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紙有機晶體管問世
近日,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黃佳、美國馬里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Hu Liangbing等共同完成的研究論文《全透明可彎曲納米紙晶體管》,在線發表于納米科學技術領域權威期刊ACS Nano。 “透明化、可彎曲是電子產品未來發展的兩個重要方向。這一成果最大的創新點,是將全透明、可彎曲、可降解這幾大功能和特性同時整合在一個器件上。”黃佳介紹說,如果將電子產品做在塑料上,雖然可彎曲也透明,但無法降解,最終會產生大量電子垃圾;而要將電子產品做在紙張上,則面臨不少困難,對相關技術和制備工藝提出了挑戰。 黃佳介紹說,研究團隊將普通造紙所用的木漿纖維特殊處理,使其尺度達到納米量級。如此制作出來的“納米紙”可有效減少對光的吸收和散射,不僅變得透明,而且其表面如塑料一般光滑,這為接下來在它上面制備性能優良的晶體管奠定了重要基礎。以這一新型“納米紙”為襯底材料,研究團隊在它上面一層層制備出由碳納米管、絕緣層......閱讀全文
碳納米晶體管性能首次超越硅晶體管
據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官網近日報道,該校材料學家成功研制的1英寸大小碳納米晶體管,首次在性能上超越硅晶體管和砷化鎵晶體管。這一突破是碳納米管發展的重大里程碑,將引領碳納米管在邏輯電路、高速無線通訊和其他半導體電子器件等技術領域大展宏圖。 碳納米管管壁只有一個原子厚,是最好的導電材料之一,
納米紙有機晶體管問世
近日,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黃佳、美國馬里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Hu Liangbing等共同完成的研究論文《全透明可彎曲納米紙晶體管》,在線發表于納米科學技術領域權威期刊ACS Nano。 “透明化、可彎曲是電子產品未來發展的兩個重要方向。這一成果最大的創新點,
納米紙有機晶體管問世
近日,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黃佳、美國馬里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Hu Liangbing等共同完成的研究論文《全透明可彎曲納米紙晶體管》,在線發表于納米科學技術領域權威期刊ACS Nano。 “透明化、可彎曲是電子產品未來發展的兩個重要方向。這一成果最大的創新點,是將全透明
納米線晶體管能自我修復
據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光譜》雜志網站11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AIST)合作,研制出了一款能自我修復的晶體管。研究人員表示,最新自我修復技術有助于研制單芯片飛船,其能以五分之一光速飛行,在20年內抵達距太陽系最近的恒星“比鄰星”。 今年4月12日
首個10納米以下碳納米管晶體管問世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2日(北京時間)報道,來自IBM、蘇黎世理工學院和美國普渡大學的工程師近日表示,他們構建出了首個10納米以下的碳納米管(CNT)晶體管,而這種尺寸正是未來十年計算技術所需的。這種微型晶體管能有效控制電流,在極低的工作電壓下,仍能保持出眾的電流密度,甚至可超過同尺
納米涂料技術開啟電子產品防水時代
隨著電子3C產品對于耐用性要求的提升,防水處理成為不少電子產品的選擇。目前大多數戶外專用的“三防”電子產品都會強調其防水性。不過大多是通過特殊處理的手機外殼或手機套實現防水,對于手機的音頻、光學器件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納米防水材料的出現使得“防水手機”在性能上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納米涂料技術開啟電子產品防水時代
隨著電子3C產品對于耐用性要求的提升,防水處理成為不少電子產品的選擇。目前大多數戶外專用的“三防”電子產品都會強調其防水性。不過大多是通過特殊處理的手機外殼或手機套實現防水,對于手機的音頻、光學器件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納米防水材料的出現使得“防水手機”在性能上有了進一
可生物降解的柔性硅晶體管
2015年6月30日華盛頓--當今,隨著新科技不斷為人們帶來的越來越多的便利,便攜式電子產品的用戶日益頻繁地更新他們的電子用品。2012年美國環境保護局(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一篇報告表明每年約有一億五千萬移動電子產品被丟棄,其中只有
柵極長度僅一納米的晶體管問世
在7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一美國研究小組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碳納米管和二硫化鉬(MoS2),成功制出目前世界最小晶體管,其柵極長度僅有1納米,這一僅是人類發絲直徑五萬分之一的尺度,遠低于硅基晶體管柵極長度最小5納米的理論極值。 制出更小的晶體管,是半導體行業一直努力的方向,柵極長度則被認為
石墨烯納米晶體管研制取得進展
據瑞士聯邦材料研究所(EMPA)消息,該所與德國馬普學會高分子研究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合作開展的納米晶體管研制取得重要進展,使用石墨烯納米帶制成的核心結構大幅度提升了納米晶體管的性能和成品率,為納米半導體器件進入實用階段創造了條件。 石墨烯材料制成的石墨烯納米帶可展示優良的半導體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