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亡小體的概述
程序性死亡細胞的核DNA在核小體連接處斷裂成核小體片段,并向核膜下或中央異染色質區聚集形成濃縮的染色質塊。隨著染色質不斷聚集,核纖層斷裂消失,核膜在核孔處斷裂,形成核碎片。同時在程序性死亡過程中,由于不斷脫水,細胞質不斷濃縮,但仍有選擇透過性。細胞體積減小。凋亡細胞經核碎裂形成的染色質塊(核碎片),然后整個細胞通過發芽、起泡等方式形成一個球形的突起,并在其根部絞窄而脫落形成一些大小不等,內含胞質、細胞器及核碎片的小體稱為凋亡小體。......閱讀全文
凋亡小體的概述
程序性死亡細胞的核DNA在核小體連接處斷裂成核小體片段,并向核膜下或中央異染色質區聚集形成濃縮的染色質塊。隨著染色質不斷聚集,核纖層斷裂消失,核膜在核孔處斷裂,形成核碎片。同時在程序性死亡過程中,由于不斷脫水,細胞質不斷濃縮,但仍有選擇透過性。細胞體積減小。凋亡細胞經核碎裂形成的染色質塊(核碎片
凋亡小體的來源介紹
凋亡小體的形成可以通過兩種方式。 (1) 通過發芽脫落機制:凋亡細胞內聚集的染色質塊,經核碎裂形成大小不等的染色質塊,然后整個細胞通過出芽、起泡等方式形成一個球形的膜包小體,內含胞質、細胞器和核碎片,脫落形成凋亡小體。 (2) 通過自噬體形成機制:凋亡細胞內線粒體、內質網等細胞器和其它胞質成
凋亡小體的形成方式介紹
(1) 通過發芽脫落機制:凋亡細胞內聚集的染色質塊,經核碎裂形成大小不等的染色質塊,然后整個細胞通過出芽、起泡等方式形成一個球形的膜包小體,內含胞質、細胞器和核碎片,脫落形成凋亡小體。(2) 通過自噬體形成機制:凋亡細胞內線粒體、內質網等細胞器和其它胞質成分一起被內質網膜包裹形成自噬體,與凋亡細胞膜
凋亡小體的定義和形成方式
凋亡小體(apoptotic body)是胞膜皺縮內陷,分割包裹胞質,內含DNA物質及細胞器,形成泡狀小體。凋亡小體的形成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通過發芽脫落機制、通過自噬體形成機制。
細胞凋亡小體和梯狀DNA的觀察(2)
四、實驗程序?????? 1. 取樣 1)直接撕取洋蔥內表皮和刮取人口腔上皮細胞 2)煙草懸浮細胞的培養 煙草(Nicotiana tabacum)懸浮細胞在改良的MS液體培養基(內含MS基本培養基, KH2PO4 200 mg/L,2,4-D 1 ml/L,Gly 1.8 mg/L,VB1
細胞凋亡小體和梯狀DNA的觀察(1)
一、實驗目的 1 掌握誘導細胞凋亡和觀察細胞凋亡小體的方法 2 掌握DNA電泳檢測方法,證明凋亡細胞DNA Ladder的存在。 細胞死亡作為生物體的一種常見現象,一般可分為兩種類型:細胞壞死(necrosis)和細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后者也
假Auer小體
? ? Auer小體有真假之分,這里所說真假是指形態相同而性質不同者。? ? Auer小體是細胞形態學判斷髓系還是淋系急性白血病的重要特征,然而,有文獻報道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淋巴細胞淋巴瘤(圖1 、2 )、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濾泡淋巴瘤、幼淋巴細胞白血病、邊緣區淋巴瘤以及文獻早有記載
近球小體
近球小體(juxtaglomerular apparatus)由顆粒細胞、系膜(間質)細胞和致密斑三者組成。顆粒細胞是位于入球小動脈的中膜內的肌上皮樣細胞,內含分泌顆粒,分泌顆粒內含腎素。系膜細胞是指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之間的一群細胞,具有吞噬功能。致密斑位于遠曲小管的起始部分,此處的上皮細胞變
凋亡聚焦:invivo凋亡檢測
目前市場上凋亡檢測的產品真不少,但大多數是針對細胞。若想開展in vivo的凋亡檢測,自然要花費一番功夫尋找產品。 Caspase檢測 賽默飛世爾科技推出了DyLight 690和DyLight 747細胞凋亡體內檢測試劑盒,為活體的凋亡檢測提供了準確的方法。試劑盒包含DyLight
核小體的原理
人們接著用化學交聯、高鹽分離組蛋白,以及X衍射等方法進一步研究組蛋白多聚體的結構、排列以及怎樣和DNA結合的,從而建立了核小體模型。1984年Klug和Butler進行了修正。核小體的構造可用圖表示:每一個核小體結合的DNA總量為200bp左右,一般在150~250變化范圍(micrococcal
φ(Phi)小體染色檢查
(一) 原理 粒細胞系列的白血病細胞中形成的φ(Phi)小體與3,3,—二氨基聯苯胺(DAB)及(或)過氧化氫基質液作用,以及硝酸酮處理的氫過氧化酶染色,能催化DAB氧化生成藍色沉淀,定位于胞質中。 (二) 操作步驟 1 試劑配制 (1) 1.25%戊二醛固定液:0.1mol/L磷酸鹽緩沖液(PH
φ(Phi)小體染色檢查
(一) 原理粒細胞系列的白血病細胞中形成的φ(Phi)小體與3,3,—二氨基聯苯胺(DAB)及(或)過氧化氫基質液作用,以及硝酸酮處理的氫過氧化酶染色,能催化DAB氧化生成藍色沉淀,定位于胞質中。(二) 操作步驟1 試劑配制(1) 1.25%戊二醛固定液:0.1mol/L磷酸鹽緩沖液(PH7.3)9
核小體的概念
核小體是由DNA和組蛋白形成的染色質基本結構單位。每個核小體由146bp的DNA纏繞組蛋白八聚體1.75圈形成。核小體核心顆粒之間通過50bp左右的連接DNA相連。H1結合在盤繞在八聚體上的DNA雙鏈開口處,核小體的形狀類似一個扁平的碟子或一個圓柱體,此時DNA的長度壓縮7倍,稱染色質纖維。染色質就
核小體的構造
核小體的構造可用圖表示:每一個核小體結合的DNA總量為200bp左右,一般在150~250變化范圍(micrococcal nuclease)輕微消解染色質而得知的。連接兩個核小體的連接DNA?(linker DNA) 是最容易受到這種酶的作用,因此微球菌核酸酶在連接DNA處被切斷,此時每個重復單位
細胞凋亡的細胞凋亡檢測
細胞凋亡在胚胎發育、造血、免疫系統的成熟以及維護正常組織和器官的細胞恒定與生長平衡,乃至機體衰老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有關凋亡的研究在臨床和基礎等各個領域已經廣泛開展,凋亡細胞的檢測方法顯得非常重要。流式細胞儀( Flow cytometry ,FCM) 將流體噴射技術、激光光學技術、電子技術和
細胞凋亡的細胞凋亡檢測
細胞凋亡在胚胎發育、造血、免疫系統的成熟以及維護正常組織和器官的細胞恒定與生長平衡,乃至機體衰老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有關凋亡的研究在臨床和基礎等各個領域已經廣泛開展,凋亡細胞的檢測方法顯得非常重要。流式細胞儀( Flow cytometry ,FCM) 將流體噴射技術、激光光學技術、電子技術和
卵磷脂小體的概述
卵磷脂小體,是濡養精子的,是青壯年男性前列腺液中的正常成分,當卵磷脂小體少于正常值的50%時,對診斷前列腺炎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此外,卵磷脂還能反映出男性性功能的狀況,如卵磷脂小體少于正常值的50%,可有不同程度的男性性功能異常;少于30%,則肯定有性功能障礙,常見的是早泄、陽痿等。
什么是核小體核心?
中文名稱核小體核心英文名稱nucleosome core定 義由4種組蛋白各兩分子組成的八聚體結構。應用學科遺傳學(一級學科),細胞遺傳學(二級學科)
脂質小體的簡介
最初提示膜中脂質呈雙分子層形式存在的,是對紅細胞膜所作的化學測定和計算。Gortert和Grendel(1925)提取出紅細胞膜中所含的脂質,并測定將這些脂質以單分子層在水溶液表面平鋪時所占的面積,結果發現一個紅細胞膜中脂質所占的面積,差不多是該細胞表面積的2倍。因此導致以下結論:脂質可能是以雙
核小體的監測方法
許多不同的技術已被用于檢測AnuA,除了LE細胞試驗以外,還有染色質包被的串珠乳膠凝集試驗,以及免疫沉淀(用天然組織蛋白重組酸萃取的組織部分和ELISA法都已被使用。早期的研究用“脫氧核苷蛋白”作抗原研制出一種孵育在1M生理鹽水中的染色質中的預備品,但未得到明確鑒定。后期報道已有更好的方法來鑒定該預
核小體的原理簡介
人們接著用化學交聯、高鹽分離組蛋白,以及X衍射等方法進一步研究組蛋白多聚體的結構、排列以及怎樣和DNA結合的,從而建立了核小體模型。1984年Klug和Butler進行了修正。核小體的構造可用圖表示:每一個核小體結合的DNA總量為200bp左右,一般在150~250變化范圍(micrococca
核小體的基本特性
有兩項關于AnuA重要評論表明這種抗體對SLE和DIL具有敏感性和特異性,并且AnuA的存在通常在SLE與腎小球腎炎患者中相聯系。AnuA較抗DNA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如果陰陽性分割點升高,能使抗核小體對狼瘡更加敏感。由于核小體抗原純化技術的改進,提高了AnuA對SLE患者的診斷特異性。研究結果表明,
什么是串珠樣小體?
IC通過C3d與CD21分子結合,附著在FDC樹突上,或結合于FDC樹突的Fc受體,簇集在一起,串成珠狀稱為串珠樣小體。
核小體的監測方法
許多不同的技術已被用于檢測AnuA,除了LE細胞試驗以外,還有染色質包被的串珠乳膠凝集試驗,以及免疫沉淀(用天然組織蛋白重組酸萃取的組織部分和ELISA法都已被使用。早期的研究用“脫氧核苷蛋白”作抗原研制出一種孵育在1M生理鹽水中的染色質中的預備品,但未得到明確鑒定。后期報道已有更好的方法來鑒定該預
核小體的監測方法
許多不同的技術已被用于檢測AnuA,除了LE細胞試驗以外,還有染色質包被的串珠乳膠凝集試驗,以及免疫沉淀(用天然組織蛋白重組酸萃取的組織部分和ELISA法都已被使用。早期的研究用“脫氧核苷蛋白”作抗原研制出一種孵育在1M生理鹽水中的染色質中的預備品,但未得到明確鑒定。后期報道已有更好的方法來鑒定該預
核小體裝配的概念
中文名稱核小體裝配英文名稱nucleosome assembly定 義在核小體裝配因子調節下,由DNA鏈和組蛋白組裝成核小體的過程。裝配先以兩分子H3/H4組蛋白構成的四聚體與DNA結合,再結合上兩分子H2A/H2B組蛋白構成的四聚體,形成核小體核心顆粒,再與H1組蛋白連接形成核小體。應用學科生物
核小體有哪些特性?
有兩項關于AnuA重要評論表明這種抗體對SLE和DIL具有敏感性和特異性,并且AnuA的存在通常在SLE與腎小球腎炎患者中相聯系。AnuA較抗DNA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如果陰陽性分割點升高,能使抗核小體對狼瘡更加敏感。由于核小體抗原純化技術的改進,提高了AnuA對SLE患者的診斷特異性。研究結果表
關于核小體的簡介
核小體是由DNA和組蛋白形成的染色質基本結構單位。每個核小體由146bp的DNA纏繞組蛋白八聚體1.75圈形成。核小體核心顆粒之間通過50bp左右的連接DNA相連。H1結合在盤繞在八聚體上的DNA雙鏈開口處,核小體的形狀類似一個扁平的碟子或一個圓柱體,此時DNA的長度壓縮7倍,稱染色質纖維。染色
關于核小體的概述
核小體是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位,由DNA和H1、H2A、H2B、H3和H4等5種組蛋白(histone,H)構成。兩分子的H2A、H2B、H3和H4形成一個組蛋白八聚體,約200 bp的DNA分子盤繞在組蛋白八聚體構成的核心結構外面1.75圈形成了一個核小體的核心顆粒(core particle)
人類巴氏小體的觀察
一、目的 1,掌握人類x小體(巴氏小體)玻片標本制作方法 2,觀察識別巴氏小體形態特征及所在部位, 鑒定個體的性別。 二、原理 巴氏小體又稱X小體:正常女性,位于間期細胞核中,緊貼核膜內緣,大小約1~1.5 um,呈現三角或橢圓形小體,數量為x染色體數減一。巴氏小體是由于女性兩個X染色體中的一個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