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腦動脈硬化癥的診斷標準介紹
1.輕度腦動脈硬化癥: (1)年齡在45歲以上; (2)初發高級神經活動不穩定的癥狀及(或)腦彌漫性損害癥狀; (3)眼底動脈硬化Ⅱ級以上; (4)主動脈增寬; (5)顳動脈或橈動脈較硬等外周動脈硬化征或有 冠心病 ; (6)神經系統陽性體征,如深反射不對稱、掌頦反射陽性及(或)吸吮反射陽性; (7)血清膽固醇增高; (8)排除其他腦疾病。 診斷判斷:具備上述八項中的五項或五項以上。 2.中度腦動脈硬化癥: (1)輕度腦動脈硬化癥的診斷標準: (2)有本病引起的下列癥(綜合征)之一,如癡呆、假性延髓麻痹、帕金森綜合征、癲癇等。慢性型者應具備以上兩項條件。 3.彌漫性腦動脈硬化癥 慢性重癥腦動脈硬化癥。應具備中等度腦動脈硬化癥條件(也可伴小卒中)病情反復加重,病變廣泛,生活難以自理。 (全國第三屆神經精神科學術會修訂的關于腦動脈硬化癥的診斷標準) 中醫 中醫雖無腦動脈硬化癥病名,但根據其臨床表現......閱讀全文
關于腦動脈硬化癥的診斷標準介紹
1.輕度腦動脈硬化癥: (1)年齡在45歲以上; (2)初發高級神經活動不穩定的癥狀及(或)腦彌漫性損害癥狀; (3)眼底動脈硬化Ⅱ級以上; (4)主動脈增寬; (5)顳動脈或橈動脈較硬等外周動脈硬化征或有 冠心病 ; (6)神經系統陽性體征,如深反射不對稱、掌頦反射陽性及(或)吸吮
腦動脈硬化癥的鑒別診斷介紹
從病理學上說,60歲以上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對無臨床癥狀的正常老年人不能輕易診斷腦動脈硬化癥。臨床應注意與神經癥鑒別,還須注意排除慢性顱內病變如腦瘤、慢性感染等,以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腦部癥狀,有明顯精神障礙須除外老年性癡呆、老年性精神病等。
如何診斷腦動脈硬化癥?
根據患者隱襲起病,表現慢性腦功能不全綜合征,無局灶性腦功能損害體征,眼底及全身動脈硬化表現明顯,常伴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結合彩超檢出頸內動脈顱外段粥樣硬化斑塊,TCD檢測腦動脈血流狀態,CT和MRI顯示多發性腔隙灶、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等;如有過TIA或腦卒中的患者可確診為腦動脈硬化癥。
關于腦動脈硬化癥的信息介紹
腦動脈硬化癥(cerebral arteriosclerosis) 本癥多50歲以上發病,起病緩慢呈進行性發展,早期主要表現為注意力渙散及明顯的近事遺忘。這種記憶障礙可有明顯的波動,常出乎意料地突然恢復。晚期記憶衰退,思維困難,言語遲鈍。情感障礙,病初以情緒抑郁最突出,晚期情感呆滯,并有強哭、強
關于腦動脈硬化癥的檢查介紹
1.實驗室檢查 血尿便常規及生化檢查,主要用于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 2.影像學檢查 (1)頸部彩超檢查可顯示頸內動脈顱外段粥樣硬化斑塊及潰瘍、血栓、管腔狹窄或閉塞等,有助于除外椎動脈型頸椎病。 (2)經顱彩色多普勒超聲(TCD)可檢測腦動脈血流速度、搏動指
關于腦動脈硬化癥的基本介紹
腦動脈硬化癥指腦動脈硬化后,因腦部多發性梗塞、軟化、壞死和萎縮引起的神經衰弱綜合征、動脈硬化性癡呆、假性延髓麻痹等慢性腦病。腦動脈硬化癥可引起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腦卒中等急性腦循環障礙,以及慢性腦缺血癥狀。
關于腦動脈硬化癥的預后介紹
腦動脈硬化癥一般預后良好。但由于其既可單獨存在,又有以后發生腦卒中的可能。故患者的預后與高血壓病、高脂血癥或糖尿病等危險因素,以及繼發性腦卒中的預后相關。
關于腦動脈硬化癥的簡介
腦動脈硬化癥(cerebral arteriosclerosis) 本癥多50歲以上發病,起病緩慢呈進行性發展,早期主要表現為注意力渙散及明顯的近事遺忘。這種記憶障礙可有明顯的波動,常出乎意料地突然恢復。晚期記憶衰退,思維困難,言語遲鈍。情感障礙,病初以情緒抑郁最突出,晚期情感呆滯,并有強哭、強
關于腦動脈硬化癥的病因分析
腦動脈硬化癥是在彌漫性腦動脈硬化的基礎上發生的,其本質為腦血流量的減少。這種腦血流量的減少是普遍性的,難以形成有效的側支循環進行代償。所以,當動脈狹窄進展較快時,或因血流動力不足及血液黏滯度增高等因素造成腦血流灌注急劇減少時,會出現一系列神經或精神癥狀。腦動脈粥樣硬化主要侵犯管徑500微米以上的
關于頸動脈硬化癥的診斷方法介紹
根據上述臨床表現診斷大致可以成立。眼球體積描記器 (oculoplethysmography,OPG)可測定眼動脈壓力、觀察動脈波形和發現血流到達眼球和耳殼的時間差,頸動脈音頻分析儀 (carotid phonoangiography,CPA)和雙功能頸動脈彩超掃描儀(duplex scan)可
腦動脈硬化癥概述
腦動脈硬化癥系在全身性動脈硬化基礎上,因使腦部血管彌漫性硬化、管腔狹窄及小血管閉塞,供應腦實質的血流減少、神經細胞變性引起一系列的神經與精神癥狀,是一種較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
腦動脈硬化的診斷介紹
根據患者隱襲起病,表現慢性腦功能不全綜合征,無局灶性腦功能損害體征,眼底及全身動脈硬化表現明顯,常伴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結合彩超檢出頸內動脈顱外段粥樣硬化斑塊,TCD檢測腦動脈血流狀態,CT和MRI顯示多發性腔隙灶、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等;如有過TIA或腦卒中的患者可確診為腦動脈硬化。
治療腦動脈硬化癥的簡介
1.患者有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可選用腦活化劑吡拉西坦、甲磺酸雙氫麥角毒堿、維生素E和阿米三嗪/蘿巴新,鈣通道拮抗藥,血管擴張藥,以及銀杏制劑等對癥治療,患者有焦慮、抑郁癥狀可對癥治療,睡眠障礙可短期應用小劑量苯二氮卓類藥,改善腦功能。 2.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患者可選用抗
腎動脈硬化癥的鑒別診斷介紹
1.50歲以上患者或長期高血壓未能良好控制,高血壓中等度以上。 2.輕度蛋白尿,伴腎小管功能損害為主。 3.伴有心、腦動脈硬化表現及眼底改變。 4.排除其他腎病(如慢性腎炎)所引起的高血壓。
關于腦動脈粥樣硬化的鑒別診斷介紹
1.神經衰弱 早期應與神經衰弱(包括神經衰弱綜合征及更年期綜合征)相鑒別。這類患者出現頭痛、頭沉、耳鳴、眼花、肢體麻木、失眠、遺忘、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大腦失調的癥狀,但無以上動脈硬化的體征及輔助檢查的陽性資料。 2.顱內占位病變 伴有癡呆者應與顱內占位病變相鑒別,特別是發展緩慢的顱內腫瘤
簡述腦動脈粥樣硬化的診斷標準
目前腦動脈硬化癥的診斷尚有分歧,1978年我國第二屆神經精神科學術會提出如下的診斷標準。 (1)年齡45歲以上。 (2)初發高級神經活動不穩定的癥狀及/或腦彌漫性損害癥狀。 (3)有全身動脈硬化的旁證:如眼底動脈硬化Ⅱ級以上,或主動脈弓增寬及頸動脈或橈動脈觸之較硬,以及冠心病等。 (4)
關于閉塞性動脈硬化癥的診斷依據介紹
由于動脈硬化系一全身性疾病,疾病可能不限于下肢對任何這種患者都必須詳細地詢問病史和進行體格檢查,有時能作出診斷但為了判斷建立的側支循環是否足夠,了解病變的確切部位和程度以及并發癥情況。還需作進一步的檢查: 1.行走試驗 在規定時間內囑患者作一定速度的原地踏步,直至出現跛行為止。根據肌肉酸痛、疲
關于閉塞性動脈硬化癥的診斷依據介紹
由于動脈硬化系一全身性疾病,疾病可能不限于下肢對任何這種患者都必須詳細地詢問病史和進行體格檢查,有時能作出診斷但為了判斷建立的側支循環是否足夠,了解病變的確切部位和程度以及并發癥情況。還需作進一步的檢查: 1.行走試驗 在規定時間內囑患者作一定速度的原地踏步,直至出現跛行為止。根據肌肉酸痛、疲勞
關于良性小動脈性腎硬化癥的鑒別診斷介紹
1.慢性腎小球腎炎繼發高血壓 若病史十分清楚則鑒別毫無困難,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尿異常在前,高血壓在后;而良性小動脈性腎硬化癥患者高血壓則先于腎損害10余年。對于病史不清,尤其已有腎功能不全的病例,鑒別常很困難,此時表1中資料可作鑒別參考。 2.慢性腎盂腎炎繼發高血壓 患者多為女性,常有間歇發作
關于鼻源性腦膿腫的診斷標準介紹
1.額葉腦為相對靜區,發病癥狀輕而緩慢呈無癥狀期。急性者類似化膿性腦膜炎,常很快死亡;慢性期顯形癥狀為:一般腦炎癥狀、顱壓增高癥狀和局灶性癥狀。 2.先發燒,前額頭痛,有惡心和嘔吐,繼而神志郁抑,反應遲鈍,頭痛仍重,約2~3周或更長時出現顱內占位性癥狀,頭痛增劇,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局灶癥狀主
關于腦動脈盜血綜合征的診斷治療介紹
1、診斷 臨床診斷根據患側上肢動脈搏動顯著減弱或消失,血壓低與健側20mmHg以上,同側頸部聞及收縮期雜音,超聲檢查發現血管狹窄或閉塞,活動患肢可誘發或加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癥狀等。DSA檢查發現造影劑逆流入患側血管可確診。 2、治療 缺血癥狀嚴重者可考慮手術治療,如血管內膜剝離、血管內
關于腎動脈硬化癥的治療介紹
治療原則 1.低鹽,低脂,戒煙酒,防超重,避免過度緊張或精神刺激。 2.降壓治療,應避免降壓過快、過低。 3.抗動脈硬化治療。 4.合并腎功能不全者應按腎功能不全治療。 5.對癥支持治療或參考高血壓病的治療方案。 用藥原則 1.早期高血壓以口服利尿藥及普通降壓藥為主。每次選一兩種,
關于頸動脈硬化癥的預后介紹
Callow的1000例手術經驗中,頸動脈硬化癥癥狀緩解率為 85%,復發頸動脈狹窄者為 3. 1%。Walter對1966 ~ 1975年間的46例頸動脈血栓內膜切除和32例保守治療病例的10年隨訪結果作了比較,明確現實了手術治療的預后,無論在存活和生活質量上均較保守治療為好,而且在死亡病例中
簡述腦動脈硬化癥的臨床表現
腦動脈硬化常發生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長期吸煙、飲酒及精神緊張的人多見。由于腦部長期慢性供血不足,而引起大腦功能減退。本病未引起血管合并癥和腦供血障礙前可無癥狀。常見以下表現: 1.神經衰弱綜合征 如頭痛、頭暈、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情緒
簡述腦動脈硬化癥的并發癥
腦動脈硬化引起的動脈硬化性精神病、帕金森綜合征等均不宜歸為腦動脈硬化癥,而可以是其嚴重的并發癥。腦動脈硬化癥患者常同時合并有高血壓病、高脂血癥或糖尿病的臨床表現。
診斷肝動脈閉塞的標準介紹
原有動脈硬化、動脈炎、腹腔內腫瘤或有腹部手術史患者,突然出現右上腹劇痛、血壓下降及休克,繼之出現發熱、黃疽、肝功能受損等表現,其他疾病不能解釋者應疑及本病。 進一步行多普勒超聲、CTA,MRA或血管造影檢查可確診。
關于腦動脈栓塞的檢查方式介紹
1.腦脊液檢查 腦壓正常,腦壓增高提示大面積腦梗死,出血性梗死CSF可呈血性或鏡下紅細胞;感染性腦栓塞如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CSF細胞數增高(200×10/L或以上),早期中性粒細胞為主,晚期淋巴細胞為主;脂肪栓塞CSF可見脂肪球。 2.血尿便常規及生化檢查 主要與有栓子可能來源的感染,
關于腦動脈瘤的分類介紹
動脈瘤出血后,病情輕重不一。為便于判斷病情,選擇造影和手術時機,評價療效,國際常采用Hunt五級分類法: (1)一級無癥狀,或有輕微頭痛和頸強直。 (2)二級頭痛較重,頸強直,除動眼神經等腦神經麻痹外,無其他神經癥狀。 (3)三級輕度意識障礙,躁動不安和輕度腦癥狀。 (4)四級半昏述、偏
關于腦動脈痙攣的防治措施介紹
(1)、合理膳食。建議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少食油膩食品。推薦飲用紅葡萄酒(50~100mml)和綠茶,食用黃色食品(如胡蘿卜、紅薯、玉米、西紅柿等)黑木耳和燕麥片。 (2)、適量運動。最好的運動是步行,掌握“三五七”的運動是很安全的。“三”指每天步行3公里,時間30分鐘以上;“五”指每周運動五次
關于頸動脈硬化癥的手術問題介紹
目前頸動脈硬化癥手術多主張采用全麻,以便在術中控制血壓平穩或使其略高,以在術中使腦得到充分的供血。由于術中需阻斷術側頸動脈而帶來一個術中如何保護患側大腦的問題。常用的方法是在阻斷近側頸動脈后測定反向壓力,如收縮壓在50mmHg以上者被認為可以在完全阻斷頸動脈后直接手術,否則便需在內或外轉流管維持