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環境專家說,根據估算,清除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導致的放射性污染的費用總額接近10萬億日元(約1000億美元),而且有可能更高。 這一數據是日本環境放射能除染學會日前在東京舉行的會議上公布的。學會理事長森田昌敏說,今后應該開發以較低成本清除放射性污染的技術,還應該繼續討論如何確定費用的上限。 清除放射性污染的工作包括運輸受污染的土壤和廢棄物,清洗污染土壤并減少體積等。專家估計,運輸污染土壤和廢棄物的費用每立方米約3萬日元,清洗和減少體積的費用約每噸5萬至10萬日元。 如果日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負責的清污地區各自產生4500萬至6000萬立方米的污染土壤和廢棄物,總的運輸和處理費用可能達到10萬億日元。 ......閱讀全文
“相比空氣和海洋的核污染,我最擔憂的是土壤核污染。一旦受長壽命放射核污染土地生產的食物通過食物鏈的方式在世界范圍內擴散,后果將十分嚴重。”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彭光雄介紹,核污染進入人體并殘留的話會直接輻射人體肝臟、腸胃等重要器官。“一旦食用就變成一種內照射,是十分有害的。” 今年1月初,
法國電視3臺日前播出了一部名為《福島:是否會造成全球污染?》的紀錄片,揭露了日本政府掩蓋核污染事實真相,每天向太平洋排放數百噸核污染廢水,以及歐美市場發現遭到核污染的海鮮等情況。 紀錄片披露,日本政府要求檢測儀器供應商修改儀器參數,使之“不那么靈敏”,導致對核輻射的檢測結果至少比正常值低2
為向從日本歸來人員,提供核污染檢測,今天上午,解放軍307醫院核污染檢測中心正式啟用。截止到今天上午11時30分,約15名從日本返回北京的人員申請檢測核污染。 “第一批來檢測的是來自某電臺的記者,他們昨天晚上8點下了飛機就直接過來了。”解放軍307醫院劉素剛院長介紹。據了解,這兩名記者曾到
大面積持續霧霾是由“核霧染”造成的?這個疑問在互聯網上發酵了一個多月。 疑問源于一篇題為《中國煤炭工業的崩潰和核霧染災難》的博文,作者馬可安自稱是物理博士。按其說法,華北霧霾經久不散,是因為空氣中漂浮的粉塵顆粒是帶電的,而帶電原因,是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大營地區煤礦的放射性鈾。 也就是說
俄羅斯喀山聯邦大學與美國萊斯大學聯合研發出核污染水的廉價凈化技術,相關的研究成果刊登在美國《Carbon》科學雜志上。 該工藝采用的原材料有兩種:一種是被稱之為“C-seal F”的碳材料,現主要作為石油開采業中鉆井液添加劑來使用;第二種為自然界中的天然次石墨,兩種材料均成本低廉。采用氧化
俄羅斯喀山聯邦大學與美國萊斯大學聯合研發出核污染水的廉價凈化技術,相關的研究成果刊登在美國《Carbon》科學雜志上。 該工藝采用的原材料有兩種:一種是被稱之為“C-seal F”的碳材料,現主要作為石油開采業中鉆井液添加劑來使用;第二種為自然界中的天然次石墨,兩種材料均成本低廉。采用氧化
近期,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環境修復材料與技術學科組的學術論文Magnetic prussian blue/graphene oxide nanocomposites caged in calciu
日本9級地震、海嘯及隨之引發的核泄漏,使民眾對核輻射的關注度大幅提升。解放軍307醫院核污染檢測中心的專家們今天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日本核泄漏事件對中國影響甚微。民眾應科學客觀地了解核輻射相關知識,無須過度檢測及防治。 隨著從日本返回中國的人員增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
四年前的日本大地震,您可曾淡忘?福島核電站的核泄漏事故,使得許多國家和地區對日貨、特別對來自核泄漏污染縣區的食品和農產品采取了禁止進口措施。近日,臺灣爆出有人將日本核污染區食品違規輸入臺灣并銷售,引起社會普遍關注。隨后,浙江溫州也發現了類似問題。羊城晚報記者提醒消費者,購買日本進口食品要仔細查看
本文導讀:聯合國16日發表預測稱,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產生的核輻射云有可能在當地時間18日晚些時候抵達加利福尼亞州。不過美國專家反復強調,飄到美國的輻射物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將很有限。 聯合國16日發表預測稱,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產生的核輻射云有可能在當地時間18日晚些時候抵達加利福尼亞州。不過美
3月16日,復旦大學放射醫學研究所接待了十多名從日本返滬的記者和市民。經檢測,沒有發現受到核污染的患者。 復旦放射研究所未測到受核污染患者 人體核輻射檢查步驟: 物理性檢測(應用儀器進行人體表面核污染和內污染檢查) ↓檢測指標異常 生理檢測(尿樣、抽血等進一步的檢查)
目前,日本福島核事故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就氣象條件與核輻射污染擴散問題、氣象服務在核事故以及環境應急響應中發揮的作用等問題,新華網和中國氣象局網站專門采訪了中國氣象局專家,他們是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國家核應急協調委專家咨詢組專家孫軍,世界氣象組織基本系統委員會核應急工作專家組
8月12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開始試驗性地抽取福島第一核電站廠房地下核污染水,凈化后直接排放入海。此舉能否有效減少核污染水?會不會污染周邊海域?這些問題就連制定計劃的專家們也沒有把握。就核污水處置,日本《朝日新聞》認為,目前還看不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希望。 應對措施均未見成效 福島核事故發
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發生里氏9.0級地震,引起日本核電站反應堆發生爆炸,全球各國都已在大氣中監測到此次爆炸的核污染物。 核電站管理方后續處理非常不力,反應堆核污染廢水發生泄漏至今,污染了當地及周邊的土壤、地下水和海域,已造成禽畜魚類體內輻射嚴重超標甚至部分死亡。更為嚴重的是,自4
5月1日,科技日報記者啟程赴白俄羅斯明斯克出差,在北京準備登機的時候,夫人發來了一條短信和鏈接說,4月28日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死亡區”發生了大面積火災,人們擔心這場火災可能引起一定程度的核污染。我被這一突如其來的短信驚呆了:不僅僅是出差正好要去的白俄羅斯也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嚴重受害區域,更因為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的海洋學專家近日表示,他們在加拿大西海岸的三文魚身上,首次檢測到銫-134放射性元素,證明日本福島核污染已經擴散到北美地區。這是在歐美媒體近期陸續報道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區出現遭到核污染魚類后,加拿大專家首次證實這一消息。央視駐多倫多記者前往維多利亞大學采訪了這位專家——杰伊·卡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的海洋學專家近日表示,他們在加拿大西海岸的三文魚身上,首次檢測到銫-134放射性元素,證明日本福島核污染已經擴散到北美地區。這是在歐美媒體近期陸續報道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區出現遭到核污染魚類后,加拿大專家首次證實這一消息。央視駐多倫多記者前往維多利亞大學采訪了這位專家——杰伊·卡倫
一年一度的央視“3·15”晚會如約上演。晚會曝光了跨境電商平臺以及跨境電商平臺線下體驗店銷售涉嫌來自日本核污染地區的包括奶粉、麥片、大米、酒類等食品,其中有網紅麥片——卡樂比麥片。此外,知名品牌無印良品也位列其中。那么,南寧是否有涉及日本幾個核輻射縣生產的食品在銷售?16日,青秀區食品藥品監督管
中國科學報記者從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成功制備出一種新型納米材料,可用于高效吸附核廢水中的放射性銫元素。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材料化學雜志A》。 日前,中國科學報記者從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成功制備出一種新型納米材料,可用于高效吸附核廢水中的
1986年4月26日,位于烏克蘭北部靠近白俄羅斯邊境的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機組突然發生爆炸,造成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慘重的核災難。盡管30年過去了,但這場災難猶如一場難以熄滅的大火,仍帶給人們無盡的傷痛和反思。 渡盡劫波傷猶在。核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主要是甲狀腺、血液系統和淋巴系統的病變
核被膜(nuclear envelope)是包被核內含物的雙層膜結構,作為界膜,它把細胞核與細胞質分開,有利于穩定基因的結構,外核膜與胞質中的粗面內質網相鄰,外表亦有核糖體附著,內核膜附著有一層纖維狀蛋白網,該結構對內膜具有支撐作用。核間隙與粗面內質網腔相通,內含多種蛋白質和酶,核膜還控制著細胞核與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道,在2011年發生東日本大地震后,在福島的中國人急劇減少,雖然全體在日中國人人口從2012年起開始恢復,但是福島要恢復到震前水平還需要很長時間。在福島的中國人在2008年達到高峰,達5768人,但在2011年下降至3710人,2012年更下降到3527人。盡管 3.11
從移動指揮平臺、在線監控,到視頻監控、衛星監控、汽車現場監控――為保障亞運空氣污染整治力度,廣州正在通過系統整合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一個融合多方、多渠道、多形式監測手段為一體的檢測體系將在國慶前投入使用。 廣州市環保局副局長楊柳在3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這一系統將使得廣州的環境監
最近朋友圈流傳兩篇文章,題為“中國煤炭工業的崩潰和核污染災難”和“再談中國核污染問題的事實和原理”(文章署名為馬可安物理博士)。文章一發表,掀起民眾的不小恐慌,一些媒體也及時進行調查報道,反駁文章中的觀點,小編也借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長江學者代世峰的“霧霾是由煤中的鈾造成的嗎?”一文,來澄清事實
最近朋友圈流傳兩篇題為“中國煤炭工業的崩潰和核污染災難”和“再談中國核污染問題的事實和原理”的文章(文章署名為馬可安物理博士)。霧霾是大家十分關心的問題,作為長期從事煤中微量元素研究的科研人員,讀后我們都很吃驚。我們認為:馬可安文章提出的“北方火電廠燃煤引起放射性鈾粉塵大量散布,促進霧霾的形成”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東京電力公司27日透露,福島核電站高濃度核污水泄漏很可能從7月9日前后開始。東電列舉證據稱,附近作業員遭受的輻射量從7月 9日前后開始上升。這是東電首次就地上儲罐污水泄漏提出具體的開始時間。發現泄漏是在8月19日,這意味著約有1個半月東電沒有察覺。 距離發現泄漏的
3月28日,日本宣布從福島第一核電站區域內土壤中檢測出放射性钚,“表明了事故的重大性和嚴重性”。消息一出,讓本已緊張的公眾更加繃緊了神經。放射性钚會給人體帶來什么傷害?福島核電站未來命運如何?放射性物質會以怎樣的方式進入我國? 在29日舉行的2011中國科協熱點問題學術報告會上,中國
福島核危機遲遲得不到解決,很有一股“長期抗戰”的架勢。放射物質泄漏的源頭,至今還未確定;“搶險”作業一直沒有大的進展;核泄漏的程度和范圍越來越大……形勢發展的前景,很是不妙。 目前,不僅福島周邊十幾個都縣的大氣、土壤、海水和自來水受到了立體式侵害,就連遠在數千里之外的冰島、法國等國,
日本大地震引發的福島核電站泄露事件受到我國公眾的高度關注,“核恐慌”一度在國內部分地區蔓延。作為我國從事甲狀腺臨床和研究的專業學會,我們發表下述聲明,澄清核輻射與甲狀腺癌的關系。 一、 我國環境尚未受到日本核泄露的影響 根據3月17日16時我
據環保部網站消息,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今日發布全國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級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值,監測結果表明中國輻射環境水平未受到日本核電事故的影響。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今日介紹說,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3月15日16時發布全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