陳能寬 5月27日12時,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能寬因病逝世,享年94歲。噩耗傳到位于成都的西南交通大學,全校師生萬分悲慟,紛紛以各種形式緬懷這位杰出校友。自1942年進入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現西南交通大學)礦冶系學習以來,陳能
著名材料學家陳創天院士逝世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材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陳創天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18年10月31日9時5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定于2018年11月2日—11月3日在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1號樓407會議室設立陳創天先生追思堂,供
陳君石院士:加強“轉基因”科普
? 日前,天津市中小學開學第一天之際,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在“科普中國·科學答人”第六季中以《神奇的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科學解讀轉基因農作物》為主題開展線上科普講座。他呼吁,由于轉基因食品的負面輿情和謠言一直在循環反復地傳播,應加強科普,提高消費者對轉基因的科學認識。陳君石在講座中(主辦方供圖)
陳竺陳賽娟院士PNAS發表白血病新文章
近日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評估了特異性代謝產物2-羥基戊二酸(2-hydroxyglutarate,2-HG)水平對于預測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預后的價值。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
中國地質學會首批榮譽會士和會士名單公布
為完善中國地質學會會員體系,建立學術和專業認可制度,大力弘揚科學精神,鼓勵會員不斷攀登科學技術高峰,推動地質科技進步,促進我國地質事業發展,在中國地質學會迎來百年華誕之際,根據《中國地質學會章程》精神,中國地質學會設立了會士制度。 按照《中國地質學會會士工作條例(試行)》和《關于開展中國地質學
著名稀土專家、礦物學家張培善逝世 享年97歲
我國著名稀土專家、礦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培善先生,于2022年12月19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 張培善先生1925年6月25日出生于山東省滕縣,1952年9月畢業于青島山東大學地質礦物學系,1955年12月作為何作霖先生的研究生進入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