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奈瑟菌的形態結構
形態 形態與染色淋球菌呈卵圓形或豆形,菌體長0.6~0.8μm,寬約0.5μm。常成對排列,鄰近面扁平或稍凹陷,像兩粒豆子對在一起。無鞭毛,不形成芽孢。在急性感染的機體內,其形態較典型,多位于細胞漿內。慢性期則在細胞外。淋球菌革蘭染色陰性。用堿性美藍染色時,菌體呈藍色。用Pappehheim Saathof染色時,菌體呈紅色,背景為天藍色,十分清晰。 結構 菌體結構淋球菌的致病主要與菌體外面的結構有密切關系。淋球菌外面結構為外膜,外膜的主要成分為膜蛋白、脂多糖和菌毛。膜蛋白可使淋球菌黏附于人體黏膜上,通過細胞吞噬作用進人細胞,在細胞內大量繁殖,導致細胞崩解,淋球菌擴散到黏膜下層引起感染。菌毛易黏附于子宮腔和口腔上皮細胞表面,有致病力及傳染性。......閱讀全文
淋病奈瑟菌特性
(1)形態與染色:本菌的形態與腦膜炎奈瑟菌很相似。在膿汁標本中,此菌通常位于中性粒細胞內,而在慢性淋病時常位于細胞外。從患者體內新分離的菌株可有莢膜和菌毛,經人工培養后,呈卵圓形或球形,排列不規則。無芽胞和鞭毛。(2)培養特性:營養要求較高,須在含有血液、血清或多種氨基酸和無機鹽類物質的培養基上生長
淺談淋病奈瑟菌
由淋病奈瑟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引起泌尿生殖系統的化膿性感染稱為淋病,是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更是一種古老悠久的傳染病。在我國,公元前2-3世紀,《黃帝內經素問》已有記載曰:“膀胱不和為癃。太陽作初氣,病中熱漲,脾受積濕之氣,小便黃赤,甚作淋”。而國外,在《
淋病奈瑟菌的簡介
引發淋病的病原體是“淋病奈瑟氏菌”,即俗稱的淋球菌。這種病菌擁有自我調節能力,能夠通過變異獲得抗藥性,或者至少使藥物的療效下降,并且它正在對越來越多種類的抗生素發展出這種免疫力。先是青霉素對它失效,再是四環素,環丙沙星,而現在到了頭孢克肟。
淋病奈瑟菌的結構
菌體結構淋球菌的致病主要與菌體外面的結構有密切關系。淋球菌外面結構為外膜,外膜的主要成分為膜蛋白、脂多糖和菌毛。膜蛋白可使淋球菌黏附于人體黏膜上,通過細胞吞噬作用進人細胞,在細胞內大量繁殖,導致細胞崩解,淋球菌擴散到黏膜下層引起感染。菌毛易黏附于子宮腔和口腔上皮細胞表面,有致病力及傳染性。
淋病奈瑟菌的簡介
引發淋病的病原體是“淋病奈瑟氏菌”,即俗稱的淋球菌。這種病菌擁有自我調節能力,能夠通過變異獲得抗藥性,或者至少使藥物的療效下降,并且它正在對越來越多種類的抗生素發展出這種免疫力。先是青霉素對它失效,再是四環素,環丙沙星,而現在到了頭孢克肟。
淋病奈瑟菌的形態
形態與染色淋球菌呈卵圓形或豆形,菌體長0.6~0.8μm,寬約0.5μm。常成對排列,鄰近面扁平或稍凹陷,像兩粒豆子對在一起。無鞭毛,不形成芽孢。在急性感染的機體內,其形態較典型,多位于細胞漿內。慢性期則在細胞外。淋球菌革蘭染色陰性。用堿性美藍染色時,菌體呈藍色。用Pappehheim Saat
淋病奈瑟菌的結構
菌體結構淋球菌的致病主要與菌體外面的結構有密切關系。淋球菌外面結構為外膜,外膜的主要成分為膜蛋白、脂多糖和菌毛。膜蛋白可使淋球菌黏附于人體黏膜上,通過細胞吞噬作用進人細胞,在細胞內大量繁殖,導致細胞崩解,淋球菌擴散到黏膜下層引起感染。菌毛易黏附于子宮腔和口腔上皮細胞表面,有致病力及傳染性。
淋病奈瑟菌的發現
1879年,奈瑟從35例急性尿道炎、陰道炎及新生兒急性結膜炎病人的分泌物中,分離出淋病雙球菌。1885年,Bumm在人、牛或羊的凝固血清培養基上培養淋球菌獲得成功,將菌種接種于健康人的尿道內也可產生同樣的癥狀。至此,淋球菌是淋病的病原體的結論始告成立。
淋病奈瑟菌的形態
形態與染色淋球菌呈卵圓形或豆形,菌體長0.6~0.8μm,寬約0.5μm。常成對排列,鄰近面扁平或稍凹陷,像兩粒豆子對在一起。無鞭毛,不形成芽孢。在急性感染的機體內,其形態較典型,多位于細胞漿內。慢性期則在細胞外。淋球菌革蘭染色陰性。用堿性美藍染色時,菌體呈藍色。用Pappehheim Saat
淋病奈瑟菌的檢驗
淋病奈瑟菌簡稱淋球菌,是常見的性傳播疾病淋病的病原菌,主要通過性接觸直接侵襲感染泌尿生殖道,口咽部及肛門直腸的黏膜,人類是其唯一的天然宿主和傳染源。人類對淋球菌無自然免疫力,均易感,病后免疫力不強,不能防止再感染。1? 生物學特性1.1 形態與染色? 淋球菌呈腎形或咖啡豆形,菌體直徑0.6~0.8
淋病奈瑟菌的檢查
微生物學檢查主要是采取尿道膿性分泌物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如在中性粒細胞中發現革蘭氏陰性雙球菌時,就有診斷價值,必要時進行分離培養。對患者應早期用藥,徹底治療。 2011年10月12,英國發現淋球菌具抗藥性,英國的醫生們原先用于治療淋病的抗生素藥物正在變得不再有效,因為引發這種性傳播疾病的病菌
淋病奈瑟菌的檢驗
淋病奈瑟菌簡稱淋球菌,是常見的性傳播疾病淋病的病原菌,主要通過性接觸直接侵襲感染泌尿生殖道,口咽部及肛門直腸的黏膜,人類是其唯一的天然宿主和傳染源。人類對淋球菌無自然免疫力,均易感,病后免疫力不強,不能防止再感染。1? 生物學特性1.1 形態與染色? 淋球菌呈腎形或咖啡豆形,菌體直徑0.6~0.8
淋病奈瑟菌的檢驗
?淋病奈瑟菌簡稱淋球菌,是常見的性傳播疾病淋病的病原菌,主要通過性接觸直接侵襲感染泌尿生殖道,口咽部及肛門直腸的黏膜,人類是其唯一的天然宿主和傳染源。人類對淋球菌無自然免疫力,均易感,病后免疫力不強,不能防止再感染。?? ?? ?1 ?生物學特性?? ? 1.1 形態與染色 ?淋球菌呈腎形或咖啡
淋病奈瑟菌的形態結構
形態 形態與染色淋球菌呈卵圓形或豆形,菌體長0.6~0.8μm,寬約0.5μm。常成對排列,鄰近面扁平或稍凹陷,像兩粒豆子對在一起。無鞭毛,不形成芽孢。在急性感染的機體內,其形態較典型,多位于細胞漿內。慢性期則在細胞外。淋球菌革蘭染色陰性。用堿性美藍染色時,菌體呈藍色。用Pappehheim
針對淋病奈瑟菌的防治原則
(1)盡早確診,及時治療:首先,患病后應盡早確立診斷,在確診前不應隨意治療。其次,確診后應毫不遲疑地立即治療,切莫坐失良機。(2)明確臨床類型:判斷是否為單純型,或有合并癥型,或播散型。臨床分型對正確地指導治療極其重要。(3)明確有無耐藥:明確是否耐青霉素,耐四環素等,這也有助于正確地指導治療。(4
淋病奈瑟菌:開始出現耐藥了嗎?
歐洲近年來對淋病的數據分析發現,自2008年以來淋病奈瑟菌的發病率一直在逐年升高,截止到2014年淋病感染人數已增長至2008年時的兩倍多,從每10萬人中有8人患病,增長至每10萬人中20人患病。2014年,歐盟24個國家報告了66143例淋病感染病例,比2013年增長了25%。發病率較高的國家有英
淋病奈瑟菌耐藥性監測
由淋病奈瑟菌染色體或質粒介導的耐藥菌株日趨增高,為加強淋病防治,我們對1995~1997年門診病人所分離的淋病奈瑟菌做了耐藥性監測。 1 材料和方法 1.1 標本采集 男性自尿道口內2 cm~4 cm,女性于宮頸口2 cm處采集分泌物,于無菌鹽水管內備用。1995~1997年間,門診
淋病奈瑟菌的臨床意義
淋病奈瑟菌的臨床意義是檢驗主管技師考試中所包含的內容。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了部分相關信息供學員參考。 臨床意義:淋病奈瑟菌是常見的性傳播疾病淋病的病原菌,主要通過性接觸直接侵襲感染泌尿生殖道,口咽部及肛門直腸的黏膜。如單純性淋病、盆腔炎、淋菌型結膜炎。
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學特性
(1)形態與染色:本菌的形態與腦膜炎奈瑟菌很相似。在膿汁標本中,此菌通常位于中性粒細胞內,而在慢性淋病時常位于細胞外。從患者體內新分離的菌株可有莢膜和菌毛,經人工培養后,呈卵圓形或球形,排列不規則。無芽胞和鞭毛。(2)培養特性:營養要求較高,須在含有血液、血清或多種氨基酸和無機鹽類物質的培養基上生長
淋病奈瑟菌的基本內容介紹
淋球菌是淋病奈瑟球菌的俗稱,為嚴格的人體寄生菌,常存在于急性尿道炎與陰道炎的膿性分泌物的白細胞中,形態染色類似于腦膜炎球菌。淋球菌感染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統的化膿性感染,是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俗稱淋病。臨床表現以尿道炎、宮頸炎多見,典型癥狀是排尿困難、尿頻、尿急、尿痛、排出黏液或膿性分泌物等。也可
淋病奈瑟菌藥敏試驗的臨床意義
由于臨床上目前沒有一種抗菌藥物對所有淋球菌敏感,因此建議臨床對淋病患者治療時應常規進行淋球菌培養加藥敏,指導臨床用藥,這對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減輕病人經濟負擔有著重要意義。
淋病奈瑟菌的結構及抵抗力
結構 菌體結構淋球菌的致病主要與菌體外面的結構有密切關系。淋球菌外面結構為外膜,外膜的主要成分為膜蛋白、脂多糖和菌毛。膜蛋白可使淋球菌黏附于人體黏膜上,通過細胞吞噬作用進人細胞,在細胞內大量繁殖,導致細胞崩解,淋球菌擴散到黏膜下層引起感染。菌毛易黏附于子宮腔和口腔上皮細胞表面,有致病力及傳染性
淋病奈瑟菌實驗室檢查及其診斷
細菌的實驗室檢查及其它檢查(1) 涂片檢查:取患者尿道分泌物或宮頸分泌物,作革蘭氏染色,在多形核白細胞內找到革蘭氏陰性雙球菌。涂片對有大量膿性分泌物的單純淋菌性前尿道炎患者,此法陽性率在90%左右,可以初步診斷。女性宮頸分泌物中雜菌多,敏感性和特異性較差,陽性率僅為50-60%,且有假陽性,因此世界
關于淋病奈瑟菌的臨床意義介紹
泌尿科病人的性傳播疾病的診斷。在臨床擬診為性傳播疾病的過程中,淋病約占一半。淋球菌快速而準確的實驗方法,對診斷淋病和控制淋病的傳播至關重要。 1.尿道膿性分泌物的涂片檢查 取尿道分泌物制成涂片后作革蘭染色,檢查有無典型細胞內革蘭陰性雙球菌,可作初步診斷的依據。 2.分離培養 如果標本中有
淋病奈瑟菌引起的陰莖根部膿腫病例分析
淋病奈瑟菌又稱淋球菌,是奈瑟菌屬的一個種。 革蘭陰性雙球菌,主要侵犯人類泌尿生殖道的柱狀 上皮細胞,引起化膿性感染,也可引起咽峽炎和直腸 炎。本文報道1 例淋球菌引起的陰莖根部膿腫,并 結合文獻進行討論。1 臨床資料患者男, 46 歲,漢族,已婚,本地職員。自述 40 天前有冶游史,異性性伴,使
淋病奈瑟菌的實驗室檢查及其診斷
細菌的實驗室檢查及其它檢查(1) 涂片檢查:取患者尿道分泌物或宮頸分泌物,作革蘭氏染色,在多形核白細胞內找到革蘭氏陰性雙球菌。涂片對有大量膿性分泌物的單純淋菌性前尿道炎患者,此法陽性率在90%左右,可以初步診斷。女性宮頸分泌物中雜菌多,敏感性和特異性較差,陽性率僅為50-60%,且有假陽性,
關于淋病奈瑟氏菌你必須知道的
抵抗力淋球菌較為嬌嫩,最怕干燥,適宜在潮濕、溫度為35~36℃、含2.5%~5.0%二氧化碳的條件下生長,其生長的最適pH為7.0~7.5。淋球菌有自溶現象,離開人體后,菌細胞可自行溶解,“自殺身亡”,即使不自溶也會在短時間內失去傳染性。淋球菌對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當差,在完全干燥的環境中1~2h
PLoS-Pathog:揭示蛋白SliC增強淋病奈瑟菌的毒力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鑒定出一種增強導致淋病的細菌---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毒力的蛋白,這有可能為開發抗生素和疫苗提供了新的靶標。鑒于淋病奈瑟菌對所有類型的用來治療感染的抗生素產生耐藥性而被認為是“超級細菌”,因此這一發現是特
淋病奈瑟菌的微生物學檢驗
淋病奈瑟菌的微生物學檢驗是檢驗主管技師考試中所包含的內容。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了部分相關信息供學員參考。 (1)標本采集:膿性分泌物,尿道拭子,宮頸口分泌物,結膜分泌物,血液。 (2)檢驗方法及鑒定: 1)直接涂片檢查:收集標本后立即涂片、革蘭染色。鏡檢時見中性粒細胞內數對革蘭陰性雙球菌,可
淋病奈瑟菌分別都有哪些微生物檢驗?
(1)標本采集:膿性分泌物,尿道拭子,宮頸口分泌物,眼結膜分泌物,血液。(2)檢驗方法及鑒定1)直接涂片檢查:收集標本后立即涂片、革蘭染色,鏡檢時見中性粒細胞內數對革蘭陰性雙球菌,可初診。2)分離培養:細菌培養仍是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篩選淋病患者的唯一方法。及時接種含有兩種以上抗生素(萬古霉素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