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本式甲狀腺炎的特點與治療
特點 1.中年女性多見,早期無明顯癥狀,晚期可有甲減癥狀表現。 2.甲狀腺中度彌漫性腫大,常波及錐葉,堅實,分葉狀,一般無疼痛及壓痛。 3.血沉增快,血清丙種球蛋白升高,濁度、絮狀試驗陽性。 4.甲狀腺吸131碘率正常或可升高,過氯酸鹽排泌試驗陽性,甲狀腺吸131碘率升高的病人甲狀腺片或T3抑制試驗陽性(可抑制),血清TT3,TT4早期正常或可升高,晚期可下降而血清TSH水平升高,部分病人tr-ab可陽性。 5.血清免疫復合物升高,igg、iga水平升高,淋巴細胞轉移率增加,輔助性t淋巴細胞百分數增加,甲狀腺自身抗體(tga、tma)強陽性,滴度升高明顯。 6.甲狀腺細針吸取細胞學檢查示豐富的淋巴細胞,還可見漿細胞、許特爾(hurthle)細胞。 7.本病易與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存,如惡性貧血、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萎縮性胃炎等,還可與甲狀腺功能亢進(橋本-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癌......閱讀全文
橋本式甲狀腺炎的特點與治療
特點 1.中年女性多見,早期無明顯癥狀,晚期可有甲減癥狀表現。 2.甲狀腺中度彌漫性腫大,常波及錐葉,堅實,分葉狀,一般無疼痛及壓痛。 3.血沉增快,血清丙種球蛋白升高,濁度、絮狀試驗陽性。 4.甲狀腺吸131碘率正常或可升高,過氯酸鹽排泌試驗陽性,甲狀腺吸131碘率升高的病人甲狀腺片或
橋本式甲狀腺炎的診斷與特點
診斷 中年女性如有彌漫性甲狀腺腫大,特別是伴有錐體葉腫大時,無論甲狀腺功能如何,均應疑及本病。進一步測定TMA與TGA可協助診斷,過氯酸鉀排泌試驗有參考價值,甲狀腺穿刺作組織學檢查可以明確診斷,也可用甲狀腺激素試驗治療,每日給甲狀腺片80~160mg,如甲狀腺明顯縮小,對診斷有幫助。診斷本病應
橋本式甲狀腺炎的特點
1.中年女性多見,早期無明顯癥狀,晚期可有甲減癥狀表現。 2.甲狀腺中度彌漫性腫大,常波及錐葉,堅實,分葉狀,一般無疼痛及壓痛。 3.血沉增快,血清丙種球蛋白升高,濁度、絮狀試驗陽性。 4.甲狀腺吸131碘率正常或可升高,過氯酸鹽排泌試驗陽性,甲狀腺吸131碘率升高的病人甲狀腺片或T3抑制
橋本式甲狀腺炎的特點
1.中年女性多見,早期無明顯癥狀,晚期可有甲減癥狀表現。 2.甲狀腺中度彌漫性腫大,常波及錐葉,堅實,分葉狀,一般無疼痛及壓痛。 3.血沉增快,血清丙種球蛋白升高,濁度、絮狀試驗陽性。 4.甲狀腺吸131碘率正常或可升高,過氯酸鹽排泌試驗陽性,甲狀腺吸131碘率升高的病人甲狀腺片或T3抑制
橋本式甲狀腺炎的治療介紹
一、甲狀腺激素制劑 甲狀腺功能正常或低下時,可用甲狀腺制劑,效果良好。每日可服甲狀腺片80~160mg。或L-甲狀腺素0.2~0.4mg,具體劑量應根據甲狀腺功能,甲狀腺腫大程度,患者年齡及心血管系統壯況而定。一般在用藥2~4周后,癥狀可改善,甲狀腺縮小,此時可適當減少劑量,維持1~2年,甚至更
橋本式甲狀腺炎的診斷及特點
診斷 中年女性如有彌漫性甲狀腺腫大,特別是伴有錐體葉腫大時,無論甲狀腺功能如何,均應疑及本病。進一步測定TMA與TGA可協助診斷,過氯酸鉀排泌試驗有參考價值,甲狀腺穿刺作組織學檢查可以明確診斷,也可用甲狀腺激素試驗治療,每日給甲狀腺片80~160mg,如甲狀腺明顯縮小,對診斷有幫助。診斷本病應
橋本式甲狀腺炎的病因與病理介紹
病因 本病的特點是血中可檢出高效價的抗甲狀腺抗體,因此認為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主要的證據還有:①患者的甲狀腺組織中有大量的漿細胞與淋巴細胞浸潤,并可形成淋巴濾泡;②淋巴細胞與甲狀腺抗原接觸后,可形成淋巴母細胞,并產生移動抑制因子和淋巴細胞毒素,提示患者的T細胞有致敏活性,其相應的抗原是
橋本式甲狀腺炎的病因
本病的特點是血中可檢出高效價的抗甲狀腺抗體,因此認為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主要的證據還有:①患者的甲狀腺組織中有大量的漿細胞與淋巴細胞浸潤,并可形成淋巴濾泡;②淋巴細胞與甲狀腺抗原接觸后,可形成淋巴母細胞,并產生移動抑制因子和淋巴細胞毒素,提示患者的T細胞有致敏活性,其相應的抗原是甲狀腺細
橋本式甲狀腺炎的病理
甲狀腺常呈中度彌漫性淋巴細胞浸潤,同時可有淋巴濾泡形成,漿細胞浸潤與甲腺濾泡破裂。有些濾泡細胞表現腫大和嗜酸性變,即所謂的“Askanazy細胞”。有的患者可伴有粘液性水腫,其甲狀腺較小,甚至不能觸及,甲狀腺組織學的改變類似上述改變,但纖維變更明顯而細胞浸潤減少。
橋本式甲狀腺炎的診斷
中年女性如有彌漫性甲狀腺腫大,特別是伴有錐體葉腫大時,無論甲狀腺功能如何,均應疑及本病。進一步測定TMA與TGA可協助診斷,過氯酸鉀排泌試驗有參考價值,甲狀腺穿刺作組織學檢查可以明確診斷,也可用甲狀腺激素試驗治療,每日給甲狀腺片80~160mg,如甲狀腺明顯縮小,對診斷有幫助。診斷本病應注意與甲
簡述橋本甲狀腺炎的特點
1.中年女性多見,早期無明顯癥狀,晚期可有甲減癥狀表現。 2.甲狀腺中度彌漫性腫大,常波及錐葉,堅實,分葉狀,一般無疼痛及壓痛。 3.血沉增快,血清丙種球蛋白升高,濁度、絮狀試驗陽性。 4.甲狀腺吸131碘率正常或可升高,過氯酸鹽排泌試驗陽性,甲狀腺吸131碘率升高的病人甲狀腺片或T3抑制
橋本式甲狀腺炎的病理與臨床表現
病理 甲狀腺常呈中度彌漫性淋巴細胞浸潤,同時可有淋巴濾泡形成,漿細胞浸潤與甲腺濾泡破裂。有些濾泡細胞表現腫大和嗜酸性變,即所謂的“Askanazy細胞”。有的患者可伴有粘液性水腫,其甲狀腺較小,甚至不能觸及,甲狀腺組織學的改變類似上述改變,但纖維變更明顯而細胞浸潤減少。 臨床表現 慢性淋巴
橋本式甲狀腺炎如何預防
橋本甲狀腺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無特殊預防措施,但平時注意飲食習慣適當平衡碘的攝入量以及避免可發生甲狀腺腫大的食物是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的。下面請我院專家為您詳細介紹。 橋本甲狀腺炎的預防在飲食方面需做到: 飲食重點是高纖維素食品包括綠葉蔬菜,粗糧以及許多水果.如蔬菜中的芹菜,白菜,空心
橋本式甲狀腺炎的診斷要點
1.中年女性,甲狀腺彌漫性腫大,質地堅韌,不論甲狀腺功能如何均應考慮本病。 2.血清TGA、 TMA滴度明顯升高(>50%),可基本確診。 3.臨床表現不典型者,需抗體滴度連續二次>=60%,同時有甲亢表現者需抗體滴度>=60持續半年以上。 4.本病需與甲狀腺癌鑒別,后者抗體陰性。文獻報道
橋本式甲狀腺炎的診斷方法
一、基本檢查 1.甲狀腺功能檢查 因病程不同而異。 (1)血清 T4、 T3早期正常,但TSH升高;后期血清 T4下降, T3正常或下降,TSH升高。 (2)甲狀腺吸碘率早期正常或增高,但可被 T3抑制;后期吸碘率降低,注射 TSH也不升高。 2.免疫學檢查 血中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
橋本式甲狀腺炎的診斷方法
一、基本檢查 1.甲狀腺功能檢查 因病程不同而異。 (1)血清 T4、 T3早期正常,但TSH升高;后期血清 T4下降, T3正常或下降,TSH升高。 (2)甲狀腺吸碘率早期正常或增高,但可被 T3抑制;后期吸碘率降低,注射 TSH也不升高。 2.免疫學檢查 血中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
橋本式甲狀腺炎的診斷介紹
中年女性如有彌漫性甲狀腺腫大,特別是伴有錐體葉腫大時,無論甲狀腺功能如何,均應疑及本病。進一步測定TMA與TGA可協助診斷,過氯酸鉀排泌試驗有參考價值,甲狀腺穿刺作組織學檢查可以明確診斷,也可用甲狀腺激素試驗治療,每日給甲狀腺片80~160mg,如甲狀腺明顯縮小,對診斷有幫助。診斷本病應注意與甲
橋本式甲狀腺炎的病因介紹
本病的特點是血中可檢出高效價的抗甲狀腺抗體,因此認為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主要的證據還有:①患者的甲狀腺組織中有大量的漿細胞與淋巴細胞浸潤,并可形成淋巴濾泡;②淋巴細胞與甲狀腺抗原接觸后,可形成淋巴母細胞,并產生移動抑制因子和淋巴細胞毒素,提示患者的T細胞有致敏活性,其相應的抗原是甲狀腺細
橋本式甲狀腺炎的病理介紹
甲狀腺常呈中度彌漫性淋巴細胞浸潤,同時可有淋巴濾泡形成,漿細胞浸潤與甲腺濾泡破裂。有些濾泡細胞表現腫大和嗜酸性變,即所謂的“Askanazy細胞”。有的患者可伴有粘液性水腫,其甲狀腺較小,甚至不能觸及,甲狀腺組織學的改變類似上述改變,但纖維變更明顯而細胞浸潤減少。
治療橋本甲狀腺炎的原則介紹
由于橋本氏甲狀腺炎為慢性疾病,所以一旦發現脖子比較腫大,診斷也確切時,不要冒然就開刀將甲狀腺腫大的地方拿掉。因為此舉較容易讓橋本氏甲狀腺炎的病人提早進入甲狀腺機能低下而需長期服用甲狀腺素。對付橋本氏甲狀腺炎,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多運動、少吃含碘的食物、定期抽血檢查及接受超音波的追蹤。已經接受藥物治
治療橋本甲狀腺炎的方式介紹
本病發展緩慢,可以維持多年不變,如不予治療,除少數病例自行緩解外,最終均發展成甲狀腺功能減退。其自然發生粘液性水腫的過程約為10年左右,應予及時治療。其治療原則是無限期的甲狀腺激素替代療法。干制甲狀腺片從30mg開始,間隔7~10天增加20mg,總量為120~180mg/d,3~6個月后腺體縮小
橋本式甲狀腺炎的臨床表現與診斷方法
臨床表現 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多見于中年人,但任何年齡組均可累及。女性發病率顯著高于男性,約為20:1,起病隱匿而緩慢,常在無意間發現甲狀腺腫大,中等大小,少數患者可有局部不適甚至疼痛,易與亞急性甲狀腺炎混淆。甲狀腺腫大多呈對稱性,伴有錐體葉的腫大,腺體表面可呈分葉狀,質堅韌如橡皮,甲狀腺功
橋本式甲狀腺炎的臨床表現
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多見于中年人,但任何年齡組均可累及。女性發病率顯著高于男性,約為20:1,起病隱匿而緩慢,常在無意間發現甲狀腺腫大,中等大小,少數患者可有局部不適甚至疼痛,易與亞急性甲狀腺炎混淆。甲狀腺腫大多呈對稱性,伴有錐體葉的腫大,腺體表面可呈分葉狀,質堅韌如橡皮,甲狀腺功能多正常,但
橋本式甲狀腺炎的病因及病理
病因 本病的特點是血中可檢出高效價的抗甲狀腺抗體,因此認為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主要的證據還有:①患者的甲狀腺組織中有大量的漿細胞與淋巴細胞浸潤,并可形成淋巴濾泡;②淋巴細胞與甲狀腺抗原接觸后,可形成淋巴母細胞,并產生移動抑制因子和淋巴細胞毒素,提示患者的T細胞有致敏活性,其相應的抗原是
關于橋本式甲狀腺炎的臨床表現
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多見于中年人,但任何年齡組均可累及。女性發病率顯著高于男性,約為20:1,起病隱匿而緩慢,常在無意間發現甲狀腺腫大,中等大小,少數患者可有局部不適甚至疼痛,易與亞急性甲狀腺炎混淆。甲狀腺腫大多呈對稱性,伴有錐體葉的腫大,腺體表面可呈分葉狀,質堅韌如橡皮,甲狀腺功能多正常,但
橋本式甲狀腺炎的病理及臨床表現
病理 甲狀腺常呈中度彌漫性淋巴細胞浸潤,同時可有淋巴濾泡形成,漿細胞浸潤與甲腺濾泡破裂。有些濾泡細胞表現腫大和嗜酸性變,即所謂的“Askanazy細胞”。有的患者可伴有粘液性水腫,其甲狀腺較小,甚至不能觸及,甲狀腺組織學的改變類似上述改變,但纖維變更明顯而細胞浸潤減少。 臨床表現 慢性淋巴
橋本式甲狀腺炎的臨床表現及診斷方法
臨床表現 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多見于中年人,但任何年齡組均可累及。女性發病率顯著高于男性,約為20:1,起病隱匿而緩慢,常在無意間發現甲狀腺腫大,中等大小,少數患者可有局部不適甚至疼痛,易與亞急性甲狀腺炎混淆。甲狀腺腫大多呈對稱性,伴有錐體葉的腫大,腺體表面可呈分葉狀,質堅韌如橡皮,甲狀腺功
橋本甲狀腺炎的基本簡介
本病又稱慢性淋巴性甲狀腺炎、淋巴性甲狀腺腫,最早由日本橋本(Hashimoto,1912)根據組織學特征首先報道,故又名橋本甲狀腺炎。在50年代,Fromm(1953)發現患者血清中丙種球蛋白值增高,Roitt等(1956)在患者血清中檢出了甲狀腺自身抗體,提出本病可能為一種自身免疫反應的結果,
關于橋本甲狀腺炎的介紹
即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高發年齡在30~50歲,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15~20倍。起病緩慢,發病時多有甲狀腺腫大,質地硬韌,表面呈結節狀,邊界清楚,常有咽部不適或輕度下咽困難,部分患者可有壓迫癥狀。初期時常無特殊感覺,甲狀腺機能可正常,少數患者早期可伴有短暫的甲亢表現,多數病例發現時已出現甲狀腺
關于橋本甲狀腺炎的輔助檢查
(1)早期甲狀腺功能可正常,橋本甲亢者甲功輕度升高,隨著病程進展,T3、T4可下降,TSH升高,TMAb、TGAb陽性。 (2)甲狀腺放射性核素顯像有不規則濃集或稀疏區,少數表現為"冷結節". (3)過氯酸鉀釋放試驗陽性. (4)血清丙種球蛋白增高,白蛋白下降。 (5)甲狀腺穿刺示有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