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簡介
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嬰幼兒期常見的營養缺乏癥,本病是由于兒童體內維生素D不足使鈣、磷代謝紊亂,產生的一種以骨骼病變為特征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典型表現是生長著的骨干骺端和骨組織礦化不全,維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礦化不全,則表現為骨質軟化癥。 嬰幼兒生長快、戶外活動少,是發生影響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高危人群。......閱讀全文
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簡介
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嬰幼兒期常見的營養缺乏癥,本病是由于兒童體內維生素D不足使鈣、磷代謝紊亂,產生的一種以骨骼病變為特征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典型表現是生長著的骨干骺端和骨組織礦化不全,維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礦化不全,則表現為骨質軟化癥。 嬰幼兒生長快、戶外活動少,是發生影響性維生素D缺乏
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疾病描述
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是由于兒童體內維生素D不足使鈣、磷代謝紊亂,產生一種以骨骼病變為體征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典型的表現是生長這的長骨干骺端組織礦化不全,維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礦化不全,則表現為骨質軟化癥,佝僂病也同時也骨質軟化癥,長骨與生長板同時受損。 嬰幼兒,特別是小嬰兒,生長快、戶外活
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診斷檢查
早期診斷,及時治療,避免發生骨骺畸形,正確的診斷必須依據維生素D缺乏的病因、臨床表現、血生化及骨骺X線檢查。應注意早期的神經興奮性增高的癥狀有無特異性,如多汗、枕脫、煩鬧等,因此僅據臨床表現的診斷準確率較地,以血清25—OHD水平測定為最可靠的診斷標準,血清25—OHD在早期明顯降低。但在一般醫
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病狀體征
多見于嬰幼兒,特別3個月以下的小嬰兒,主要表現為生長最后部位的骨骼改變,并可影響肌肉發育脊神經興奮性的改變。因而年齡不同,佝僂病的骨骼改變常在維生素D缺乏一段時間后出現,圍生期維生素D不足的嬰兒佝僂出現較早,兒童期發生佝僂病的較少,重癥佝僂患者還可有消化和心肺功能障礙,并可影響行為發育和免疫功能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簡介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又叫骨軟化癥即骨礦化不足,為新形成的骨基質鈣化障礙,是以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紊亂和臨床以骨骼的鈣化障礙為主要特征的疾病,維生素D是維持高等動物生命所必需的營養素,它是鈣代謝最重要的生物調節因子之一。維生素D不足導致的佝僂病,是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病,發病緩慢,影響生長發育
關于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病因分析
圍生期維生素D不足 母親妊娠期,特別是妊娠后幾維生素D營養不足如母親嚴重營養不良、肝腎疾病、慢性腹瀉,以及早產、雙胎均可使嬰兒的體內儲存不足。 日照不足 因紫外線不能通常玻璃窗,嬰幼兒被長期過多的留在室內活動,使內元性維生素D生成不足。大城市高大建筑可阻擋日光照射,大氣污染如煙霧、塵埃可吸
簡述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治療方案
目的在于控制活動期防止骨骼畸形,治療的原則應以口服為主,一般劑量為每如50μg—100μg(2000IU—4000IU)或1,25—(OH)2D30.5μg—2.0μg,一月后,改預防量400IU/如。大劑量維生素D與治療效果無正比例關系。不縮短療程,與臨床分期無關,且采用大劑量治療佝僂病的方法
關于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疾病預防介紹
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一自限性疾病,有研究證實日光照射和生理劑量的維生素D(400IU)可治療佝僂病,因此,現認為確保兒童每日獲得維生素D400IU是預防和治療的關鍵。 圍生期 孕母應多戶外活動食用富含鈣、維生素D五以及其他營養素的食物,妊娠后期適量補充維生素D(800IU/日),有有
關于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鑒別診斷介紹
鑒別診斷主要與甲低進行鑒別。 及與軟骨營養不良、黏多糖病、維生素D依賴性佝僂病、腎性佝僂病、肝性佝僂病等鑒別。 1.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 生后2~3個月開始出現甲狀腺功能不足現象,并隨月齡增大癥狀日趨明顯,如生長發育遲緩、體格明顯矮小、出牙遲、囟大而閉合晚。腹脹等,與佝僂病相似,但患兒智能
關于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病理生理介紹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可以堪稱是機體為維持血鈣水平而對骨骼造成的損害,長期嚴重維生素D缺乏造成腸道吸收鈣化、磷減少和低血鈣癥。以致甲狀旁腺功能代償性亢進,PTH分泌增加以動員鈣釋出血清鈣濃度維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但PTH同時也抑制腎小管重吸收磷、繼發機體嚴重鈣、磷代謝失調。特別是嚴重低血磷的
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癥的簡介
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癥(tetany of vitamin Deficiency)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伴發癥狀之一,多見于6個月以內的小嬰兒。因預防維生素D缺乏工作的普遍開展,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癥已較少發生。
嬰幼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簡介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vitamin D deficiency rickets),這是一種小兒常見病,一種慢性營養性疾病,占總佝僂病95%以上,本病系因小兒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性鈣、磷代謝失常以致鈣鹽不能正常沉著在骨骼的生長部分,最終發生骨骼畸形。其主要特征為正在生長的長骨干骺端或骨組織礦化
如何診斷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診斷依據維生素D缺乏的病因、臨床表現、血生化及骨骼X線檢查,血生化與骨骼X線的檢查為診斷的“金標準”,不論嬰兒還是兒童,血漿25-OH-D3濃度應當≥50nmol/L(20ng/mL)。早期的神經興奮性增高的癥狀無特異性。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臨床診斷
?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嬰幼兒期較常見的全身性疾病,由于維生素D不足使鈣、磷代謝紊亂,產生的一種以骨骼病變為特征的全身慢性營養疾病。典型表現為生長中的長骨干骺端和骨組織礦化不全,成骨礦化不全表現為骨質軟化癥。??? [診斷程序]??? 步驟一 是不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重要疑診線索??? 3歲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1)血生化檢查 測定血鈣、磷、堿性磷酸酶,血清25-(OH)D3(正常10~80g/L)和1,25-(OH)2D3(正常0.03~0.06g/L)在佝僂病活動早期就明顯降低,為可靠的早期診斷指標,血漿中堿性磷酸酶升高。 (2)尿鈣測定 尿鈣測定也有助于佝僂病的診斷,尿中堿性
治療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方法介紹
預防和治療均需補充維生素D并輔以鈣劑,防止骨骼畸形和復發。 1.一般治療 堅持母乳喂養,及時添加含維生素D較多的食品(肝、蛋黃等),多到戶外活動增加日光直接照射的機會。激期階段勿使患兒久坐、久站,防止骨骼畸形。 2.補充維生素D 初期每天口服維生素D,持續1個月后,改為預防量。激期口服,
關于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病因分析
1.日光照射不足 維生素D由皮膚經日照產生,如日照不足,尤其在冬季,需定期通過膳食補充。此外空氣污染也可阻礙日光中的紫外線。人們日常所穿的衣服、住在高樓林立的地區、生活在室內、使用人工合成的太陽屏阻礙紫外線、居住在日光不足的地區等都影響皮膚生物合成足夠量的維生素D。對于嬰兒及兒童來說,日光浴是
關于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鑒別診斷介紹
1.軟骨營養不良 是一遺傳性軟骨發育障礙,出生時即可見四肢短、頭大、前額突出、腰椎前突、臀部后凸。根據特殊的體態(短肢型矮小)及骨骼X線作出診斷。 2.低血磷抗生素D佝僂病 本病多為性連鎖遺傳,亦可為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也有散發病例。為腎小管重吸收磷及腸道吸收磷的原發性缺陷所致。佝僂病
簡述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臨床表現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臨床主要為骨骼的改變、肌肉松弛、以及非特異性的精神神經癥狀。重癥佝僂病患者可影響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及免疫系統,同時對小兒的智力發育也有影響。在臨床上分為初期、激期、恢復期和后遺癥期。初期、激期和恢復期,統稱為活動期。 1.初期 多數從3個月左右開始發病,此期以精
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癥的預防介紹
確保兒童每日獲得維生素D400IU是預防和治療的關鍵。 同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孕婦應多作戶外運動,飲食應含豐富的維生素D、鈣、磷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新生兒在出生2周后應每日給予生理量(10~20μg/日)維生素D;處于生長發育高峰的嬰幼兒更應采取綜合性預防措施,即保證一定時間的戶外活動和給予
維生素D依賴性佝僂病的簡介
維生素D依賴性佝僂病(VDDR)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臨床特征與典型維生素D缺乏癥相類似,故亦稱之為假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患兒多在1周歲左右開始出現骨病變,“O”形腿常為引起注意的最早癥狀。 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造成腎小管上皮細胞25(OH)D3-1α羥化酶的遺傳性缺陷,合成1,25(OH)2
概述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癥的治療方案
1、急救處理 (1)氧氣吸入:驚厥期應立即吸氧,喉痙攣者須立即將舌頭拉出口外,并進行口對口呼吸或加壓給氧,必要對做氣管插管以保證呼吸道通暢。 (2)迅速控制驚厥或喉痙攣。可用10%水合氯醛,每次40—50mg/kg,保留灌腸、或地西泮每次0.1—0.3mg/kg肌肉或靜脈注射。 2、鈣劑治
概述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癥的癥狀體征
主要為驚厥、喉痙攣和手足抽搐,并有程度不等的活動期佝僂病的表現。 隱慝型 血鈣多在1.75mmol/L—1.88mmol/L,沒有典型發作的癥狀,但可通過刺激神經肌肉而引出體征。 ①面神經征(Chvostek sign);以手指尖或叩診錐驟擊患兒顴弓與口角間的面頰部(第7顱神經孔處)引起眼
嬰幼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臨床表現
1、早期常煩躁不安,愛哭鬧,睡覺易驚醒,汗多,特別是入睡后頭部多汗,由于汗的刺激不舒服,故頭常在枕頭上摩擦,使腦后枕部半圈禿發,醫學上稱“枕禿”。 2、以后逐漸出現骨骼改變,如前囟門閉合延遲(正常應在1.5歲前閉合),出牙晚,可晚至1歲才出牙,頭較大呈方形,助骨下緣外翻,雞胸、“O”形腿等。
預防嬰幼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相關介紹
1、普及預防措施 ⑴加強宣傳工作,包括對孕婦、圍生期、乳兒期的合理預防佝僂病知識,具體落實在婦幼保健管理系統工作中。 ⑵推廣法定維生素D強化食品。近年來北京兒科研究所營養研究室研制了維生素AD強化牛奶(AD奶),含維生素A2000IU/L,維生素D600IU/L,經試驗證明,此種強化牛奶是解
嬰幼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癥狀體征介紹
1、一般癥狀 當維生素D缺乏到一定程度時,臨床出現一系列神經精神癥狀,如多汗,且與溫度無關,特別是在吃奶和哭鬧時,汗味異臭;易激惹,容易發生夜驚、夜啼、煩惱、睡眠不安。這些并非佝僂病的特異癥狀,但在好發地區,參考有關資料,可以作為臨床早期診斷的參考依據。 2、骨骼病變體征 ⑴頭部:早期可見囟
關于嬰幼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病因分析
1.維生素D攝入不足 維生素D攝入不足是本病發病的最主要原因。維生素D的來源有兩個途徑,一是內源性,由日光中波長296~310μm的紫外線,照射皮膚基底層內貯存的7-脫氫膽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轉化為膽骨化醇(cholec alciferol)即維生素D3(VitD3)
關于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癥的病理生理介紹
維生素D缺乏時,血鈣下降而甲狀旁腺不能代償性分泌物增加,血鈣繼續降低,當總血鈣低于1.75mmol/L—1.88mmol/L(
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的簡介
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Tetany of vitamin D deficiency)又稱佝僂病性低鈣驚厥或嬰兒手足搐搦癥。因維生素D缺乏,甲狀旁腺代償功能不足,導致血清鈣離子降低,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出現驚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痙攣等。多見于2歲以下小兒。
低血磷性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簡介
低血磷性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一種腎小管遺傳缺陷性疾病。低血磷性抗維生素D佝僂病比較常見,又稱家族性低磷血癥,或腎性低血磷性佝僂病。本病是由于腎小管缺陷,腎臟丟磷,以致鈣、磷代謝紊亂,造成佝僂病。遺傳方式是X-性聯鎖顯性遺傳,對一般生理劑量的維生素D無反應,故又稱抗維生素D佝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