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彎曲菌性腸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大便常規 外觀為黏液便或稀水便。鏡檢有較多白細胞,或有較多紅細胞。直接涂片檢查病菌方法是在一玻片上涂一薄層糞便,并慢慢地加熱固定。然后把涂片浸于1%堿性品紅液中10~20分鐘,繼之用水徹底漂洗。鏡檢涂片上顯示細小、單個或成串,S形、C形或螺旋形兩端尖的桿菌為陽性。 2.細菌學檢查 可取患者大便,腸拭子、或發熱患者的血液、穿刺液等為檢材,用選擇培養基,在厭氧環境下培養,分離病菌。若具有典型的菌落形態及特殊的生化特性即可確診。 3.血清學檢查 取早期及恢復期雙份血清做間接凝血試驗,抗體效價呈4倍或以上增長,即可確診。......閱讀全文
關于彎曲菌性腸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大便常規 外觀為黏液便或稀水便。鏡檢有較多白細胞,或有較多紅細胞。直接涂片檢查病菌方法是在一玻片上涂一薄層糞便,并慢慢地加熱固定。然后把涂片浸于1%堿性品紅液中10~20分鐘,繼之用水徹底漂洗。鏡檢涂片上顯示細小、單個或成串,S形、C形或螺旋形兩端尖的桿菌為陽性。 2.細菌學檢查 可取
關于空腸彎曲菌腸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大便常規 外觀為黏液便或稀水便。鏡檢有較多白細胞,或有較多紅細胞。 2.細菌學檢查 可取患者大便,腸拭子或發熱患者的血液、穿刺液等為檢材,用選擇培養基,在厭氧環境下培養、分離病菌。若具有典型的菌落形態及特殊的生化特性即可確診。 3.血清學檢查 取早期及恢復期雙份血清做間接凝血試驗,
關于真菌性腸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病原學檢查: 1.直接鏡檢標本 以10%氫氧化鉀或生理鹽水制片,高倍鏡下發現大量菌絲和孢子有診斷意義。對于雙相型真菌,僅查到孢子可能是正常帶菌。真菌性腸炎的6種常見病原多數情況下直接鏡檢即可鑒定,但孢子、菌絲和其他背景物質有時相互混淆,不易辨認。 2.染色 鏡檢常用的染色方法: ①革蘭
關于彎曲菌性腸炎的基本介紹
彎曲菌屬細菌可引起人及動物腹瀉。與人類有關的包括空腸彎曲菌、胎兒彎曲菌等亞種,以空腸彎曲菌致病最多。空腸彎曲菌菌體細長,呈弧形、螺旋形或逗點形,革蘭陰性,在微氧環境42℃生長良好。
關于假膜性腸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糞便常規 將糞便涂片鏡檢,若發現革蘭陽性桿菌及其芽胞將對臨床判斷很有幫助。隨后可進行分階段細菌培養,檢查有無大量革蘭陽性菌。糞便在顯微鏡下見膿細胞和白細胞增多,隱血試驗呈陽性。 如有條件,可用雙酶梭狀芽胞桿菌抗霉素中和法測定糞便中有無難辨梭狀芽胞桿菌霉素的存在。不含細胞的糞便濾液在組織培
關于彎曲菌性腸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1.細菌性痢疾 典型菌痢有高熱、腹痛腹瀉、瀉膿血便。腹痛在下腹或左下腹,左下腹明顯壓痛,且有腸索,伴明顯里急后重。糞檢有較多白細胞、吞噬細胞。重者常脫水。這都有利于和本病區別。 2.其他細菌所致腹瀉 如鼠傷寒沙門菌、致病性大腸桿菌、耶氏菌、親水氣單胞菌,其他厭氧菌等,單從臨床有時很難鑒別。
彎曲菌性腸炎的檢查化驗
1、大便常規 外觀為粘液便或稀水便。鏡檢有較多白細胞,或有較多紅細胞。 2、直接涂片檢查病菌 方法是在一玻片上涂一薄層糞便,并慢慢地加熱固定。然后把涂片浸于1%堿性品紅液中10~20分鐘,繼之用水徹底漂洗。鏡檢涂片上顯示細小、單個或成串,海歐翼形、S形、C形或螺旋形兩端尖的桿菌為陽性。 3、
彎曲菌性腸炎的檢查化驗
1、大便常規 外觀為粘液便或稀水便。鏡檢有較多白細胞,或有較多紅細胞。 2、直接涂片檢查病菌 方法是在一玻片上涂一薄層糞便,并慢慢地加熱固定。然后把涂片浸于1%堿性品紅液中10~20分鐘,繼之用水徹底漂洗。鏡檢涂片上顯示細小、單個或成串,海歐翼形、S形、C形或螺旋形兩端尖的桿菌為陽性。 3、
彎曲菌性腸炎的檢查化驗
1、大便常規 外觀為粘液便或稀水便。鏡檢有較多白細胞,或有較多紅細胞。 2、直接涂片檢查病菌 方法是在一玻片上涂一薄層糞便,并慢慢地加熱固定。然后把涂片浸于1%堿性品紅液中10~20分鐘,繼之用水徹底漂洗。鏡檢涂片上顯示細小、單個或成串,海歐翼形、S形、C形或螺旋形兩端尖的桿菌為陽性。 3、
關于肺曲菌病的檢查方式介紹
1、胸部X線檢查 過敏型示肺紋理增多或肺部浸潤;侵襲型示支氣管肺炎改變。曲霉菌球常位于空洞內,空洞呈半月形氣影,球體似鐘擺樣隨體位改變而移動。 2、檢驗 (1)痰涂片鏡檢可見菌絲和孢子; (2)反復痰培養陽性者對診斷有幫助; (3)過敏型患者痰中可見大量嗜酸性粒細胞、血總IgE增高;
關于彎曲菌性腸炎的病因分析
本菌進入腸道后在含微量氧環境下迅速繁殖,主要侵犯空腸、回腸和結腸,侵襲腸黏膜,造成充血及出血性損傷。近來觀察到有些菌株能產生類似霍亂腸毒素,引起腸腔內液體分泌增加。
偽膜性腸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周圍血白細胞計數增多,以中性粒細胞增多為主。便常規檢查無特異性改變,僅有白細胞,肉眼血便少見。有低白蛋白血癥、電解質失平衡或酸堿平衡失調。糞便細菌特殊條件下培養,多數病例可發現有難辨梭狀芽胞桿菌生長。污泥梭狀芽胞桿菌抗毒素中和試驗常陽性。 2.內鏡檢查 在高度懷疑本病時,應
治療彎曲菌性腸炎的相關介紹
患者大多自愈,但排菌數月,病后最長排菌達1年。抗菌藥物治療能迅速控制腹瀉,中止排菌。可選用阿米卡星、慶大霉素、阿莫西林等。對癥治療亦應重視,有脫水者宜予以糾正。
關于結腸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腹部觸診 輕型者可無陽性體征,或左下腹部和下腹部有壓痛,嚴重者出現腹部壓痛、腹肌緊張,可觸及如硬管狀的降結腸或乙狀結腸。 2.實驗室檢查 (1)糞便檢查 肉眼可見有血、膿、黏液,急性期鏡下可見大量紅細胞、白細胞。大便培養無致病菌。 (2)血液檢查 急性期中性粒細胞增多,血沉增快。患者
彎曲菌腸炎的檢查化驗
1.大便常規:外觀為粘液便或稀水便,鏡檢有較多白細胞或有較多紅細胞。 2.細菌學檢查:可取患者大便腸拭子或發熱病人的血液穿刺液等為檢材用,選擇培養基在厭氧環境下培養分離病菌,若具有典型的菌落形態及特殊的生化特性即可確診。 3.血清學檢查:取早期及恢復期雙份血清做間接凝血試驗,抗體效價呈4倍或
彎曲菌性腸炎的概述
彎曲菌性腸炎是由彎曲菌感染引起的胃腸道疾病。彎曲菌有內毒素能侵襲小腸和大腸粘膜引起急性腸炎,亦可引起腹瀉的暴發流行或集體食物中毒。潛伏期一般為3~5天,對人的致病部位是空腸、回腸及結腸。主要癥狀為腹瀉和腹痛,有時發熱,偶有嘔吐和脫水。空腸彎曲菌是1973年Butzler等自腹瀉病人糞便中分離出現
彎曲菌性腸炎的簡介
彎曲菌性腸炎是由彎曲菌感染引起的胃腸道疾病。彎曲菌有內毒素能侵襲小腸和大腸粘膜引起急性腸炎,亦可引起腹瀉的暴發流行或集體食物中毒。潛伏期一般為3~5天,對人的致病部位是空腸、回腸及結腸。主要癥狀為腹瀉和腹痛,有時發熱,偶有嘔吐和脫水。空腸彎曲菌是1973年Butzler等自腹瀉病人糞便中分離出現
彎曲菌性腸炎的病因
空腸彎曲菌屬能引起人及動物腹瀉。與人類有關的包括空腸彎曲菌、胎兒彎曲菌及小腸彎曲菌,以空腸彎曲菌致病最多。空腸彎曲菌菌體細長,呈弧形、螺旋形或逗點形,革蘭陰性,在微氧環境42℃生長良好。 彎曲菌進入腸道后在含微量氧環境下迅速繁殖,主要侵犯空腸、回腸和結腸,侵襲腸粘膜,造成充血及出血性損傷。近年
彎曲菌性腸炎的病因
空腸彎曲菌屬能引起人及動物腹瀉。與人類有關的包括空腸彎曲菌、胎兒彎曲菌及小腸彎曲菌,以空腸彎曲菌致病最多。空腸彎曲菌菌體細長,呈弧形、螺旋形或逗點形,革蘭陰性,在微氧環境42℃生長良好。 彎曲菌進入腸道后在含微量氧環境下迅速繁殖,主要侵犯空腸、回腸和結腸,侵襲腸粘膜,造成充血及出血性損傷。近年
彎曲菌性腸炎的護理
飲食給易消化的半流食,必要時適當補液。 1.調整日常生活與工作量,有規律地進行活動和鍛煉,避免勞累。 2.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情緒激動和緊張。 3.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纖維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1]
彎曲菌性腸炎的概述
彎曲菌性腸炎是由彎曲菌感染引起的胃腸道疾病。彎曲菌有內毒素能侵襲小腸和大腸粘膜引起急性腸炎,亦可引起腹瀉的暴發流行或集體食物中毒。潛伏期一般為3~5天,對人的致病部位是空腸、回腸及結腸。主要癥狀為腹瀉和腹痛,有時發熱,偶有嘔吐和脫水。空腸彎曲菌是1973年Butzler等自腹瀉病人糞便中分離出現
彎曲菌性腸炎的病因
空腸彎曲菌屬能引起人及動物腹瀉。與人類有關的包括空腸彎曲菌、胎兒彎曲菌及小腸彎曲菌,以空腸彎曲菌致病最多。空腸彎曲菌菌體細長,呈弧形、螺旋形或逗點形,革蘭陰性,在微氧環境42℃生長良好。 彎曲菌進入腸道后在含微量氧環境下迅速繁殖,主要侵犯空腸、回腸和結腸,侵襲腸粘膜,造成充血及出血性損傷。近年
腸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X 線鋇劑檢查 急性期一般不宜作鋇劑檢查。而特別注意的是重度潰瘍性結腸炎在作鋇灌腸時,有誘發腸擴張與穿孔的可能性。鋇灌腸對本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有重要價值。臨床靜止期可作鋇灌腸檢查,以判斷近端結腸病變,需排除克隆病者宜再作全消化道鋇餐檢查,氣鋇雙重對比法更易發現黏膜淺表病變。 2.內鏡檢查
彎曲菌性腸炎的檢查化驗及鑒別診斷
檢查化驗 1、大便常規 外觀為粘液便或稀水便。鏡檢有較多白細胞,或有較多紅細胞。 2、直接涂片檢查病菌 方法是在一玻片上涂一薄層糞便,并慢慢地加熱固定。然后把涂片浸于1%堿性品紅液中10~20分鐘,繼之用水徹底漂洗。鏡檢涂片上顯示細小、單個或成串,海歐翼形、S形、C形或螺旋形兩端尖的桿菌為陽
彎曲菌性腸炎的檢查化驗及鑒別診斷
檢查化驗 1、大便常規 外觀為粘液便或稀水便。鏡檢有較多白細胞,或有較多紅細胞。 2、直接涂片檢查病菌 方法是在一玻片上涂一薄層糞便,并慢慢地加熱固定。然后把涂片浸于1%堿性品紅液中10~20分鐘,繼之用水徹底漂洗。鏡檢涂片上顯示細小、單個或成串,海歐翼形、S形、C形或螺旋形兩端尖的桿菌為陽
關于小腸炎性疾病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小腸炎性疾病的患者白細胞計數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貧血、糞便隱血陽性、紅細胞沉降率增快;急性出血性腸炎糞便普通培養可有大腸埃希菌、副大腸桿菌或銅綠假單胞菌生長,厭氧菌培養可有產氣莢膜桿菌生長。腸傷寒穿孔患者,血清肥達反應陽性;糞便培養陽性;可行傷寒桿菌培養。腸結核痰及糞便的結核桿
關于彎曲菌腸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彎曲菌腸炎是由彎曲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細菌性腸炎。臨床以發熱、腹痛、腹瀉、血便等為主要表現。彎曲菌于1972年自腹瀉患者糞便中分離出來,是世界范圍內引起急性細菌性腸炎的主要病因。
關于空腸彎曲菌腸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1.細菌性痢疾 典型菌痢有高熱、腹痛腹瀉、瀉膿血便,腹痛在下腹或左下腹,左下腹明顯壓痛,且有腸索伴明顯里急后重。糞檢有較多膿細胞、吞噬細胞,重者常脫水。這都有利于和本病區別。 2.其他細菌所致腹瀉 如鼠傷寒桿菌、致病性大腸桿菌、耶氏菌、親水氣單孢菌、其他厭氧菌等,單從臨床有時很難鑒別,懷疑
彎曲菌性腸炎怎樣預防
空腸彎曲病最重要的傳染源是動物,如何控制動物的感染,防止動物排泄物污染水、食物至關重要。因此做好三管即管水、管糞、管食物乃是防止彎曲菌病傳播的有力措施。 目前正在研究減毒活菌苗及加熱滅活菌菌,可望在消滅傳染源,預防感染方面起重要作用。
彎曲菌性腸炎如何護理
飲食給易消化的半流食,必要時適當補液。 1.調整日常生活與工作量,有規律地進行活動和鍛煉,避免勞累。 2.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情緒激動和緊張。 3.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纖維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