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腫瘤領域期刊《臨床腫瘤研究》在線發表了上海交大基礎醫學院王建華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從表觀遺傳學修飾新角度,闡明了抑癌基因在調控前列腺癌的發展、轉移中的作用機制,有助于為前列腺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同時也為構建新的前列腺癌小鼠模型奠定理論基礎。 據王建華介紹,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整個西方國家的男性惡性腫瘤中高居第二位。近年來,該疾病的發病率在中國也呈顯著上升趨勢。 盡管在過去的數十年間,西方國家已經對前列腺癌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但目前人們對前列腺癌的病因、發病機理、進展的機制及臨床治療方法仍然缺乏完整和深入的了解。 博士生鄭江花在王建華的指導下,發現在前列腺癌實體腫瘤組織中抑癌基因HIC1啟動子呈現高度甲基化,這可能導致其表達沉默而失去抑癌功能。5-Aza處理前列腺癌細胞系后,HIC1甲基化降低,HIC1表達上調......閱讀全文
本周在《Cell Reports》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中,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指出,抑制鈣離子到細胞動力室——線粒體的轉移,可特異性地對癌細胞產生毒性。 本文資深作者、生理學系主任Kevin Foskett博士指出:“這表明,線粒體的鈣依賴性,是癌細胞的一種新特征。這種對‘鈣離
菠蘿,必須殺光每一個癌細胞嗎? 這是個好問題。 回答它之前,咱們先看看身體平時是怎么“抗癌”的。 癌癥對于身體,是黑社會。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黑社會也不是一天冒出來的。 單看個體,癌細胞比正常細胞有進化優勢,比如持續繁殖,擅長適應新環境。但對于身體來說,癌細胞代表了叛逆和自私,完全不管
最近,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Robert Blelloch教授團隊發現,腫瘤分泌的外泌體可能進入腫瘤引流淋巴結和脾臟中,抑制免疫細胞。他們還發現,抑制腫瘤外泌體的形成和釋放,能消除多種腫瘤對PD-L1抑制劑的耐藥性,并讓免疫系統形成對該腫瘤的長期免疫記憶,使其充當了腫瘤疫苗。 此外,該研究還指出
最近來自美國UCLA的癌癥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組復雜的分析工具對患有轉移性前列腺癌的病例進行分析,繪制了幫助前列腺癌細胞增殖和抵抗治療的復雜基因和蛋白質網絡的詳細圖譜。研究人員還開發了一種計算方法來分析病人個體化數據幫助每位病人選擇最有效的治療藥物。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上。
最近來自美國UCLA的癌癥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組復雜的分析工具對患有轉移性前列腺癌的病例進行分析,繪制了幫助前列腺癌細胞增殖和抵抗治療的復雜基因和蛋白質網絡的詳細圖譜。研究人員還開發了一種計算方法來分析病人個體化數據幫助每位病人選擇最有效的治療藥物。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上。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整個西方國家的男性惡性腫瘤中居第二位,平均每6位美國男性中就有一位會患上前列腺癌,并且一旦前列腺癌轉移到其它部位,就難以治愈。盡管過去數十年西方國家已經對PCa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Molecular Cancer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弗吉尼亞健康系統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鑒別出了控制前列腺癌生長和進展的關鍵RNA—HULLK,前列腺癌是男性中第二大常見的癌癥類型,每年在美國會引發超過3萬名患者死亡;HULLK或許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阻斷前列腺癌進展的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兩種常用的前列腺癌治療方法在分子層面存在重要聯系,這一發現或可幫助病人更加輕松地殺死前列腺癌細胞。科學家正在研發可以利用這種關聯進行癌細胞殺傷的藥物,未來將進行臨床研究檢測這一發現是否能夠幫助治療前列腺癌。 文章作者還表示,這項發現還可能幫助醫生更好地確定哪種治療方法對病人最有
克利夫蘭診所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某些前列腺癌患者的基因異常可能會影響他們對常用藥物的反應。這些發現可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以確定哪些患者在接受替代治療后可能會更好。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臨床研究雜志》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阿比特龍,一種常見的前列腺癌藥物,在患有某種特定遺傳變異的晚期疾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人員最近在《細胞生物學雜志》上發表研究文章稱,他們首次發現一種癌細胞轉移所需的關鍵蛋白,以這種蛋白為靶點,或將成為預防繼發性癌癥(癌癥轉移)的有效方法。 這一蛋白被研究人員命名為Cdc42蛋白,存在于癌細胞內部。研究人員發現,這種蛋白能夠幫助癌細胞依附于血管壁上,從而使
楊森制藥(Janssen)近日宣布,美國FDA授予其在研新藥apalutamide遞交的新藥申請(NDA)優先審評資格。Apalutamide是楊森公司開發的新一代口服雄激素受體(AR)抑制劑。它將用于治療未轉移的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優先審評資格意味著FDA將在接到NDA之后六個月內
近日,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PNAS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在轉移性前列腺癌細胞中發現了一些野生型蛋白激酶,可能在前列腺癌進展和轉移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為前列腺癌干預治療方法的開發提供了一些新的潛在靶點。 前列腺癌是威脅男性健康的一種惡性疾病,目前急需找到治療轉移性前列腺
來自瑪嘉烈公主癌癥中心(Princess Margaret Cancer Centre)等處的科學家近日首次成功對前列腺癌中的局部多病灶疾病進行了完整地繪圖,同時闡明了其分子特性,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驅動前列腺癌發生的一種新型基因亞群,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Nature Genetics上,相關
近日,美國醫藥公司強生(JNJ)在芝加哥舉行的2019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公布了前列腺癌藥物Erleada(apalutamide)聯合雄激素剝奪療法(ADT)治療轉移性去勢敏感性前列腺癌(mCSPC)患者的III期研究TITAN的數據。結果顯示,與安慰劑+ADT相比,Erlea
美國醫藥巨頭強生(JNJ)近日在芝加哥舉行的2019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公布了前列腺癌藥物Erleada(apalutamide)聯合雄激素剝奪療法(ADT)治療轉移性去勢敏感性前列腺癌(mCSPC)患者的III期研究TITAN的數據。結果顯示,與安慰劑+ADT相比,Erlead
前列腺癌是一種泌尿系統惡性腫瘤,對中老年男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目前,國際公認的研究表明,通過抑制雄性激素的合成,對于治療前列腺癌已經取得了較好效果。但是,相當一部分患者會逐漸產生抗藥性并最終導致癌細胞轉移。圖 高膽固醇促發前列腺癌的可能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
前列腺癌是一種泌尿系統惡性腫瘤,對中老年男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目前,國際公認的研究表明,通過抑制雄性激素的合成,對于治療前列腺癌已經取得了較好效果。但是,相當一部分患者會逐漸產生抗藥性并最終導致癌細胞轉移。圖 高膽固醇促發前列腺癌的可能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
休斯頓的研究人員最近進行了一項長期臨床試驗,發現通過聯合“自殺式基因治療”與放療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療前列腺癌。所謂“自殺式基因治療”是一種新的技術,通過對前列腺癌細胞的基因進行修飾,使患者的免疫系統可以識別并攻擊癌細胞。 該研究在線發表于12月12日的Journal of Radiation O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從太平洋鱈魚提取的一種肽或蛋白可抑制前列腺癌和其他癌癥的擴散。此項臨床前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網絡版上。 馬里蘭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副教授哈菲茲·艾哈邁德博士表示,具有抗腫瘤活性的天然營養產品是一個新的重要研究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從太平洋鱈魚提取的一種肽或蛋白可抑制前列腺癌和其他癌癥的擴散。此項臨床前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網絡版上。 馬里蘭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副教授哈菲茲·艾哈邁德博士表示,具有抗腫瘤活性的天然營養產品是一個新的重要研究
7月31日,美國FDA宣布,基于Nubeqa?在一項稱為ARAMIS 3期臨床試驗中的表現,批準拜耳(Bayer)的一種口服非甾體雄激素受體拮抗劑Nubeqa? (darolutamide),用于治療非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患者。 關于ARAMIS 試驗 本次的ARAMIS
在本刊雜志的采訪中,Christoph Krafft 醫生介紹了如何通過迷你實驗室來診斷胰腺癌。 “Cando平臺是指將迷你實驗室與拉曼光譜儀聯用,而無需另外的生物分子作為標記物。” -------------Ch
一篇刊登于國際雜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一種負責癌癥生長的基因在前列腺癌中或許扮演著意想不到的角色,這種由免疫調節子白細胞介素6(IL-6)控制的基因Stat3正常情況下可以支持癌細胞生長,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前列腺癌發
局限在前列腺中的前列腺癌威脅并不大,但當癌細胞擴散到骨骼、肺部、肝臟等區域后這種癌癥就可能致命。此前有研究顯示,E-鈣粘素(E-Cadherin)缺失是前列腺癌轉移的必要條件。科羅拉多大學癌癥中心的一項新研究,首次揭示了調控E-Cadherin合成的開關——轉錄因子SPDEF,這一開關能夠在前列
據新華社電 日本岡山大學醫院日前宣布,其研究人員在人體血液中發現了一種能夠遏制癌細胞增殖并消滅癌細胞的抗體。這一發現將有助開發出副作用較小的化療藥物。 健康人的體內每天都會出現數千個癌細胞,但是被各種抗體和免疫細胞清理掉了,科學家并不清楚其中的機制。 該院研究人員注意到,在癌細胞中
大型的實體腫瘤就是個「傳銷組織」,任何踏入它勢力范圍之內的 T 細胞,都會乖乖地放下武器。無論是正常的 T 細胞,還是被改造過的「戰神」CAR -T 細胞。 然而,在腫瘤小時候,T 細胞可不是這樣。在體內腫瘤負荷很低,腫瘤實體還未完全竣工的時候,T 細胞不僅可以直接狙殺癌細胞、抑制腫瘤能量通道
美國制藥巨頭輝瑞(Pfizer)與合作伙伴安斯泰來(Astellas)近日聯合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受理抗雄激素藥物Xtandi(enzalutamide,恩雜魯胺)治療轉移性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mHSPC)男性患者的補充新藥申請(sNDA)并授予了優先審查(PR)。 優先審查
圖片來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8月23日,中山大學顏光美教授團隊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上發表了題為“Targeting VCP enhances anticancer activity of oncoly
在前列腺癌早期,癌細胞的生長需要雄性激素,最新的療法通過作用于雄性激素受體來減緩腫瘤的發育和擴散。然而,晚期前列腺癌則經常是不依賴于雄性激素的,因此雄性激素阻斷療法會不起作用。 科學家們還沒有確定這種轉變在腫瘤發展過程中是如何發生的。一種理論認為,前列腺癌細胞獲得了自己產生雄性激素的能力,
巴西坎皮納斯大學的研究人員不久前發現,在南美廣泛分布的白花鬼針草具有抗癌功效。 據里約熱內盧媒體10月18日報道,坎皮納斯大學腫瘤和血液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從這種草中提取有效物質,針對前列腺癌、卵巢癌和乳腺癌等5種癌細胞分別進行了實驗。在所有實驗中,白花鬼針草的提取物都能阻止癌細胞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