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四號04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518.shtm 中新網北京3月31日電 (曹漢杰 喻鵬 郭龍飛)北京時間2023年3月31日14時27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四號04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星主要用于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 ......閱讀全文
實踐十一號04星發射失利
我國“實踐十一號04星”發射失利 此次發射失利前,該系列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率為100% 北京時間8月18日17時28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實踐十一號04星”。火箭飛行過程中發生故障,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具體原因正在分析中。 ■ 觀點 “不會影
谷神星一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8月9日12時11分,星河動力航天公司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谷神星一號(遙三)·星光益彩號運載火箭,順利將泰景一號01星、02星和東海一號衛星精確送入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 “谷神星一號”商業火箭實現連續三次圓滿成功發射,星河動力航天保持100%成功率,創造中國民營火箭發展新紀錄。星河動力
合肥造遙感儀器助大氣環境監測衛星識別多種氣體
16日,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將大氣環境監測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據悉,這是世界首顆激光二氧化碳探測衛星,其成功發射和在軌應用標志著中國在大氣遙感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記者16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衛星上裝載了該院安光所自主研發的三臺載荷——紫外高光譜大氣成分
我國成功發射天繪六號A/B星
北京時間2023年3月10日6時4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繪六號A/B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測繪、國土資源普查和科學試驗研究等任務。
第三顆“風云三號”衛星發射 大幅提升氣象觀測能力
本報北京9月23日電 9月23日11時7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第三顆“風云三號”氣象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這顆衛星將與目前在軌運行的兩顆“風云三號”氣象衛星組網運行,進一步提高我國氣象觀測能力和中期天氣預報能力。 “風云三號”氣象衛
中國成功發射L-SAR 01組A星
中新網北京1月26日電 (馬帥莎 張艷)北京時間2022年1月26日7時44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L-SAR 01組A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星主要用于對地質環境、山體滑坡、地震災害等進行有效監測。
為國鑄就璀璨群星 一百顆衛星背后的故事
11月15日,璀璨火焰劃破蒼穹,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四號03星送入太空,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而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509所(以下簡稱“509所”)而言,這顆星還有一個特殊意義——這是該所研制發射的第100顆衛星,見證了從昔日“上海衛星零起步”到今天“百星
我國成功發射“資源一號”02C衛星
12月22日11時26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資源一號”02C衛星送入太空。至此,2011年共實施了19次航天發射任務。 火箭點火起飛約13分鐘后,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的數據表明,星箭分離,衛星成功進入高度約770公里、傾角約98.55度的太陽同步圓軌道
我國成功發射“遙感衛星十二號”
北京時間11月9日11時2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十二號”送入太空。同時,成功搭載發射了“天巡一號”衛星。 “遙感衛星十二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研制生產,衛星主要用于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
我國成功發射遙感衛星十二號及天巡一號衛星
11月9日11時2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十二號”送入太空。同時,成功搭載發射了“天巡一號”衛星。 “遙感衛星十二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研制生產。衛星主要用于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搭載的“
中國成功發射遙感衛星二十四號
2014年11月20日15時12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二十四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遙感衛星二十四號主要用于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
世界首顆實施綜合觀測全譜段高光譜衛星成功發射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2018年5月9日2時28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五號衛星。高分五號衛星是高分專項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實現高光譜分辨率對地觀測能力的重要標志,將滿足環境綜合監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對掌握高光譜遙感信息資源自主權,助力建設美麗中
中國成功發射“實踐六號”03組空間環境探測衛星
10月25日9時15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實踐六號”03組2顆空間環境探測衛星送入太空。?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的數據表明,“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飛行約11分鐘后,“實踐六號”03組A星與火箭分離;繼續飛行約1分鐘后,“實踐六號”03組B星與火箭分離。2顆衛星均成
長征四號又出發 揭秘小衛星如何“跟團”赴太空
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4日又出發了,它將中國首顆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句芒號”,以及另兩顆小衛星——交通四號衛星和閔行少年星一起送往太空。 這兩顆小衛星以側壁搭載的方式與主星一起“太空拼單”。小衛星“個頭”雖小但也有自己的“太空夢”。比如,閔行少年星由上海市閔行區教育局、上海航天空間技術有限
風云三號氣象衛星D星升空三大看點
新華社北京11月15日電 題:觀風云知天象,老型號新本領:風云三號氣象衛星D星升空三大看點 新華社記者胡喆、余曉潔 15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制的風云三號D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這是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風云三號的第4顆衛星,也是我國成功發射的第16顆風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B衛星
10月25日6時57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B衛星。該星將進一步提升我國海洋遙感業務化觀測能力,進一步壯大自然資源衛星體系,對提高我國海洋預報與監測預警水平,提升海洋防災減災與海上突發事件響應能力,服務海洋資源開發利用,開展全球變化研究,建設海洋強國具有十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B衛星
10月25日6時57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B衛星。該星將進一步提升我國海洋遙感業務化觀測能力,進一步壯大自然資源衛星體系,對提高我國海洋預報與監測預警水平,提升海洋防災減災與海上突發事件響應能力,服務海洋資源開發利用,開展全球變化研究,建設海洋強國具有十分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B衛星
10月25日6時57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B衛星。該星將進一步提升我國海洋遙感業務化觀測能力,進一步壯大自然資源衛星體系,對提高我國海洋預報與監測預警水平,提升海洋防災減災與海上突發事件響應能力,服務海洋資源開發利用,開展全球變化研究,建設海洋強國具有十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B衛星
10月25日6時57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B衛星。該星將進一步提升我國海洋遙感業務化觀測能力,進一步壯大自然資源衛星體系,對提高我國海洋預報與監測預警水平,提升海洋防災減災與海上突發事件響應能力,服務海洋資源開發利用,開展全球變化研究,建設海洋強國具有十分
我國成功發射巴基斯坦遙感衛星一號
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9日11時56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為巴基斯坦研制的遙感衛星一號(簡稱巴遙一號),同時搭載發射巴方自主研制的技術評估遙感衛星PakTES-1A。 巴遙一號是一顆空間分辨率為1米的太陽同步軌道對地觀測衛星,設計壽命7年,搭載兩臺分辨率為全色
試驗六號03星發射實現太原基地今年開門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4/455739.shtm 中新社北京4月9日電 (郭超凱 鄭瑩瑩)北京時間4月9日7時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試驗六號03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試驗六號0
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首發星成功飛天
記者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獲悉,4月26日12時13分04秒,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一號”衛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由土耳其、阿根廷、厄瓜多爾研制的三顆微小衛星,本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75次發射。 “高分一號”衛星是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以下簡稱
我國成功發射四維03/04衛星
新華社太原7月16日電(李國利、郝明鑫)7月16日6時57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四維03/04兩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這兩顆衛星主要為國土調查、地理測繪、自然災害監測、城市規劃等領域,以及實景三維、城市安全、數字流域、金融
中國成功發射首顆海洋動力環境監測衛星
北京時間8月16日6時57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將中國第一顆海洋動力環境監測衛星“海洋二號”成功送入太空。 “海洋二號”衛星主要任務是監測和調查海洋環境,是海洋防災減災的重要監測手段,可直接為災害性海況預報、預警和國民經濟建設服務,并為海洋科學研究、海洋
我國成功發射第二顆風云三號氣象衛星
北京時間11月5日2時37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第二顆“風云三號”氣象衛星送入太空。 火箭飛行19分鐘后,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數據表明,衛星已成功進入太陽同步軌道。經在軌測試合格后,這顆“風云三號”衛星將交付
“天拓一號”技術實驗衛星進入預定軌道
由國防科技大學自主設計與研制的“天拓一號”技術實驗衛星,今天15時06分,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與我國“遙感衛星14號”一同發射升空。火箭飛行約13分40秒后,“天拓一號”緊隨“遙感衛星14號”之后與火箭分離。從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的測控數據表明,衛星已準
我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五號04組衛星
新華社西昌8月20日電(李國利、胡煦劼)8月20日1時3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五號04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這組衛星主要用于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產品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高分二號”分辨率首次精確到1米
8月19日11時1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二號”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據了解,這顆衛星系目前我國分辨率最高的光學對地觀測衛星,使國產光學遙感衛星空間分辨率首次精確到1米。 高分專項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所確定的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一號C星 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自然資源部獲悉,9月7日11時1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C星。該星將進一步提升我國海洋遙感技術水平,對我國研究海氣相互作用、提高防災減災能力、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氣候變暖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將開啟我國自然資源衛
我國首顆生態環境綜合高光譜觀測業務衛星投入使用
4月4日,高光譜觀測衛星在軌投入使用儀式在京舉行,標志著我國首顆具備業務化應用能力的生態環境綜合監測衛星正式交付。 高光譜觀測衛星及其發射使用的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制,于2021年9月7日成功發射。衛星發射入軌后,圓滿完成全部測試任務,各項功能、性能指標均滿足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